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分类
26抗CHF药

心收缩力↓→心搏量↓→交感N兴奋↑,迷 走N兴奋↓→心率↑
应用强心苷后:
1.心收缩力↑→心输出量↑ →迷走N兴奋 ↑ →心率↓ 2.↑心肌对迷走N的敏感性。
心率↓
•心脏作功↓,耗O2↓ •舒张期延长,心脏休息充分↑ •回心血量↑→心搏量↑ •冠A血液灌注时间↑, 心肌自身供血↑ 利 于 心 功 能 恢 复
(1)↑心肌纤维最大缩短速率,缩短收缩时
间,舒张期相对延长(图26-2) (2)不增加甚至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 (3)只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输出量(26-3)
图26-1哇巴因(毒毛旋花苷G)对猫心乳头 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图26-2 离体心肌负荷与缩短速率的关系
缩 短 速 率 a 足量哇巴因
窦性心动过缓(<60bpm)
因药物抑制窦房 结降低其自律性。停药指征之一。
[中毒的防治]
1 预防: (1)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电解质紊乱:低K+、低Mg2+、高Ca2+等。 疾病因素:心肌缺氧、发烧、心肌病理状态等 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等也易中毒。
1)交感 - 副交感神经系统: 治疗量:负性频率作用;兴奋中枢及外周 迷走神经→ 心率↓; 中毒量:兴奋中枢及外周交感神经↑ → 各种心律失常;
2)内分泌系统: 兴奋延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 → 呕吐;
(三)利尿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 → 肾血流量↑ → 肾小球滤 过功能↑;
抑制肾小管Na+-K+-ATP酶,减少肾小管对
只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输出量
CHF→心收缩力↓心输出量↓→交感神经张 力增加→外周阻力增高 应用强心苷后→心肌收缩力↑输出量↑→降低 交感神经张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 对于正常人:强心苷可收缩血管,不增加心 输出量。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分类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治疗CHF的药物分一下几类: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抑制药
(1)肾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药(ACE)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2)肾素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是对抗醛固酮,排钠保钾利尿剂)
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等
3、B-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4、强心苷类药地高辛(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 ,需静脉给药,显效快,作
用短)
5、其他治疗CHF药物
(1)血管扩张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硝普钠、硝酸异山梨脂、肼屈嗪、哌唑嗪等
(2)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抑制磷酸二脂酶,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激活蛋白激酶A,促进Ca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等(3)长效钙通道阻滞药氨洛地平等(短效的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可使CHF症状恶化)。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
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以及其中毒的防治。 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理依据和意义。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血管扩张药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理依据和意义。
慢性心功能不全 CHF
CHF的概念
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强心苷类 地高辛、毒毛旋花子甙K、西地兰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 卡托普利,氯沙坦
利尿药
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
其他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卡维洛尔 钙拮抗药:氨氯地平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米力农 其他扩血管药:硝酸甘油,硝普钠
4.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窦房结自律性
↓房室传导 ↓心房ERP
与增加迷走神经活性有关
↑浦肯野纤维自律性,↓ERP
机制:抑制Na+-K+-ATP酶→细胞内K+↓→最大舒张电位 ↓(少负)→自律性↑;除极速率↓→ERP↓(地高辛 中毒时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机制)
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药物分类 CHF发病机理
心肌病变 心脏前、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正性肌力药物)
心输出量↓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血管收缩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激活 (ACEI)
水钠潴留、血容量↑
(β受体阻断药) 心肌1-受体下调
心肌收缩力↓ 心率↑、耗氧量↑
后负荷↑ (扩血管药)
前负荷↑
注意 强心甙负性频率作用是间接性作用 是其正性肌力作用的结果,只在病人原来心 率较快的情况下才较明显,更不是其产生疗 效的必要条件。
26治疗充血性心衰的药物

不良反应及防治 2.中毒的预防
①剂量个体化,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②警惕中毒先兆 ③注意避免各种促发因素: 离子: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 病理状态:急性心梗、慢阻肺、心肌缺氧; 合并用药:奎尼丁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1 倍,维拉帕米使之增加70%;排钾利尿药和 拟肾上腺素药加重强心苷中毒。
引起水、钠潴留 参与心脏重构过程 阻止心肌细胞摄取NE,使NE游离浓度增加而诱 发冠脉痉挛和心律失常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 明显降低CHF病死率
三、 血管扩张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受体( AT1 )拮抗药 直接扩血管药
钙通道阻滞药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I)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
对正常心率影响小,但对心功能不全伴心率加快 者,可明显减慢心率。原因: ①交感神经活性:直接抑制、反射性降低,取消 其激活的代偿性作用; ②迷走神经活性:直接增强,敏化窦弓及心内压 力感受器,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Ach)的敏感性。 另外,应用强心苷后心搏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 神经。地高辛的迷走效应是其减慢心率和治疗室上性 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
(4)浦氏纤维 自律性↑。迷走神经对PF无 大影响,主要是强心苷抑制 Na+-K+-ATP 酶 →细胞内K+↓→ 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 → 接近阈电位→自律性↑。是强心苷引起室 早、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2.对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直接和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降低CHF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对过度激活的RAAS 产生抑制; 中毒量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并重度抑制Na+-K+ATP酶,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3.利尿 肾功能改善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增加;抑制肾小管Na+-K+-ATP酶
药理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9 06.08.2020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有直接对心 肌细胞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等作用之分, 也随剂量高低、不同心脏部位及病变情 况而有不同。
10 06.08.2020
⑴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负性频率):通 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加速窦房结细胞的K+外流,增 加最大舒张电位,使自律性降低。
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2.RAAS的激活 作用来得慢但持久,使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增多,以及肾素、醛固酮、去甲肾上腺 素释放增加;血中及心肌所释放的AngⅡ也明显升 高。促使心血管的原癌基因异常表达(c-fos、cmyc等),引起心肌重构肥厚。
4 06.08.2020
Ⅱ
三、心肌肾上腺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严重心衰时 β1受体密度降低,其下调可使
15 06.08.2020
四、临床应用:
CHF:凡是收缩功能障碍者,都可用强心 苷,伴房颤者是最佳选择。⑴对高血压 病、轻度心瓣膜病、轻度先天心脏病所 致者为最佳适应症。⑵对甲状腺机能亢 进、贫血等为相对适应症。⑶对严重心 瓣膜病、心包纤维化者为禁忌症。
16 06.08.2020
心房颤动: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性,阻止 心房过多冲动进入心室,产生保护心室 作用。
6 06.08.2020
4.其他治疗CHF的药物 (1)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卡维洛尔等。 (2)钙拮抗药 氨氯地平等。 (3)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米力农、维司 力农等。 (4)其他血管扩张药 硝酸异山梨酯、 肼屈嗪、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7 06.08.2020
第二节 强心苷类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ppt课件

三、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
PDE-Ⅲ抑制药 氨力农 (氨吡酮) 为正肌扩管药,其机制: PDE-Ⅲ被抑制→cAMP↑→心肌收缩,血管扩张 仅用于短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衰。
2021/4/2
第二节 减负荷药
一、利尿药 作用机制: 1.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和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 负荷; 2.降低血管壁Na+含量,减弱Na+/Ca2+交换,降低血 管张力和收缩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一、强心苷
【药理作用】
2 .负性频率作用 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过快的心率明显
减慢,因此进一步延长心室舒张期,并降 低心肌耗氧量。
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使心率减慢。
2021/4/2
一、强心苷
【药理作用】
3.负性传导作用 对房室结,强心苷可因
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传导。 大剂量时可直接作用而减慢窦房结、
应用:轻、中度心功能不全
2021/4/2
第二节 减负荷药
二、血管扩张药 1.扩张小动脉为主:肼屈嗪、钙拮抗药; 2. 扩张小静脉为主:硝酸酯类; 3. 扩张小动脉小静脉:卡托普利、哌唑嗪、硝 普钠 注:不能代替正性肌力药,适用于对正性肌力药、 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心衰病人。 血压维持在90-100/50-60mmHg。 给药个体化;不可突然停药。
2021/4/2
一、强心苷
【不良反应及药疗须知】
3.心脏毒性的防治: 预防:注意发现早期停药指征;给药个体化。 治疗:⑴停药
⑵强心苷特异性抗体 ⑶快速心律失常:补钾;苯妥因钠,利 多卡因 ⑷缓慢型心律失常:阿托品
2021/4/2
一、强心苷 【给药方法】
全效量:使用强心苷时,在短期内给予能 充分发挥效应,而不致中毒的最大耐受剂 量。 2021/4/2
治疗CHF药物(本7)

【临床应用】 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CHF。 【注意事项】 β-R 阻断药用于治疗 CHF 时应注意: 1. 观察时间:长;奏效→ 3 M。 2. 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随访检测。 3. 合用其它抗 CHF 药。 【 禁 忌 】 严重心动过缓、严重左心室功能减退、 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 其它治疗CHF的药物:
速
效 毒 毛 花 苷 K(strophanthin K)
表1.强心苷的体内过程特点比较
脂溶性 Po吸 收(F) 洋地黄毒 ① 苷 ① > 95% 血浆 蛋白 集合 ① 97% 肝肠 循环 ① 代谢 转化 ① 原形 尿排 ④ 32% 半衰 期 (H) 6.7天
地高辛
②
② 70%
③ 20% ④ 0%
② 25%
3、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负性传导)
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 传导性
窦房结
↓
心房
房室结
浦氏纤维
↑
↑
↓
↓
有效不应期
↓纤维的缩短速度, 增加心脏收缩的敏捷性。 (2)增加心衰病人心输出量。 (3)正性肌力的同时心肌耗氧量
并不增加,甚至有所降低。
(二) 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兴奋CTZ: 兴奋交感中枢: 中毒致心律失常 兴奋脑干副交感中枢: 降低CHF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NE水平:
(三)利尿作用
增加肾血流量 排钠利尿: 增加外周阻力: CHF患者,外周阻力下降
(四)对血管的作用
[临床用途] ※ 细、弱、不规则
1、慢性心功能不全:
③ 5% ④ 0%
②
②
③ 60%
第21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少
极少 90~100 33h
毒毛花苷K 多个 2~5
5
少
0
90~100 12~19h
【药理作用】
强心苷
1、对心脏的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加强心肌收缩力) (2)减慢心率 (负性频率作用) (3)对传导组织的影响 (4)对心电图的影响
2、对CNS的作用
(1)兴奋交感神经中枢活动 (2)负性频率作用
3、利尿作用
(1)增加肾血流量和GFR (2)竞争性拮抗醛固酮
【药理作用】
强心苷
1、对心脏的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加强心肌收缩力),特点:
1) 加快心肌收缩速度, 缩短收缩期:
2) 降低已扩大心脏的耗氧量:
3) 增加心输出量:
强心苷治疗心力衰竭,心肌耗氧量减少 主要是()
A心肌代谢降低 B 动脉血氧分压增加 C 心室容积缩小,室壁张力下降 D心做功降低
下面那种药物可以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 度()
A氯化钾 B螺内酯 C奎尼丁 D利多卡因 E苯妥英钠
[用法]
1. 全效量法:指在短时间内给病人足够的药量, 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然后逐日补充体内消除 的药量,也就是维持量。
2.每日(维1)持量速法给:法地:高2辛4h逐内日达恒到量给全药效法量:,根据适 t1/2 (3用6h于) 给病药情,危经急6~,7 2天W可内获没治用疗过效C果G者。。
强心苷:—心房传导加快—心房有效不应期(ERP)↓—使 扑动变为颤动—隐匿性传导↑—心室率↓; 3、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现已少用)
强心苷治疗房颤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窦房结 B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C减慢房室传导 D加强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E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
【毒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治疗CHF的药物分一下几类: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抑制药
(1)肾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药(ACE)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2)肾素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是对抗醛固酮,排钠保钾利尿剂)
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等
3、B-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4、强心苷类药地高辛(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 ,需静脉给药,显效快,作
用短)
5、其他治疗CHF药物
(1)血管扩张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硝普钠、硝酸异山梨脂、肼屈嗪、哌唑嗪等
(2)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维司力农(抑制磷酸二脂酶,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激活蛋白激酶A,促进Ca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等(3)长效钙通道阻滞药氨洛地平等(短效的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可使CHF症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