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规范输血科ABO血型鉴定的技术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院输血科ABO血型鉴定的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3、方法及原理
3.1方法:试管凝集法
3.2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
4、试剂
4.1血清抗A(市售)、抗B(市售)、抗A+B(健康O型人血清);
4.2 5%A、B及0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
4.3受检者血清或血浆;
4.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
5、样本采集及处理
用一次性EDTA-K2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1ml,将标示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等信息的标签贴在标本管上,。
ABO和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4

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血库ABO和RH(D)血型鉴定三、所需材料和设备:1、材料:抗—A、抗—B、抗—D试剂、A、B、O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滴管,患者标本。
2、设备:离心机,显微镜.四、操作规程1、试管法:(1)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A、抗B及抗D,分别加入抗A、抗B及IgM抗D 单克隆血清各1滴于试管底部,再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轻摇混匀。
(2)另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浆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1分钟后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溶血)现象。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取置于玻片上,再以低倍显微镜检查。
(4)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有助于A、B亚型,类B或嵌合体血型的发现。
2、玻片法:(1) 取血型鉴定专用玻璃板一块,在凹孔旁分别标明抗A、抗B及抗D,分别加入抗A、抗B及抗D单克隆血清1滴,再各加受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标明A、B及O细胞,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浆1滴,再各加入A、B及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3)轻轻转动玻板,使血清与红细胞充分混匀,连续15分钟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溶血)反应。
有需要时也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4) Rh(D)血型鉴定时应作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3、结果判断:4、凝集强度判断: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背景清晰透明;3+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背景尚清晰;2+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背景可见到游离红细胞;1+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块,周围有许多游离红细胞;混合外观凝集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分散分布;-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5、报告实验结果,并保存受检标本:一般保存一周以上6、注意事项6。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定型编号:□□□□/J 04-2016操作规程版号;2016-A版第0次修改1.目的;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特别订本规程。
2.范围;适合进行ABO血型鉴定相关科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3.职责;3.1科主任负责本规程的培训,考核及督促实施。
3.2科室工作人员按文件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关记录,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3.3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4.原理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抗原和B抗原,将血分为A型、B型、O 型和AB型四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表面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反定型是用已知的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
反定型中使用O细胞是为了检测抗A、抗B以外的不规则抗体。
5,试剂5.1抗-A、抗B分型血清。
5.2~5%、B、O、试剂红细胞。
6试剂的质量控制;6.1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试剂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有效期、有无渗漏等,试剂红细胞无明显溶血。
6.2每个工作日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的抗-A、抗-B、试剂红细胞按《血型试剂确认操作规程》进行特异性验证。
6.3将试剂的厂家、批号及检测结果记录到《血型试剂质量控制记录»中。
7.工作程序:7.1正定型: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分别滴加抗A、抗B试剂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受检者2%~5%红细胞1滴,混合。
7.2反定型:另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 C”、“B C”、“O C”,各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加入A、B和O型2%~5%试剂红细胞1滴,混合。
7.3以3400转/15秒(或1000转/1分钟)离心将试管轻轻摇动,仔细观察细胞扣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也要注意凝集强度,这将有助于亚型等的发现。
8.结果判定:凝集强度的判断依据《红细胞凝集强度判读标准》进行。
血型正定型反定型抗A 抗B A C B C O CA + - - + -B - + + - - O - - + + - AB + + - - -9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有技术问题或红细胞和血清本身问题,常见者有以下情况;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ABO血型鉴定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方法,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类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是指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应该遵循的步骤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份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实验室准备2.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整洁,工作台面干净无异物。
3.检查试剂盒和试剂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确保试剂的质量良好。
4.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1.根据要求收集患者的血样,确保标本采集过程无菌无误。
2.将标本装在标本采集管中并进行标注,确保标本不被混淆。
3.采用标本离心的方法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准备好把血浆和红细胞分开的离心管。
三、试剂的稀释与标记1.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和标准操作规程对试剂进行稀释和标记。
2.确保试剂的标记清晰明确,不混淆。
3.标记好试剂的试管,准备好用于分析的试管。
四、ABO血型鉴定实验过程1.将患者的血浆和稀释后的抗体试剂混合均匀。
2.通过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等方法对混合后的血浆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的血型类型。
3.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复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存储1.记录实验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基本信息。
2.记录检验结果和分析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3.存储检验数据和样本,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六、结果解读与报告1.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血型鉴定,判断患者的血型类型。
2.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并发放血型鉴定报告,包括患者姓名、血型类型、检验日期等信息。
以上就是一份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RhD抗原及血清(或血浆)中抗A、抗B抗体,确定受检者ABO及RhD血型。
(二)检验原理1.手工试管法、玻片法或纸板法利用标准IgM抗A/B血清鉴定红细胞表面ABO抗原即正定型,利用已知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鉴定同一标本血清(或血浆)中的抗A/B 抗体即反定型,综合正反定型结果确定受检标本ABO血型;利用标准IgM抗D直接鉴定RhD血型。
2.微柱凝胶法ABO/RhD卡的微管中装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如果红细胞表面存在A或B或D抗原,就会与对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颗粒中,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
3.玻璃珠微柱法ABO/RhD卡的微管中装填有玻璃微珠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如果红细胞表面存在A或B或D抗原,就会与对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玻璃微珠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微珠,使其悬浮在玻璃微珠层的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玻璃微珠之间的微小空隙到达微管底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手工、半自动、全自动ABO血型及RhD血型鉴定试验。
(四)设备性能参数各种血型检测系统性能指标参见相应血型检测系统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SWING-SAXO 血型配血系统、Techno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Othr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B600-A型低速离心机、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阅片灯箱、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100m m×12mm和75m m×l2mm)、血型鉴定专用纸板、玻片、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2.试剂Diana DG Gel ABO-CDE血型卡、DiaMed ABO/RhD血型卡、OTHROBiovueABO/RhD血型卡、2%氢氧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抗A/B标准血清、抗D标准血清、3%~5%反定型试剂红细胞、1%反定型试剂红细胞。
输血科ABO疑难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ABO疑难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ABO疑难血型鉴定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1)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对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常规方法不能确定ABO血型的进一步确认试验。
3.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ABO疑难血型鉴定。
4.原理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时,通过采用单克隆抗-A、抗-B、抗-Ai、抗-AB、抗-H试剂与受检者红细胞反应监测ABH抗原,A、B、。
型试剂红细胞及自身红细胞与受检者血清(血浆)反应监测血型抗体,红细胞洗后放散试验监测弱A、弱B抗原,凝集抑制试验监测唾液ABH血型物质,血清(血浆)吸收试验排除ABO血型以外的抗体对鉴定的影响,从而获得确定受检者ABO血型的依据,确定ABo血型。
5.检测环境条件室温应控制在18-27βC,湿度应保持30%—70%。
6.步骤与方法6.1收集受检者临床资料当执行《试管法鉴定ABO和RhD血型标准操作规程》鉴定ABO血型出现正反定型不相符,并已排除试剂及操作因素时,应调查受检者的疾病史、输血史、药物治疗情况、组织或器官移植史、孕产史及以前的血型记录,分析可能影响ABO血型鉴定的临床资料。
6.2根据受检者正反定型的反应结果及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引起正反定型不符的可能原因。
6.2.1当正定型红细胞与抗-A和(或)抗-B物凝集,而反定型未检出预期的凝集反应时,应首先确实是否因红细胞表达弱A和(或)弱B,与抗-A和(或)抗-B不凝集。
经吸收放散等试验确认红细胞不表达A和(或)B抗原后,可考虑是否为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等致血型抗体异常。
当反定型检出了与正定型不相符的凝集时(如反定型与0型试剂红细胞凝集)6.2.2应考虑血清(血浆)中是否存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6.2.3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ABO血型鉴定只做正定型,不做反定型,具体执行《试管法鉴定ABO和RhD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ABO血型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保证原料血浆的质量,规范实验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2.适用于本公司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术语:无。
3.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工作程序4.1.操作说明4.1.1.实验原理:ABO系统中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或B抗原及血清中有无抗A或抗B抗体来决定。
用抗A、抗B定型血清分别加入被测红细胞,以观察其抗原、抗体反应结果。
4.1.2.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血型反应板、竹签、微量振荡器、被检测标本、抗A定型血清(效价1:128以上),抗B定型血清(效价1:64以上)亲和力应在15秒钟以内出现凝集现象,并在3分钟时凝集块的大小应不小于1mm4.2.实验操作步骤:4.2.1.方法:正定型法4.2.2.受检者全血和血型试剂在纸片上按1:1比例混合,摇匀,按照有无凝集判定结果。
4.3.结果判读:4.3.1.受检者红细胞与抗A血型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而不和抗B血型试剂发生凝集反应为A型。
4.3.2.受检者红细胞与抗A血型试剂不发生凝集反应而和抗B血型试剂发生凝集反应为B型。
4.3.3.受检者红细胞与抗A、抗B血型试剂都不发生凝集反应0型。
注:“+”=凝集;“-”=不凝集4.4.注意事项:4.4.1.如果由于受检者的红细胞抗原弱,或抗A、抗B血清凝集力低,需要充分时间方能判定结果,则要加做反定型。
4.4.2.A型及B型定型红细胞悬液,不能互相掺杂。
4.4.3.ABO血型测定必须两人交替核对报告单,确认无误,方可发出报告。
4.4.4.要严防搞错标本、加错标本或者加错定型血清。
5.记录表式:5.1.《血型测定记录表》(记录编号:PAFC-BXJY-SOP-LM04-07-R01A)6.相关文件:无7.相关记录:无8.附件:无9.文件履历血型测定记录表记录编号:PAFC-BXJY-SOP-LM04-07-R01A本记录保存至供浆期满后10年。
S006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保证血液及血液成分的红细胞ABO血型在临床上同型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特制定本标准化操作规程。
二、方法采用试管法检测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
三、原理用已知的A1、B、O标准红细胞测定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结合正定型结果判断ABO血型。
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前患者与献血者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确认。
五、仪器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六、试剂1、试剂名称: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2、试剂生产厂家: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4、包装规格:A1、B、O试剂各1支, 10ml /支;5、贮藏条件;2-8℃保存,不能冰冻。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2个月;7、试剂性能:外观、溶血率%、特异性、抗原性均符合检定规程要求。
七、检测样本要求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1、取10mmx60mm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1型细胞、B型细胞、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再分别用滴管加入A1、B、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2、,摇动试管,立即以1000rpm离心1min或3400rpm离心15s。
3.先观察是否有溶血,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将试管轻轻摇晃,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观察细胞扣情况,并判断凝集强度(见下表)。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结果凝集强度判断对照表4、ABO血型(反定型)表现型反应格局表九、质量控制1、对新进批号的试剂应作亲和力与效价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指导工作人员进行ABO血型实验。
2 适用范围
血型检验岗位工作人员
3 职责
负责送检标本ABO血型的检测工作。
4 【原理】
ABO血型鉴定,是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
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天然IgM类抗A或/和抗B。
【标本】
1.静脉抗凝或不抗凝血1.5~2.0ml。
【器材】
载玻片、滴管、小试管、台式离心机或微柱凝胶离心机、玻璃棒、蜡笔或记号笔、显微镜等。
【试剂】
1.1 抗-A、抗-B试剂
1.2 5%和10%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
1.3 受检者血清
1.4 受检者5%和10%红细胞盐水悬液
1.5 10mm×60mm透明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
【操作步骤】
2.1 试管法
2.1.1查抗原: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加入抗-A
和抗-B分型血清各 2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匀。
2.1.2查抗体: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1.3立即1000rpm离心(离心时间为离心机校准时间)。
2.1.4轻轻摇动试管,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观察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主题内容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0/10/23 第页共5页
2.1.5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红细胞凝集成几大块,血清尚清晰;
2+=红细胞成中等大凝块,游离红细胞<1/2;
1+=红细胞成小凝集块,游离红细胞>1/2;
±=红细胞成微小凝集块,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MF=混合凝集外观(mixed 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极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 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2.1.6 报告受检者红细胞ABO血型如下表所示:
ABO血型鉴定结果判断
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
抗-A 抗-B 受检者血型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 A -+-
-+ B +--
-- O ++-
++ AB ---
注+为凝集;-为不凝集
2.2 玻片法
2.2.1查抗原:取清洁玻片1张,用记号笔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加
入抗-A和抗-B分型血清各 1滴于玻片标记相对应处,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10%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匀。
2.2.2查抗体:取清洁玻片1张,用记号笔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玻片标记相对应处,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10%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2.3将玻片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充分混匀,连续约15min,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反应。
如肉眼观察不见凝集,应再以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2.2.4 报告受检者红细胞ABO血型如下表所示:
3.微柱凝胶法
(1)标本:同试管法
(2)原理:①人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本质为血凝反应);②检测系统是在微柱中(载体)将反应介质凝胶(sephdexG-100或50葡聚糖胶)或小玻璃装入微柱中;③凝胶或小玻璃珠的间隙具有分子筛作用。
凝集的红细胞(结合的)被留在微柱上面成带状或凝集颗粒散布凝胶中间。
未凝集的红细胞(即未结合、游离的)通过离心后沉入微柱的底部;④微柱凝胶中所含的特异性单克隆抗A、抗B试剂检测红细胞上相应的血型抗原,从而鉴定红细胞的血型。
(3)操作:在微柱凝胶检测卡各管中各加入0.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或50µl);即刻使用微柱凝胶离心机,以1000r/min离心10min,取出观察结果。
亦可用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直接检测。
(4)结果判断:阳性反应,红细胞抗原与抗体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在离心后浮在凝胶表面或胶中;阴性反应,被检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结合,在离心后红细胞沉于微柱的底部。
A孔阳性B孔阴性为A型,A孔阴性B孔阳性为B型,A孔阴性B孔阴性为O型,A孔阳性B孔阳性为AB型。
见图6-1。
【注意事项】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核对标本并作好标记。
2.所用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净,防止溶血。
3.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4.抗血清每次使用完后,应放回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5.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应在室温下进行试验。
6.严格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7.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8.未用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应入室温保存,用完后放4℃冰箱保存1周。
9.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10.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与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结果不符时,要看受检者基本情况,如果是婴幼儿、肿瘤患者,理论上应该检测到的抗体没有查到,可以忽略不计,以查到的抗原定型。
11.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与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结果不符时,受检者基本情况,又不是婴幼儿、肿瘤患者。
理论上应该检测到的抗体没有查到,多见老年人,可以试用以下方法加以检测抗体:
①用试管法重做,在做完2.1.1和2.1.2后,把试管放4℃环境15分钟,后取出离心。
观察结果。
②用试管法重做,在做完2.1.1和2.1.2后,把试管放37℃环境15分钟,后取出离心。
观察结果。
③用试管法重做,用聚凝胺方法查抗体:
2.1.2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1.3于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LIM0.7ml、Polybrene溶液2滴,混匀。
2.1.4以1000rpm离心(离心时间应按离心机校准时间)。
2.1.5倒掉上清液,管底残液体留约0.1ml。
2.1.6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2.1.7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
如果
在30秒—1分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12. 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试验中,O细胞凝聚要查自身抗体和不规则抗体.
【方法评价】
1.玻片法定型简单,不需要离心设备,适用于大规模血型普查。
亚型红细胞抗原与抗体的凝集反应慢、凝集强度弱,有时容易被忽略而导致定型有误。
该法仅靠抗体的力量凝集红细胞而无离心力加速反应,故反应时间较长,且不适用于交叉配血。
2.试管法定型反应快、时间短,特别是紧急输血时可在抗原抗体反应1分钟后离心观察结果;通过离心增强凝集,可发现亚型和较弱的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准确可靠。
3.卡式法定型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质量控制】
1.每更换一批号抗血清试剂,均要滴定抗体效价。
2.分型血清应保存在2~6℃,对长期数月不用的试剂,可保存于-20℃。
3.IgM抗A或抗B血凝效价≥128,亲和力≤15秒,冷凝集素效价<1:4,必须具有检出A2、A2B的能力。
4.抗血清如出现浑浊和变色则不能使用,防止抗血清污染、变质失效,而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5.红细胞悬液配制要准确,抗原抗体比例要适当。
6.玻片法反应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否则较弱凝集不能发现。
【临床意义】
1.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
进行交叉配血前必须准确检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
2.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供、受器官者的ABO系统血型必须相同。
3.母、子ABO系统血型不合可以造成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