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洋水文气象台站自动观测系统配件

合集下载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型号:CZY1型海洋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海洋自动观测系统由气象子系统、水文子系统和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三局部组成,子系统可通过专线、、CDMA、GPRS、VHF、卫星等方式与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通信。

其中,气象子系统由风速风向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气温相对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器组成;水文子系统由水温盐度传感器、浮子式水位计组成。

气象子系统和水文子系统要求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度高、扩大灵活、抗雷击性能强的特点,适合野外安装使用。

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主机采用工控机,数据的采集、处理、接收、存储、显示、编报、月报、转发等符合?海滨观测标准?〔GB/T 14914-2006〕和国家海洋数据传输网的要求。

通信方式和集成方式灵活,可以满足不同海洋站的各种需要。

整个系统层层采用模块化设计,维修方便。

1、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1.1.系统测量要素、范围和和准确度见下表技术指标1.2.1温盐传感器水温测量范围:(-5~+50)℃准确度:±℃℃盐度测量范围:8~42准确度:±输出信号:数字量传输距离:不小于1000米。

工作电压:〔9.5~28〕VDC功耗:38 mA〔12 VDC〕1.2.2浮子式验潮仪〔1〕工作温度:〔-30~60〕 C〔2〕存储条件:〔-40~60〕 C〔3〕测量范围:〔0~1000〕cm〔4〕准确度:±1 cm〔5〕分辨率:1 mm〔6〕工作电压:〔10~15〕VDC〔7〕系统功耗:0.8W,1.4W〔背光〕〔8〕数据存储:每分钟1组数据,能存储90天每分钟的潮位及上下潮时潮高、表层水温、盐度。

〔9〕数据显示:带背光的点阵字符型液晶显示器,更新周期1秒,具有现场打印、显示所测数据〔瞬时潮、上下潮、潮高、潮时、等〕功能。

〔10〕数据传输:可选用RS 232/422/485、DDN专线、CDMA/GPRS、VHF、卫星通信、SDH专线、、GSM方式传输数据,与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连接,进展实时传输和存储资料调取,将数据转存到硬盘或软盘上。

海洋气象监测

海洋气象监测

海洋气象监测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海上生产活动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海洋气象观测是海洋气象工作的基础,对提高海洋天气预报准确率、了解海洋气象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提高海洋气象观测能力,海启星推出了自主设计研发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适用于船只、岸基、岛基等多种工作环境。

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模块组成,应用物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等数据传送到云端服务器,通过后期数据分析处理,为用户提供气象数据支撑服务。

海启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该系统作为海洋气象观测手段之一,可以对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稳定、连续的观测,为海洋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监测提供高密度观测数据,为海洋交通运输、渔业生产、海洋工程和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气象保障。

目前,海启星已为多个沿海城市建设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且稳定运行多年,发挥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联网运行可以大大降低单独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成本,是有效获取海洋气象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重点海域气象预报服务质量的有力支撑。

以最便捷的操作方式、最全面的管理平台、最及时的响应速度,获取全方位的海洋气象信息,为政府、涉海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准确的气象服务。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与分布策略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与分布策略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与分布策略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与分布策略是保障海洋气象数据准确性及海洋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观测站点布设和分布策略是确保海洋气象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提高海洋气象服务的有效性的关键。

首先,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应注重气候特点和海洋环境特征。

不同海洋地区的气象特点存在差异,布设适应性强的观测站点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地气候变化情况。

例如,热带地区应增加台风和热带气旋的监测站点,渤海海峡地区需要更多对雾和渤海海峡风暴的观测站点。

此外,根据海洋气象观测的研究和经验,应优先选择水文物理条件较好、气流扩散较快的海域进行布设,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还应根据观测要求和信息获取的需要。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不能只考虑观测数据的数量,还应注重观测点之间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合理的观测站点布设能够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为科学研究和气象预报提供准确的海洋气象数据。

同时,观测站点的分布策略应遵循经济合理原则,根据资源配置和成本效益进行权衡。

根据观测需求和经济可行性,可以采用区域布设和点位布设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全区域覆盖,又能节约成本。

此外,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还应重视技术水平和设备先进性。

观测站点的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布设观测站点的同时,应确保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良好,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观测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应适时对现有的观测站点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换,保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布设和分布策略应采用综合评估和多方面参考的方法。

布设观测站点需要综合考虑海洋气象观测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经济实用性。

在布设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海洋气象特点和观测需求,结合历史的观测数据和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与此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倾听各方意见,形成最终的观测站点布设和分布策略。

海洋环境监测立体感知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立体感知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立体感知体系发布时间:2021-06-17T16:05:44.31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作者:龙威[导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主义文化的兴起,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由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行为无节制及不可持续,逐步从海洋环境保护向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制度构建转变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龙威 536000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主义文化的兴起,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由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行为无节制及不可持续,逐步从海洋环境保护向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制度构建转变,海洋环境监测也从过去的环境污染因素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和能力体现了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理念,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海洋生态系统内不平衡、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双重保证。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指的是利用各种生态学的措施和方法,从多个尺度出发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格局的度量,并在这个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条件及其条件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探究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指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判断以及统计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

欧美发达国家较其他国家首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水平的的标准科学方法已对世界各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产生很大的引导作用,强调重视政府间、各部门间合作、协调、统一,注重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和新技术的应用,其中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机构、监测区域、监测要素、监测方法对于我们都是具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立体感知;体系引言:海洋拥有多样的生物、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巨大的潮汐能源等。

在对海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需要对海洋实施监测和保护。

近岸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站是我国对近岸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工作设施,在对海洋环境、海域使用动态、海洋开发探测和海洋信息统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海洋环境监测存在问题近几年,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得到迅速的发展,卫星遥感、海上浮标、自动验潮仪、水质自动监测站、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中,大幅提高管理部门对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

海洋信息自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海洋信息自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立 了集监 测 、 控 、 据 存 储 与 管 理 等 功 能 为 一 体 监 数 的现 代化海 洋信息 自动监 测数据采 集系 统 。

监测 体 系 , 很多 海洋 台站 都 配备 了 自动化 的监 测 系 统 ; 是这 些监测 系统 在 通讯 方 式 、 据 存储 、 但 数 测点 管理 和系统 工作 状 态监 控 等 方 面存 在诸 多不 足 , 无

图 1 自动 监 控 数 据 采 集 系统 结 构 图
1 1 系统 结构 .
方向 : 计算机测控 、 软件设计与开发 。E m i uc c@13 c/。 - a :pdq 6 .o l n
自动监 测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由海 洋 台 站 上 位 机 和
1 3期
董 超 群 , : 洋 信 息 自动 监 测 数 据 采 集 系统 设 计 等 海
发 上位机软件。现场应用表 明,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维护方便 , 综合效益 明显 ,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
数据采集系统 T3 ; P 9
软件开发 文献标志码 A
中图法分类号 T 9 5 1 N 1 .1
海 洋对 全球气 候 和 环 境起 着 主 导作 用 , 与人 类


针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 了一套适用于多类监测站点 的海 洋信 息 自动监测数据采集 系统。 系统 由台
站监控计算机( 上位机 ) 和现场采集器 ( 下位机 ) 两部 分组成 ; 通过专 网进 行数据传 输。监控 计算机作为 T P服务端 , C 向采集
器 发 送命 令 并接 收 数 据 ; 集 器 作 为 T P客 户 端 , 取 传 感 器 数 据 并 根 据 命 令 上 传 数 据 。采 集 器 采 用 模 块 化 设 计 , 口功 能 采 C 读 接 强大, 兼容连接水文、 能 气象 、 流 等 多 类检 测 仪 表 或 传 感 器 。 系 统采 用 C语 言 开 发 下位 机 程 序 , 用 D lh 和 Oal 台开 浪 采 epi rc e平

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在海洋环境变异监测中的应用

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在海洋环境变异监测中的应用

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在海洋环境变异监测中的应用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变异的监测和预警成为了海洋科学和工程中的重要任务。

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变异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建设以及海洋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从传感器的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讨论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在海洋环境变异监测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通常包括温度、盐度、流速、波高、风速等多个参数的测量模块。

这些测量模块通过安装在浮标、海上测站或者沿岸测量站等设备上,实现对海洋环境变化的监测。

传感器通过电子设备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测站点,最终通过无线传输或者有线传输方式传递给数据中心,实现对海洋环境变异的实时监测。

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浮游生物学研究来说,传感器可以测量海水中的盐度、温度等参数,为科学家提供了理想的数据基础。

通过传感器的监测,科学家们可以实时观测到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变化,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生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此外,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海洋工程建设中的检测和预警。

例如,在海底管道的铺设过程中,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温、盐度、流速等参数的测量,从而帮助工程师及时调整工程方案,并提前预警可能的海洋灾害。

此外,传感器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台风来临前,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风速、波高等参数,为海上交通和渔民提供预警信息,帮助他们避免潜在的危险。

类似地,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

通过测量海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污染源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的环境破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水文气象岸基用传感器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传感器中的测量模块将更加精确和灵敏,可以实现对更多参数的监测。

潮汐自动观测系统技术参数

潮汐自动观测系统技术参数

潮汐自动观测系统技术参数1、仪器设备名称:潮汐自动观测系统2、技术指标:★潮汐自动观测系统要求与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现有的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完全兼容;环境性能符合海洋行业标准《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HY016—1992);数据记录及传输格式符合GB/T14914—2004《海滨观测规范》的规定。

配置要求:(1)水文数据采集器(浮子式水位计):1.1测量范围:水位(0~1000)cm;1.2准确度:水位±1cm;1.3数据传输:可通过RS485、RS232、GSM或GPRS/CDMA等方式传输数据;1.4工作方式:连续工作;1.5工作温度:(-10~45) ℃;1.6供电电源:DC12V;1.7必须提供检定证书。

(2)温盐传感器:2.1温度测量范围:-5~45℃;精度:±0.01℃(0~35℃);2.2盐度测量范围:2~70mS/cm,精度:±0.01mS/cm(2~65mS/cm);2.3电源电压:12V DC;工作电流≤60mA;2.4使用水深: ≥50m;2.5信号输出RS232接口;2.6信号电缆:五芯水密电缆线。

2.7 要求传感器为国产。

2.8必须提供检定证书。

(3)数据接收机3.1处理器:Intel I5-95003.2内存:8G3.3存储:1T硬盘3.4鼠标键盘:罗技光电键盘、鼠标套装3.5显示器: 19寸液晶显示器(4)多功能通讯控制箱4.1实现前端采集器与数据处理计算机之间的网络、3G双通讯,预留第三种通讯(北斗)接口。

4.2单独直流供电(9-28V)。

(5)相关配件码盘、电源供电系统、相关配件应与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现有型号的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完全兼容。

3、数量(台/套)如上,见表格。

4、到货地点: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河东路878号水利和渔业局收货人:包希伟安装地点等具体事宜由采购方指定。

5、到货时间:交货期:合同生效后30天内到货。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

附件1: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中国气象局二〇〇八年四月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1 概述1.1 本功能需求书的目的本功能需求书提出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的基本功能、技术性能和安装运行环境方面的主要要求,明确了数据传送的方式和文件格式,以作为设备生产、采购和运行保障的依据。

1.2 本功能需求书的范围本功能需求书仅是针对气象部门为获取海上气象水文资料,布设在近海海域的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提出的主要功能需求要求。

1.3 编写依据⑴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⑵WMO CIMO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⑶《GB/T 12763.1—2007 第1部分总则》⑷《GB/T 12763.2—2007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⑸《GB/T 12763.3—2007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⑹《GB 5696—1999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⑺《GB/T 13972—1992 海洋水文观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⑻《HY/T 059—2002 海洋站自动化观测通用技术要求》2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概述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是布设在近海海域用于获取海上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的大型综合性观测设备。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将定时提供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海水温盐度、浪高、海水流向、流速等海上气象水文资料增强对近海海域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预测预警能力。

2.1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的基本构成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由浮标体和系泊系统、自动观测设备和供电设备组成。

浮标体和系泊系统是一套用锚系将浮标体固定漂浮在海面上用于安装自动观测设备的钢体平台;自动观测设备是一个安装在浮标体上自动完成海上气象水文观测的自动气象站;供电设备是为海洋气象浮标监测站提供工作电源的设备。

2.2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的基本性能⑴有牢固的浮标体和系泊系统;⑵具有自动测定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和海面温度、海水盐度、海浪高、海浪周期、海水流向、流速的能力,根据需要可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⑶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直流供电,蓄电池容量能保证维持当地连续阴雨天气时海洋气象浮标监测站正常运行;⑷能实时存储和定时传送观测资料;⑸能在布放海区极限海况条件下长期无人值守连续正常工作,维护间隔一般不短于1年;⑹应具有在至少半年内防生物附着能力和至少3年的防腐蚀能力;⑺具有报告其工作状态和位置的能力;⑻应具有夜间灯光显示装置和雷达波反射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海洋水文气象台站自动观测系统配件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气象数据采集器主板4件
2 温湿传感器封装帽(敏感件外帽)4件
3 潮位仪主板4件
4 压力式潮位仪主板4件
5 不锈钢AWAC水下支架2件
6 小型铠装电缆100米
7 信号电缆100米
注:投标方竞价所提供的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所有配件应该和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前正在应用的SXZ2-2型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相兼容和匹配。

技术参数
一、气象数据采集器主板
1. 技术要求:
1.1功能及设计要求:
①可实现气象各观测参数数据的自动观测,并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数据采集、记录及传输格式符合GB/T14914—2006《海滨观测规范》的规定;仪器设备自动化技术设计符合HY/T 059-2002《海洋站自动化观测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环境性能符合海洋行业标准《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HY016—92);
②采集器的数据采集、计算、处理、数据传输等符合海洋站业务
流程。

主要实现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能见度等参数的自动观测,对数据的采集、处理、接收、存储、显示、编报、月报生成、转发等符合《海滨观测规范》(GB/T14914-2006)。

既可作为单机使用,又可与浮子式自动验潮仪配套使用。

1.2供电方式:
采集器可选择交流220V、12V直流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三种供电方式,为实现三种供电方式的兼容及各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对各模块只提供12V直流电源,各自所需电源由各自板上电路实现;
1.3观测数据接收:
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中央处理模块通过RS-232接口可接收气象(温湿、气压、风速风向、雨量等)、能见度等数据;预留有多种传感器备用接口,与遥测波浪仪、ADCP、水质传感器挂接后可组成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综合观测系统。

可以增加测量以下参数:潮位、温盐、流速流向、波高、波周期、水质等,或按照用户的要求增加其它的测量参数。

1.4与系统各部分的兼容性:
①传感器通讯:通过RS-232接口及RS-485接口与各数据采集模块及各传感器通讯;
②显示:与SDW8060-80液晶显示器项匹配。

③与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工控机通讯:无线通讯方式下,通过RS-232接口连接GPRS DTU模块与接收工控机进行通讯。

1.5通信方式灵活:
可选用DDN专线、CDMA/GPRS、VHF、卫星通信、串口通信等方式,集成并传输实时观测数据、整点观测数据和定时观测数据。

可以满足不同海洋站的各种需要。

具有无线通讯系统的一点多发,一点多收等功能。

1.6气象数据采集器主板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质量控制:
内容包括剔除奇异点、测量值上下限检查、时间连续性检查、传感器不变性检查等。

1.7可靠性高
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度高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开发。

设备所有器件及部件都采用军品或工业级产品,并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测试,电路板和部件都经过严格的三防处理,适合于沿海及野外安装使用。

使用密封接线端子代替航空插头,减少现场安装中的焊接等复杂工作,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更加便于设备维护和维修。

采集器主板采用拔插式结构,安装及更换方便快捷,用户经培训后可自行更换。

1.8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7000小时,平均故障回复时间小于0.5小时。

1.9采集器主板的数据存储能力:
每分钟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能见度、潮位、水温、盐度等参数及其极值,存储时间可达10年。

1.10:工作环境:温度:-20 ︒C~+50︒C,相对湿度:0%~85%;
2. 使用要求:
需与本单位现有的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生产的SXZ2-2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