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及战略调整

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及战略调整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数额不断增长,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的外资进入也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本文在分析外资大量流入对民间投资、国际收支平衡、行业垄断与民族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等多方面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的重新定位问题,以充分发挥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正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商投资负面效应战略调整

中国是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发展中大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外资。吸收外商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当前,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7.4亿美元,增长了2.25倍,年均增长10.27%。2010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较快回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2009年下降2.6%的局面。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吸收外资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这是中国连续18年吸收外资居全球发展中国家首位。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不高

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2007年,中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4794.1亿美元,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7602.19亿美元。2010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7.4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并不高,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三)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和外商其他投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开发和BOT投资方式等,具体投资概况如表2所示。对外借款主要是对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和国际租赁。外商直接投资相对于对外借款来说,具有不用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优点,同时还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好的一种方式。1979-2007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达到9545.6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为7602.19亿美元,占79.6%,对外借款为1471.57亿美元,占15.4%,外商其他投资为471.90亿美元,占5.0%。

(四)中国利用外资的来源区域主要是港澳台地区

截至2010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最多的地区是中国香港,无论是项目数、合同外资金额还是实际利用金额都是最多的,达到460.76亿美元,占到实际利用外资的51.2%。其次是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港澳台地区一直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截至2010年,港澳台地区对华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总计487.7亿美元,占到总实际利用额的54.17%,主要原因是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地域相近,文化相近。

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

通过对外资的利用,填补了过去国内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快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的积累,国内资金短缺状况已得到缓解,目前出现了庞大的银行存贷差额,闲置资金不断增加,外汇储备逐年攀升,过去资本与外汇的双缺口已被双剩余所取代,此时外资作为资金补充的功能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早期以填补资金缺口为导向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越来越暴露出诸多弊端,致使外商投资没有限制地大规模进入,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一)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在国内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外资进入可以填补资金缺口。然而,在国内资金充足、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外资的进入将会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尤其是当政府对外资实行比内资更优惠的政策时,这种挤出效应将更加明显。这实际上是政府在帮助外资“挤出”内资,加剧国内资金的过剩情况。

导致这种挤出效应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外商投资将导致对国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占用及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进而阻碍国内投资的可持续增加,这是外商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根本原因。其次,流入外资的投向、来源与技术特征等是外商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直接原因。从外商投资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结构上,内外资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在技术上,外资主要投向技术密集程度不高的一般加工业;在来源上,来自港澳台的中小企业投资占有较高比例。目前,进入中国的FDI中大约有60%分布在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突出的消费品工业,投向重工业的外资只占40%。而且,内外资投资方向大体相同,在产

业构成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4。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互补,甚至出现争夺同一投资领域的现象,这就加剧了外资的挤出效应。在总量上,外资对国内资本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但从产业结构上看,相对挤出效应却是存在的,而且外资也倾向于在相对挤出效应较大的行业投资。最后,内外资的不平等竞争地位导致的挤出效应可能使整体效率下降。外资进入的行业主要是那些竞争性行业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在这些产业中,外资企业因享受优惠政策,从而更加剧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出效应。

(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并加剧通货膨胀

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中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骤然加大,并使经济过热,导致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中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其中,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增长25%,显然,这种“双顺差”大量来自于外资的流入,这也使得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到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2.85万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由于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央行为了买入外汇需要投入大量的本币,构成了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必然增多,使广义货币M2随之扩张。这必然会给中国造成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另外,外资的大量涌入和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只要中国依然保持较高的引资力度,这种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局面就不可能得到缓解,在中长期内人民币必然升值。这会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并有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三)不平等竞争问题凸显

自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资的各项准入限制已基本取消。外资现在不但已享有与内资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而且还享有内资企业所没有的税收优惠。例如,在税率方面,虽然按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都是33%,但实际上,对外资的税率优惠,如“两免三减半”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优惠,远远超过对内资企业的税率优惠。研究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平均税负率只有11%。相比之下,中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率要高出一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负率更高达30%。外资企业不仅税负轻微,还有土地、贷款、用汇等优惠与便利。这些都保证了外资企业的赢利,而沉重的税负大大限制了中国内资企业的生存发展,使其无力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与具有技术优势的外企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从表面上看,用“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让步换取了外商的直接投资,但实际上,各级财政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四)造成行业垄断且影响民族产业发展

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竞争,能促进国内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技术,产生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依靠技术、管理方面的

优势及品牌等无形资产,在国内市场获得较强的垄断势力。

外资企业的垄断势力对民族产业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首先,这种垄断势力将会制约国内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甚至使之下降。外资企业的进入将导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下降,平均固定成本上升,并有可能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其次,由于在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国内企业往往主要从事加工环节,技术含量与附加价值都较低。从实际情况来看,外资企业的进入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工业品出口低水平扩张的局面,在部分行业,随着外资企业出口的增加,甚至导致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弱化。

外资企业垄断势力对民族产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内传统品牌受到排挤,其中一些甚至逐渐消亡。另外,在中外合资经营过程中,中方品牌和商标权虽作价出资,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这些品牌和商标往往被搁置、弃用。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民族品牌的消亡使外资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垄断势力,也使国内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失去了支撑,因而只能永远停留在加工工厂的位置,获取微薄的加工费用,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末端。

(五)引进外资技术水平低带来诸多环境问题

在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尽管一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产业转移到了我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同时也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了转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约束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中国“优越”的投资环境下,外资企业由于不必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纳入到自己的经营过程中,从而使中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转移污染的一个渠道。事实上,中国引进的外资企业有许多是一些传统过时的工业科技,如制革、印染、电镀、杀虫剂、造纸、橡胶、塑料等产业。这些产业对稀缺性和污染性资源的消耗过大,既激化了他国与中国在能源和原材料等问题上的冲突,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环保标准的缺失或较低,使发达国家有可能将不符合本国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与生产技术转移到中国。中国没有为外资企业设立单独的环保标准,虽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不予审批,《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也做了类似的规定,但仍有不少外资企业利用中国环境管理、引资可行性分析与审批中的漏洞,向中国转移具有较高污染的产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等,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六)导致国民财富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

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过多的政策优惠以及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国民财富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现象十分严重。据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估计,如果按1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1995年中国因税收优惠政策而减少的财政收入约有66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外资企业实际税率只有11%左右甚至更低,实际财政收入损失将更高。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同时,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采取的转移定价手段也加

剧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这些企业往往提高进口设备与配件价格,降低出口产品价格,结果出现“明亏实赢”的情况,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投资。目前,这种“假亏损”已成为众多外资企业“合理避税”的重要手段。

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调整

(一)合理实施外资优惠政策,避免不公平竞争

从中短期看,各地政府应结合地方实情,理性地选择外资政策优惠水平,要在中央政府优惠政策基础上适当调低外资优惠水平。中西部地区可适当维持外资政策的优惠力度以吸引外资。从长期看,应逐步降低外资政策的总体优惠程度,直至施行国民待遇。要加强优惠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以产业政策逐步取代优惠政策。现有的FDI政策针对性和引导性不强,要改变过去不分产业“一刀切”的外资优惠政策,加强实施差别化的外资政策,将全方位吸引外资的目标转移到以贯彻产业政策为主的目标上。各地政府应权衡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优惠政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本地区投资环境。在实现地方政府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投资环境与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在投资收益一定的条件下,投资环境好,优惠力度可降低;反之,要适当提高优惠力度。但提高优惠力度意味着增大引资成本,而改善投资环境无论对于内资还是外资,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大有裨补。过度的优惠只能吸引更多的低质量投资者。所以,各地政府应把改善本地区投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以长期吸引外资。

(二)有选择地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各地方政府应走出盲目扩大外资规模的误区,利用外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要看其总体收益。外资规模超过一定阈值时,利用外资的边际收益将下降,边际成本却上升,而唯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用外资的收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因此,利用外资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各地政府在引资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外资的质量与收益。

(三)优化投资环境,高质量利用外资

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一个关键因素,决定外资的去留问题。因此在硬件方面,我们要努力加速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以适应利用外资形势需要,为提高引资水平打下基础。在软环境方面,政治、法制、政府效率与服务质量方面的改善或完善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环节繁琐,协调性差,缺乏透明度等陋习定要撤除,并且要根据WTO和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搞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的“废、改、立”,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外汇平衡、当地分成及产品外销比例的限制。对不符合WTO 规则及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应废止,为外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在不对民族工业造成伤害的前提下,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采取开办专门投资园区等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四)实行差别化的引资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市场经济国家对外资的区域性优惠大都集中在各种问题区域,如落后地区、萧条地区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资实行的区域性优惠政策恰好相反,过去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增长迅速的东部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向东部倾斜的区域性优惠政策虽有较大改变,但目前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方面实际获得的诸多优惠仍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结果是国家的外资政策在较大程度上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必须对过去向东部倾斜的区域性差别引资政策进行调整,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结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绩。尤其是利用外资的数量迅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位居世界前列。引进与利用外资,有效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包括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如此,还加快了我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但利用外资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对我国民间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国内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我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加大,经济过热,导致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外资享有很多优惠政策,造成与国内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局面,也加大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外资企业依靠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及品牌等无形资产,在国内市场获得较强的垄断势力,制约了民族产业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同时将一些资源型、耗能型、污染型加工制造业向我国进行转移,加剧了我国环境的污染;此外过多的政策优惠以及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国民财富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

在充分肯定我国利用外资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对下一步利用外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订出相应的政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给我国的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应作出适时的调整:要在中央政府优惠政策基础上适当调低或取消外资优惠水平,各地政府应把改善本地区投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以长期吸引外资;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有选择地引进外资,提高外资的质量;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结构,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重视利用外资与鼓励国内资本并重,实现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9、2010、2011.

2.赵家章.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状况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9)

3.董伟.对中国利用外资经济安全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8)

4.邓庆.中国利用外资的不平衡性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9(8)

5.韩彩珍.中国利用外资是否过度分析[J].中国外资,2006(6)

6.王永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形成的挤出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5(6)

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制造业的年生产总值,多年来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这种局面,同外商投资是分不开的。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外商投资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拟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对此应该采取的对策建议。 标签:外资制造业影响 制造业一直是外商持续投资的主要领域。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约占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数的七成。随着新一轮的世界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外资对我国制造业投资的速度和规模都大大加快,由此必然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外商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 1.极大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在较长时期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劳动力供给及低成本等比较优势,我国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这是导致外资持续向制造业集中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丰富、廉价和较优质的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吸收外资制造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同时,我国面向全球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已初具规模。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子通信设备、石油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制造商,已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我国作为其产品制造、市场销售、原料采购、新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基地,在大规模地建立产品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流向制造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无论是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还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外商对制造业投资越来越多地投向了技术密集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促进了高新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制造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近年来,外商投资也逐步由过去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行业向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制造业转移。由于外资的进入使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加快,我国制造业引资的重点也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深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制药、重化工和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越来越为外资所青睐。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也越来越多地移师我国,到2004年,我国已经有4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的设立能够有效地促使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为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创造了条件。

金融毕业论文 外国证券投资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外国证券投资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分析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化,发达国家相继取消了外汇管制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实现了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的步伐,逐渐开放了本国的资本项目。这极大地方便了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开辟了资本跨境流动的新时代。一方面,资本跨境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快速上升;另一方面,资本跨境流动的形式和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私人资本的融资渠道上,以国际证券投资方式为代表的国际间接融资在规模上超过了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证券化的趋势。国际证券投资的流入对东道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将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投资环境下应对外国证券投资带来的风险,将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不断需要深化了解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外国证券投资,风险分析,利用外资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ing of finance liberaliza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ancelled the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one after another and in the early 1990s have realized to exchange freely under the capital project. Meanwhile,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lso sped up the pace of finance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openness, opened countries capital project gradually, which causes that the capital inflows and flows out conveniently and opens up a new era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On the one hand, the speed and the scale of the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rise fast.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ms and the structure of cross-border capital flows are also having the huge change. On private capital financing channel,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investment has surpassed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scale,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shows the trend of securitization.What impact will be on the host countries especially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investment flows and how to mak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n the complicate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will be the problem which we need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solve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utilization strategy of foreign capital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问题概述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利用外资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地域分布不平衡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开放比较早、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资流入仍然相对较少。这种不平衡的地域分布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与区域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此外,一些沿海城市的外资经济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影响,面临转型与升级的压力。 2. 投资结构过于单一 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领域。而在高新技术、新能源、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外资投入相对不足。这种单一的投资结构也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3. 产业链上下游脆弱环节缺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具备上下游的衔接。有些外资投资项目中,可能存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脆弱环节缺失问题。例如,来自外资的原材料或者关键零部件,在中国本土供应链中不足。这种现象容易导致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4. 外资流入形态单一 外资流入形态以投资为主,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技术 licenesing、技术合作或并购等方式在本地市场进行技术转移、营销模式转移等方式,最终使得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技术优势。 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挑战外资的弱点,并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动到中国。 1.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创新、人才等扶持力度,可以促进沿海区域与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增长。

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及战略调整

中国利用外资的负面效应及战略调整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数额不断增长,外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的外资进入也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本文在分析外资大量流入对民间投资、国际收支平衡、行业垄断与民族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等多方面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的重新定位问题,以充分发挥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正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商投资负面效应战略调整 中国是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发展中大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外资。吸收外商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当前,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7.4亿美元,增长了2.25倍,年均增长10.27%。2010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较快回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2009年下降2.6%的局面。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吸收外资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这是中国连续18年吸收外资居全球发展中国家首位。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不高 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2007年,中国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4794.1亿美元,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7602.19亿美元。2010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7.4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并不高,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三)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和外商其他投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利用外资是指“使用国外资本,包括现汇、实物、劳务、技术等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国力”的政治经济手段。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产生很多的弊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 我国利用外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所谓直接投资方式(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指“外国企业、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中国有关的政策、法律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企业等从海外吸收任何形式的资本。包括外币现金、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和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本”。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和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我国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等,对外商投资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等贷款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1986-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1996年为大规模增长阶段,小平同志92年的南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一期间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7-2000年为调整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利用外资进入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的新阶段;2001至今为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府逐步实现加入WTO 所作的承诺,恢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了恢复性增长。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利用外资的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加强,中国对外商投资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外商投资不仅能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还可以为中国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然而,外资在中国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急功近利、利益驱动、缺乏长远规划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外资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 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国际投资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导致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吸引力下降。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令中国吸引外资的成本也会不断上升。外资公司在考虑投资中国市场时,不仅要考虑到当地的市场前景,还要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2. 投资环境的营商成本高 在营商环境方面,外商投资在中国面临着高昂的营商成本。中国政府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外国企业仍面临着诸多障碍,如商业准入门槛高、官僚机构效率低下等。 3. 国内市场竞争红利逐渐消失

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减弱方面,中国市场上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在逐渐增强,与此相反,一些外资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导致部分外资企业选择转移投资,从而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4. 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监管方面,中国的机制仍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方面,一些行业监管对外资公司来说过于严厉,这就阻碍了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另外,一些外资公司在 开展业务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国内企业创建固然不同的政策,例如网站审查等等,这些也会给外资公司带来困难。 二、对策 1. 提升营商环境 要实现外资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提升营商环境。要加快行政审批速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加大国家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避免出现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合理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3. 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外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外资产业投向往第三产业倾斜,外商投资区域从东部转向中西部,外商投资方式从合资向独资转变,而且外资并购趋势明显。但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外资质量不高,外资结构不合理,超国民待遇仍然存在,利用外资影响到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为促进我国利用外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外资质量,积极调整优化外资结构,逐步取消超国民待遇,并采取措施保护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资质量;外资结构;超国民待遇;民族企业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Recently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s growing trend, source of foreign capital become more diverse, the direction of foreign industry tilts toward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area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turns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Midwest, the way of foreign investment shifts from joint venture to single proprietorship, and trend of foreign capital's M&A is obvious. But recentl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mainly including that the foreign quality is not high, foreign capital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still exis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ha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foreign, to conclud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here is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ctively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investment, gradually cancel the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an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China's national enterprises’ developments. Keywords: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Quality of foreign investment;Structure of foreign investment;Super-national treatment;National enterprise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概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然而,在利用 外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外资流入仍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其次,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关键领域;第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问题分析 2.1 外资流入不平衡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的开放 政策。这导致了全国范围内对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差异性。相比之下, 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受到了较少的关注和投资。这种不平衡现象可能导致经济间断性增长,并限制了整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2.2 市场准入限制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改革成果,并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降低了很多行业领域涉及到自由市场的限制,但一些关键领域仍然存在准入限制。比如金融、能源和电信等领域对外资的准入有所限制。这对于吸引投资人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并阻碍了中国经济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2.3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中国已经采 取了多项措施改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情况,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仍时有发生。这给某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开展业务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三、解决对策

3.1 促进内陆地区发展 为缓解外资流入不平衡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 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到这些地区。 3.2 加强市场准入改革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政府可以加快金融业、能源和电信等行业的开放进程,降低外商在这些领域的准入门槛,并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3.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中国应该持续改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标准,并不断提高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中国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重要目标之一。 在解决存在问题过程中,政府需要通过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并进行相应改革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流入。此外还需要推动内陆地区发展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平衡增长,并加强对市场准入限制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处理。 总而言之,在解决中国利用外资存在问题时,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投资流 向内陆地区、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中国才能更好地利用外资,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与此同时,过高的引资成本、产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技术扩散效应不理想、外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必须在利用外资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引资机制。 关键词: 利用外资;引资政策;投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长足发展,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连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FDI的流入多年来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资本来源和产出来源,而且直接带动了对外贸易,优化了出口结构,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一、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效已经十分显着。2002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外商投资已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但在利用外资金额大幅上升的同时在利用外资政策、引资结构和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投机性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需要巨额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域投资较少。截至2007 年,外商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为19 193家和408.6亿美元,占累计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的50.6% 和54.6%,从一、二、三产业来划分,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总额的1.19%、73.27%和25.54%。 (二)外商投资的区域布局还需要调整 目前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该地区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5.81%,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0.12%和4.07%。这与交通便利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密切关系。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不合理,加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导致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使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 (三)外资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特别是初加工和低附加值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购买股权、设立子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经营活动。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积极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利用外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 1.市场准入壁垒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很多行业对外商投资实施限制。这种市场准入壁垒不仅影响了外商投资意愿,也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水平。 2.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虽然中国政府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通过法律法规加强维权力度,但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依然突出。这给那些有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带来了困扰,并可能导致技术流失。 3.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在我国,外资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程序,如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的审查。这些程序存在繁琐、耗时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开展投资活动的难度和成本。 4.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引进外资方面也存在差异。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更容易吸引外资,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较大压力。这种差距引起了资源配置不均衡和产业布局失调的问题。 三、对策 1.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为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宽限制性行业,并简化相关手续和流程。同时,建立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是必要的,以提高中国市场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及司法保护措施来提升知识 产权保护水平;鼓励创新科技型企业并给予相应优惠措施;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提升各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 3.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各类审批手续,划定明确的经营范围和权限;引入 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办理,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办公;加强部门间横向协调与互通信息机制的建立,以提高服务效率。 4.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 内外贸体系联动发展,在资源、市场开放上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跨地域合作项目,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业布局。 四、结论 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仍存在一 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以及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为我国利用外资带来更多机遇与红利。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利用外资,对外资企业提供了相对开放的商业环境。然而,尽管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国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充分利用外资的能力。本文将探讨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市场准入限制 1.1 外国投资准入限制 中国在多个行业实施了外国投资准入限制。例如,在金融、教育、医疗和能源等领域,进入门槛较高,对外资企业设立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些限制削弱了外国企业在关键领域的竞争能力,并阻碍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 1.2 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自主权,各地政府往往采取保护当地企业的措施,对于外商投资设置地方性准入要求或限制。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令外资企业感到困惑,还缺乏统一标准,增加了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 三、知识产权保护 2.1 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中国一直被指责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尽管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执法力度,但侵权行为仍然存在。这使得许多外国企业担心将其关键技术和商业机密引入中国市场。 2.2 不合理的强制技术转让

中国在某些领域要求外资企业与本土合作伙伴进行联营或转让关键技术。这种 强制技术转让政策对于吸引外商投资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使得部分外国企业感到不公平。此举可能削弱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并阻碍长期合作发展。 四、不稳定的商业环境 3.1 法律透明度和执行力度不足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法律透明度及执行力度是评估商业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中国已经通过修改法规以提升透明度,但在执法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上仍存在问题。外资企业往往面临与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不公正竞争等相关的挑战。 3.2 不确定的市场准入规则 中国境内投资环境对外商企业来说并不稳定,市场准入规则经常发生变化。频 繁调整的政策和规定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感,使他们对长期稳定合作抱有疑虑。缺乏稳定和可预见性将限制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 五、建议与解决方案 4.1 减少市场准入限制 为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中国应进一步减少行业的准入限制。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以及加强透明度,可以鼓励外国企业在关键领域进行更多投资。 4.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应持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并依法打击侵权行为。提高执法力度,加强合 作机制,并向外国企业提供更好的司法保护。此举将增强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促进技术和创新的转移。 4.3 提升商业环境稳定性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 策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外资的引进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然而,我国利用外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依赖程度过高。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分依赖 外资的现象,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较大,一旦外资流入出现波动,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 技术转让不够。部分外资企业在落地中国市场时,虽 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在技术转让方面不够积极,导致我国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相对落后。 3. 资源配置不均衡。外资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较低,导致在经济发展上出现区域不平衡。 4. 产业结构问题。一些外资主要投资于低附加值、劳动 密集型产业,缺乏对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1.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强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程度。同时,鼓励外资企业主动与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技术转让。 2.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 引导力度,鼓励外资投资在这些领域。同时,对于传统产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大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通过建设 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吸引外资进入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性。 4. 完善外资管理制度。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和评估,确保 外资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同时,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合规管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5. 拓宽多元化的外资来源。鼓励发展与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经济合作,降低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度,以减轻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6.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培养 本土人才,提高我国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水平,使人才优势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总结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一些问题。然而,通过调整和改善相关政策、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可以优化我国外资利用的格局,实现更可持续、稳定和均衡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需要在吸引外资的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外资在国内市场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外资的引入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优化外资利用,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需要不断改进。目前,虽然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仍然相对薄弱。这一局面造成了地域发展不平衡,需要在政策制定上做出相应调整,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推动地区的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尽管我国市场庞大,但外商对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然存在担忧。政府应该加大对外资的管理和服务力度,保护外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外资的引导,鼓励外资向创新领域、高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的转移和合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此外,我们应该提高我国企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同时,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 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政府应该加大对外资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外资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

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外资企业向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转型,为我国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尚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和管理力度,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环境,推动外资企业向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转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外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对外资吸引力巨大。利用外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中国利用外资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其次,外资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地位重要。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据较大比重,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 同时,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开放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不断落实对外开放的承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服务业开放等,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中国利用外资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域发展不平衡。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相对较少。这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外资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外资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而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外资流入较少。这限制了中国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同时,外资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还不够充分。尽管外资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在核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仍有一定的限制。中国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外资引进力度。政府应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流入中西部地区,并支持该地区的产 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其次,推动外资结构优化。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引导外资进入新兴产业 和高技术领域,为其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政策和支持,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技 术研发和创新。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机构 和高校的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人才 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高端人才,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吸引外资和促进创 新的重要保障。中国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体系,加强知识产权 的保护,提高外资和技术创新者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推动外资结构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 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中国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利用外资已经成为了国家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利用外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第一,我国利用外资的经营环境不够稳定,政策变化频繁。外资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以后,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经营,但是由于政策有变化,导致涉及到外资企业经营的法律、制度不断变化,外资企业面临不确定性,难以规避风险。 第二,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不够公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逐渐向成熟市场发展。但是,由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差异巨大,外资企业在市场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第三,我国立法环境对外资企业的保护不够。我国商业法还不够完善,外资企业在获得知识产权、审批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在求助于法律机构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遇到语言、文化不同等问题。 第四,我国利用外资缺乏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很多外资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以后,他们往往只注重市场的利润,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责任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形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在政策上加强规范,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扶持,确保外资企业在政策和经济环境上的稳定性,并且保护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等利益,营造公正、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 同时,外资企业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并与本地企业建立更好的关系,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我国利用外资的问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开放,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 足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引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吸引外商投资的国家之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然而,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将从政府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探讨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 政策不稳定性:政 府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政策不稳定性是一个主要问题。政策的频繁变动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阻碍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积极性。政府应当加强政策的稳定性,提供长期可靠的政策支持。2. 行政审批繁琐:我国外资企业的设立和运营需 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成本较高。政府应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外资企业更便捷地落地。 二、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 不公平竞争:在某 些行业领域,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的竞争现象。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上面临着一些限制和不利条件,这给了本土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外资企业关注知识

产权保护程度,保护程度不足会使得外资企业在技术转让和创新方面存在顾虑。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依法保护率。 三、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1. 创新能力不足: 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运营中缺乏独立创新能力,主要以跟随和模仿为主。这样无法形成中国市场最为需要的创新活力。政府应当鼓励外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创新。2. 产业结构不匹配: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未 能与中国的产业结构相匹配,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市场竞争的不合理现象。政府应引导外资企业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方式。3. 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一些外资企业对中 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未能做出足够的贡献,与本土企业相比,具有较高的外籍员工比例。政府应鼓励外资企业加大对中国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力度,提高中国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论:要充分利用外资,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效益和质量,需要政府加大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做出更多的高质量投资。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更加广泛、深入的对外开放。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外 资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带来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创新,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将从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可以为国内经济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提高了投资规模和 水平,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外资企业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的进入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外资企业的高薪和福利待遇吸 引了大量的人才加入到外资企业中,而且随着外资企业产业链的扩大,带动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岗位的产生,从而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 3、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优化和升级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也带来了先进 的产品和服务。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可以对中国市场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挤压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往往会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特别是在某些行业中,外资企业往往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导致国内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2、对国内经济的掌控权有所影响 某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会对国内经济的掌控权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在中国市场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从而导致了对国内经济的掌控力度减弱。 3、环境和社会影响 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当地环境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一些行业中,外资企业对环保和公共利益问题的态度等问题与国内企业不一致,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结语: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样的,它既带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发挥好其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和制度规范,保证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积极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