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p区元素(二)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十四、P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实验目的]
1、 试验掌握不同氧化态N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 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 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实验内容]
铵盐的热分解 1 NH4Cl ==NH3 + HCl 色) (PH试纸由蓝→黄→红
2 (NH4) 2SO4 == NH3↑ + (NH4)HSO4 ↓ NH3 +H2SO4 3(NH4)2Cr2O7 ==Cr2O3+N2↑+4H2O 铵盐热分解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阴离子碱性越强, 该铵盐对热越不稳定。分解产物和阴离子对应的酸 的氧化性、挥发性有关,也和温度T有关。
在3中,分解剧烈,易取少量药品。残留物为膨 松状物,大多为暗绿色,少数呈暗褐色(密度 小),如果加浓盐酸,后者难溶,可能与固体受 热反应不均匀所致。 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H2SO4+2NaNO2==2HNO2+Na2SO4 最好二者同时冷却5min以上,倾倒时宜慢,有溢出 倾向,溶液显淡蓝色,试管底部有小部分溶液显 淡黄绿色。从冰水中取出会看到气泡较多并迅速 溢出,试管上部有红棕色气体。 2HNO2==NO2↑+NO↑+H2O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①2 NO2 -+2I-+4H+==2NO+I2+2H2O 没有硫酸酸化之前,无现象。滴加3M的硫酸, 立即发生反应。经试做,KI少量时,溶液由无色→ 橙红色(浅黄色、红棕色),并有大量无色气体放 出。KI量大时,溶液由无色→黑色浑浊↓,并有大 量无色气体放出。试管口也看不到红棕色气体,可 能是NO溢出太快,未被氧气氧化。引导学生检验 产物I2(△,或2%淀粉)。 ②5NO2-+2MnO4-+6H+==4NO3-+2Mn2++3H2O 现象:酸化后紫红色立即消失,并有较多无色气 泡溢出,应是HNO2分解产生的NO。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 p区元素(二))

H2S 和调节 pH 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解:分别取少量四种溶液于试管中,然后通入 H2S 至饱和,出现黑色沉淀的是
P(b N)O3 2 ,然后在不出现沉淀的三支试管中加入 NH3 gH 2O ,出现黑色沉淀的是 FeSO4 ,出
现肉色沉淀的是 MnSO4 ,不出现沉淀的是 K2SO4 。PbS 的
,不溶于稀酸,
离心分离,即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6..某金属氧化物 A 的晶体放入水中生成白色沉淀 B;再加入盐酸,沉淀 B 消失,又
得到 A 的溶液。此溶液与过量的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 与 NaClO-NaOH
2
2
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解:各反应方程式如下:
3.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解:各反应方程式如下: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三氧化二砷溶于氢氧化钠溶液;(2)三硫化二锑溶于硫化铵溶液; (3)硝酸铋溶液稀释时变混浊; (4)硫代亚锑酸钠与盐酸作用; (5)铋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解:各反应方程式如下:
12..将 SO2(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 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属单质(C)加入溶液 (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液(D)。取 3mL,溶液(D)加入 HCl 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 3mL 溶液(D),加入少许 AgBr(s),则其 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 3 份 3mL 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 失,再加入 BaCl2 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 A,B,C,D,E,F 的化学式,并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
无机化学课件氮族元素

(iii) 王水的氧化性:浓HNO3:浓HCl为3:1 叫做 王水,它的氧化性比硝酸更强,可溶解金、铂等不活 泼金属(实际上是多种氧化剂+配位剂Clˉ在起作用)
D.硝化反应—— 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 硝基化合物(RNO2).
硝酸盐NO3ˉ: (i) 结构: 正三角形,sp2杂化,有个大π36键
盐溶液显酸性(水解) 与碱溶液的反应:
NH4+ + OH- == NH3 + H2O
(iii) NH4+ 的鉴别: A. 若NH4+量多,可用加强碱加热,用湿润的蓝 色石蕊试纸(变兰)检验气体;
B. 若NH4+量少,加Nessler试剂(K2[HgI4]的KOH 溶液)检验(通常为红棕色)
NH4+ + [HgI4]2- + OH-
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
白磷
红磷
色、态
白色蜡状
红棕色粉末
溶解性 毒性
着火点
不溶于水,溶于CS2 剧毒
40℃ , 易自燃
不溶于水和CS2 无毒 240℃
保存 用途 分子结构
相互转化
密封,保存于冷水中
密封,防止吸湿
制高纯度磷酸
制安全火柴、火药
P4 正四面体 键角60°
结构复杂
白磷
隔绝空气加热到260℃ 红磷
氨气的化学性质:
可发生三类反应:
A. 加合反应:NH3作为一种典型的Lewis碱,可与许多 金属离子(如Ag+、Cu2+、Co3+、Ni2+)形成配合物;与某些盐 晶体加合(如8NH3+CaCl2 → CaCl2·8NH3 )
B. 取代反应:NH3中的氢可被活泼的金属取代生成氨 基化合物(-NH2)和氢气。
最新北师大考研无机化学复习题第十四章

最新北师⼤考研⽆机化学复习题第⼗四章第14 章p 区元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16-18族元素的特点;2.了解重点元素硫、卤素的存在、制备和⽤途;3. 掌握重点元素硫、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结构理论和热⼒学解释它们的某些化学现象;4. 了解第1个稀有⽓体化合物的诞⽣及其对化学发展的贡献。
⼆、要点1.薄膜法(membrane process)⼯业上利⽤离⼦交换电解NaCl⽔溶液⽣产Cl2的⼀种⽅法,隔开阳极室和阴极室的薄膜式⼀带有⽀链(⽀链上有磺酸基或羧基)的聚全氟⼄烯⾻架⾼分⼦离⼦交换膜,这种阳离⼦交换膜允许Na+由阳极室流向阴极室以保持电解过程中两室的电荷平衡,⽽不让OH-按相反⽅向流向阳极室。
2. 臭氧空洞(ozone hole)指的是因空⽓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代烃等⽓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造成⼤⽓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找到了臭氧空洞的成因:⼀种⼤量⽤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
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
3.恒沸溶液(azeotropic solution)恒沸溶液即恒沸混合物。
在⼀定条件下,当某些溶液的组成与其相平衡的蒸⽓组成相同时,溶液在蒸馏时期沸点保持恒定,故称恒沸溶液。
例如,在⼀⼤⽓压下,氯化氢和⽔的恒沸混合物中含氯化氢的重量百分数为20.24,其恒沸点是108.6℃。
4.制备某些重要含硫⼯业产品的途径:化合态硫或天然单质硫2 22SO4 2Cl23H3H 2SO4三、学⽣⾃测练习题1.是⾮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1.1 所有卤素都有可变的氧化数。
( )1.2 实验室中⽤MnO2和任何浓度HCl作⽤,都可以制取氯⽓。
( )1.3 卤素单质的聚集状态、熔点、沸点都随原⼦序数增加⽽呈有规律变化,这是因为各卤素单质的分⼦间⼒有规律地增加的缘故。
p区元素知识归纳及解题分析2

例19:砷的化合物在农业上有广泛的用途。砒霜是最重要的砷化合物。从熔炼 提纯Cu和Pb的烟道灰中,可获得大量的砒霜,它是含As 75.74%的氧化物,它 形成分子晶体。 1、画出砒霜的分子结构图。 2、砷和硫直接相互反应形成As4S3、As4S4、As2S3和As2S5等硫化物。其中后两 个也能用H2S从As(III)和As(V)的盐酸溶液中沉淀出来。 (1)画出As4S4的分子结构图。 (2)写出用砒霜为原料制备As2S3的化学反应式。 3、试解释NH3、PH3、AsH3和SbH3中H—X—H之间的键角值分别是107.3°、 93.6°、91.8°和91.3°。 4、砒霜是剧毒物质,法庭医学分析上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砒霜中毒: 把试样与锌和硫酸混和,若试样中含有砒霜,则会发生反应生成砷化氢;在无 氧条件下,将生成的砷化氢导入热的玻璃营中,在试管加热的部位砷化氢分解 形成亮黑色的“砷镜”。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5、“砷镜”和“锑镜”的差异是马氏试砷法的一个判断依据,请指出这种差 异的化学原理。 6、假若用Zn在酸性介质中处理亚砷酸钾(K3AsO3)样品2.30 g,产生的AsH3 再用I2氧化至砷酸需要I2 8.50 g。试确定这种亚砷酸钾(K3AsO3)样品的纯度?
(1)砒霜中毒常用Fe(OH)2解毒,河水被As(III)污染后不适 宜用Fe(OH)2来处理为何?用熟石灰是常用方法,写出相关方 程式。 (2)法医检验砒霜中毒使用了Zn粉、盐酸,还使用NaClO, 为什么要使用它,写出方程式。
(3)设计测定As2O3和As2O5混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写出相 关方程式与As2O3百分含量计算式。
1、N2H4H2O 2、2NaOH + Cl2 === NaClO + NaCl + H2O NH2CONH2 + NaClO +2NaOH ==== N2H4H2O + NaCl + Na2CO3 3、 (1)尿素水解 NH2CONH2 + 2NaOH === 2NH3 + Na2CO3 (2)肼被氧化 NH2NH2 + 2NaClO === N2 + 2H2O + 2NaCl (或 N2H4H2O被氧化) 4、蒸馏 5、(NH2OH)HX+ SO3 == (NH2OSO3H)HX, (NH2OSO3H)HX+4NH3 === N2H4 + (NH4)2SO4 +NH4X
《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白磷 红磷
磷的燃烧
红磷的结构
砷、锑、铋的单质 砷、锑具有两性和准金属性质,而铋则
呈金属性。
As Sb Bi
熔点较低且易挥发。在气态时以多原子分 子形式存在,如 As4,As2,Sb4,Sb2,Bi2。
14.1.3 氮的化合物
1. 氮的氢化物 (1) 氨 (NH3) 结构: N:不等性 sp3 杂化,三角锥形
五氧化 二氮
N2O4 N2O5
气(无) 固(无)
强烈分解为 NO2
不稳定
熔点 沸点 ℃℃
-90.8 -88.5
-163.6 -151.8
-101
2 (升华)
-11.2 21.2
-9.3
21.2 (分解)
30
47 (分解)
(1) 一氧化氮 (NO) 无色气体,微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不助燃,有还原性, NO 中有单电子,非 常活泼,常温下与氧立即反应生成红棕色 的 NO2。
As Sb Bi
+5 +5 (+5) +3 +3 +3 -3 (-3)
46
6 66
酸性 酸性 两性 两性 碱性
N氨H3 PH膦3 AsH胂3 SbHS3b HBi3H3B iH 3 碱性减弱,稳定性下降
14.1.2 氮族元素的单质
氮气是无色、无
臭、无味的气体。沸
点为 −°C。微溶于水。
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
中最重要的。它是氨氧化制硝酸的必经之路。 在医学上,NO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血
管扩张,调节血压。
1986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伊格纳罗、 药理学家弗奇戈特、生理学家穆拉德发现了 NO 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息作用,即硝酸甘 油缓慢分解释放出 NO,NO 能使血管扩张而 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这三位科学家因此 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P 区元素(二)练习

P 区元素(二)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1.1 所有卤素都有可变的氧化数。
( )1.2 实验室中用MnO2和任何浓度HCl 作用,都可以制取氯气。
( )1.3 卤素单质的聚集状态、熔点、沸点都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呈有规律变化,这是因为各卤素单质的分子间力有规律地增加的缘故。
( )1.4 卤素中F2的氧化能力最强,故它的电子亲合能最大。
( )1.5 溴能从含碘离溶液中取代碘,因此碘就不能从溴酸钾溶液中取代出溴。
( )1.6 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因此分别将F2和Cl2通入水中都能将水氧化。
( )1.7 HX 是强极性分子,其极性按HF>HCl>HBr>HI 顺序变化。
因此HX 的分子间力也按此顺序降低。
( )1.8 氢卤酸盐大多是离子晶体,氢卤酸为分子晶体。
所以氢卤酸盐的熔点总比氢卤酸高。
( )1.9 浓HCl 具有还原性,它的盐也必定具有还原性。
( )1.10 HX 中卤素处在低氧化数状态时,所有HX 都有可能被其他物质所氧化。
( )二.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2.1 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a. HFb. Br2c. I2d. MgCl22.2 下列微粒中,不具氧化性的是:( )a. F2b. Cl-c. BrO-d. I22.3 根据标准电极电位,判断卤素离子X-能被O2 氧化,发生4X-+O2+2H2O=2X2+4OH-反应的是:( )a. F-b. Cl-c. Br-d.都不能2.4 在任何温度下,X2与碱性溶液作用,能得到XO3-和X-的卤素是:( )a. F2b. Cl2c. Br2d. I22.5 由于HF 分子间形成氢键而产生的现象是:( )a. HF 的熔点高于HCl。
b. HF 是弱酸。
c.除F-化物外,还有HF2等化合物。
d.三种现象都是。
2.6 HX 及卤化物中的X-,具有最大还原性的是:( )a. F-b. I-c. Cl-d. Br-2.7 盐酸是重要的工业酸,它的产量标志国家的化学工业水平,其主要性质是:( )a.浓HCl 有络合性。
无机化学第五版第十四章

在O3中,中心氧原子的δ=6-2-6×3畅443畅44+3畅44=1左侧端基氧原子:δ=6-4-4×12=0右侧端基氧原子:δ=6-6-2×12=-1 当然,对O3这一特例,部分电荷的计算与形式电荷的计算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巧合。
通过计算表明O3是极性分子,正电荷的中心靠近中心氧原子,负电荷中心靠近端基氧原子。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计算虽然能说明O3的极性,但仍然很粗糙,实际上两个端基氧原子的电荷密度是相等的。
O3中有Π43键,端基O 与中心O之间并不是一个双键、一个配键。
这正是Lewis结构的不足所致。
在CO中,δ(C)=4-2-6×2.552.55+3.44=-0.554δ(O)=6-2-6×3.442.55+3.44=+0.554由此可以推断:在CO中正电荷中心靠近O,负电荷中心靠近C。
这一推断与实验事实是一致的(分子轨道理论也对CO的极性做出了解释)。
通过部分电荷的计算,讨论O3,CO的极性,以便开阔思路,可尝试推广之。
主要参考文献 [1]Bodner G M.Core Text Chemistry Structure&Dynamics.John Wiley&Sons Inc,1996. [2]Shriver D F.Inorganic Chemistry.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中译本:高忆慈,译.无机化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三、习题解析 1(141)畅试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1),(4)略)。
(2)液氨和钠; (3)浓硝酸和汞; (5)稀硝酸和银;(6)锡和浓硝酸; (7)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溶液;(8)酸性溶液中碘化钾与亚硝酸钠。
解:(2)2N H3(l)+2Na(s)NaN H2(am)+H2(g) (3)H g(l)+4H N O3(浓)H g(N O3)2(aq)+2N O2(g)+2H2O(l) (5)3Ag(s)+4H NO3(稀)3AgN O3(aq)+NO(g)+2H2O(l) (6)Sn(s)+4H N O3(浓)β-H2SnO3(s)+4N O2(g)+H2O(l) (7)N H4Cl(aq)+NaN O2(aq)△N2(g)+NaCl(aq)+2H2O(l) (8)2I-(aq)+2N O-2(aq)+4H+(aq)I2(aq)+2N O(g)+2H2O(l) 2(142)畅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2)略): (3)Cu(N O3)2△(4)H g(N O3)2△ 解:(3)2Cu(N O3)2(s)△2CuO(s)+4NO2(g)+O2(g) (4)H g(N O3)2△H g(g)+2N O2(g)+O2(g) 樉熟悉硝酸盐受热分解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p 区元素(二)
1、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状态存在的氮族元素有 ,氧族元素有 和 ,与N 2是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离子有 和 。
2、联氨的化学式是 ,羟氨的化学式是 ,砒霜的化学式是 ,保险粉的化学式是 ,难溶于水的锑酸的化学式为 。
3、磷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 ,其中最活泼的是 ,其化学式是 。
它在空气中易自燃,应在 中保存。
4、硫的两种主要同素异形体是 和 ,其中常温下稳定的是 ,受热到94.5○C 时转变为 。
两者的化学式都是 。
具有 状结构,其中硫原子以 杂化轨道成键。
5、H 3PO 2,H 3PO 3,H 3PO 4分别为 元酸,其中 具有强还原性。
这三种磷的
含氧酸分子中,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6、Ca (H 2PO 4)2,CaHPO 4,Ca 3(PO 4)2在水中溶解度有小到大的顺序为 ,
其中可溶于水的为 。
7、关于臭氧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 3比O 2的稳定性差 (B )O 3是非吸收性分子
(C )O 3比O 2的氧化性强 (D )O 3是顺磁性物质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H 2O 2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型
(B )H 2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做氧化剂
(C )H 2O 2是弱酸,分子间有氢键
(D)H
2O
2
与K
2
Cr
2
O
7
的酸性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C
r
O
5
,此反应可用来鉴定H
2
O
2
9、下列方法不能制得H
2O
2
的是()
(A)电解NH
4HSO
4
水溶液
(B)用H
2和O
2
直接化合
(C)乙基蒽醌法
(D)金属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10、下列反应的最终产物没有硫化物沉淀生成的是()
(A)NaAsO
3酸性溶液与H
2
S反应
(B)SbCl
3溶液与过量的Na
2
S溶液反应后再与稀盐酸作用
(C)Bi(NO
3)
3
与过量的Na
2
S溶液反应
(D)Na
3AsO
3
溶液与过量Na
2
S溶液反应
11、下列各组硫化物,其中均难溶于HCl但能溶于浓HCl的是()
(A)Bi
2S
3
和 CdS (B) ZnS和PbS
(C)CuS和Sb
2S
3
(D)As
2
S
3
和HgS
12、下列各组硫化物,其中颜色基本相同的是()
(A)PbS,Bi
2S
3
,CuS (B)Ag
2
S,HgS,SnS
(C)CdS,As
2S
3
,SnS
2
(D)ZnS,MnS,Sb
2
S
3
13、工业上制取SO
2
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A)焙烧FeS
2
(B)单质硫在空气中燃烧
(C)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
(D)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
14、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
2
S
(B)H
2SO
3
(C)H
2SO
4
(D)H
2S 2 O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