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七年级地理教学的策略优化与实践反思(精选4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的策略优化与实践反思(精选4篇)
1. 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和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图像、地理数据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地理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软件等进行实地探索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可以通过走进社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地理事件,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地理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和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
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研究课题或项目,让他们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最新5篇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最新5篇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下面给您带来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但是从试卷分析看,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
既有我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毛病。
下面我就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简要的分析一下:一、教学中综合性运用太少。
教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块状的,分别属于不同的地理概念。
比如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属于人文地理;第二、第三章属于自然地理;第四章则属于经济地理。
一般教学中以讲授某一块内容为主,有时相应复习前面学到的知识。
例如:教学地势和地形时,顺带分析为什么前面讲到人口时,我国人口呈东多西少的格局?其实地形在其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这一教学模式在本学期并未过多使用,只是复习时候强调的比较多。
所以主观题全部复习到了,可是得分率却不是很理想,除了24题连线题“长江通航问题和治理方法”达到91%的等分率之外,其余题目都不是很很高。
二、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本次测试卷难度适中,但是对于学生读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也就是理解、分析题目的要求比较高。
由于地理平时没有考试,学生解题能力主要是靠练习册中的题目培养,因此理解能力有所局限。
往往超出练习册题目标准的,学生就难以理解或知道解题技巧。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平时也应注意给一定的学案,锻炼相应的题目类型。
做到“养兵数日,用兵一时”。
三、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在开学初的地理教材分析会上,市地理教研组的沈老师就指出,如今的地理教学应充分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即在教学中添加相应的乡土地理和实时生活地理,而并非到初二下半学期再来单独学习。
我在平时教学中也是这么做了,每堂课就尽可能多的穿插乡土、实时地理信息,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地理问题。
真正达到自己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2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2篇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地球与地球仪”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
其中经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
按教学大纲规定可用2~3课时的教学时间来完成,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具是地球仪和相关的教学挂图。
开学这两周来,我一直都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由于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我不想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地理难学,所以尽量放慢教学进度(安排了3课时),但3节课下来,除了第一课时时间略有充裕外,第二、三课时的教学时间都非常紧张。
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尽量让地理课程贴近生活,把地理课程生活化、趣味化,如教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让学生看了地球的卫星照片时,为了提起课堂气氛我说“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地球母亲的照片,她美吗?”有学生回答“她是靓妹”,还有学生说“她是一个孕妇”(都不是诚心的回答,蛮有起哄和捣乱课堂的火药味——学生太调皮了,想给老师下马威),我不知哪来的灵感(太突然了),顺口答道“对,地球确实是一个怀孕的靓妹,她孕育着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星球。
她肚子涨得圆圆的,看上去像皮球”(点明了地球的形状),接着我又问:“大家说,如果要给这位靓妹孕妇穿一条裤子的话,要给她找多长的皮带?”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长(可能被我的应变能力折服了吧),一堂本来要乱成一锅粥的课,竟然一气呵成了。
教学中存在的遗憾也不少,浪费了3节课的口舌,结果还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N、S、E、W常常分不清),还有东西半球和东西经的划分界线学生也还容易混淆,特别是“0°—20°W”和“160°E-180°”经度范围内的半球位置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掌握好。
这也一直是我近20年来地理教学生涯的一块心病,有时也在想,教材编写者能不能不把这么繁难的知识点安排在地理课程的开头篇章,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为起点,学生又怎样学习地理课程呢?希望有办法的同行们给指点津迷吧!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2星期三,我在长安实验中学初一15班中上了一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公开课。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三篇)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反思初中地理课地理课是我们初中时期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我们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
在初中地理课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反思,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改进。
首先,我发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不够深入。
在课堂上,我可能只是片面地记住了一些地理概念,而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内涵。
这导致我在解决地理问题时经常遇到困难,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答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主动阅读相关的地理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地理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和学习,我逐渐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地理实践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很少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
因此,在地理实践方面,我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地理实践活动,参观了一些地理景点,并积极参加地理实验课程。
通过实践的参与和观察,我逐渐积累了地理实践的经验,并加深了对地理理论的理解。
再次,我发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
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而我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初中地理课后,我开始多做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力求将地理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和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和比赛,我逐渐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不够。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并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往往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主动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开始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研究和新闻动态,加强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和兴趣。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步入教师行业已经一个多月了,回想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感触颇多。
自一一年毕业以后我从事的是非教育类的工作,这一年我走过了人生中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
一年以后,我重新站上了讲台,这对于我来说是件非常庆幸的事。
当听到被安排当班主任时,非常的惊讶,感到颇具挑战性,但最终还是欣然接受了。
或许这是个成长的好机会,所以我想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去适应,如何做好角色的转变。
然而,随之而来的忙碌和劳累让我意识到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以前想像的容易。
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为刚开始教,知识层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把课讲好,如何把知识有系统有层次的传授给学生就不顺手了。
八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而今年我们要学习的主要是中国地理,从范围上来讲相对是容易学一点。
这个月我们主要完成的是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教学,下面是我对这个月以来教学情况的反思:一是自身教学能力素养及基本功上还有很大不足。
例如上课声音较低,板书不规范等,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一些学生提出上课的过程中要留点时间给他们看书消化,这方面我确实没有做好,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了,这样确实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这样就会留给学生时间自己巩固。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2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教材第一章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我国省级行政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以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多方面了解让学生对我国有了一个初步而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地理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并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较果,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一、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并比较简单的知识为切入点。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经过一个学年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我发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个学年即将过去,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自己制作简单的教具,在教学中体现地理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怎样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及思考:一、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尤其是乡镇学校的学生,我校学生主要以农村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纪律为先,才是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良好的纪律,就不会有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让他们认识充分到自己的缺点和良好纪律的重要性,积极改正不良的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因此,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从地理这门学科来看,地理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我们可以在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个地理趣味故事,那么学生必定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听你讲课。
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兴趣带动学生学习,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二、加强学生学习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新课标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换,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学科在初中科目中算是较难学习的科目,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0篇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我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潜力,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资料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我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根据教学的资料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潜力。
透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透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国家、不一样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一样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篇1】新课改,新理念,我认为,地理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历。
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越来越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地理新课程虽然已经成为一个老话题,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任然是一个新课题。
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教学生学地理”的理念出发,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理解学生;必须精通专业知识系统,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必须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心理需要,思维特点,了解认知原理及教学理论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必须具有综合专业知识与教育学方面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实质;必须有常识丰富、通达世事人情的特点和“甘为人梯”的师德修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服饰与地理:藏袍,民族服饰等;蚕丝产地—丝绸;牧区—皮毛产地。
服饰式样:阿拉伯—白色长袍;我国西北—深色皮毛制品;青藏高原:不对称的藏袍等。
饮食与地理:我国的南米北面,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浙、湘、闽、徽);粮食酒各具特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陇南春等,饮茶—江南多绿茶,北方多红茶。
出行与地理:南船北车,沙漠之舟—骆驼,高原之舟—牦牛等。
住宅与地理:南尖北平;牧区—毡房;傣族—吊脚楼;北冰洋沿岸的冰屋。
阿尔卑斯山区的的石砌屋等。
自然灾害与地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洪涝灾害,北方地区的寒潮、干旱,山区的崩塌、泥石流等等。
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本身是一门关注生命价值的课程:如日本多地震火山—防震建筑;我国东西部人口、经济差异—西部大开发;美好的精神生活享受、审美情趣与地理之间密切联系:如名山大川、宗教、建筑、习俗文化等。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大小事件与地理,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中有许多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如时事、政治、军事、天文、旅游、大型工程等。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在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补充这些丰富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师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极好境界。
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趣:1、创设情景如图像刺激,音响效果,教具实验观察等。
2、角色扮演,如我国四大地区、世界三大宗教等。
3、设置疑问:如我国夏季的炎热中心为什么在吐鲁番盆地?干旱地区的人们怎样洗澡洗脸?为什么开发避暑山庄?
当地为什么冬冷夏热?日月星辰为什么东升西落?……4、应用实例:情景的新奇性,如风沙一夜之间把吉普车打磨的锃光发亮;数据的形象性:如黄河“一旦水,六斗泥”;中国人口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50圈(2000年统计);内容的典型性,如东非高原上的短跑冠军、阿拉伯人将床放在屋顶上等。
5、联系生活:生活中的地
理现象如四季分明属温带;我国的冬夏季节风向不同—季风;生活用品的食品、玩具等—轻工业,生产用品的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工业;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如美国篮球nba,芝加哥﹙汽车城﹚—活塞队,休斯顿﹙航空航天﹚—火箭队等。
6、形式多样:歌曲如《长江之歌》、《黄土高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新疆是个好地方》等。
趣闻如巢湖,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饮用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
湖中湖、岛中岛、树中树等。
漫画:小鸟的哀求、苦难的母亲,就地取材等。
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
地理之最、美称、顺口溜……
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2001年国际进展教育评估报告:对21个国家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最强,创造力倒数第五。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但注重结果,还必须注重过程,我们应该由“灌”向“导”转变,不仅让学生听讲,记笔记,坐得整齐、安静,还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图,动口描述,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程编排不仅有定论性知识,而且探索性知识增多,如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点的瓣状图中,对大洲的特点和分布为什么是这种形式,教材没有合理的解释,新教材敢于承认不确定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符合地理思想的精髓。
而这种不确定性,为学生探索科学真谛提供了平台,利于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而“不同的干湿地区与我们的
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山区开发的利与弊”等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因此,多用启发、谈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形式构建开放课堂,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个性发展。
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地理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轮廓、大小、高低及历史变化等特点,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人种、民俗、地貌、自然灾害等能把很难亲临的奇迹带到学生面前,把音乐、舞蹈、动作、情景融为一体,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学习,快乐学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六、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个性差异,因而会出现一些不同情绪不足为怪。
面对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情绪动向和情感需要,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以赢得他们的信赖,进而用简洁、生动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明白学习与工作、工作与生存、生存与现实理想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丰富的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
富,鼓励学生以稳定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对待地理课程,从而开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