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转载]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女装原型以及具体绘制流程
![[转载]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女装原型以及具体绘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b6bf1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b.png)
[转载]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女装原型以及具体绘制流程
最近做衣服主要用新文化式变换来的,觉得做起来还是比较随意方便的。
所以整理一下相关的基础资料,下面的几张图以及表格数据是常用的,如果看过一次绘制流程,看起来就很容易了。
如果没看过的,后面有具体的绘制流程,也可以加群:480157678 在群文件中获取相关资料。
梳理一下,同时也分享,如果有侵权的图片,望告知。
感谢网友的分享。
可单击图片,放大看更清楚一些。
日本新文化式女装原型:
以上图片来自《服装造型学》
~~~~~~~~~~~~~~~绘制流程~~~~~~~~~~~~~
也可以参考下面的绘制流程,也可以加群:480157678 在群文件中获取相关资料
网上搜集的资料,实在找不到出处,感谢网友分享,若有侵权,望告知。
衣身原型与省道变化

• 四、含胸褶衣身的立体裁剪
• A面料与人台准备 • (1) 面料准备:根据款式(图3-40)准备面料,如图3-41所示。 • (2) 人台准备:在人台上用胶带贴好款式造型线,如图3-42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 B立体裁剪步骤 • 1) 前片立体裁剪 • (1) 将面料披覆在人台上,并且使直纱与款式造型领口线方向一致,
• (4) 取下前中片,连顺领圈线、肩线、袖窿弧线,留出1.5 cm缝头并 剪去多余布料。
• 2) 侧片立体裁剪 • (1) 将前侧片的胸围线对齐人台胸围线,前侧片中心线对准人台侧面
的中心,并用大头针固定,如图3-37所示。 • (2) 捋平胸部与腰部,绷紧处打剪口,并注意在胸围侧缝处留出0.5
cm的松量,腰部留出0.3 cm左右的松量,剪去多余的量,如图3-37 所示。
,在侧面留出0.5 cm左右松量,在腰围处留出0.3 cm左右松量,用大 头针固定,从袖窿到侧缝、腰节做好标记线,并修剪多余量。如图325所示。 • 2)后片立体裁剪(同前原型衣后片立体裁剪,见图3 - 1 5~图3-17 )
• 二、含领口省衣身的立体裁剪
• A面料准备 • 根据款式(图3-26)准备面料,前片面料长于前腰节10 cm左右,宽
头针固定,如图3-23所示。 • (2) 从胸部到肩与领部推平顺,绷紧处打剪口,领口处留出0.2 cm的
松量,并做好领圈、肩缝标记,修剪掉肩部与领部多余的布料,如图 3-24所示。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衣身变化立体裁剪
• (3) 把胸部以下的多余量推至袖窿与腰节处,在BP点处捏合0.3 cm • 左右的松量,确定胸省与腰省位置,并捏合多余的量成腋下省与腰省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男装实用原型结构设计袖窿深制图公式的取舍白嘉良郝爽姚兰如今,人们在保证服装服用功能(包括御寒和保护功能)的同时,还不断追求着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作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仅仅具备审美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服装结构制图中正确认识各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比例,才能产生舒适、美观的视觉效果。
这就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人员经历充分的理性思维过程。
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制图长期沿用含有修正值的线性公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裁剪法。
但是,由于传统比例公式过于依赖经验和缺乏变化,使之越发不能适应现代服装造型的需要。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外形式直观、变化灵活的原型方法乘虚而入,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一部分人甚至开始迷信原型。
实际上,原型方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部位的调整仍无法摆脱对经验的依赖。
也就是说,原型方法在服装各部位之间关系方面,依旧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认识。
尤其是对于袖窿深变化的问题,原型更是没有很好地解决。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调整。
让我们暂时抛开原型这个思维模式,运用真比例工具来寻找可以使服装结构设计更加简便、灵活和高效,而且可以使服装结构更加合理的方法。
服装制图公式决定着服装的外观形态,代表着服装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着影响服装部位的相关因素。
因为服装是立体的,影响其变化的决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
但是要研究服装的变化规律,还得排除干扰,把握一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式的准确、合理。
例如,“袖窿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如图),它不象“胸围”、“背宽”等可以直接测量的部位一样直观。
这个部位的公式是根据普遍的测量结果,结合视觉上的美观比例所设定的。
对袖窿深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只有“胸围”和“身高”是主要因素,诸如“面料厚度”、“肩斜角度”等次要的干扰因素可以姑且不做考虑。
为了清楚地理解认识服装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袖窿深制图公式加以分析。
新文化衣身原型结构制图(1)

1、参考尺寸: B*(净胸围)=84cm BAL(背长)=38cm W*(净腰围)=64cm
2、制图步骤
2)由背长上往下B/12+13.7(20.7)取BL线,
1)确定身幅=B/2+6(48),画水平线(WL 上往下8cm确定背宽线,背宽
线);确定背长=38cm,画垂直线(后中 =B/8+7.4(17.9),背宽/2向右偏移1cm为
5)平行垂线至背宽垂线二等分, 1/2处向下画垂线为侧缝。
深=领宽+0.5,对角三等分,下1/3-0.5点与前 侧颈点、前领深点连弧。 7) 前肩线:在侧颈点,前上平线夹角22度画
斜线,交胸宽垂线延长1.8cm为前小肩宽。
不使用量角器确定肩斜度和胸省的计 3.算2 方法:
前肩斜度 从SNP向左画水平 线取长8,垂直向 下量取3.2cm,连 接SNP并延长为前 肩线。
画斜线=前小肩宽+B/32-0.8为后小肩宽。 袖窿弧,顺势画前腋下弧。
3.2
后肩斜度 从SNP向右画水平 线取长8cm,垂直 向下量取2.6cm, 连接SNP并延长4-2.5) 度,弧线连接胸宽、前肩点 为前上袖窿弧。
3.2
作胸省 将B点和BP连接, 从B点找以BP为中 心,B点和BP的距 离为半径的弦长 度为“ B/123.2cm”作为胸省 的量。
2、 制 图 步 骤
13)画腰省:腰围留6cm余量,其余胸腰差按人体胸腰造 型垂直收腰省,腰省分配如图。
2、 制图步骤
8)后领弧:后横领宽=前横领宽(6.9)+0.2, 10)画肩省:肩胛凸点垂上交肩斜线,
后上平线垂上=后横领宽/3=后领深,后 沿肩斜线下移1.5cm连接肩胛凸点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f(0.84) e(2.16) d(4.2) c(1.32) b(1.8) a(1.68)
部位
尺寸 (cm)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做两条角平分线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衣身原型

肩省
• 固定衣片, 整理领围。 水平推出松 量后将胸围 线以上的余 量捏省。
• 别合省道,剪 去肩线和袖窿 的余布。保证 松量,固定侧 缝线。
• 固定后片,保 证松量,做出 肩省。
• 固定后片, 保证松量, 做出肩省。
• 衣片平面展开
• 肩省完成图
• 侧缝省及平面展开图
• 领口省及平面展开图
4.前后身均为梯形的原型,适合做宽松 体服装造型的基础板型。
5.前后紧身,前袖窿收省型的原型,适 合为合体服装造型做基础板型。
6.前箱型、后梯形,前袖窿收省的原型, 适合于前身较直而后身表现为宽松的服 装造型。
• 衣身原型 (紧身型) 的操作
• 坯布准备 坯布的用量可以直接在人台上获取,
也可以从侧颈点经胸高点到腰节的长度 加6cm操作量,确定前衣片长。后片也 从侧颈点经肩胛骨高点至腰节量取长度, 加6cm操作量。前、后片宽度则从中心 线到侧缝的宽加13cm的操作量,再加入 适当的放松量来计算。
衣身原型省道的变化设计
• 胸省的变化是服装衣身设计变化 的重点,设计师往往通过省道在 不同部位中的表现和组合,完成 结构分割和造型设计。
• 胸沟省
• 加量的中心省
• 领省的设计
• 胸腰省的设计
坯布准备Βιβλιοθήκη • 肩部加放0.5cm- 0.8cm肩垫作为原 型肩部所需松量。 由肩点放出0.5cm -0.8cm的冲肩量。 重新贴好袖窿线、 肩线
• 对准标志线, 固定衣片,整 理领口。
• 在胸围出加放 松量后固定。
• 保留一定空 间,抓合袖
窿处省量, 省尖指向BP
点。剪去多 余的布。
• 固定腰侧衣片, 保留约1/3余量
的部分。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篇)第二章衣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二)绘制衣身原型轮廓线,见图2-2
1.绘制前领口弧线:从B点起沿水平线取B/24+3.4cm为前领宽,记为◎,得到SNP点; 再从B点起沿前中心线向下取◎+0.5cm为前领深,然后画出长方形领口;画长方形对角 线,将其进行三等分,以三分之一等分点向下0.5cm作为参考点,最后画顺领口弧线。
2.绘制前肩线:以SNP点为基准点、水平线为基准线,取前肩斜度22°作前肩斜线, 与前胸宽线交汇,后将其顺延1.8cm形成前肩线。
总省量
f
e
d
c
b
a
100%
7%
18%
35%
11%
15%
14%
9
0.63
1.62
3.15
0.99
1.35
1.26
10
0.7
1.8
3.5
1.1
1.5
1.4
11
0.77
1.98
3.85
1.21
1.65
1.54
12
0.84
2.16
4.2
1.32
1.8
1.68
12.5 0.875 2.25 4.375 1.375 1.875 1.75
根据服装的不同部位,可以将原型分为: 1.上半身原型:通常称为衣身原型,通过转移胸省和收腰省的方法以达到衣身合体的效果。上
半身原型使用范围很广,例如可以和多类下半身原型共同组成新的服装款型,连衣裙、连体裤 等服装款式就是综合运用的典例。 2.下半身原型:分为裤原型和裙原型两大类。裤原型一般以经典西裤款式作为基础裤型进行结 构制图;裙原型往往以直筒裙作为基础裙型进行结构制图。 3.袖原型:是人体上肢所用到的衣原型。 (三)按服装不同的宽松程度分类 根据服装造型合体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原型分为合体型原型、紧身型原型、宽松型原型,如日 本新文化原型属于合体型原型。
服装上衣原型制版PPT演示课件

1. 后腰省的操作
将f 省量添加到e处
17
省量=e+f
18
2. 前腰省的操作
19
20
3
2) 绘制前袖山斜线
量取衣身原型的前袖笼弧线长度
4
以前AH为长度绘制前袖山斜线
5
3) 绘制后袖山斜线
量取衣身原型的后袖笼弧线长度
6
绘制后袖山斜线,长度为后AH+1
7
4) 确定袖山弧线轨迹点
8
9
14
6) 绘制袖缝和袖口线
15
袖原型完成图
16
选择总省量为13cm,计算各个腰省的量。 原型上衣胸围的计算尺寸为:96cm(收腰后,实际尺寸为90cm左右) 原型上衣腰围的成衣尺寸为:70cm
1
上衣原型腰省绘制
E
0.9 2.3 4.6 1.4 2.0
1.8
2
1) 确定袖山高
胸围线作为原型袖的袖根线 侧缝线向上延伸作为原型袖的袖中线 袖山高=5/6平均袖笼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位
尺寸( cm) 12 66 6 38 50.5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腰围 腰围松量 背长 袖长
做两条角平分线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0.84) f
(4.2) c (1.32) b (1.8) e (2.16) d
a (1.68)
部位
尺寸 (cm) 84 12
胸围 胸围松 量
腰围
腰围松 量 背长 袖长
66
6 38 50.5
10、作前肩线 11、 作后领口弧线:后领宽:前领宽+0.2=7.1,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肩省大: 13、标注BP点 14、作袖窿省
B 0.8 1.83 32
B 袖窿省的角度:( 2.5) 18.5 4
15、 作前后袖窿弧线
注意:1、弧线在肩端点处跟肩线的夹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腋下的交汇处要圆顺
16、标注肩省 17、标注腰省 腰省总量=
胸 围- 腰 围 ( 84 12 ) ( 66 6 ) 12 2 2
18、 加深轮廓线,标注纱向
三、各部位的名称
部位 胸围(B ) 腰围 背长 袖长
尺寸( cm) 84
B 13.7 20.7 2、作袖窿深线:后袖窿深= 12
3、作背宽线:
B 7.4 17.9 8
4、作过肩胛骨的辅助线
5、作前袖窿深 6、作胸宽线 胸宽:
B 6.2 16.7 8
7、作侧缝线 8、作袖窿部位的辅助线
9、作前领口弧线
B 前领宽: 3.4 6.9 24
前领深:前领宽+0.5=7.4
部位 净胸围(B) 胸围松量
尺寸 84 12
背长 净腰围(W) 腰围松量
38 66 6
胸部的松量,是为了满足人在呼吸和运动时人体围度的变化而设置的, 是固定不变的量。 腰部的松量,主要是考虑原型的合体程度,是可以改变的量。
二、制图步骤
B 6(松量) 48 1、作胸围和背长:胸围= 2
背长 = 38
胸围松量 12 66 38 50.5 腰围松量 6
部位Leabharlann 尺寸( cm) 12 66 6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腰围 腰围松量
背长
袖长
38
50.5
部位
尺寸( cm) 12
66 6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腰围 腰围松量
背长
袖长
38
50.5
部位
尺寸( cm) 12 66 6 38 50.5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腰围 腰围松量 背长 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