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安全用氧
新生儿安全用氧措施及操作规范

新生儿安全用氧措施及操作规范新生儿的生命十分脆弱,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当新生儿需要接受氧治疗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下面是关于新生儿安全使用氧的措施和操作规范的详细说明。
1.医疗人员培训和守则:确保参与新生儿氧治疗的医疗人员接受了相应的培训,了解新生儿氧治疗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并严格遵守这些要求。
新生儿氧治疗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务人员或护士来执行。
2.设备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新生儿氧治疗所使用的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可靠。
设备的水平仪、流量调节装置、氧浓度监测器等都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查。
3.合理用氧: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确定新生儿的用氧浓度和流量。
过高的氧浓度和流量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过低的氧浓度和流量则可能导致氧供应不足。
4.氧浓度监控:对新生儿所接受的氧浓度进行定期的监测。
设备上应配备氧浓度监测器,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氧浓度有助于及时调整氧气供应,以保持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5.氧气供应:使用安全可靠的氧源。
氧气瓶和氧气管道应储存、运输和使用时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使用氧气瓶时,应确保瓶身不受破损,阀门正常,连接紧密可靠;使用氧气管道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以防止污垢和漏气。
6.防火措施:由于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确保使用过程中没有明火和易燃物品。
禁止在氧气附近吸烟,使用防静电工具,避免产生火花。
7.积极观察和监测:持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皮肤颜色、活动程度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氧气供应。
定期检查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8.保持环境清洁:保持新生儿氧治疗环境的清洁和无菌,避免感染的发生。
对于使用面罩或导管等接触新生儿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9.家属指导: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氧治疗的安全操作指导,告知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氧瓶和面罩,并提醒他们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例如禁止将氧瓶放置在火源附近、洒水等。
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与护理

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与护理
在进行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检查婴儿的呼吸、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并确定婴儿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对婴儿进行必要的呼吸机辅助治疗和监护措施,如给予婴儿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心电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和掌握婴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护士还需要掌握婴儿的吸氧浓度和通气压力,确保氧气浓度和压力的正确调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同时,护士还需注意婴儿的平卧位,避免婴儿的压力溃疡发生,并定期更换婴儿的姿势。
在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结束后,护士需要对婴儿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
包括观察婴儿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皮肤颜色等。
同时,还需对婴儿进行必要的心肺功能检查,如肺功能测定、血液气体分析等,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疗程的调整。
在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护士需要进行婴儿的基本护理,如喂养、清洁、保暖等,保证婴儿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护士还需注意婴儿的精神安抚,减轻其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和痛苦。
其次,护士需要给予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婴儿的疾病和治疗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护理技能培训。
护士还需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及时反馈婴儿的病情变化,并参与制定和调整婴儿的治疗方案,保证婴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婴儿氧舱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治疗新生儿和早产儿疾病的有效手段,并需要护士对婴儿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并给予婴儿和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康复。
新生儿氧疗指针及注意事项

逐渐提高或降低氧浓度,使血红蛋白氧合逐渐增加至90%。
如果心率没有迅速增加至>100次/分,则需改善通气策略,用 100%氧。
如果没有空氧混合器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也没有足够时间 将孕妇转送,可按足月儿来给氧复苏。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复 苏时短时间给100%氧可以导致早产儿损害。
(NRP INSTRUCTOR UPDATE, VOL 14, N 2 FALL/WINTER 2005)
氧疗的监测
在存在通过动脉导管右向左分流(PPHN)的 情况时,右上肢PaO2较下肢高,应使用两台监 测仪,监测导管前后的血氧饱和度。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氧疗指征 无紫绀、无呼吸窘迫、PaO2或TcSO2正常 早产儿呼吸暂停 病因治疗,间断吸氧。 不必吸氧
氧疗时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 。在不同的呼吸支 持水平,都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PaO2 50~80 mmHg, TcSO2 90~95%。 机械通气患儿病情好转、血气改善后,及时降低FiO2。调 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 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多中心研究表明:早产儿给氧达到高于
目标的氧饱和度,不能改善生长发育 有研究GA〈30周早产儿,在TcSO29194%和95-98%两组中, 在12个月大时,其体重、身长、头围及 失明、脑瘫等均无差异。 但高TcSO2组到纠正胎龄36周仍需依赖 氧的比率更高(64% versus 46%)、在 家接受氧疗的比率高(30% versus 17%)、依赖氧疗的时间更长(40天 versus 18天)
氧疗的监测
目标脉搏氧饱和度:
新生儿吸氧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吸氧的注意事项新生儿吸氧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提供足够的氧气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但是,吸氧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确定吸氧的指征。
吸氧是为了治疗新生儿体内氧气不足的情况,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病、肺炎等。
在吸氧前,医生会进行充分的评估,确定吸氧的必要性,并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浓度。
其次,正确使用吸氧设备。
吸氧设备通常包括氧气桶、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等。
使用前应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清洁状况,确保氧气正常供应和无细菌感染的风险。
面罩或鼻导管要与新生儿的脸部或鼻孔贴合紧密,避免氧气泄露或不良刺激。
第三,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
新生儿对氧气浓度和流量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生理状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吸氧浓度在21%至60%之间,流量在2-10升/分钟之间。
过高的浓度或流量可能导致氧中毒或肺损伤,过低则无法满足新生儿的需要。
此外,注意监测吸氧效果和反应。
吸氧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
如果出现呼吸窘迫、心率异常、肤色变化等情况,应及时调整吸氧条件,或考虑其他治疗措施。
另外,避免吸氧的过长时间。
长时间吸氧可能导致儿童久坐不动,肌肉萎缩等问题。
因此,在吸氧的过程中,要注意适时评估吸氧的效果,并根据需要逐渐减少吸氧时间和浓度,以最终实现无需吸氧而保持足够氧气供应的目标。
最后,注意预防感染。
吸氧设备和面罩鼻导管等应保持清洁,避免细菌繁殖和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经常更换设备、经常洗手,并提供适当的消毒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新生儿吸氧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指征、正确使用设备、控制浓度和流量、监测效果和反应、合理控制吸氧时间,以及预防感染。
这些注意事项能够确保吸氧安全有效,为新生儿的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
气管插管吸痰前婴儿的给氧标准

气管插管吸痰前婴儿的给氧标准主要是为了确保婴儿在吸痰过程中可以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以维持其呼吸道通畅和身体正常功能。
在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操作之前,需要确保给予婴儿适当的氧气供应,以防止出现缺氧的情况,同时也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给氧标准方面,需要根据婴儿的芳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给予适当的氧气浓度和流量。
一般情况下,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给氧标准:1. 根据芳龄确定给氧浓度: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来说,由于其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通常需要给予高浓度的氧气,一般可选择40-60的氧气浓度进行给氧。
而对于较大一些的婴儿,则可适当降低氧气浓度,一般可选择30-40的氧气浓度。
2. 根据病情确定给氧浓度:在确定给氧浓度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婴儿的具体病情来综合考虑,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呼吸困难明显,可以适当提高氧气浓度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
而对于病情较轻的婴儿,则可适当降低氧气浓度,以避免给予过高浓度的氧气而造成不良影响。
3. 根据体重确定给氧流量:除了给氧浓度外,给氧流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一般来说,给氧流量应该根据婴儿的体重来确定,通常以每分钟1-2升的流量进行给氧,但具体的流量大小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婴儿氧气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以便随时调整给氧参数,确保给氧效果的达到和婴儿的安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操作时,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当操作给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也需要随时密切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婴儿的安全。
气管插管吸痰前婴儿的给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芳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科学确定给氧浓度和流量。
在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操作时,也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婴儿在操作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氧气供应,同时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长期给氧的注意事项新生儿长期给氧是指需在出生后持续而有规律地给予氧气治疗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儿身上。
长期给氧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
首先,确保氧气给予过程的安全性。
新生儿对氧浓度和流量的要求可能会频繁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氧气的浓度和流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此外,要及时更换氧气罐,避免氧气供应不足或中断的情况发生。
其次,保证氧气的纯净性。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细菌和污染物的侵害。
因此,使用纯净的氧气供应设备和呼吸器具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需定期清洗和消毒呼吸器具,以防止细菌滋生。
另外,与长期给氧相关的关键问题是新生儿的肺发育。
因为长期给氧可能导致肺泡发育不足,从而增加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促进新生儿的肺发育,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
这包括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呼吸锻炼,如轻轻按摩胸部、背部和腹部来促进呼吸肌群的发育。
此外,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体重控制也是新生儿长期给氧期间需要关注的问题。
营养充足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免疫力。
医生应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恰当的喂养计划,并经常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体重变化。
此外,应注意监测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其他身体表现,如皮肤颜色和情绪变化。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最后,新生儿长期给氧期间,家长的关注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给氧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此外,家庭环境的舒适和安静也对新生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总之,新生儿长期给氧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合理安排氧气给予、保证纯净性、促进肺发育、保持营养和体重控制、监测体征变化、提供适宜的家庭支持等都是重要的注意事项。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支持,才能帮助新生儿克服疾病、健康成长。
新生儿氧疗PPT课件

新生儿氧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将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为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
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随着新生儿氧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新生儿也能获得更好的治 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THANKS
感谢观看
。
注意保暖
新生儿在氧疗过程中应注意保 暖,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定期评估
对新生儿的氧疗效果进行定期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
监护设备与指标
监测血氧饱和度
心电监测测新生儿的血氧饱 和度,了解氧合情况,及
时调整氧疗参数。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心律等,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氧疗的历史与发展
最早的氧气治疗由英国医生发现并用 于临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生儿氧疗技术也不断完善。
目前,新生儿氧疗已经成为了新生儿 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尤为重 要。
02
新生儿氧疗的方法
持续气道正压氧疗
持续气道正压氧疗是一种通过增 加气道压力来改善通气和氧合的
目的
纠正新生儿的低氧状态,维持其 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和治疗因缺 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促进宝宝 的健康成长。
氧疗的必要性
01
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适应外界环 境,但他们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容易出现低氧血症等缺氧 症状。
02
氧疗能够迅速提高新生儿的血氧 饱和度,缓解缺氧症状,防止因 缺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脑损 伤、肺炎等。
新生儿氧疗ppt课件
目录
• 新生儿氧疗概述 • 新生儿氧疗的方法 • 新生儿氧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新生儿氧疗的疗效与副作用
新生儿氧疗的方法

新生儿氧疗的方法
新生儿氧疗是一种对呼吸系统有问题的新生儿进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氧疗方法:
1. 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可以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来帮助其呼吸。
呼吸机可以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和空气的混合物来维持宝宝的呼吸功能。
2. 氧气面罩:对于需要额外氧气的新生儿,可以使用氧气面罩来给予额外的氧气。
面罩可以根据宝宝的氧气需求来调节氧气浓度。
3. 氧气头罩: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新生儿,可以使用氧气头罩来给予氧气。
头罩可以固定在宝宝头部,让宝宝在呼吸时吸入氧气。
4. 氧气浓缩器: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新生儿,可以使用氧气浓缩器来提供高浓度的氧气。
浓缩器可以通过管道或氧气面罩给予氧气。
无论使用哪种氧疗方法,都需要严格监测宝宝的氧气饱和度和呼吸情况,以确保氧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氧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的氧储量很少,一旦供应停止,能维持生 命的时间不超过5min,更严重的是这小量储存中 还有一部分是不能被利用的,即当血液氧分压低于 1.7kPa,相当于每100ml 血中氧含量6.4ml,神 经元不再有利用氧的功能而意识丧失。 氧在静脉中,其血氧饱和度为75%,为呼吸 空气时重要的氧储备,仅能供呼吸停止后维持生 命4-5min 所需要的氧。
①动脉血氧合不全。 ②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③组织细胞处氧释放障碍。 ④组织细胞氧耗或组织细胞中毒
呼吸窘迫:(代偿阶段) 1.呼吸急促:足月儿>60,严重80-100次/分 2.吸气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下及肋间凹陷 3.鼻翼扇动、鼻孔扩张 4.呼气呻吟:呼气相后期声门关闭气流冲击的声音。 防止肺泡进一步萎陷
⑤HHFNC高流量给氧 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直接经鼻输入经过 加温湿化的混合氧气。治疗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婴 儿,例如:呼吸窘迫综合症,细支气管炎,早产儿 窒息等(CPAP 替代 • 早产婴和足月儿拔管后 • 用于因CPAP致鼻部损伤的新生儿 • CPAP撤机策 略) 参数:氧流量2-8L/min,氧浓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 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氧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方 法,但长时间吸入高体积分数氧易致新生儿肺损伤、 神经系统损伤、组织细胞损伤及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等发生。 在出生体重<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中 ROP发病率高达80%以上。
1.
1.肺型氧中毒 2.脑型氧中毒 3.眼型氧中毒 4.慢性氧化性损伤
其表现类似支气管肺炎, 开始主要为鼻黏膜充血、发痒,随后出现口干、 咽痛、咳嗽、胸骨后不适;严重时出现吸气时胸骨 后剧痛、难以控制的咳嗽
只有脑组织内氧张力达到一定程度(称为临界压力 或临界张力)才会引起此型氧中毒。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出现间歇性癫痫样大发作。
⑧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是指呼吸机以预设的频率向患儿输送常规正压通气, 每次IMV均恰好发生在患儿吸气相,可使循环负担减轻和呼 吸肌得到锻炼。 初调参数:氧浓度(Fio2):0.4 流量(Flow):6~10L/min 吸、呼时间比(I/E) 1:1.5~1:2 呼吸频率(RATE):25~40次/分 呼吸末压力(PEEP):4~6cmH2O 吸气峰压(PIP):15-20cmH2O<30cmH2O
其发病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萎缩; 不成熟的组织对高分压氧尤其敏感,如早产婴儿 吸入高分压氧时间过长,视网膜即可出现广泛的血 管阻塞、成纤维组织浸润、晶体后纤维增生,并可 因此致盲,称之为/早产儿视网膜病0(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原称为Terry综合征或/ 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 吸入90~100 kPaO2, 72 h即可出现视网膜剥离、 萎缩,视觉细胞破坏;随时间延长,有害效应可积累。
④温箱内给氧:氧流量(LPM)
0.30
2 6 8 10 12 4
箱内氧浓度 0.25— 0.29—0.35 0.33--0.41 0.37—0.52 0.45—0.75 0.65—0.95
机械通气
◦ 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 ◦ 吸入氧浓度(FiO2) >0.5时, ◦ PaO2< 50mmHg、 PCO2 >60mmHg ◦ 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 早产儿宜采用间断吸氧法;病情好转时及时停氧。 2. 尽量采用较低压力; 尽量使用空氧混合装置 3.严格控制氧气的浓度,治疗早期氧气浓度可较高,病情改善 后,吸入氧气浓度尽量不超过60%; 4.即使遵守上述原则,高压氧氧疗时间也不能无限延长,应严 格遵守在各不同压力下吸氧的最长允许时间,不得超过允 许停留的限度; 5.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初期氧中毒的表现,迅速采取有效 措施。 应尽量做到:FIO2=0.6 <24h FIO2=0.8 <12h FIO2=1.0 <4~6h
对于<32周早产儿,为了避免过度给氧,可选择:
◦ 在复苏时使用空氧混合器(Blende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 测仪。 ◦ 如果开始使用正压通气,可使用从空气到100%的氧,没 有任何研究证明开始时使用什么特定的氧浓度是合理的。 ◦ 逐渐提高或降低氧浓度,使血红蛋白氧合逐渐增加至90%。 ◦ 如果心率没有迅速增加至>100次/分,则需改善通气策略, 用100%氧。 ◦ 如果没有空氧混合器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也没有足 够时间将孕妇转送,可按足月儿来给氧复苏。没有足够的 证据证明在复苏时短时间给100%氧可以导致早产儿损害。
⑨HFO高频振荡通气
三个特点:通气频率5-50Hz(300-3000bpm)可调, 主动吸气和主动呼气,通气潮气量大约等于病人的死腔容 积。
适应症:当常频通气无效时: --- 肺顺应性降低 --- BPD--- RDS/ARDS患者 --- 气漏 --- 胎粪吸入 --- 肺炎 --- 肺不张 --- 肺发育不良 其它: --- PPHN(新生儿持续性 肺动脉高压)
⑦NIPPV无创正压通气 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 术增加自主呼吸患者的通气 。 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面罩 压力支持通气的结合、辅助控制通气。所有这些 模式均以通过面罩给予气道正压为特征,其呼吸周 期由患者控制。 注意:经短时间(2~4h) 试用NPPV 无效后应及时 改为有创。
六、及时进行眼底筛查 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 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 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七、复苏给氧原则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儿科学会2005年11月更新 对足月儿复苏时:
◦ 如果出现紫绀或需要正压通气,建议使用100%氧。 ◦ 但是,有研究显示用低于100%氧复苏也可以成功。 ◦ 如果开始复苏时使用低于100%的氧,如在90秒内无改善,则应改 用100%氧。 ◦ 如果无条件提供氧气,可使用室内空气复苏及正压通气
新生儿安全用氧
学习目的
1.氧疗指征 2.氧疗方法 3.如何安全用氧
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体内储备量很有限,组织细 胞依赖循环系统继续不断地供氧才能维持有氧代 谢。 据研究,呼吸停止45s 左右,动脉血氧分压便低于 正常水平,延长至4-5min 以上,机体就会因缺氧 而死亡。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细胞内的过程。 包括:肺通气,肺泡内气体弥散入肺毛细血管血,氧 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释放并为细胞所摄 取利用。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 都可引起缺氧。
氧中毒: 视网膜病(ROP)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晶状体后纤维增生(RLF) FIO2=0.6 <24h FIO2=0.8 <12h FIO2=1.0 <4~6h
2. 3. 4. 5. 6. 7. 8.
呼吸道感染 气道黏膜损伤 循环障碍 肺气压伤:气胸、肺不张、肺底通气不良 通气过度/通气不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窒息?
⑥nCPAP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氧 nCPAP 可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萎陷肺泡或 渗出的肺泡扩张,并能通过减少渗出改善水肿, 使气体交换及氧合改善。可解决部分因分泌物堵 塞肺泡及肺不张所致的低氧及通气障碍的患儿, CPAP 对没有严重二氧化碳滞留的低氧血症患儿 有较好的效果。 参数: 压力2—6cmH2O,流量3—5l/min。要应 用装有空气、氧气混合器的CPAP装置,以便调整 氧浓度,避免纯氧吸入。
纠正缺氧, 使血氧饱和分压维持在50-80mmHg,或经皮氧饱 和度90-95%, 满足机体细胞对氧的需求,防止缺氧对组织器官的损 害,在原发疾病和呼吸功能恢复之前帮助患儿度过危 机。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 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50 mmHg 或经 皮氧饱和度<85%者。
一般给氧法 ①鼻导管吸氧法LFNC:为最常用的低流量给氧法, 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患儿,有单鼻导管、双鼻导 管、鼻前给氧法,有鼻塞给氧法及双鼻外置开孔 式导管给氧法,一般氧流量为0.5-1L/min。氧 浓度<30%。
2.
T组合复苏器(T-piece)
提供恒定一致的PEEP及PIP, 维持功能残气量,更适合早产儿 复苏时正压通气的需要。 预先设定PIP 20 ~ 25cmH2O、 PEEP 5 cmH2O、最大气道压 (安全压)30~40 cmH2O,接空氧 混合仪,氧流量4-6L/min。
五、氧疗知情同意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一定要告知家长早 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的危害性
除低流量鼻旁管给氧外,其他氧疗方式均需使用 氧浓度测定仪进行监测,开始使用时监测,使用中每班 至少监测一次。氧疗后4-6h监测一次血气。 如使用头氧、温箱给氧时,必须将探头放于新生儿 鼻子附近(鼻前庭),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如使用呼吸机,探头置于呼吸机近新生儿端的管道 处。 目的:早产儿:将TcSO2 维持在88% ~93%左右; 足月儿:将TcSO2 维持在90% ~95%左右
注意: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呼 吸窘迫。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参数,幅度不宜过大。 面罩给氧时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开始时可 试用40%左右的氧,10一20min后根据Pa02或 TcSO2调整。 如需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40%)才能维 持Pa02稳定时,应考虑采用辅助呼吸。
三、应严格控制氧压和治疗时间
当病情好转
◦ 足月儿PaO2>80mmHg或/和TcSO2调>97%,应及时 降低FiO2。 ◦ 早产儿PaO2>70mmHg或/和TcSO2调>95%时,应及 时降低FiO2。
当FiO2>0.6时,可按0.1梯度递减 当FiO2<0.6时,按0.05梯度递减 当FiO2<0.3时,按0.01-0.02梯度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