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上衣原型

合集下载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

女装实用原型衣片结构图解男装实用原型结构设计袖窿深制图公式的取舍白嘉良郝爽姚兰如今,人们在保证服装服用功能(包括御寒和保护功能)的同时,还不断追求着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作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仅仅具备审美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服装结构制图中正确认识各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比例,才能产生舒适、美观的视觉效果。

这就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人员经历充分的理性思维过程。

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制图长期沿用含有修正值的线性公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例裁剪法。

但是,由于传统比例公式过于依赖经验和缺乏变化,使之越发不能适应现代服装造型的需要。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外形式直观、变化灵活的原型方法乘虚而入,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一部分人甚至开始迷信原型。

实际上,原型方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部位的调整仍无法摆脱对经验的依赖。

也就是说,原型方法在服装各部位之间关系方面,依旧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认识。

尤其是对于袖窿深变化的问题,原型更是没有很好地解决。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调整。

让我们暂时抛开原型这个思维模式,运用真比例工具来寻找可以使服装结构设计更加简便、灵活和高效,而且可以使服装结构更加合理的方法。

服装制图公式决定着服装的外观形态,代表着服装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着影响服装部位的相关因素。

因为服装是立体的,影响其变化的决不仅仅是某一个因素。

但是要研究服装的变化规律,还得排除干扰,把握一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公式的准确、合理。

例如,“袖窿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如图),它不象“胸围”、“背宽”等可以直接测量的部位一样直观。

这个部位的公式是根据普遍的测量结果,结合视觉上的美观比例所设定的。

对袖窿深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只有“胸围”和“身高”是主要因素,诸如“面料厚度”、“肩斜角度”等次要的干扰因素可以姑且不做考虑。

为了清楚地理解认识服装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袖窿深制图公式加以分析。

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研究

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研究

1 研 究 方 法
以立 体 裁剪 为切入 点 , 分别 将 梭织 白坯 布和 若 干 有代 表 性 的针织 面料作 为试 样 , 标准 女性 人 台上作 紧 身 贴体 在 型 ( 省和无 省 两种 ) 体裁 剪实 验. 过 实验 数据 分 析针 有 立 通 织 面料 与梭 织面 料 , 同特性 的针 织 面 料在 女装 上 衣 结 构 不
关键词 : 织女 装原型 ;上衣 结构 ;日本文化 式女 装 原 型 ;立体 裁剪 针 中图 分类号 : 4 . 6 TS9 17 1 文献标 识码 : A
针织 服装 由于面料 的性能 特点 , 使其 在结 构设 计方 面 有其 自身 的 特点 与 规 律. 年来 , 国针 织服 装 多 我
第2 O卷第 2期 ( 7 期 ) 总 8
文章编 号 :6 18 0 2 0 ) 20 6 —5 1 7 —5 X( 0 6 0 1 60
20 0 6年 4月
Vo. 0 No 2 S m . 8 12 , . ( u No 7 )
针 织 女 装 上 衣 原 型 研 究
毛 莉 莉 王 兴 家。 刘 艳 君 。 , ,
另外 , 采用规格演算法难以真实地体现人体体型特征, 因此, 为了适应近年来针织服装快速发展 以及款型 日益多样 化 的特点 , 建立适 应我 国针 织服 装样 板设 计 的理论 体 系是 亟待解 决 的课题 . 本文 就针 织女装 上衣
原 型进行 了研 究 , 旨在 为针 织 服装结 构设 计提 供 一种新 的方 法 与思路 , 丰富 、 完善 针织 服装 设计 理论 .
维普资讯
第 2期
样 J .
针织女 装上 衣原 型研 究
17 6
鉴于 我 国服装 号型人体 测量 部位 数据较 国外 相 比偏少 , 女子 体型特 征与 日本 女 子体 型较 接近 , 日本 且 文化 式原 型在我 国梭 织服装 中已得到 了较广 泛 地推广 与应 用的 特点 , 究 中将 日本 文化 式女装 上衣 原型 , 研 针织 服装上 衣结 构特 点及其 变化 规律 作为针 织 女装上 衣原 型制作 的理 论依 据 , 即针织 女装 上 衣原 型 是 以 日本 文化式 女装 上 衣原型 为基础 , 根据 针织 服装 上衣 结构 特 点及 其变化 规 律 , 通过 适 当 的修 正来 获 得 的. 这样 既使工 作变 得 简化 , 又增强 了原 型使用 的 可靠性 与实用 性. () 胸 围放 松 量 的调 整 日本 文化式 女装 衣身原 型 , 胸 围的放松 量是 lc 而对 于 弹性针 织 面料 1 其 Om, 来说 ,Om 的放松 量则 是多余 的[ , lc 2 因为 弹性 面料 的“ ] 弹性 ” 般 足够代 替 放 松量 . 一 因此 , 过 减 少 原 型的 通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

欧洲19世纪女性服饰大全美图共赏 2009-09-15 09:44:29 阅读79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

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

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无论时尚多么嚣张,其实不过是时代的附属品。

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突然没有了18世纪典雅、轻松的心态,空想主义色彩浓郁,而服饰将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19世纪的服装风格,它既有革命时期的简练和朴素,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婉丽。

无论如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是法国大革命新古典主义后的回归,它在服装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那个时期,“女人味”的审美观念弥漫了整个欧洲大陆,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们故作娇柔,服装款式充满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娇柔所吸引,他们收细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紧身胸衣。

19世纪的时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更高级裁剪技术的出现,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由于彩色印刷术的出现,时装样本开始出版,它是现代时装杂志的“鼻祖”。

特体举例[1]1

特体举例[1]1

特体结构设计举例
反身体制图与制版举例1. 反身体男西服制图
1. 反身体女上衣制图
厚身体制图与制版举例1. 厚身体女便装结构设计
2. 厚身体男中山装结构设计
后倾体制图与制版举例1.后倾体女上衣制图
2.后倾体牛仔裤结构设计
3. 后倾体男西服结构设计
屈身体制图与制版举例1.屈身体女上衣制图
附原型制图:
肥胖体
1.上半身肥胖体裤装结构设计
2.上下身肥胖体女上装结构设计
3. 上下身肥胖体女上装结构设计
3. 下半身肥胖体女上装结构设计
4. 下半身肥胖体女裙及裤装结构设计
4. 下半身肥胖体男西服、大衣结构设计
臀高髋大体西式短裤制图
高髋平臀体裤装制图
低髋体裤装制图
凸胸体女上衣制图。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欧洲服装发展史-紧身胸衣

欧洲服装发展史-紧身胸衣

发展&演变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
女服以细腰身的装束美而著称,刚刚从“罩壳型” 无腰身服饰盛行的中世纪走出的女性,为了突出身 体的曲线美,通过紧身胸衣和裙撑这两者的组合对 比来完成细腰身的造型,从而让坚硬的紧身胸衣和 庞大的裙撑开始时兴起来。
两种形式的紧身胸衣曾在十六世纪出现:
一种是外科医生为患者矫正畸形身体的矫正内衣, 由打眼的金属片制成,在身体两侧靠铰链连接。
十七、十八世纪的紧身胸衣则呈现出更加精致 华丽的装饰之美
发展&演变过程
巴斯尔时代
女装在前面用紧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腹部压平,同 时与后凸的臀垫和拖裾形成对比。这种极端的外形 到S形时代发展到极致。
发展&演变过程
自文艺复兴以来,历时三百余年,欧洲的名媛贵妇 们为了达到腰肢婀娜、一手可掬的目的,不惜从小 就以紧身衣束腰,而肌肉及骨骼却遭到严重的挤压, 极大地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活动机能。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反对封建神学 权威,他们以人为中心来观察问题,以人性代替神 性,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仁 爱、平等的观念。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等 各方面都对服装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服装外观上看, 性别差异的强调和夸张是这时期的主要特点。男子 服装的重心在上半身,呈上重下轻的倒三角形,通 过上半身的健壮和下半身的紧贴来表现男性的性感 特征 ;女性服装重心在下半身,呈上轻下重的正 三角形,通过袒露胸口,使用紧身胸衣与下半身膨 大的裙子形成对比来体现女性的性感特征。
十六世纪当紧身胸衣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兴起时,人 们又无法找出二者在文化层面上的继承与联系。关 于起源的第二种说法为欧洲贵族凯瑟琳.德梅迪西 创造了具有“钢制刑具”之称的第一件紧身胸衣。 据称,在凯瑟琳.德梅迪西的时代,金属质地的紧 身胸衣广受欢迎,杨柳般的细腰是女人永远的追求, 13英寸的腰围是衡量上流社会女性优雅身姿的标准。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篇)第二章衣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篇)第二章衣原型的结构基础与变化

(二)绘制衣身原型轮廓线,见图2-2
1.绘制前领口弧线:从B点起沿水平线取B/24+3.4cm为前领宽,记为◎,得到SNP点; 再从B点起沿前中心线向下取◎+0.5cm为前领深,然后画出长方形领口;画长方形对角 线,将其进行三等分,以三分之一等分点向下0.5cm作为参考点,最后画顺领口弧线。
2.绘制前肩线:以SNP点为基准点、水平线为基准线,取前肩斜度22°作前肩斜线, 与前胸宽线交汇,后将其顺延1.8cm形成前肩线。
总省量
f
e
d
c
b
a
100%
7%
18%
35%
11%
15%
14%
9
0.63
1.62
3.15
0.99
1.35
1.26
10
0.7
1.8
3.5
1.1
1.5
1.4
11
0.77
1.98
3.85
1.21
1.65
1.54
12
0.84
2.16
4.2
1.32
1.8
1.68
12.5 0.875 2.25 4.375 1.375 1.875 1.75
根据服装的不同部位,可以将原型分为: 1.上半身原型:通常称为衣身原型,通过转移胸省和收腰省的方法以达到衣身合体的效果。上
半身原型使用范围很广,例如可以和多类下半身原型共同组成新的服装款型,连衣裙、连体裤 等服装款式就是综合运用的典例。 2.下半身原型:分为裤原型和裙原型两大类。裤原型一般以经典西裤款式作为基础裤型进行结 构制图;裙原型往往以直筒裙作为基础裙型进行结构制图。 3.袖原型:是人体上肢所用到的衣原型。 (三)按服装不同的宽松程度分类 根据服装造型合体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原型分为合体型原型、紧身型原型、宽松型原型,如日 本新文化原型属于合体型原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上衣原型)实践指导书课程名称服装结构制图指导教师
款式图:
外形描述:
文化式女上衣原型,基础领圈,基本袖
窿,基本袖山,圆装袖,衣长到腰围线。

测体要求:
1、胸围:净胸围加放松量10CM,
(净胸围依据直接测量而得,软尺依胸
围最丰满处围绕一周再加入两指松
量)。

2、背长:直接测量而得(后颈点
量到腰围线)。

3、腰围:净腰围加放松量4CM。

制图规格:(单位:cm)
号/型胸围腰围
160/84A9472
背长
38
用料量:
110CM幅100CM;
一、制图步骤(如图示:)
1、上衣各部位结构线名称
2、原型前后衣片结构制图
3、原型袖片结构制图
4、原型省道结构制图
5、原型省道转移
(1)、胸腰省转移到侧缝省。

(2)、胸腰省转移到肩省。

前、后衣片
袖片
前、后衣片结构制图
袖片结构制图
原型省道结构制图
省道转移
胸腰省转到侧缝
胸腰省转到肩缝
二、原型坯布小样制作
1、前、后领圈及门襟留净缝。

2、前、后衣片下摆及袖口下摆留净缝。

3、肩缝、侧缝、绱袖缝均内缝1CM。

4、原型坯布小样的人台试穿:
(1)横开领;
(2)前、后直开领;
(3)前、后肩斜角度和肩部造型效果;
(4)胸省大小、位置和造型效果;
(5)绱袖吃势和装袖效果;
(6)衣身下摆造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