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2001,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国外女性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女性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 一 章女性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女性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要求一、课堂要求•(一)不允许使用手机,除非特殊情况。

视是否遵守情况酌情计分。

•(二)考勤。

不允许无故缺课、迟到、早退,如果因事需要请假、迟到、早退,必须在请假获得同意的情况下。

视是否遵守情况酌情计分。

学习要求•(三)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视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的情况酌情计分。

•(四)做好课堂笔记,阅读教材。

课堂笔记和教材是考试内容的主要来源。

学习要求二、讨论小组•每个班级按照寝室就近原则分为几个讨论小组。

三、作业•本学期布置3-4次作业。

四、期末成绩计分方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一、女性学与女性主义基本概念女性学:Women’s Studies从女性的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跨学科,涉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所有方面,还涉及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

一、女性学与女性主义基本概念女性主义:Feminism是一场结束性别歧视、性别剥削和性别压迫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

一、女性学与女性主义基本概念•首先,女性主义是一种立场,用性别应该平等的价值取向来研究性别的平等问题。

•其次,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不同性别的人本来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原因,不同性别的人在社会历史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

•再次,女性主义是一种方法,它从性别平等这个角度去看待各类社会、政治、文化问题。

二、国外女性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1840-1925)•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后来发展到法国、德国、俄国、荷兰、比利时等国。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二、国外女性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1840-1925)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国外女性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1840-1925)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王树村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左汉中
《中国民间剪纸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王伯敏
《物华工巧——传统物质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徐艺乙
《中国民间美术教程》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孙建君
《中国年画史》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
王树村
《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尹定邦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田自秉
《外国工艺美术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张夫也
《世界现代设计史》
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
王受之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瑞林
《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王受之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李亮之
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敦祯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大章
傅熹年等
《中国建筑艺术史》
文物出版社
肖默
建筑理论
《走向新建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法)勒·柯布西耶著
陈志华译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允鉌
050405
戏剧戏曲学
中国戏曲史
050101050101050101美美美学学学与与与文文文艺艺艺理理美学概论美学概论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119811981年版年版年版王朝闻王朝闻王朝闻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981998年版年版年版外国文艺理论外国文艺理论外国文艺理论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9791979年版年版年版朱光潜朱光潜朱光潜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史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022002年版年版年版050401050401050401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文化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文化学艺术人类学艺术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中中国文化史国文化史国文化史女性女性女性学研究学研究学研究宗教文宗教文宗教文化研究化研究化研究红楼梦红楼梦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与中国古代小与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艺术说艺术艺术说艺术艺术艺艺术经济学等研术经济学等研术经济学等研究方向究方向究方向?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文化发展战文化发展战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政策略与文化政策略与文化政策研究研究研究文化政策文化政策文化政策研究等方向研究等方向研究等方向艺术原理艺术原理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851985年版年版年版罗宾罗宾罗宾乔治乔治乔治科科王至元王至元王至元陈华中陈华中陈华中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管理学艺术管理学艺术管理学博物馆学方向博物馆学方向博物馆学方向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向遗产等方向遗产等方向美学拾穗集美学拾穗集美学拾穗集百花出版社百花出版社百花出版社朱光潜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散步美学散步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宗白华宗白华宗白华艺术概论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现代代代学学学术术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042004年版年版年版梁启超梁启超梁启超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清华大学王观堂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是一种以探讨和争取女性平等权益为目标的社会运动。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早期女性主义在积极争取基本权益的同时,逐渐演变为包括性别和种族在内的多元主义,强调多元化的女性体验和权益的交叉性。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的第一波女性主义起源于欧美,主要关注妇女的教育和妇女参政权。

1851年,英国女权运动代表之一的萨拉·莱特成立了伦敦女权会,提倡婚姻和财产权的改革以及妇女担任政府职务的权利。

同时,美国女性权益活动家苏珊·安东尼也积极争取妇女的选举权。

然而,妇女获得选举权直到1920年才在美国实现。

第二波女性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与社会运动如种族平等、和平反战运动相呼应。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强调妇女的经济独立和性解放。

女权运动领袖贝蒂·弗里丹、格洛丽娅·斯坦姆和凯特·米丽特等人成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将家务劳动和性别角色分工视为妇女压迫的源头,并主张均等参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

此外,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反对妇女被视为男性财产,呼吁性别平等和性自主权。

第三波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关注种族、阶级和性别在女性经验中的交集。

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性,批判前两波女性主义关注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局限性。

通过关注女性的种族和文化差异,第三波女性主义寻求建立一个包容和多样化的女性主义。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女性主义在21世纪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和社交媒体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宣传和组织的平台,加速了女性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全球女性主义也开始倾听和关注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女性的声音,寻求建立更加包容和综合的女性主义运动。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不断扩大的过程。

从最初的妇女权益争取到后来的性解放和多元性认可,女性主义为妇女争取了平等的权益和机会,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演进历程

03
现代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与成就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申请大学,并在大学中获得更高的学位。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已经达到 了约50%。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成就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包括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获得高级学位的 女性比例不断增加,以及女性在大学校长和教授等领导职位上的比例逐渐提高。
促进经济发展
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参与和 贡献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 影响,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 的人才资源。
推动社会进步
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功和 成长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
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女性高等教育的学科选择与就业趋势
学科选择的变化
在早期,女性在高等教育中更倾向于选择文科和教育专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开始更加积极地选择科学、技 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
就业趋势的变化
随着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认可,她们的就业选择也 变得更加广泛。许多女性开始在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领域中 取得成功,成为了优秀的职业人士。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演进历 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早期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 • 20世纪初的女性高等教育 • 现代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 • 女性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早期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
早期女性教育的挑战
社会观念限制
在早期,社会对女性接受高等教 育的观念存在限制,认为女性应 主要负责家庭和抚养子女,而非
女性在科技领域的表现与成就
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尽管女性在科技领域的比例相对较低,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事科技 工作,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女性人类学

女性人类学
12/3/2016
2、自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为女性主义人类学的第二时期。与早期女性主 义人类学一样,这一时期仍然受传统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仍以社会性别论为其 基本理论基石。但在前期的基础上有了更深、更广的发展。此时的女性主义 不再是社会文化人类学仅有的现象,它也渗透到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以及语言 学的领域中。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麦克科马克和斯特拉杉合著的《自然,文化 与社会性别》与雪丽· 欧特尔和哈雷特· 维特希特合著的《性的含义》。女性人 类学在这一时期除对传统人类学的各方面研究产生了影响外,也对人类学的教 学产生了影响。1989年萨德拉· 摩根《社会性别与人类学》一书的发表,成为 女性人类学从第二时期发展到第三时期的一个标志。
12/3/2016
李泳集的《 性别与文化: 客家妇女研究的新视野》运用宏观和微观、点 与面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粤东客家村落进行调查, 探讨了客家文化对妇女地位 的影响和她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变化以及各种变化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从文化多元的角度看, 中国妇女在社会地位、文化生活及妇女解放运动历程等 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异。 20世纪60年代在摩梭人中发现的“母系家庭” 和“走访制”一直吸引 国内外人类学家关注,并展开了调查和理论探讨。 1997年,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蔡华博士的《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 国的纳人》,2001年纽约Zone Books出版社出版该书英文版,该书详细描 述了纳人社会独特的母系制度,并归纳了该社会的建构原则和运行机制。 中国女性民族学人类学学会于2006年11月成立。
12/3/2016
六、女性人类学在中国的实践
——刘世风.女性人类学发展及其中国本土化尝试[J].妇女研究论 丛,2007(1).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经正规训练的女性民族学家王同惠深入到广西 瑶族山区调查家庭和亲属制度,建国之后训练的一批女性民族学家并没有以 性别为自己的研究中心,而是重点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模式并出版了许 多重要的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对少数民族妇女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的 研究,1994年出版的论文集《华南婚姻制度与妇女地位》,为从事人类学和 民族学研究的学者深入华南地区田野调查之作。书中着重探讨了“不落夫家” 婚俗的名称及类型,从不同历史背景出发阐释了该婚俗的成因及其文化上的 差异性。 此外,一些作者还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对香港、闽南侨乡、湖南及 广东地区的当代婚俗进行了论述。

女性史的文明与女性学的发展

女性史的文明与女性学的发展

女性史的文明与女性学的发展女性历史的演变和女性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追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见和误解,女性的权利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一、女性史与文明的演进女性历史的发展可以说是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密切相关的。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大家族制度是主导的社会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男性是族群的崇高代表,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

然而,在围绕着火石坑的营火边,人类开始形成了更加高级的文明,并逐渐孕育出了自己的历史。

女性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权利。

例如,在早期的古埃及文明中,女性被认为是生育的神奇力量的化身,得到了祭祀、祝福和拥有财产的机会。

在古希腊文明中,女性地位的提升和转化则表现为人文主义的崛起和盛行。

如柏拉图所讲,男女应该完全平等,而有关人权与民主思想的发展,则从根本上影响并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观念。

随着时间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写作和思想表达开始成为主流文化,如玛丽·雪莱创作的名著《科学怪人》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历史的发展也取得了更加明显的转变和突破。

从苏联女性参军到女性科学家,女性地位的提升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二、女性学与对女性历史的研究在对女性历史的探索中,女性学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探究方式。

女性学是一种基于女性视角的文化研究方法,以探讨女性的历史和社会地位为主要研究内容。

女性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女性史家和女性主义活动家开始关注女性历史的研究,对女性劳动、教育、家庭、妇女权利等课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性别论的发展,女性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领域并加强了对妇女特是女同性恋的研究。

女性学的发展为女性历史研究以及女性地位提升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动力。

性学研究史上两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今日头条

性学研究史上两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今日头条

性学研究史上两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今日头条性学研究史上两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Havelock Ellis埃利斯综观性学研究的历史,有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的前半叶,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利斯;其性学研究的高峰是弗洛伊德。

前者被誉为在道德上极其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对性加以肯定评价的第一人;后者对性的兴趣是从他所关心的人格发育学说和心理病理学说发展起来的,他的学说将性视为人类各类行为动机背后的原始驱动力。

在性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还有两个领域对性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一个是西欧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19世纪中晚期,性学在欧洲兴起,恰巧与当时兴起的女性运动第一波同步。

女性运动特别关注男女两性间的智力与情感差异,批判了对男女两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生理决定论解释。

另一个领域是人口学:当时已经出现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引起人们对性学的关注。

Alfred C.Kinsey金西性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的后半叶,其代表人物是金西。

他的大型调查和调查报告的出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的社会影响,造就了世界上最富于生命力的、产品最丰富的、资金最雄厚的、科研力量最强大的性学研究所。

在金西于1956年去世之后,他的研究所更名为金西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研究与人类性活动有关的所有问题,其中包括大量关于同性恋、卖淫和淫秽品问题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纳粹的迫害对性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性学研究并没有因此中断。

性学的真正复苏要从40年代金西的工作算起。

金西建立的性研究所始终致力于广泛的大规模的人类性行为调查研究。

金西的工作之所以能引起公众如此广泛的关注,除了它对人类各种各样的性行为模式所做的振聋发聩的描述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研究本身竟然最终导致了这些行为模式本身的改变。

性学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除金西外,还有马斯特斯和约翰逊。

大多数性学家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调查和研究,而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工作却另辟蹊径,为性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分支,造就了一个新的职业——性治疗业。

美国女性学学科机制化发展过程及其启示

美国女性学学科机制化发展过程及其启示
主义 运 动 的发展 , 9 0年加 利 福尼 亚 州 圣 地亚 哥 学 17 院建 立 了美 国 第 一 个 女 性 学 系 ( me ’ t de Wo n SS u i s
P o rm— — 女性 学 项 目) r ga 。该 系 首 次 开 设 了独 立
兴 学科 , 源于 2 O世 纪 6 O年代 末 的 第 二 次 女性 解 放 运动, 是妇 女 运 动 在 学 术 上 的 集 中 体 现 , 在 美 国 并
高校 最先 出现 , 今 已有 近 半 个 世 纪 的发 展 历 程 。 迄 美 国女性 学 的诞 生 与 机 制 化 过 程 既 是 美 国 妇 女 运 动在 学术界 的渗 透 和 延 续 , 是 学 术 界对 女 性 主义 也 的 吸纳 、 承与 发 展 。美 国女 性 学 学 科 机 制 化 过 程 继 经 历 了三个 相互 联 系 相互 影 响 的 发 展 阶 段 , 以机 即 构 建设 推动 人才 培养 、 以人 才 培 养 推 动 课 程 建 设 和
科 内在 的逻 辑 性 与规 律 性 , 与 特 定 国 家 的社 会 历 史条 件 密切 关 联 。 这 一 认 识 对 于 我 国 女 性 学发 展 具 有 启 发 也
作 用。
关 键 词 : 性 学 ; 制 化 ; 程 建 设 女 机 课
中图分类号 :936 C 1.8
文献标识码 : A
第1卷 1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福 建医科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 fF j n Me i l i r i S c l c n eE i o ) o r a o ui d c v s y( o i i c dt n a a Un e t aS e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世界的外形” , ③从而想把一切事物都装进“ 中心消解的” 的( 心理) 结构中。福柯则认为: 一 切事物都是由话语( d i s c o u r s e ) 所构成的, 知识是各种权力话语交互作用的结果; 西方文明传统 中看似 自 然的、 普遍的、 合乎理性的原则、 标准、 程序以及惯用的方法等, 实际上都是由某些特
对结构人类学的继承走向质疑, 并接受了与结构人类学理论立场相反的后结构主义②的若干
观点, 从而步人后结构女性人类学发展阶段。但此后 , 女性人类学又遇到一些研究难题, 于是, 积极寻求新的出路就成了其 目前的主要动向。
一、 结构人类学和后结构主义
结构人类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结构主义思潮是对索绪尔( F e r d i n a n d d e S a u s s u r e ) 结构语言学
( M a g a e r t M e a d ) 和露丝・ 本尼迪克特( R u t h B e n e d i c t ) 。米德的《 三个原始社会的性生活与气质》
被认为是妇女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作。
当代著名女权运动活动家贝蒂・ 弗里丹( B e t t y F r i e d a n ) 曾对米德的下述观点加以肯定, 即:
① [ 美」 贝蒂・ 弗里丹著, 程锡麟、 朱徽、 王晓路译: 《 女性的奥秘》 , 北方文艺出版社 1 9 9 9 年版, 第1 6 4 页。
的继承。
结构人类学的最主要特征, 即是从结构语言学中继承下来的二元对立( b i n a yo r p p o s i t i o n ) 的
思维模式。施特劳斯通过结识结构语言学的后期代表人物雅可布逊( R o m a n J a k o b s o n , 又译作
① 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女性人类学研究已经涉及人类学的四个分支: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和
关键词: 结构人类学 后结构主义 女性人类学 作者李霞, 女, 1 9 7 1 年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地址: 北京市, 邮编 1 0 0 8 7 2 0
克劳德 ・ 列维 一 施特劳斯( C l a u d e Uv i - S t r a u s s , 又译作克洛德 ・ 莱维 一斯特劳斯 ) 是一位杰 出的思想家, 他所创立的结构人类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深刻影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的结构主义思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后的西方人类学研究。这既表现于人类学研 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改变( 比如说 ,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不再是人类学研究的唯一范式) ,
原则和研究方法。
③ S t u a tS r i m ( e d i t e d ) , T h e I c o n C i r t i c a l D i c t i o n a r y o f P o s t m o d e n r T h o u g h t , I c o n B o o k s , 1 9 9 8 , p . 3 6 5 .
定权力所组成的, 为某些特定利益服务的; 人不具有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结构人类学是对结构语言学的继承, 后结构主义则是对结构语言学的反叛, 二者之间必然 存在着深刻的对立和紧张。在女性人类学从产生至今的发展过程中, 也一直存在着这种对立
和紧张 。
① [ 法〕 克洛德・ 莱维 一 斯特劳斯著, 谢维扬、 俞宜孟译: 《 结构人类学》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 9 5 年版, 第3 5 -3 6 页。 ② 施特劳斯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亲属关系理论、 神话的逻辑和原始分类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 《 南比夸拉印 第安人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 ( 1 9 4 8 ) , 《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 1 9 4 9 ) , ( 忧郁的热带) ( 1 9 5 5 ) , 《 神话的结构研究) ( 1 9 5 5 ) , ( 结 构人类学》 ( 1 9 5 8 ) , ( 原始人的思维》 ( 1 9 6 2 ) , ( 图腾祟拜) ( 1 9 6 2 ) , ( 神话集》 ( 第1 -4 卷) ( 1 9 6 4 -1 9 7 1 ) , ( 面具种种) ( 1 9 7 9 ) , ( 遥远 的目 光) ( 1 9 8 3 ) , 《 给定的神话》 ( 1 9 8 4 ) , 《 嫉妒的制陶工) ( 1 9 8 5 ) 和《 猪R 1 的故事》 ( 1 9 9 1 ) 等。结构主义是贯穿于以上著作的理论
( 民族研究》 2 0 0 1 年第 5 期
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李 霞
结构语言学催生了施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随后, 在女性主义和结构人类学的推动下, 以妇 女人类学为基础的女性人类学便作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它先后经历 了结构主 义和后结构主义这样两个发展 阶段。从 9 0年代起, 后结构主义所面临的一些理论难题又使后结 构女性人类学开始进行新的反思, 这预示着女性人类学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C u l t u r e a n d S o c i e t y ) 一书是女性人类学作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该书收人了结构 女性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雪莉・ 奥特纳( S h e r yO r r t n e r ) 和米西尔・ 罗萨多( M i c h e l e R o s a l d o ) 的
性的生理功能就q 丁 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甚至更加优越的社会地位。她说: “ 对于一个生活在2 0
世纪, 在某一领域中进行竞争的美国妇女来说, 这个领域要求创造精神、 充沛的精力和不懈的 工作, 而且在这个领域里男子怨恨女子的成功。 ” ① 如果说 弗 里 丹 反 对 的是 米 德 在 妇 女人 类 学 研 究 中强 调 的生 理 决定 论 的本 质 主义 ( e s s e n t i a l i s m ) 倾向, 那么其他一些学者则指出, 米德关于三种气质类型的划分实际上是将西方 人的宇宙观武断地强加给非西方社会。 对妇女人类学中本质主义的反省和对女性人类学家边缘地位的反思, 使女性人类学进人 其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 结构女性人类学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作有: 《 妇女、 文 化与社会》 ( 1 9 7 4 年) 以及《 迈向妇女人类学》 ( 1 9 7 5 年) 等。其中, 《 妇女、 文化与社会》 ( W o m e n ,
和雅可布逊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人类学研究 中, 于是 , 结构语言学中的二元对立就在其结构
人类学中随处可见, 例如文化与自 然的对立、 结构与元素的对立、 本质与现象的对立、 生与死的
对立、 无意识与意识的对立 、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以及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对立等等。施特 劳斯认为, 任何文化现象不是属于前者 , 就是属于后者。2 0 世纪 6 0年代 , 结构人类学曾在西 方获得广泛的盛誉。
但是, 与此同时, 德里达( J a c q u e s D e r r i d a ) 和福柯( M 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 ) 等人已开始对结构语言学
中的“ 结构” 进行消解。他们试图打破二元对立的合理性 , 由此使后结构主义首先在文化哲学 研究领域内兴起, 继而很快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造成深刻的影响, 使其发生了所谓的 “ 后现代转向” 。 德里达和福柯对人类学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的是 : 割断了语言和事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 系; 揭示了语言中所包含的权力关系; 否认了人对事物本质进行认识的能力。德里达提出, 施 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是威权主义的( a u t h o r i t a r i a n ) , 因为施特劳斯认为“ 人类的心理结构决定了社
考古学 。本文主要探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女性人类学。 ② 也可 以称为后现代主义。
9 6
万方数据
国外女性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雅各布森) , 接受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 同时, 他也受到博厄斯学派重视研究族群语言这 一倾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施特劳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人类学真正的研究对象不是文化现
两篇视角新颖并引起广泛争议的论文。她们采用结构人类学二元对立的方法和女性主义的社 会性别概念, 对性别不平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施特劳斯曾将人类的思想分为“ 生” 、 “ 熟” 两大类 , 奥特纳受到这种二分法的启发, 提出男 性与女性的关系类似于文化与 自然的关系。她认为: 男性是与文化相联系的, 而文化又被视为 “ 超越于土地束缚的” 、 “ 生活于历史中的” 、 “ 理智的和有创造性的” 、 “ 优越的” 和“ 代表人性的” ;
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 s e x ) 不同, 它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但她指出: 由于米德在肯定和赞扬 女性生理性别优越性的同时, 潜意识地将女性的作用全部限定在生理性别范围之内, 所以米德 的观点就容易误导女性全面发挥其生理性别的优势 , 而忽略在社会层次上的全面发展 , 最终可 能陷人生存的困境。弗里丹认为, 美国妇女并没有萨摩亚女性的“ 伊甸园” , 即只要充分发挥女
象, 而是文化现象背后的符号( s i g n ) ; 人类学研究在本质上就是语言学研究, 因为“ 所有的符号
系统在本质上又都是语言学的” 。在施特劳斯看来, “ 第一, 结构语言学把对有意识语言现象的
研究转变为对其无意识底层结构的研究。第二, 它不把术语看作是独立的实体, 而是把分析术
语间的关系当作 自己的基础。第三, 它引入了系统概念— ‘ 现代音位学不仅宣称音位始终是 一个系统的一些部分, 而且展现出具体的音位系统, 并说明它们的结构’ 。最后, 结构语言学以 发现一般规律为目 标, 既通过归纳法, 也‘ 通过演绎法, 从而使这些规律具有绝对的性质” , 。 ①
万方数据
《 民族研究》 2 0 0 1 年第 5 期
二、 结构女性人类学 : 对结构人类学的继承
女性人类学的前身是妇女人类学(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o f w o m e n ) 。女性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方
面受到学术思潮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受到女权运动的推动。根据女性人类学研究视角的变化 轨迹 , 笔者尝试将女性人类学从 1 9 7 4年产生至今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 , 即结构女性人 类学阶段和后结构女性人类学阶段。从妇女人类学经结构女性人类学到后结构女性人类学的 发展过程, 就是一个对传统人类学研究中的男性中心主义性别偏见和欧洲中心主义种族偏见 加深认识和深人批判的过程。 妇女人类学主要体现在美 国人类学关于“ 文化与人格” 的研究中。由于“ 文化与人格” 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