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64篇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考必背古诗⽂理解性默写(64篇)(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

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句常⽤成语的句⼦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这与《荀⼦·劝学》篇中指出“,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劝学》中说, ; , .1, “学不可以已”锲⽽不舍,⾦⽯可镂。

2,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1.荀⼦认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中⽤⽐喻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可以提⾼的句⼦是,;, .。

3.在⽂中⽤⽐喻的⼿法,借助⽊头经过烘烤后发⽣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采⽤对⽐的⽅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字的说服⼒。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劣马与好马进⾏对⽐以说理的句⼦是:,;,。

5.《劝学》中从反⾯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法达到远⼤⽬标的句⼦是:,;,。

6.《劝学》中作者连⽤“登⾼⽽招”、“顺风⽽呼”、“假舆马”、“假⾈揖”四个⽐喻,从见、闻、陆、⽔等⽅⾯阐明了在实际⽣活中由于利⽤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从⽽说明⼈借助学习,就能弥补⾃⼰的不⾜,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如果不专⼀,便会像螃蟹⼀样,⼀⽆所成的句⼦是:,,。

8.《论语》中孔⼦说:“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的《劝学》中,也有⼀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是:,。

【新课标卷】2018届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含答案)

【新课标卷】2018届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含答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018年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2018年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 ”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7.写女子于在嗟断鸠墙兮上,眺无望食心桑上葚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 “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不明吾要知使其自亦己已品兮格,更苟加余高情洁其的信两芳句: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高使余受冠挫之也岌不岌会兮改,变”长自余己佩志之向陆的离两。句: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5.《秦阿人房不宫暇赋自》哀中,从而人后们人的哀主之观;感后受人写哀宫之内而歌不舞鉴盛之况,。亦既使是后以人歌而舞复之哀纷后繁人衬也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纲规定背诵篇目(64篇)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纲规定背诵篇目(64篇)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纲规定背诵篇目(64篇)2018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中,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文有64篇!高考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考察越来越重视,考生多读读古诗文,不仅有利于直接拿到高考默写分,对培养语感,提升传统文化涵养也很有帮助。

新课标语文高考背诵篇目(初中50篇,高中14篇,共64篇)高考初中建议背诵篇目1、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新课标卷】2018届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含答案)

【新课标卷】2018届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含答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018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64篇完整版

2018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64篇完整版
•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5、《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 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6、《马说 》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 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
•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 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
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 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
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9、《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
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10、《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
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 (9)《马说》
•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 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
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
句子是:

•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

• (4)《曹刿论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阿房宫赋》 •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 广建宫室。 •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 。”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说:“ ”。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是: 。 •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 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择师的标 准是: 。 •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因: 。 •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 •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 (二)《逍遥游》 •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2. 《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 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 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 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 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 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 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
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圣人无名。
•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 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 (三)《师说》 •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 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 •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 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 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 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 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 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 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 诵64篇情景式默写汇编
精华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一) 高中部分
• (一)《劝学》 1.《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 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 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 子是:
•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 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 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 (三)《师说》 •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 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 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 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 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 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 果是:
• (一)《劝学》 1.《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 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 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 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二)《逍遥游》 •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2. 《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 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 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 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 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 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 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 是: •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 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 了疑问的两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 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 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 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