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的知识
知识点1初识液压泵-网络学习平台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11机电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新授课授课章节名称第2单元液压动力元件知识点1 初识液压泵使用教具多媒体、模型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2、掌握液压泵的性能参数;3、掌握不同液压泵的图形符号4、了解各种液压泵的类型和各种参数;过程与方法:以任务为引领,以“个人和小组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在学、做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同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液压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补充液压泵工作原理图动画课外作业P35 .4教学后记学生对于液压泵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必须通过动画和模型的拆装来提高其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2单元 液压动力元件 知识点1 初识液压泵一、复习 二、新课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原理分析:吸油过程:0-1800密封腔增大— 形成真空— 吸油 压油过程:1800-3600 密封腔减小— 压油总结:利用密封容积的变化来工作的,故称“容积泵” 条件:● 密封腔● 密封腔能作周期变化 ● 配油装置●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几点解释: 容积泵与离心泵区别、自吸能、流量脉动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 压力 (2) 排量和流量Vn q t =q q q t ∆-=(3) 功率ωT P in =pq P out =(4) 效率 tV q q =η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动画引入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液压泵的符号理解并牢记液压泵工作的3个基本条件一、新课引入二、新授课程知识点1 初识液压泵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原理图:1-偏心轮2-柱塞3-缸体4-弹簧5、6-单向阀压泵都是依靠密封容积变化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图3-1所示的是一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柱塞2装在缸体3中形成一个密封容积a,柱塞在弹簧4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偏心轮1上。
液压重要基础知识点

液压重要基础知识点液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了解液压技术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液压技术的基础知识点。
1.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是通过液体的传输来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
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液压液体、液压泵、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等。
液压泵将液体加压后输送到执行元件中,通过控制元件的控制,实现对执行元件的动作控制。
2. 液压液体的性质:常用的液压液体通常是油性液体,具有一定的粘度、流动性和润滑性。
液压液体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液压液体对于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 液压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液压泵可以分为容积式泵和动量式泵两大类。
容积式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减小或增大工作腔容积来实现介质的吸入和排出。
动量式泵则是通过转子的离心力来吸入和排出液体。
4. 执行元件的分类和作用:执行元件是液压系统中负责完成各种动作的部件。
常见的执行元件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液压缸通常用于实现线性动作,而液压马达则用于实现旋转动作。
5. 控制元件的作用:控制元件是液压系统中用于控制介质流动、压力、流量等参数的部件。
常见的控制元件包括阀门、油缸和油管等。
控制元件的选择和调节能够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以上是液压技术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点。
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液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手动液压泵的组成

手动液压泵的组成?
答:手动液压泵主要由泵体、柱塞、密封圈、回位弹簧等部件组成。
泵体是手动液压泵的基础部件,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柱塞是手动液压泵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在泵体内来回运动,通过密封圈将液压油吸入和排出。
回位弹簧的作用是使柱塞自动回位,从而保证液压油的连续供给。
另外,手动液压泵的主体通常由一个金属容器和一个活塞组成。
金属容器用于存储压缩液体或气体,并连接泵体和出口。
活塞是一个移动部件,在容器内运动,将外部施加的力转换为压缩力。
此外,手动液压泵还包括活塞泵、手杆、压力表、油管和阀体等部件。
活塞泵是液压泵的主要构成部分,手杆是推动泵活塞的装置,压力表用于检测液压系统的压力参数,油管和阀体则用于连接液压元件。
油泵基础必学知识点

油泵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油泵的功能:将液体从储存设备中提取并输送至目标位置。
2. 油泵的工作原理:利用旋转运动将原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体,产生一定压力,使液体流动。
常见的工作原理有齿轮泵、叶片泵、螺杆泵等。
3. 油泵的分类:按用途可分为供油泵、润滑油泵、冷却泵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齿轮泵、涡轮泵、柱塞泵等;按工作方式可分为手动泵、电动泵、液压泵等。
4. 油泵的结构组成:主要由泵体、泵轴、泵叶、泵腔、进出口阀门、密封装置等组成。
5. 油泵的选型:根据液体的输送量、压力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油泵型号和规格。
6. 油泵的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和更换液体,保持泵体清洁,检查泵轴和密封件的磨损情况,及时修复故障。
7. 油泵的故障排除:根据故障现象,采取相应的排查方法,包括检查电路是否正常、泵轴是否卡住、密封件是否磨损等。
8. 安全操作规范:使用油泵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避免泵体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9. 油泵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用于输送、供应和循环液体。
液压的基本知识

液压的基本知识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动力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航空、农业等。
液压系统由液压液、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等组成。
本文将介绍液压的基本知识。
一、液压液液压液是液压系统中传递动力的介质,常见的液压液有矿物油、合成油和水基液压液。
液压液应具备良好的润滑性、稳定性和防腐性。
二、液压泵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体动能的装置,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入高压区域。
常见的液压泵有齿轮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等。
液压泵的选择应根据液压系统的要求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三、液压阀液压阀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液体流动的装置,常见的液压阀有溢流阀、节流阀和换向阀等。
液压阀的作用是控制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各种功能。
四、液压缸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器,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
液压缸由缸筒、活塞和密封装置等组成,通过液压液的作用,产生线性运动。
液压缸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械、挖掘机和农业机械等领域。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来传递力和能量。
当液压泵工作时,液压液被抽入液压泵的吸入管道,然后被压入液压系统。
液压液经过液压阀的控制,进入液压缸,使其产生运动。
液压液在液压缸中的压力和流量大小由液压阀控制。
液压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传动效率高、反应灵敏、可靠性高等。
液压系统的缺点是液压液易受污染和泄漏的影响,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总结起来,液压的基本知识包括液压液、液压泵、液压阀和液压缸。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来传递力和能量。
液压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液压技术的应用广泛,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液压泵基础知识

或
2πnT Pr = 60
b、理论输出功率(Pt):理论流量与泵进出
口压力差的乘积。 Pt= qt . ∆ p
c、实际输出功率(P):实际流量与泵进出
口压力差的乘积。Pt= q . ∆ p
∆p、q
机械效率ηm 容积效率ηv 总效率η
泵进出口压差∆p
T、ω 泵 电机
输入T、ω
Pr = ωT
泵的理论流量qt
(3)流量
a、平均理论流量(qt):泵在不考虑泄漏和脉 动的情况下,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液体体积,称为 泵的理论流量。 qt =ω V 或 qt =2π n V/60 (式中的 V 可用空
载排量代入)
b、(平均)实际流量(q):泵工作时实际排出的 流量。 q= qt - ∆ q ( ∆q 为容积损失)
§3-1 液压泵概述
(2)液压泵工作的特点 a、吸油腔和压油腔要相互隔开,并有良好 的密封性;(可以达到很高的工作压力) b、由吸油腔扩大吸入液体;靠压油腔容积 缩小排出液体;(容积式泵)
(3)泵的输出功率是如何计算?
F G Pi = Fv1 = A1v1 = pq = A2 v2 = Gv2 = po A1 A2
四、液压泵的性能要求
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维护简单、 寿命长、价格低廉 2、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高 3、自吸性能好 4、耐污染能力强 5、流量脉动小 6、噪声小
五、液压泵的选用
选用原则: 选用原则: 单作用叶片泵、 变量 单作用叶片泵、柱塞泵 工作压力 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 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 工作环境 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 内啮合齿轮泵、 噪声 内啮合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 属低噪声泵, 属低噪声泵,柱塞泵的噪声高 效率 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 齿轮泵好, 自吸能力 齿轮泵好,柱塞泵差 外啮合齿轮泵最低, 价格 外啮合齿轮泵最低,柱塞泵高
常见泵的知识讲解

潜水电泵(充油式)
充油式潜水泵机械结构和干式相似,其密封装置除了采用上述机械密 封装置外,电动机内腔还充满了变压器油或锭子油,起防潮、绝缘、冷 却和润滑作用。
例如,QY—7型,其中Q表示潜水电泵,Y表示充油,7表示水泵的额定 扬程(m)。充油式潜水泵的优点是水和潮气不易侵入电机内部,机件浸在 油中不易锈蚀,电动机定子绕组可用普通电磁线。缺点是对密封要求高, 功率损耗大。充油式潜水泵广泛使用于农业排灌,也可用于水塔送水、 井下提水、雨后排涝等。QY系列适用于清水或含沙量少的水中。
螺杆泵
螺杆泵是容积式转子泵, 它是依靠由螺杆和衬套形成的 密封腔的容积变化来吸入和排 出液体的。 螺杆泵按螺杆数目 分为单螺杆泵、双、三和五螺 杆泵。螺杆泵的特点是流量平 稳、压力脉动小、有自吸能力、 噪声低、效率高、寿命长、工 作可靠;而其突出的优点是输 送介质时不形成涡流、对介质 的粘性不敏感,可输送高粘度 介质。
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斜轴式)
径向柱塞泵
柱塞泵(轴向)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改变斜盘的倾角 δ ,就可以改密封 工作容积的有效变 化量,实现泵的变 量;为了减小流量 的脉动,选择较多 的柱塞数量,并且 一般为奇数;从结 构工艺性和脉动率 综合考虑,常用的 柱塞数为7、9或11。
柱塞泵(轴向)
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常见泵基础知识
常见液压泵、水泵的结构、原理、参数、选型及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泵的简介
第二部分:常见泵结构、原理及应用
第三部分:泵的选型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
泵的原理及作用
泵的简介
泵的分类
泵的原理及作用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 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 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 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 体物的液体。
项目二液压泵的使用

项目二液压泵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液压泵的选型2.齿轮泵的使用3.叶片泵的使用4.柱塞泵的使用5.液压泵的安装及常见故障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五个任务,安排九个课时。
三、教训重点1.液压泵的选型2.齿轮泵的使用3.叶片泵的使用4.柱塞泵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液压泵的安装及常见故障五、教学内容任务一液压泵的选型任务导入本任务就是学习液压泵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液压泵铭牌符号及参数的含义,为分析各类液压泵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选用合适的液压泵奠定基础。
液压泵外观引导问题:1.液压泵对液压系统起到什么作用?2.液压泵有哪些常用的性能参数?3.液压泵有哪些常用种类以及如何选用液压泵?知识链接:一、液压泵的结构单柱塞式液压泵的结构单柱塞泵的结构二、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是靠密封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油和压油的,因此称为容积式液压泵,它的工作过程就是吸油和压油的过程。
单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三、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液压泵的压力压力分级2.液压泵的排量和流量(1)排量V液压泵每转一周,由其密封容积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液压泵的排量。
(2)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油液的体积。
①理论流量qt②实际流量q③额定流量qn3.液压泵的功率和效率(1)输入功率Pi(2)输出功率Po(3)容积效率ηv(4)机械效率ηm(5)总效率η四、液压泵的常用种类和图形符号(1)按泵的结构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及柱塞泵等。
(2)按泵的输油方向能否改变可分为:单向泵和双向泵。
(3)按其输出的流量能否调节可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
(4)按额定压力的高低可分为:低压泵、中压泵和高压泵等。
液压泵的图形符号五、液压泵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密闭容积密闭容积由小变大密封容积由大变小任务实施:液压泵的选用1.选用步骤2.一般情况下的选型在液压系统中,应根据液压设备的工作压力、流量、工作性能、工作环境等合理选用泵的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及特点知识扩展:液压泵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1.由液压泵本身原因引起的故障2.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故障引起泵故障的外界因素有如下几项:(1)油液(2)环境不清洁(3)泵的安装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装置,其作用是将电动机的转换为油液的,其输出功率用公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泵的知识一、泵的定义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
二、泵的主要用途泵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三、泵的发展简史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十分重要。
古代就已有各种提水器具,例如埃及的链泵(公元前17世纪),中国的桔槔(公元前17世纪)、辘轳(公元前11世纪)和水车(公元1世纪)。
比较著名的还有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可以平稳连续地将水提至几米高处,其原理仍为现代螺杆泵所利用。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活塞泵的主要元件,但活塞泵只是在出现了蒸汽机之后才得到迅速发展。
1840~1850年,美国沃辛顿发明泵缸和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
19世纪是活塞泵发展的高潮时期,当时已用于水压机等多种机械中。
然而随着需水量的剧增,从20世纪20年代起,低速的、流量受到很大限制的活塞泵逐渐被高速的离心泵和回转泵所代替。
但是在高压小流量领域往复泵仍占有主要地位,尤其是隔膜泵、柱塞泵独具优点,应用日益增多。
回转泵的出现与工业上对液体输送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有关。
早在1588年就有了关于四叶片滑片泵的记载,以后陆续出现了其他各种回转泵,但直到19世纪回转泵仍存在泄漏大、磨损大和效率低等缺点。
20世纪初,人们解决了转子润滑和密封等问题,并采用高速电动机驱动,适合较高压力、中小流量和各种粘性液体的回转泵才得到迅速发展。
回转泵的类型和适宜输送的液体种类之多为其他各类泵所不及。
利用离心力输水的想法最早出现在列奥纳多达芬奇所作的草图中。
1689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潘发明了四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
但更接近于现代离心泵的,则是1818年在美国出现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所谓马萨诸塞泵。
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被发明,使得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
尽管早在175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就提出了叶轮式水力机械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但直到19世纪末,高速电动机的发明使离心泵获得理想动力源之后,它的优越性才得以充分发挥。
在英国的雷诺和德国的普夫莱德雷尔等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离心泵的效率大大提高,它的性能范围和使用领域也日益扩大,已成为现代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泵。
四、泵的分类泵通常按工作原理分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如射流泵、水锤泵、电磁泵、气体升液泵。
泵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
例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
五、泵的工作原理容积式泵是依靠工作元件在泵缸内作往复或回转运动,使工作容积交替地增大和缩小,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工作元件作往复运动的容积式泵称为往复泵,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泵。
前者的吸入和排出过程在同一泵缸内交替进行,并由吸入阀和排出阀加以控制;后者则是通过齿轮、螺杆、叶形转子或滑片等工作元件的旋转作用,迫使液体从吸入侧转移到排出侧。
容积式泵在一定转速或往复次数下的流量是一定的,几乎不随压力而改变;往复泵的流量和压力有较大脉动,需要采取相应的消减脉动措施;回转泵一般无脉动或只有小的脉动;具有自吸能力,泵启动后即能抽除管路中的空气吸入液体;启动泵时必须将排出管路阀门完全打开;往复泵适用于高压力和小流量;回转泵适用于中小流量和较高压力;往复泵适宜输送清洁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
总的来说,容积泵的效率高于动力式泵。
动力式泵靠快速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力,将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使其动能和压力能增加,然后再通过泵缸,将大部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而实现输送。
动力式泵又称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
离心泵是最常见的动力式泵。
动力式泵在一定转速下产生的扬程有一限定值,扬程随流量而改变;工作稳定,输送连续,流量和压力无脉动;一般无自吸能力,需要将泵先灌满液体或将管路抽成真空后才能开始工作;适用性能范围广;适宜输送粘度很小的清洁液体,特殊设计的泵可输送泥浆、污水等或水输固体物。
动力式泵主要用于给水、排水、灌溉、流程液体输送、电站蓄能、液压传动和船舶喷射推进等。
其他类型的泵是指以另外的方式传递能量的一类泵。
例如射流泵是依靠高速喷射出的工作流体,将需要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内,并通过两种流体混合进行动量交换来传递能量;水锤泵是利用流动中的水被突然制动时产生的能量,使其中的一部分水压升到一定高度;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气体升液泵通过导管将压缩空气或其他压缩气体送至液体的最底层处,使之形成较液体轻的气液混合流体,再借管外液体的压力将混合流体压升上来。
五、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泵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流量和扬程,此外还有轴功率、转速和必需汽蚀裕量。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出口输出的液体量,一般采用体积流量;扬程是单位重量输送液体从泵入口至出口的能量增量,对于容积式泵,能量增量主要体现在压力能增加上,所以通常以压力增量代替扬程来表示。
泵的效率不是一个独立性能参数,它可以由别的性能参数例如流量、扬程和轴功率按公式计算求得。
反之,已知流量、扬程和效率,也可求出轴功率。
泵的各个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变化关系,可以通过对泵进行试验,分别测得和算出参数值,并画成曲线来表示,这些曲线称为泵的特性曲线。
每一台泵都有特定的特性曲线,由泵制造厂提供。
通常在工厂给出的特性曲线上还标明推荐使用的性能区段,称为该泵的工作范围。
泵的实际工作点由泵的曲线与泵的装置特性曲线的交点来确定。
选择和使用泵,应使泵的工作点落在工作范围内,以保证运转经济性和安全。
此外,同一台泵输送粘度不同的液体时,其特性曲线也会改变。
通常,泵制造厂所给的特性曲线大多是指输送清洁冷水时的特性曲线。
对于动力式泵,随着液体粘度增大,扬程和效率降低,轴功率增大,所以工业上有时将粘度大的液体加热使粘性变小,以提高输送效率。
液压泵概述一.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液压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动力元件,为系统提供压力油液。
1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容积泵工作过程演示以图示简单的单柱塞液压泵工作过程为例。
2. 液压泵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⑴在结构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密封且可以周期性变化的工作容积;当工作容积增大时,完成吸油过程;当工作容积减小时,完成排油过程。
液压泵的输出流量与此空间的容积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成正比,与其它因素无关。
⑵具有相应的配油机构,将吸油过程与排油过程分开;⑶油箱内液体的绝对压力必须恒等于或大于大气压力。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压力(MPa)⑴工作压力⑵额定压力⑶极限压力液压泵在正常工作时,其工作压力应小于或等于泵的额定压力。
2. 排量和流量⑴排量V(mL/r)(m3/r)在不考虑泄漏的情况下,液压泵每转一转所排出的液体体积。
它只与液压泵的工作容积的几何尺寸有关。
⑵理论流量qt(L/min)qt=V·n。
⑶实际流量q(L/min) q=qt-ql 由于泄漏量ql随着压力p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实际流量q 随着压力p的增大而减小。
⑷额定流量qn(mL/min)。
它用来评价液压泵的供油能力,是液压泵技术规格指标之一。
3.功率和效率⑴液压泵的功率损失。
液压泵的功率损失包括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①容积损失和容积效率容积损失主要是液体泄漏造成的功率损失。
液压泵的容积损失用容积效率来表征。
ηv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
②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机械损失是因摩擦而造成的功率损失。
机械损失用机械效率来表征。
液压泵的理论转距Tt,实际输入转距T之比,转距损失为Tl.⑵液压泵的功率输入功率Pi输出功率P在实际的计算中若油箱通大气,液压泵吸油口和压油口之间的压力差△p往往用液压泵出口压力p代入。
⑶总效率η液压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其输入功率的比值理论转矩Tt的计算:综上所述,对于液压泵,其各个参数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如图。
液压泵的噪声噪声也是液压泵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
液压泵的噪声包括机械噪声和液压噪声。
人们常用声压级来衡量噪声的大小,其中p0是以频率1000HZ时2×10-5N/m2的声压为基准。
液压泵分类及职能符号液压泵按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的油液的体积是否可调节而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两类;按结构形式分为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
齿轮泵的特点分析和性能介绍齿轮泵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工作可靠,自吸性能较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维护方便等。
其缺点是: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噪声大,排量不可变等。
内啮合齿轮泵与外啮合齿轮泵相比,主要有体积小,流量脉动小,噪声小等优点,但加工困难,使用受到限制。
这里啮合点处的齿面接触线一直起着分隔高、低压腔的作用,因此在齿轮泵中不需要设置专门的配流机构。
1、外啮合齿轮泵的流量排量:V=πDhB=2πm2zB实际上齿间槽容积比轮齿的体积稍大些,所以通常取 3.33,则有:V=6.66zm2B流量:q=Vnηv=6.66zm2Bnηv以上计算的是外啮合齿轮泵的平均流量。
特点:1)齿轮泵的平均流量与齿数成正比,而与模数的平方成比例。
2)齿轮泵的流量与齿宽成正比,但齿宽的增大受齿轮所受液压径向力增加的限制,一般取齿宽B=(6~10)m,高压时取小值。
3)提高转速可以提高泵的流量,但受泵吸入性能的限制。
齿轮泵的转速一般在1000~1500r/min。
4)另外,在容积式液压泵中,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最大。
2、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卸荷★困油现象的危害:使闭死容积中的压力急剧升高,使轴承受到很大的附加载荷,同时产生功率损失及液体发热等不良现象;溶解于液体中的空气便析出产生气泡,产生气蚀现象,引起振动和噪声。
★消除困油现象:在齿轮泵的侧板上或浮动轴套上开卸荷槽。
非对称式,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吸油腔与压油腔相互串通;这样的齿轮泵不能反转。
3、齿轮泵的泄漏及补偿措施齿轮泵存在着三个产生泄漏的部位:齿轮端面和端盖间;齿顶和壳体内孔间以及齿轮的啮合处。
其中齿轮端面和端盖间泄漏量最大,占总泄漏量的75~80%。
4、提高外啮合齿轮泵压力的措施端面间隙自动补偿原理:利用特制的通道把齿轮泵内压油腔的压力油引到浮动轴套的外侧,作用在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面积上,产生液压作用力,使轴套压向齿轮端面,这个力必须大于齿轮端面作用在轴套内侧的作用力,才能保证在各种压力下,轴套始终自动贴紧齿轮端面,减小齿轮泵内通过端面的泄漏,达到提高压力的目的。
5、径向不平衡力★危害:径向不平衡力很大时能使轴弯曲,齿顶与壳体接触,同时加速轴承的磨损,降低轴承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