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种鸡营养,提高雏鸡质量
提高蛋雏鸡质量的技术要点

蛋雏鸡质量直接影响蛋鸡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育成率、产蛋率以及出栏率,好的雏鸡发育快且整齐,成活率、育成率、产蛋率、出栏率均高。
那么怎样提高蛋用雏鸡质量呢?一、雏鸡质量评判标准1.外貌特征。
健雏精神状态良好、叫声清脆、活动敏捷、反应迅速、发育完善、羽毛清洁光亮、腹部平坦、肛门突出、两肢粗壮有力、肌肉丰满,以上选项有1项或多项不符合要求则为弱雏。
2.均匀程度。
雏鸡均匀程度越高雏鸡的生长发育程度越整齐,开产后产蛋率上升越快,产蛋高峰期越长,而且有利于饲养管理,所以雏鸡均匀提高蛋雏鸡质量的技术要点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农业农村局)度是评判雏鸡质量的重要标准。
3.依法检疫。
起运前要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这是雏鸡没有相应疫病的有力证明,有相应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雏鸡比未经检疫的雏鸡质量要有保障。
4.不携带病原。
雏鸡主要携带鸡白痢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等病原体,携带病原的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饲料转化率也低,所以雏鸡不携带致病病原体至关重要。
5.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是雏鸡出壳时从种蛋内获得的抗体,母源抗体(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高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护雏鸡不发生相应疫病,所以母源抗体水平高说明雏鸡免疫力高。
6.无异嗜癖。
异嗜癖是啄肛、啄羽、啄趾等异常啄食行为的总称,异嗜癖病鸡和被啄鸡因生长发育滞后导致雏鸡群整齐度降低,进而发育不齐且不利于管理,所以要及时淘汰有异嗜癖的雏鸡,进而提高鸡群整齐度。
二、影响雏鸡质量的因素1.种蛋。
种蛋符合要求是孵出高质量雏鸡的基础,种蛋不携带病原可有效降低雏鸡垂直传播疫病的发生,种蛋母源抗体高说明雏鸡母源抗体高。
2.孵化。
种蛋孵化期间温度过高、过低、忽高忽低或不按时翻蛋等因素,不仅降低种蛋的出雏率,而且还降低出壳雏鸡的健康度,主养殖顾问Consultant79☆2020年第14期要表现在出壳雏鸡体弱无力或卵黄吸收不良。
3.出雏。
出雏时孵化室内的最佳温度为37~37.5℃,温度太高时不仅可引起雏鸡胸闷气喘,还可能因装车运输时温差过大而产生应激反应;温度过低可能使雏鸡受寒感冒。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养殖雏鸡是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雏鸡的成活率却是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选购优质种鸡
选购优质种鸡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优质种鸡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健康状况,能够保证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在选购种鸡时,要选择健康、活泼、毛色光亮、体型匀称的种鸡。
2. 确保饮水和饲料的质量
饮水和饲料的质量对雏鸡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饮水要保持清洁,饲料要新鲜、营养丰富,不含有毒物质。
同时,要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 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
雏鸡的生长环境对其成活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避免过度拥挤和污染。
同时,要定期清理鸡舍,消毒杀菌,预防疾病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和防疫
加强管理和防疫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对雏鸡进行
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雏鸡的健康和安全。
5. 做好孵化和育雏工作
孵化和育雏工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要选择优质的孵化器和孵化技术,保证孵化的质量。
同时,要做好育雏工作,保证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提高雏鸡成活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选购优质种鸡、确保饮水和饲料的质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管理和防疫、做好孵化和育雏工作等。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提高种鸡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种鸡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种鸡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选择:选择优良的种鸡品种,如地方鸡种、培育的专门化品系等,以提高繁殖性能。
2. 营养调控: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满足种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在繁殖期,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以促进排卵和受精。
3. 光照管理:合理控制光照时间,一般保持14-16小时的光照,以刺激种鸡的性激素分泌,提高繁殖能力。
4. 环境控制:保持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为种鸡提供舒适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5. 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种鸡的死亡率。
6. 合理分群:根据种鸡的体重、年龄和繁殖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种鸡的个体需求。
7. 交配管理:适时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以提高受精率。
同时,避免近亲交配,减少繁殖障碍。
8. 记录与监测:做好种鸡的繁殖记录,监测其繁殖性能,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以保证种鸡的繁殖能力。
9. 提高孵化率:关注孵化环境和技术,提高孵化率,从而提高种鸡的繁殖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种鸡的繁殖能力,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保护种鸡的福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现代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养殖户在节约成本和提高利润方面面临
着很大的挑战。
雏鸡的成活率是养殖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养殖户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雏鸡成活率已成为养殖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策略。
首先,要改善雏鸡的养殖环境。
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雏鸡的健康和生长。
因此,养殖户要根据雏鸡的需求,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适宜,以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其次,要采取科学的喂养管理。
选择合适的饲料,给予雏鸡合理的营养均衡,可以改善雏鸡的生长性能和生理活性。
此外,养殖户还要注意分类喂养,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及体型等不同,采取不同的饲料,满足雏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保证雏鸡获得良好的饲养。
此外,还要采用合理的保健护理措施。
做好家禽的消毒消毒,控制饲养环境的种子和病原体的污染,这非常重要的。
养殖户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做好毒药抗虫,及时疫苗接种,以防止雏鸡感染疾病,减少雏鸡死亡率。
最后,养殖户应注意充分休息。
雏鸡生长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其成活率,如疾病、营养不良、环境条件等。
为了减少雏鸡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保证雏鸡充分休息,不能过度劳累。
总之,提高雏鸡成活率是养殖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养殖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
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雏鸡的养殖环境
和营养状况,严格执行保健管理,保证雏鸡得到充分休息,这些都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有效的关键措施,值得养殖户学习和借鉴。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一、场地环境1.室温调控:确保雏鸡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活,保持环境温度在32℃左右,逐渐降低至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雏鸡受到寒冷的影响。
2.空气流通: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每天进行通风换气,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臭气,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
3.光照条件: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配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确保雏鸡的光照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日常饮食1.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更换新鲜干净的水源,确保雏鸡的水分供应充足。
同时,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雏鸡免疫力。
2.饲料供应:选择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根据雏鸡的生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根据雏鸡的年龄和特殊需要,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饲料投喂: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避免雏鸡过度饥饱,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投喂饲料时的新鲜程度和饱满度,避免过期饲料或受潮变质的饲料。
三、饲养技术1.病害防治: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预防疫病,减少因感染病害而导致的死亡率。
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保持环境卫生。
2.生长监测:定期对雏鸡进行生长监测,记录体重、体长、毛色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饲养措施,确保雏鸡的正常成长。
3.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确保雏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种鸡育雏育成管理的要点包括场地环境、日常饮食和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饲养,可以提高种鸡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保证种鸡的健康成长,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影响雏鸡质量的营养因素

影响雏鸡质量的营养因素作者:杨丽娜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8期杨丽娜(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新马头分站,邯郸 057450)摘要:刚出壳的雏鸡是否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完全取决于种蛋输入或储存给鸡胚的营养因素,也就是雏鸡健康与否完全依赖于种鸡的营养状况,该文将影响雏鸡质量的营养因素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雏鸡;质量;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酸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400 引言通常饲料中较高的能量含量可以保证产蛋率的稳定增长,蛋白质的含量影响蛋重的大小,蛋白质含量较高时蛋重较大、而种蛋的蛋壳质量就会变差,进一步会增加雏鸡在孵化过程中的失水率,造成雏鸡质量下降[1]。
同时种蛋蛋黄质量和种蛋胚胎发育受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种蛋蛋壳质量和胚胎发育会因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而发生变化,另外饲料中能量的重要成分—脂肪酸,也会直接影响种蛋蛋重和蛋黄含量。
1 维生素作用维生素是雏鸡胚胎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对雏鸡质量的影响更加深远,种蛋内维生素缺乏或过量均会造成胚胎畸形、死亡或发生非典型反应。
同时各种维生素间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雏鸡的健康状况。
1.1 维生素A的作用通常维生素A不仅能提高种鸡产蛋率和种蛋孵化率,还可以提高雏鸡的抗体水平,通常种鸡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都会达标(10 000 IU/kg),但饲料经过高温处理时维生素A会受到破坏,其缺乏时首先引起孵化率下降,胚胎早期死亡率较高、且会发生胚胎异位,即使存活下来到孵化后期无力出壳或出壳后很快死亡。
如果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处于临界值时,雏鸡出壳后眼睛积水、精神状况较差无活力。
反之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太高会引起毒性反应,致使循环系统发育不正常,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率增加。
1.2 维生素D3的作用种鸡能利用维生素D3促进微量元素钙和磷的吸收、满足鸡体形成优质的蛋壳和正常的骨骼发育,同时在肝脏和肾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维生素D3缺乏会引起蛋壳变薄、变脆,蛋白较稀薄,致使种蛋孵化中胚胎发育迟缓甚至停滞,在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增加。
规模化肉种鸡场提高商品雏鸡质量的关键技术

户应加 防鸟网 ;孵化车 间尽 可能远离饲养 区 ,并 3 2 提 供充 足均 衡 的营养 要特 别关注 产 蛋初 .
处于上风 向。
期 ,这一 时期 由于产蛋和 生长发育双 重需要 ,而 投 料量 又 处于较 低 水平 ,易造 成种 蛋营养 不足 ,
2 选 种 2 1 品种 选择 .
应选择养 殖户 公认 的主 导品种 , 影 响鸡雏 质量 。因此 ,产 蛋初期应 增加饲料营 养 目前主 要是 A A 、罗斯 3 8 0 、科 宝等 ;另 外 ,还 浓度 ,特别 是维生素及矿 物质营养 等 。整个产 蛋 应选 择 引种 场 家 ,应 从 具有 多年祖 代 鸡 饲 养 经 期应根据 产蛋率进 行调整饲养 , 以保障种蛋质 量
试 验 表
验 、 “ 次 ”新 、有较 高信 誉度 的场 家 引种 ,切 的稳 定 性 。 代 3 3 添 加 足 量 优 质 维 生 素 、微 量 元 素 . 不 可贪 便 宜 。
种 鸡饲养 过程 中 ,应 至少 在 3 明,提 高种 鸡维生素 和矿物质水平 ,初生商 品代 、 9 0周龄 时进行 3次选 种 。公鸡 应 选择 体 大 、 雏鸡 的免疫细胞 数量 明显增加 ,表 明对免疫 系统 、2 健壮 、雄 性 强 的个 体 留种 ,淘 汰体 型 小 、病 弱 、 有促进 作用 。实 际生产 中,在饲 料或饮水 中添 加 2 2 阶段选 种 .
育成 区和成 鸡 区,各 区域独 立 并有 隔离带 或墙 , 粕 型 日粮 ,尽可 能不用杂粕及 替代 品。饲料 原料 成鸡 舍应在 下风 向;最好 建设遮 黑式 标准 鸡舍 , 的质 量及种类 应保持稳定 ,禁用霉变或含 有毒素 环境控制 自动 化 ,这样不但 可提高生产水 平 ,而 的饲 料 原 料 。入 冬 前 应 准 备 充 足 的干 玉 米 ,避 免
加强种鸡管理 提高雏鸡质量

时、 定点 、 定量 、 定人 、 定器 具 来称 重 , 并 根 据称 重 结 果 及 时 调整 料 量 , 确保 鸡 群 每 周 的平 均体 重 至少 在 标 准
范 围 内浮动 , 最 好 能达 到 该 品种 的标 准 体 重 。 同时 采
取及 早 分 群 、 科 学限饲 、 料位适宜 、 密度 合 理 、 喂 料 均
匀等 措施 来 提 高均 匀 度 。 使 鸡群 始 终 保持 较 高 的体 重
和 均 匀度 。 2 提供 适 当的营 养
如果 种 鸡 在开 产前 和 产 蛋期 饲 喂 不足 , 会影 响 营
养物 质 传输 到 种蛋 内 .造 成 胚 胎后 期 死亡 率 增 加 , 雏 鸡活 力 和均 匀度 差 。种鸡 的营 养 问题应 该 包含 两个 方 面 .即 饲 料 中 各种 营 养 素 的含 量 和 种 鸡 的 饲 料 摄 入 量 。这 两方 面 应达 到 良好 的平衡 状 态 , 以确 保鸡 只每 日营 养摄 入 量准 确无 误 。 必 需脂 肪 酸对 细胞 膜 的完整 性 、 免 疫 功 能和 胚 胎 的正 常 发育 是 极 其重 要 的 , 直接 影 响 到下 一 代雏 鸡 质 量 。所 以必 须 注 意饲 料 中 的脂肪 成 分 , 特 别 是 一些 不 饱和 脂 肪酸 。 如亚 油酸 等 。许 多饲 料 配方 在 大致 相 同
雏 鸡质 量 。 育 成 期 鸡 只 增 重较 快 . 我们在饲养过程 中。 应 定
首 先保 证种 蛋 清洁 。清 洁 的种 蛋是获 得 良好 雏鸡 质 量和 降 低 早期死 淘率 的关 键 。种蛋 产 出 后 , 在未 降 温 前进 行 消毒 , 可 以 避免 细 菌被 吸 入 蛋 内 。然 后使 种 蛋 降温 到 1 7 ~ 2 1 ℃即生理 零 度 以下 ,可 以暂停 胚 胎发 育, 保 证所 有 的胚 胎 在孵 化 时 处 于 同样 的胚 龄 。随着 储存时间的增加 , 畸形胚和死胚增多 、 早期 雏 鸡 死 淘 率 加大 , 且 生产性 能 下 降 。 为 了提 高雏 鸡质 量 , 5 0周前 的种鸡 群所 产 的种 蛋储 存 3 ~ 5天 , 5 0周后 的 鸡群 所产 的种蛋 储存 2 ~ 4天 。 种 蛋 储 存 的整 个 过 程 中要 保 持 正 确 的温 度 和 湿 度。 储存 1 ~ 3天温度 为 2 0 ~ 2 3 ℃, 4 ~ 7天 1 5 ~ l 8 ℃, 若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种鸡营养,提高雏鸡质量
好的初生重以及完全的营养储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完善的免疫功能。
有了这样一个基础, 再为雏鸡提供适当的饲养环境和营养水平, 商品肉鸡的生产性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胚胎及刚孵出的雏鸡的生长发育完全取决于种蛋的营养储备状况, 因此刚出生的雏鸡的生理状态受到种母鸡营养水平的极大影响。
回顾一下种鸡营养, 肉种鸡的营养问题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即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和种鸡的饲料摄入量。
这两方面应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 以确保鸡只每日营养摄入量准确无误。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给种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而生产出的每羽雏鸡所花费的饲料成本, 相比于生产每羽肉鸡所花费的总的饲料成本而言是非常低的。
Calin i(2006) 通过计算, 种鸡每生产一羽雏鸡的饲料成本只占生产一羽25KG 肉鸡所消耗的饲料成本的7% 。
这就充分说明了种鸡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性。
肉种鸡饲料营养水平
当考虑种鸡的饲料营养时, 营养学家必须密切关注种鸡饲料的每一种营养成分。
首先来谈一下蛋白质,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产蛋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会影响雏鸡的初生重和最终的肉鸡生产性能。
种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雏鸡初生重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根据这个情况, 种鸡饲料能量在2750 大卡/ 公斤时, 饲料蛋白质水平应该为15% 时最佳。
必须切记的是: 这是最佳的蛋白质水平而不是最低水平。
种鸡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和过低同样对鸡群有害, 特别是在蛋白含量过高时, 受精率会下降。
另外, 还必须注意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 营养学家应确保饲料中使用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 而且氨基酸必须平衡。
种鸡饲料中能量水平对雏鸡质量的影响不如对蛋白质研究得透彻。
通过查阅各方面的资料, 种母鸡最佳的能量摄入量为440-480 大卡/羽/天时, 雏鸡的质量最佳。
这相当于摄入
160-175 克/羽/ 天、能量为2750 大卡/公斤的词料。
在考虑饲料能量时, 必须注意饲料中的脂肪成份, 特别是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如亚油酸等。
这种必需脂肪酸对细胞膜的完整性、兔疫功能和胚胎的正常发育所必需的, 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雏鸡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 词料中添加的脂肪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 而且, 尽可能添加不饱和脂肪。
矿物质, 特别是钙、磷、钠、钾、锰和氯参与了蛋壳的形成, 改善蛋壳质量从而提高种蛋和雏鸡质量。
母源性磷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到来源于初产母鸡的雏鸡骨路中的灰份。
所以,种鸡饲料中必须提供适当水平的磷, 以确保雏鸡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骨髓的完整性。
对于饲料中的矿物质研究, 最重要的是使用何种有效的化合物形式以提高母体将这些物质传输到组织、种蛋、胚胎内的能力。
目前, 绝大多数都集中于抗氧化剂方面的研究, 以及硒的作用方面的研究。
硒-蛋氨酸 a 能改善维生素 E 及种蛋、胚胎、10 日龄以内的雏鸡的抗氧化能力。
补充锌-蛋氨酸和锰-氨基酸混合物可以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和成活率。
表1: 部分矿物质对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
部分矿物质对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
生长发育成活率免疫功能骨骼
氟x
磷x
硒x
硒-蛋氨酸x x
锌x x x
锌-蛋氨酸x x
维生素参与了机体主要的代谢过程和胚胎的部分发育, 因此, 饲料中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会造
成种鸡本身以及下一代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维生素大约只占整个饲料成本的4%, 因此, 降
低饲料维生素水平是非常不明智的。
关于肉种鸡维生素的需求量和下一代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方面的资料比较缺乏。
大多数种鸡维生素方面的需求标准都有很强的时效性, 因为种鸡的生产性能处于不断改进之中。
根据有关资料,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 E 对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最大, 一般在实际生产中, 饲料中应含有100 毫克/ 公斤的维生素 E 。
对新开产的父母代种鸡, 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水平对提高后代生产性能具有非常显著的商业价值。
无论是内部还是田间试验都证明提高种鸡饲料中维生素含量( 特别是 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 〉能改善后代的成活率和早期生长发育。
因此, 种鸡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应确保种蛋内维生素含量达到最高为标准。
饲喂量对雏鸡质量的影响
在开产早期阶段,如果种母鸡饲喂不足, 对雏鸡质量有较大影响。
现代的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的
产蛋率上升比过去快很多, 而且该阶段母鸡的产蛋间隔也比较短, 所以, 新开产种鸡如果饲
喂不足, 会影响营养物质传输到种蛋内, 造成胚胎后期死亡率增加, 雏鸡活力、均匀度差。
Leeson 于2004 年对肉种鸡进行了一项饲喂试验: 对新开产的种鸡饲喂140-175 克不同
的高峰料量, 随着饲喂量的增加,鸡群体重也增加,蛋重没有明显影响,但是, 雏鸡体重却受到
不同饲喂量的影响。
( 见表2)
表2:饲喂量对雏鸡重的影响
高峰料量(克/羽/天)30周龄种鸡所产的雏鸡重(克)
14040.3
14740.0
15541.5
16241.7
16941.8
17542.0
要点
·种鸡的营养影响雏鸡质量和肉鸡生产性能
·提高种鸡营养水平可以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应为种鸡提供适当而持续稳定的营养水平
·根据种鸡生理需求、产蛋率状况、体重确定适当的饲喂量
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种鸡饲料营养和雏鸡质量及生产性能之间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因此, 无论在种鸡开产初期, 还是整个产蛋期间, 营养学家必须制定正确的饲料营养配方, 而且种鸡管理人员也必须提供鸡群适当的饲喂量。
美国安伟捷育种公司
北京代表处顾敏清(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