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草稿

合集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29•【文号】国办函〔2017〕68号•【施行日期】2017.06.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6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德州是冀鲁交界地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德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德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8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44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5.29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德州市城市规划

德州市城市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将城市绿地分为生态绿地和城市公共绿地两大系 统,利用城郊林地和沿河绿带扩大生态绿地面积 。在城市中心沿河地带和河东新城建设开放公共 绿地。 规划绿地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市绿地总面积 1085.48公顷,人均绿地12.06平方米。其中公 共绿地920.1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0.22平方 米。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化进程向一般原料加工组 装阶段发展,优化提升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 培植新兴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扩大总体规模。 2.商贸先导战略:以商贸物流为先导拉动第三产业和 加工工业快速生长,同时提升跨地区的区域服务中心 作用。 3.扩展腹地战略:充分发挥德州的交通优势,提升德 州在区域交通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辐射力,进而 推动德州空间腹地的扩展。 4、开放提升战略:依托近海优势,努力提高经济国 际化水平,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格局,融入国际分工 价值链,发展外向型经济
居民用地规划
依据城市用地布局,在老城区、河东新城和东部 组团形成三大居住片区。对老城区,以完善基础 设施为主;对河东新城区,以新建为主,结合行 政中心的建设,近期建设完成;对东部组团区, 以远期建设为主。 城中村的改造和整治:为创建和谐社会,集约城 市建设用地和改善城市面貌,规划期内应逐步改 造和整治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另外需 要注意保障原有村民的合理安置与补偿,提高土 地利用率,纳入城市整体,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建 设等
有 德 之 行 , 始 于 州 城
厚 德 载 物 ,
秀 美 德 州
德州市政府
德州标志性建筑——世纪风
中国太阳谷
减河湿地
董子文化街
德 州 扒 鸡
德州市总体城市规划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法规规章制定与发布【发文字号】德政办字[2011]39号【发布部门】德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5.19【实施日期】2011.05.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的通知(德政办字〔2011〕39号)市政府有关部门:《2011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按以下要求做好文件起草和送审工作。

一、认真完成起草任务。

凡计划年内完成的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起草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工作责任,按时向市政府上报送审稿。

不能按时报送的,要向市政府书面说明原因。

对条件暂不成熟需要调研的项目,有关责任部门要认真做好调研等基础工作,为今后文件出台做好准备。

二、完善制定机制。

在规范性文件起草过程中,要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找准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增强制度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尤其要征求基层行政机关、有关行业组织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三、加强沟通协调。

起草部门在起草规范性文件草案过程中,要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沟通;向市政府报送送审稿时,要将征求意见情况一并报送。

对存在分歧的,市法制办要及时协调,经反复协调仍难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市法制办将有关问题报市政府决定。

除列入本计划的文件项目、上级规定必须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经市政府批准增加的规范性文件外,不再安排新项目。

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等情况需要调整计划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与市法制办沟通,由市法制办提出具体意见后报市政府决定。

附件:2011年市级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附件:2011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一、新制定规范性文件。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的通知-德政字[2010]86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的通知-德政字[2010]86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的通知正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的通知(德政字〔2010〕86号)德城区人民政府,德州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规范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规划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营造公平、公正、公开、合法有序的城乡建设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鲁建发〔2009〕10号)等,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调整条件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按照规划条件确定的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进行开发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共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一)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调整或者修编,造成地块开发条件发生变化的;(二)因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或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导致地块的建设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的;(三)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建设项目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后,应符合周围环境要求和设施承载条件,且必须满足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

二、调整程序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符合本《通知》规划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条件的,建设单位申请调整规划用地性质或容积率的按以下程序办理:(一)建设单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调整报告和调整方案。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1年度市级园林式城镇和花园式单位小区的通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1年度市级园林式城镇和花园式单位小区的通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1年度市级园林式城镇和花园式单位小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28•【字号】德政办字[2012]4号•【施行日期】2012.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命名2011年度市级园林式城镇和花园式单位小区的通报(德政办字〔201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美化活动,全市城市绿化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居住小区,城市生态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为推动全市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经市政府同意,确定授予齐河县赵官镇“园林式城镇”称号,授予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园林式街道办事处”称号,授予宁津县建设局等52个单位“花园式单位”称号,授予夏津县金都花园等15个小区“花园式小区”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小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各城镇、街道办事处、单位(小区)要以先进为榜样,按照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和园林式城镇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创建措施,扎实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美化活动,为推进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1年度市级园林式城镇和花园式单位小区名单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附件:2011年度市级园林式城镇和花园式单位小区名单一、市级“园林式城镇”(1个)齐河县赵官镇二、市级“园林式街道办事处”(1个)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三、市级“花园式单位”(52个)德城区:水电十三局德州基地东区、省道254线武城收费站禹城市:污水处理厂乐陵市:公路局宁津县:建设局、公路局、劳动局、市交警支队宁津大队、殡仪馆、宁津镇政府、综合高中、文化艺术中心、光荣院、山东三岭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山东三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山东丰达汽车内饰有限公司、山东英达实业有限公司、汇丰家俱有限公司、鸿源家俱有限公司、喜盈门纺织有限公司、大亨木业有限公司、美华工业有限公司齐河县:检察院、公路局、市交警支队齐河大队、华店镇政府、实验中学、市工商中等专业学校、国税局、电力公司、临矿集团邱集煤矿、齐鸿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山东美驰车桥有限公司、惠民水质净化厂陵县:山东向春油脂有限公司临邑县: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城管执法局、油区工作办公室、人社局、住建局、地税局平原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武城县:郝王庄政府、城管执法局、人民医院、检察院、房管局夏津县:法院、质监局四、市级“花园式小区”(15个)德城区:玫瑰园小区禹城市:洛北花园小区、嘉合园小区、福绣水城小区、宜家尚品小区(东区)、安居小区乐陵市:盛世清华园小区、龙山新居小区、希森花园小区陵县:御府花都小区平原县:信用社小区武城县:盛泰庄园小区夏津县:金都花城、利华•九点阳光经济开发区:盛和景园小区。

德州城市总体规划

德州城市总体规划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简本德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10月项目名称: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委托单位(甲方):德州市城市规划局承担单位(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10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成员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顾问:夏宗玕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任工程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维佳高级工程师刘明喆工程师张连荣城市规划师王玑琨助理城市规划师刘昭黎助理城市规划师刘学飞助理城市规划师德州市参加人员名单项目顾问:孙永春德州市市长郭作富德州市副市长邵自升市长助理、德州市建委主任张德生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闫剑波德州市规划局局长卢志军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朱金华德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德州市规划设计室参加人员:白珩设计室主任冯健设计室副主任陈红梅设计室副主任蔡飞助理城市规划师徐艳芳助理城市规划师王磊助理城市规划师安宁助理城市规划师前言2003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委托,承担了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03年12月,在德州市市政府、市建委、市规划局及相关部门支持和协助下,规划小组对全市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情况和一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04年1月,项目组开始在北京进行资料分析和初步方案设计,在现状资料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部分设计人员又到现场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4年2月开始,项目组在院总工和所主任工指导下进行方案设计,并于2004年3月18日向院主管总工汪志明和项目顾问夏宗玕就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做阶段性汇报,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后,于4月中旬形成了初步方案成果。

2011 德州市中心城区大社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

2011 德州市中心城区大社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

2011德州市中心城区及城市综合体规划选址示意图精心整理一:中华城地块综合体位置:经济开发区原德州农药厂规划用地面积:约495亩项目定位:新城区商住美食文化中心二:商务中心综合体位置: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94亩项目定位:新城区商务金融中心三:南部生态片区核心区域城市综合体位置:经济开发区新城高中以南规划用地面积:约737亩项目定位:南部生态片区配套服务的会展、酒店、商务、休闲中心四:高铁新区核心区城市综合体位置:高铁德州东站站前广场周边规划用地面积:约300亩项目定位:交通枢纽配套核心区以及东部高铁新区商务中心五:烟草公司地块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原德州卷烟厂规划用地面积:约150亩六:东方红市场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迎宾路以东项目定位:老城区中部以及银座商场共同形成新的商业商贸中心七:二棉地块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三八路项目定位:岔河西岸高级商务居住核心八:德州制药厂及农机厂地块城市综合体位置:德城区天衢路以南德兴中大道以西规划用地面积:约172亩项目定位:商业、商务为主、居住为辅九:东北商贸物流城核心区城市综合体位置:天衢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960亩项目定位: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物流中心城区大社区版块一:齐庄地块位置:经济开发区岔河东岸规划用地面积:约500亩二:魏庄地块位置:经济开发区,紧邻锦绣川风景区和南部生态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640亩三:大杨庄地块位置:高铁新区西部规划用地面积:约816亩四:袁桥地块位置:高铁新区与城市建成区结合部规划用地面积:约630亩五:东七西地段位置: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50亩六:大王地块位置:减和东岸,高铁新区与城市建成区结合部规划用地面积:约1295亩七:耿庄地块位置:高铁新区规划用地面积:约808亩八:东七林庄地块位置:经济开发区岔河东岸规划用地面积:约1260亩九:沙王地段位置:经济开发区规划南部生态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66亩十:池口地块位置:德城区岔河西岸规划用地面积:约544亩十一:鲁北木材地块位置:德城区西南部规划用地面积:约354亩十二:邹李庄地块位置:德城区中部规划用地面积:约310亩十三:堤岭地块位置:德城区规划用地面积:约675亩十四:宣蕙园地块位置:天衢工业园中路规划用地面积:约650亩十五:张庄地块位置:运河经济开发区华能电厂附近规划用地面积:约2144亩。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的空间结构分析

1引言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中物质环境、功能活动和文化价值等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表现方式,是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的组合关系[1]。

与地理学相比,城市规划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的实体空间,因此,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核心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关键转型,探究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优化城市内部各种物质要素的空间组合、优化城市整体布局、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

2基本特征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交汇区内[3]。

行政区域面积10356km2,常住人口579.58万人(2017年底),市辖2个区、7个县、2个县级市。

德州是一个因交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华东、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在这里交汇,自古有“九达天衡,神京门户”之美誉。

古运河、津浦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对德州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时,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海运兴则城市兴,嘈运废弛,则城市转而出现衰退。

到了现当代,京沪、石德铁路的建设使得这一城市再现生机,借助铁路优势再度发展。

京沪高速公路给德州带来了新的契机,日益成为影响德州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

随着2011年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德州到北京、上海的车程分别缩短到56min、3.5h,德州再一次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机。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指出,德州将“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和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中心城市”作为自己的城市定位,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争取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重要作用,立足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利用高速铁路“一横一纵”交通枢纽及济南半小时交通圈的优势,努力创建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公示图为,《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一部分图示。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城市绿地水系、城市特色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综合防灾、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等规划。

据了解,《规划》自2009年开始编制,已经先后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行政审查,现已完成规划草案并进入上报审批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程序要求,现向社会公示。

以下为公示的文字内容: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介一、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1、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德州市行政区域,包含市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2个县级市(乐陵市、禹城市)、8个县(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总面积为10356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德州市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德城区、运河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陵县边临镇(73平方公里)、丁庄镇(70平方公里)以及武城的四女寺镇(107平方公里),总面积78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即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建设用地153.13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城市性质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和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中心城市。

2、发展目标以特大城市发展框架为要求,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争取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重要作用,立足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在国家公路枢纽城市、鲁西北和冀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基础上利用高速铁路“一横一纵”交通枢纽及济南半小时交通圈的优势上努力创建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作为济南都市圈西北门户城市,积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塑造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力争到2020年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现代化大城市,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准备;远景通过巩固提高,争取实现现代化,将德州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城市。

2、人口与城镇化规划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592万人,城镇人口326万人,城镇化率达55%。

规划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620万人,城镇人口372万人,城镇化率达60%。

3、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大力强化中心城市发展同时,以提高市域城镇化质量为目标,根据“优化市域城镇布局,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合理发展一般镇”的指导思想,逐步确立起“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等级结构。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规划德州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轴、两带、三区”。

“一轴”依托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原京福)高速形成的与京津、济南等城市对接(“南融北接”)的区域发展轴。

是市域经济发展走廊,也是济南都市圈德济泰发展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带”:德滨城镇发展带及德商城镇发展带。

德滨城镇发展带,由德州市区、宁津、乐陵、庆云延伸至滨州,为商贸产业带;德商城镇发展带,自市区辐射至夏津,并进一步拓展至临清市,为生态经济发展带。

“三区”:中心综合经济区(中心城区、陵县、夏津、平原、武城,辐射夏津)、黄三角示范经济区(乐陵、庆云)以及济德经济协作区(齐河、禹城、临邑)。

5、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区域共享为指导,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在规划期末形成高效、安全的市域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为市域城乡生产、生活、防灾提供多方位保障四、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1、城市规模规划近期2015年,德州城市人口规模1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37.5 km2。

规划中期2020年,德州城市人口规模14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5.52 km2。

2、城市总体布局结构(1)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选择根据城市用地发展限制条件分析,规划建议德州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可适度向北发展,必要时应突破行政界线影响,扩大城市发展规模。

(2)规划结构以东西向依托原东风路为主要发展轴形成“一带三心三城”、水绿天然分隔的组团发展结构。

“一带”:东西向发展带,主轴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中心区、河东新城中心区、高铁新区中心区,并远景延展至陵县城区;“三心”:三个市级发展核心,即老城区商贸中心、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高铁新区商务中心。

其中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未来德州城市发展的中心,是德州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商务中心的所在地。

“三城”: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新区三大城区。

三城以河流为自然分隔自成组团,组团间依托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条河流形成滨水生态廊道及景观廊道。

3、城市规划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4498.8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38%,人均居住用地31.24平方米。

居住用地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河东新区、高铁片区住宅区建设及老城区天衢片区、新华片区的城中村改造。

按照功能区划及居住社区规模控制,将3个城区居住分为8个居住片区,建设共33个居住社区。

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面积按照不少于居住总用地的10%控制,主要安排在运河、天衢、新华、河东新区、高铁产业区等片区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地段。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449.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00%,人均17.01平方米。

公共设施布局归纳为“一主两副一轴一带多点”。

一主:依托河东新城以行政办公、文体科技为主的市级公共服务核心。

两副:老城区以商业、商贸为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中心及高铁新区依托高铁站以商业、商务为主的公共服务中心。

一轴:长河大道和康博大道之间、以行政办公设施为中心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轴线,轴线自北向南延伸,依次串联体育中心,市属办公、会展中心等公务服务设施。

一带:指沿东风路形成的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带。

多点:结合社区建设在各组团中心的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配套点。

(3)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3316.36公顷,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和西部,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66%,人均23.03平方米。

迁移现状城区污染工业,规划工业以园区模式集中发展,共规划运河工业园区、天衢工业园区、二屯工业区、河东新区工业园区和高铁新区工业园区五大工业园区:运河工业区发展传统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为主;天衢工业园重点发展传统制造业;二屯工业区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工业产业集聚区;河东新区工业园区发展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高铁新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以新能源、生物技术为主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仓储用地699.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7%,人均4.86平方米。

老城区整合零散用地,形成4个仓储物流园区:保留扩充德州中央储备库德州直属库;规划整合现状沿铁路仓储物流,形成新的德州运河物流中心;北部新建东北物流城综合物流园,二屯工业区沿铁路新建二屯物流园区。

河东新城区以新建扩充为主,形成两个物流园区:保留扩充现状的锦华物流园和新华物流发行中心;改造利用现有资通国际物流中心用地,建设成为青岛港向内陆延伸的直通运输口岸的德州资通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

高铁新区北部建设高铁物流园,作为综合型物流园服务高铁新区。

五、城市绿地水系规划1、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目标结合自然河道、湿地、农田、林地形成大型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城市休闲绿地、景观林荫通道、防护绿带一体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优美、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区。

(2)布局结构规划确定德州城区绿地结构归纳为“一环一源四心四带多点”。

一环:外围生态绿环,包含南部生态林及外围农田、林地等自然生态绿地;一源:城市水源——三水厂水库水源保护,包含现有水库周边的防护林带,以及其他生态林带;四心:四个市级公共绿心,运河景区、新湖风景区、长河、高铁公园;四带:依托南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形成的西到东的四条滨水绿带;多点:结合社区建设在各组团中心的居住区级公园。

2、水系规划(1)规划目标通过水系功能梳理和水岸景观设计,加强城市与水岸的互动,构筑“水城一体”的独特风貌;保护现有水体,创造新水体,形成自然流畅的水网,提高区域防洪防涝能力。

(2)水系结构规划深入挖掘现有主要水面的景观、文化、生态特色,构筑城区“四带三环五湖”为主体的水系布局结构。

四带:从西到东分别为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

四带中运河重点打造文化古道;岔河营造城市休闲景观;减河提升观光旅游价值;马颊河构筑城区外围生态保护屏障。

三环:以四带为纵边,通过构建横向水系连通的相邻的三环。

三环中西环由运河、三干渠、岔河、长庄沟河段构成;岔河、横河、减河、长庄沟形成中央环;长庄沟、减河、减马横河、马颊河、杨庄沟构成南环。

西环将突出文化观光功能;中央环展现城市建设魅力和风采;南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五湖:指城区内部的湖泊,具体为新湖景区、长河公园、高铁湿地公园、运河景区、沟盘河水库。

(3)水系功能规划规划水体功能分为防洪排沥、水源、生态、景观娱乐及其他五类,各河湖水系按照其功能进行整治、控制和管理。

防洪排沥水体主要指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等区域防洪主要通道;水源水体重点指三水厂沟盘河水库,德州南运河将作为南水北调的通道,考虑到其输水功能,应严格限制沿岸工业开发;生态水体包括太阳湖、月牙湖等湿地资源及现状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较好的马颊河、陈段沟、羊角沟等河流;新湖景区、长河公园、运河公园等公园湖泊以及长庄沟、沙王河、三干渠、横河等河流作为景观娱乐水体;兄弟干渠等小型沟渠、连通水系规划为复合功能水体,以保障城区“水网、绿网”系统的完整。

六、城市特色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城市整体风貌规划(1)规划目标在保持现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全面完善、优化人工环境,丰富人文内涵,将德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而富有特色风貌的现代化都市。

(2)规划结构以“两轴三心四带”为框架构建要素,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布局方式,最终形成具有收放的流畅、完善的整体景观空间序列。

“两轴”:规划形成城市综合景观轴与产业发展景观轴两条轴线。

“三心”:德州市老城区、河东新区和高铁新区三大城市风貌景观核心。

“四带”:依托南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形成的西到东的四条滨水绿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