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难点解析方面,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公式背后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尺子和绳子测量课桌的周长,用格子纸估算课桌的面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这需要学生运用分割法、补全法等技巧,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3)理解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过程中的单位换算。
-例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涉及长度、面积单位,学生需要掌握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情况?”比如,我们要给教室的地板贴上新的瓷砖,就需要计算地板的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奥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5《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人教新课标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3. 实际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5分钟)(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通过展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介绍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3)实际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二册87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与面积的含义。
2、回顾各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3、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灵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模块一:回忆整理交流探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进行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1、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生回答后师课件展示六种图形。
请大家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图形的周长)师:什么是图形的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2、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生回答后教师贴图,出示公式(依次为圆,长方形,正方形——)3.比较辨析,构建网络,形成思维导图过渡:,周长计算公式简单,我们重点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我们是用数方格的形式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生单独说)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呢?我们已经梳理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板书“理”)也回顾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请看合作要求。
[出示合作要求]①根据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
②在展板上展示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准备全班分享。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有意识指黑板,一人汇报,一人摆)A展示()师小结:谁能将这幅图调整一下,根据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图形之间的联系(擦掉多余线条)B展示这组同学是把这些平面图形都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种整理思路不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整理思路?点评:同学讲得比较抽象,我们再看一遍动画演示过程某某同学以另一种思路挖掘了平面图形面积间的联系追问:看来,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精编教案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二、图形与几何第2课时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会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都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没有周长公式,是不是它们就没有周长?它们的周长怎么求?1.回顾公式推导过程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说一说。
(1)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可以拼成(),因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沿圆的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所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的方法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这些平面图形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是否存在联系,如果有联系,又是有怎样的联系。
小结:三角形和梯形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圆形和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的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二、重点训练1.一堆钢管,横截面近似于梯形,最上层4根,最下层8根,每相邻两层相差一根,这堆钢管共有()根。
2.有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2:1,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1分米,1分米,1.42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3.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能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复习并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3.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形成正确的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内容,带好课本、笔记、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4. 总结汇总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做好知识点的整理。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小测验或者快速回顾,复习上节课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注重举例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应用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第三课时1. 复习与巩固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 提高介绍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
七、教学延伸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更多的拓展练习,提供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学工具,实际操作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7页例3.【教学目标:】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和“化零为整”的整理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体会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系统整理与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有人说:“数学的美,非美不胜收不足以表达,数学的奇,非叹为观止不足以体现。
”数学到底美在那?奇在哪?我们从这个点开始(师边出课件边说)。
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不是很神奇?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所有图形,快速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的?(快速指生说)生:周长、面积、体积,……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课件出示结构图)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时,一般是从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测量与计算进行研究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属于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当中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图形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节课我们来整理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合作学习活动一:周长1、组学师:课前我们已经对周长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先看合作提示,静静的看(等一会)开始吧!小组合作交流(2-3分钟),师巡视,汇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但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和灵活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特殊情况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灵活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地面、篮球场的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呈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87页例3.【教学目标:】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思想方法,和“化零为整”的整理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体会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系统整理与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有人说:“数学的美,非美不胜收不足以表达,数学的奇,非叹为观止不足以体现。
”数学到底美在那?奇在哪?我们从这个点开始(师边出课件边说)。
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不是很神奇?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所有图形,快速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时,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的?(快速指生说)生:周长、面积、体积,……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课件出示结构图)我们在研究这些图形时,一般是从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测量与计算进行研究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属于图形的测量与计算当中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图形的特征进行了复习,这节课我们来整理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合作学习活动一:周长1、组学师:课前我们已经对周长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先看合作提示,静静的看(等一会)开始吧!小组合作交流(2-3分钟),师巡视,汇报。
2、汇报,班展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交流结果?指生汇报(鼓掌)学生在汇报之前师说:“我们先从什么是周长开始。
”(学生汇报)汇报完后师问:你们小组还有要补充的吗?其他小组呢?(注意学生汇报是否有错,及时指出)师:感谢这个同学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小组的成果,非常详细,请回!(师带头鼓掌)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你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它的公式是怎么得来的?生:利用滚动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公式。
师:说的真棒!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是将这条曲线变成一条容易测量的直线,(课件出示)通过测量,我们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也就是π,转化这个关系式,就得到圆的周长公式,将曲线变直线的过程叫作化曲为直(课件出示)师:为什么有的图形有周长公式,有些没有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下?生:因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都是固定的,而三角形、梯形边的特点不固定。
师:平行四边形呢?生: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和长方形一样,完全可以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师:听明白了?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太棒了,请回!3、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都有固定的特点,每一个长方形的边都是(停顿下)对边相等,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都是(停顿下)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圆的周长,也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也有一个固定的特点,就是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π,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和长方形一样,也是对边相等,所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完全可以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而三角形,它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还有普通的三角形,三条表都不相等,三角形边的特点是不固定的,我们没法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出所有类型三角形的周长,梯形没有周长公式的原因和三角形一样,它的边也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特点。
不规则图形边的特定就更不固定了,所以,不规则图形也是没有周长公式的。
理解吗?活动二:面积1、回顾面积概念,引导学生小组梳理知识师:刚才,我们通过对周长的复习,知道了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有的图形有周长公式,有些没有”,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接下来,我们复习面积,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收获,那什么是面积呢?生:面积就是图形面的大小。
师: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课件出示)我们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电子书),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五年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到了六年级又学习了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这些知识分散在好几个年级,很零散,想一想,你能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停一下)有困难是吗?不要紧,有困难找同学啊,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讨论前我们先来看看合作提示,不出声,静静的看,(等一会)开始吧!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选取网络图。
2、小组汇报,全班展示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来汇报下,我们先来说一下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指生汇报)生:------------师:同意吗?(师注意听是否有错,若有错问学生有补充的吗,学生发现不了,师再去指出来)师:掌声送给他,整理的非常详细,请回!师:刚才,老师选取了两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第一个)有请这个同学!你问问同学们都看懂了吗?找个同学讲讲。
生:--------------师:是这样吗?生:是师:看来他懂你的心,你没有什么要对他说的吗?生:谢谢你!师:请回!刚才这幅看明白了,那这幅呢?(等一会)谁来说说?生:--------------师:(问第二幅的作者)是这样吗?生:是师:谁能来评价下这两个小组的作品?生:---------------3、师生共同梳理总结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网络图整理的非常清晰了,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梳理一下(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说,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说)师:我们在学习有关面积知识时,最先学习的是面积单位,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是通过摆面积单位得到公式的,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它和长方形一样,也是通过摆面积单位得到公式的,平行四边行是通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到面积公式的,三角形、梯形都是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到面积公式的。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我们的品格发展也越来越趋向圆满,于是,我们在六年级学习了圆的面积,这也预示着我们小学六年的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圆的面积是通过尽可能多的等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到公式的。
师总结:在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不管是三角形、梯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圆,它们公式的转化最终都回归到了长方形上(手指着),它才是根本,这就像大树一样,有了根的稳固,上边才能枝叶繁茂。
师: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利用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知道的吗?(板书转化),我们在探究新知识时,将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习的旧知识,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新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化新为旧(板书),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整理出这么一个条理清晰的网络图,其实,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整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珍珠,通过串联,整理成一条完整且完美的知识项链,这就是整理复习的魅力所在!也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方法的话就是化零为整(板书)。
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将零散的知识从整体把握,纵观全局,一览众山小,有了这个方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想复习那里就复习那里!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师:知识的魅力在于应用,是不是真不用担心,还得看你会不会应用这些知识,看这题。
出示1题,快速说出列式,第一个,三角形,谁来?--------------师:我们在计算周长时,用的单位是?面积呢?(课件出示)2、师:下一题!课件出示2题,开始!(生在练习本上做)师:时间到!谁来说?生:-------(注意说出方法,而不仅是算式或结果)师:同意吗?你有双善于发现的眼镜!请坐。
(师总结课件演示)3、师:看来这些题对同学们来说,非常简单,so easy。
不过老师这还有一道比较难的题!一起来看一看(出示4题)算一算!师:不用算一下吗?真不用算,那你来说(指生说)你们也是这个意见吗?看来同学们对以往的知识掌握很牢固。
的确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周长相等的图形,圆的面积最大?(小组讨论下)生:-------------师:很善于思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到底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课件演示)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将圆通过等分,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转化过程中,面积没有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也就是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两条半径,如果要使圆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就要使圆的周长也就是这条曲线变长,这样一来,圆的面积就变大了,也就是周长相等,圆的面积要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这就是为什么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圆的面积最大的原因。
师: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凡事多问个为什么,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一节课,我们对小学阶段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在复习周长的时候,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图形有周长公式,有些没有。
在复习面积的时候,我们将这些零散的知识形成了一幅条理清晰的网络图。
我们在最初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时候,是利用了化新为旧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而回过头来复习的时候,我们则是利用了化零为整的方法,一个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一个是整理复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以后任何知识的学习上都可以用到。
师:每个知识的背后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课件出示)几何学起源于古埃及,每年春季,尼罗河的洪水就会冲毁周边的土地,国王就需要派人重新测量,这样一来,几何学就产生了。
所以,有人称埃及的几何学是“尼罗河的馈赠”,在几何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数学家,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几何学。
未来几何学的发展,需要我们的不懈的努力,下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会不会是你呢?生:会!师:要的就是这份自信!拿出达标题测试下自己掌握的情况!师:快速对一下答案!全对的举手。
师:同学们掌握非常好!很高兴与同学们的合作,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