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综述

合集下载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 干缩、温缩、无侧限抗压强度:7天; ▪ 弯拉强度、模量、疲劳:水泥类90天,石灰类180天; ▪ 冲刷:水泥类28天,石灰类90天; ▪ 冻融:28天、180天。
养生时间的影响
▪ 试件成型后的养生方法、养生龄期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抗 冲刷性能影响很大。养生时间太短,试件强度不足就容 易被冲散,养生时间太长,试件的强度太高,冲刷量很 小,不同类型材料的试验结果的差别太小。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概述
▪ 无机结合料:主要指水泥、石灰、粉煤灰和石灰或 水泥粉煤灰。所用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等都属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
▪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广泛用于高 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 底基层。(柔性基层、底基层的种类分为有机结 合稳定类和无粘结粒料类)。
S1接口功能
LTE系统
▪ SAE承载业务管理功能,例如建立和释放 ▪ UE在LTE_ACTIVE状态下的移动性功能,例如
Intra-LTE切换和Inter-3GPP-RAT切换。 ▪ S1寻呼功能 ▪ NAS信令传输功能 ▪ S1接口管理功能,例如错误指示等 ▪ 网络共享功能 ▪ 漫游和区域限制支持功能 ▪ NAS节点选择功能 ▪ 初始上下文建立功能
LTE系统
S1接口的信令过程
▪ S1接口的信令过程有:
➢ SAE承载信令过程,包括SAE承载建立和 释放过程。
➢ 切换信令过程 ➢ 寻呼过程 ➢ NAS传输过程,包括上行方向的初始UE和
下行链路的直传 ➢ 错误指示标准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 (2)高温养护室 能保持试件养生温度60℃+10C,相对湿度95%以上,容
T 0845-200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养生试验方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检测实施细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检测实施细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外掺料)检测实施细则一、检测项目无机结合料含水量、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化学分析、粉煤灰细度、粉煤灰需水量比、粉煤灰含水量、粉煤灰安定性、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石灰粉煤灰密度。

二、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200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30-200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三、检测方法1.无机结合料含水量(T 0801-2009烘干法)1.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1.2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编号TG-05);电子天平(编号TG-03);电子天平(编号SH-06)。

1.3试验步骤1.3.1在开始试验前后应记录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1.3.2细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01g(m1),试样约5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01g(m2)。

中粒土,称铝盒质量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5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粗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20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1.3.3将其称好的试样与铝盒一起放到已达110℃的烘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

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1.3.4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放置冷却。

1.3.5将铝盒和烘干的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至细粒土0.01g、中粒土0.1g、粗粒土0.1g(m3)。

1.4计算用下式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W=( m2- m3)×100/( m3- m1)式中:m1—铝盒的质量(g);m2—铝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m3—铝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1.5结果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两次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模块二
01
石灰
无机结合料 02
稳定土
03
水泥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C目 录 ONTENTS 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2 影响稳定材料强度的因素分析
1
强度形成原理
➢ 水泥稳定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水 泥 中 有 高 价 Ca2+ , 交 换 低价离子(Na+和K+)的 作用。——增加粘聚力
➢ 石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离子交 换作用
火山灰 反应
结晶作 用
碳酸化 作用
当Ca(OH)2浓度达到一 定值时,会析出,形成晶 体。——提高强度和水稳 定性
➢ 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强度形
成原理:
离子交
换作用
结晶作用
碳酸化 作用
火山灰 反应
2 影响强度的因素分析
温度、湿度。
水泥稳定土施工过程不要 超过6h 。
离子交
碳酸化
换作用
作用
水泥中的Ca(OH)2与空 气中CO2作用,生成碳酸 钙晶体的过程。——提高
强度和稳定性
水化产物胶结性很 强,颗粒形成整体 材料——是水泥稳 定材料早期强度较 高的主要原因
硬凝反应
火山灰 反应
Ca(OH)2 与 土 中 的 SiO2 和 Al203 发生的反应。在土的 团粒外围形成一层稳定的 保护层——提高水稳定性
养生条件
施工时间 长短
塑性指数、颗粒 大小。
松散材料
稳定剂品 种及用量
水泥稳定类(最 低剂量);石灰 稳定类(最佳剂 量)
密实度 含水率
影响有效承载面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1)每个样品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方式应力求相同,以增加试验的精度。 (2)做标准曲线时,如工地实际水泥剂量较大,素集料和低剂量水泥的试样可 以不做,而直接用较高的剂量做试验,但应有两种剂量大于实用剂量,以及 两种剂量小于实用剂量。 (3)配制的氯化铵溶液最好当天用完,不要放置过久,以免影响试验的精度 (4)本方法适用于在水泥终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测定,否则需要用相应龄期的 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的标准曲线确定(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 6h以上的水泥)。 (5)为了取消现场取样试验和室内标准曲线取样的差别,制样是取消过2.0或 2.5mm筛。而湿混合料是采用单份掺配后进行试验,同时为了减少配料过程 中的离散,对粗集料基层(最大粒径在25mm左右)必须有1000g左右的总质 量。
石灰剂量测定(直读式测钙仪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新拌石灰土中石灰的剂 量。
2.仪器设备 直读式测钙仪等
3.试验步骤
(1)从施工现场同一位置取约1000g(石灰稳定细粒土)具有代 表性的石灰土试样。 (2)用感量0.01g的电子天平称取两份石灰土试样各300g,并分别 放入两个1000mL具塞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加10%氯化铵 溶液600mL。盖紧塞子用手振荡(或用不锈钢棒搅拌2min,保 持每分钟l20次±5次。静置4min后将25-30mL待测液倒入干燥、 洁净的50mL烧杯中。加入一只搅拌子并放在直读式测钙仪上, 仪器开始搅拌后,放人钙电极和甘汞电极,待停止搅拌后, 仪器显示的数值即为该样品的石灰剂量。再重复测试一次, 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结果处理
• 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l。允许重 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均值的5%,否则,重新进行试验 •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名称; 试验方法名称; 试验数量n; 试验结果极小值和极大值; 试验结果平均值x; 试验结果标准差S; 试验结果偏差系数Cv。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检测方案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检测方案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1 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 试验目的为了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3 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 试验设备5.1 击实筒5.2 多功能电动击实仪BKJ-Ⅲ型5.3 电子天平:量程6000g,感量0.01g。

5.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

5.5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一个。

5.6 直刮刀。

5.7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5.8 电动脱模器。

5.9 测定含水率用的铝盒、电热鼓风干燥箱。

5.10游标卡尺。

6 试验准备6.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

土团均应破碎到能通过4.75 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6.2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7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6.3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4. 75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 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5 mm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6.4 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 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将试料过37.5 mm 筛;如果存留在37. 5 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53 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6.5 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P。

6.6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宣贯材料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规程修订的背景 规程修订的过程 本次修订的主题思想 本次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背景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 程》——一本年轻的规程,伴随我国高速公 路建设发展而逐渐完善,从1994到2009。
《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1986
修订思想
使试验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 当前路面施工中无论是基层还是面层都统一采用 方孔筛,因此此次修订也进行了统一。
• 随着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进步,当前在二级及其以 上公路半刚性基层中,基层已经普遍采用水泥或 二灰稳定碎石,而不仅仅是稳定土类,因此在称 呼上拓宽了其使用范围,将原规程中无机结合料 稳定土统一改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包括了土、 碎石土、砂砾石、级配碎石、级配砾石。
含水量试验方法(微波)
序 湿土重 号 (g)
干土重(g)


含水量(%) 序
ω1
ω2

湿土重 (g)
干土重(g)


含水量(%)
ω1
ω2
1
1184 1129.16 1127.01 4.9 5.1 14 1182.22 1127.37 1126.4 4.9 5
2 1176.98 1123.01 1123.12 4.8 4.8 15 1233.55 1173.86 1171.85 5.1 5.3
6 1122.74 1071.42 1068.9 4.8 5 19 1114.36 1064.76 1062.74 4.7 4.9
7 1199.92 1146.65 1146.17 4.6 4.7 20 1164.62 1109.53 1108.27 5 5.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关内容. • ⑨振动压实方法应增加适用范围.
2008年1月底,编写组发出了公路工程无机 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修订征求意 见稿,进行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
接受并修改的问题
• 根据专家意见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对每个 试验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化,并对原试验规程的部 分试验内容和化学试验相关内容增加了精密度 和允许差;将标准养生温度统一为温度 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
• 针对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实际需要以及相关材料 试验方法发展,编写组对原规程进行了全面修 订,对于规范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方法有重要意义.
• 修订后的规程完善了原有相关试验方法,补充了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内容全面,结构合理.
修订过程
2008年6月提交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料试验规程报批稿. 200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公路工 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E51-2009 公告.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宣贯材料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规程修订的背景 规程修订的过程 本次修订的主题思想 本次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背景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 程——一本年轻的规程,伴随我国高速公 路建设发展而逐渐完善,从1994到2009.
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1986
含水量试验方法微波
序 号
湿土重g
干土重g


含水量%
ω1
ω2
序 号
湿土重g
干土重g


含水量%
ω1
ω2
1
1184 1129.16 1127.01 4.9 5.1 14 1182.22 1127.37 1126.4 4.9 5

土木工程材料 10 第九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10 第九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二)土 1.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 2.土的压碎值的要求 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底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不大于30% 不大于40% 不大于30% 不大于35%
第九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3.土的级配要求
各级公路均可将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材料用于基层,
第二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组成
一、水泥稳定类组成材料要求 (一)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
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
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 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或
42.5的水泥。
第九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第九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第三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技术性质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压实性 压实性在我国一般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无机结合料 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同时,为确定制备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强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试件应该用 的含水量和干密度,以及制备承载比试验试件的材料含水 量。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强度 抗拉强度是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指标,抗压强度是材 料组成设计的主要指标。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 抗压强度指标来表示稳定土的强度,不同公路等级、稳定 剂类型和公路层次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抗压强度标准 也不一样 .
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 31.5 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
第九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分类 (一)按无机结合料的种类分
1.石灰稳定土类:用石灰稳定各类土而得到的混合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土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稳定剂品种及其用量 ①用石灰作稳定剂时,须测定石灰中有效 CaO和 MgO 的含量。 ②用水泥作稳定剂时,硅酸盐水泥比铝酸盐水泥效果好且不宜采用 快硬和早强水泥。 ③水泥稳定土的强度随水泥剂量增加而增加(石灰稳定土的强度一 般存在最佳剂量,超过或低于此值石灰稳定土强度降低)。 3)含水量 一般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的干密度较大的试件强度也提高。
2、重粘土中粘土颗粒含量多,不易粉碎和拌和; 3、粉质粘土的稳定效果最佳; 4、级配良好的砂、砾石、粘土稳定效果最佳。
(二)稳定土的外掺材料
1、石灰 作用:石灰可使土粒胶结成为整体,密实性提高, 水稳性提高。 各种化学组成的石灰均可用于稳定土,在剂量不 大的情况下,钙质石灰比镁质石灰稳定土的初期强度 大。 2、水泥 各种类型的水泥都可以用于稳定土,硅酸盐水泥 比铝酸盐水泥稳定效果好。在保证土的性质能根本变 化,且能保证稳定土达到所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 提下,取尽可能低的水泥用量。

击实过程类似于普通土击实过程,击实后含水 率应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含水率的要求测定。 2个试样含水率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取样品 的数量应不少于700g,如只取1个样品测定含水 率,则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1400g。(烘箱的温
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使放入的试样一开始就 能在11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当试样中大于规

石灰的消解是施工拌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施工中要对其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 生石灰的消解实际上是一个CaO(MgO)的 水化(H2O)放热反映过程,要正确地控制 加水量和加水速度,使消解后的消石灰即 不能过干而“扬尘”,也不能过湿而“粘 结发软”,表面看起来要松散,实测含水 量不超过35%,以有利于二灰结石混合料的 均匀拌和,实际施工中通常采用提前消解、 打堆闷料、覆盖、过筛的办法来满足施工 需要(提前消解的时间一般在7-10天)。
3、稳定土材料包括: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沥青稳定土、石灰稳 定工业废渣和综合稳定土。
二、稳定土的组成 (一)稳定土的基本材料——土 土的矿物成分对稳定土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各类砂土、砂砾土、 粉土和粘土均可用无机结合料稳定。一般规定土的液限不大于40﹪, 塑性指数不大于20﹪。
1、级配良好的土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时,可节约无机结合料用量, 可取得满意效果;
中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 26.5mm ) 试模的直径×高 = 100mm × 100mm ; 粗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 ) 试模的直径×高 = 150mm × 150mm ;


(三)试验步骤: 1.备料:将原材料放入50℃烘箱烘干、碾碎,并测 含水率。 2.击实。按击实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佳含 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3. 确定试件个数。为保证试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 性,每组试件的数目要求: 小试件不少于6个, 中试件不少于9个, 大试件不少于13个,
(4)试料浸润后才加水泥,并应在1h内完成击 实试验。(水泥遇水就要开始水化作用,从加水拌和
到进行击实试验间隔的时间愈长,水泥的水化作用和 结硬程度就愈大。水化作用会影响水泥混合料所能达 到的密实度,间隔时间愈长,影响愈大.)拌和后超
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可与试料一起拌 匀后浸润。
(5)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 的差不应超过0.05g/cm3(稳定细粒土)和 0.08/cm3(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佳含水 率的差不应超过0.5%(最佳含水率小于10%) 和1.0%(最佳含水率大于10%)。
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试 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本试验方法包括:按照预 定干密度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以及用锤击法制 备试件。试件都是高 : 直径 =1 : 1 的圆柱体。 应尽可能用静力压实法制备等干密度的试件。 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和现场检测两者在试料 准备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据设计配合比称取试 料并拌和,按要求制备试件;后者则在工地现场 取拌和的混合料,并按要求制备试件。
3、粉煤灰 本身不具有或有很小的粘结性,但它以细分 散状态与水和消石灰或水泥混合,可以发生反应形 成具有粘结性的化合物。 作用:加入土中起填充作用,与石灰反应的产 物也起胶结作用。由此改善稳定土的水稳定性,提 高强度与密实度。
4、沥青
由与集料或土表面距离远近分为:结构沥青与自由沥青。 结构沥青——有利于提高沥青稳定土的水稳性和强度。 自由沥青——在压实时起润滑和填充作用。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稳定土
一、概述
1、概念: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掺 入足量的石灰、水泥、工业废渣、沥青及其它材料后,经拌和、压实及 养生后,得到的具有较高后期强度,整体性和水稳性均较好的一种材料。 2、特点:水稳性较差,不宜作路面面层,常用作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 稳定土材料具有较大的抗变形能力,称为半刚性基层。
T0841—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取样方法

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采取不同的取样对策。
• 总体水平控制 • 施工均匀性评价

试验室试验分料
• 目标(理论)配合比阶段各种石料应逐档筛分,然后按设定级 配进行配料。

施工过程中混合料取样
• (1)施工现场取料,应在摊铺机后摊铺宽度范围内左、中、 右三处取料,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成型及试验。 • (2)摊铺机后取料,且取料应分别来源于3~4台不同的料车, 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成型及试验。
4)密实度 密实度越大,材料有效受荷面积越大,强度越高。
5)施工时间长短 施工时间长短的影响主要针对水泥稳定土而言,水泥稳定土开始加水 拌和到完全压实的时间要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6小时。若碾压时间或湿 拌时间过长,水泥会部分结硬,影响水泥稳定土的压实度。 6)养生条件 稳定土强度发展需适当的温度湿度。 (二)稳定土材料的变形性能 1、缩裂特性 1)干缩; 2)温缩; 2、裂缝防治措施 改善土质,控制含水量及压实度及掺加粗粒料。
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 应对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进行校 正。
注意事项
(1)含水率试验时,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 110℃左右,使放入的试样能一开始就能在110℃ 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水泥与水拌和就要发生水 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发生得较快。而 烘干法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 这样得出的含水率往往偏小。) (2)最大干密度按试验规程应保留小数点后3位有 效数字,含水率计算至0.1%。 (3)试料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 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4h左右, 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等2h。
4. 闷料。将称好的材料放在长方盘内按其最佳 含水率(粘性土较最佳含水量小3%)拌和密封 备用。
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 砂粒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4h;未筛分碎石、 砂粒、砂2h。
5.拌和水泥。待制成试件前1h内均匀加入水泥。
6.成型试件。按预定的干密度用反力框架和液压 千斤顶制件。脱模,称量试件重量m1,量取试 件高度h1。 7.开始养生。养生条件: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内 养生7d,温度20±2℃。在最后一天时,再次 称量试件重量m2、量取高度h2,并浸泡水中 24h。 8.测抗压强度。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吸去表面水并称重m3, 量取试件高度h3。 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 以速率1mm/min加荷,记录最大压力P。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击实
1.概述 无机结合料:它主要指水泥、石灰、粉煤 灰和石灰或水泥粉煤灰。所用水泥稳定 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稳定 材料等都属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广 泛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 称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2、目的和适用范围: (1)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 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 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 率-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率和最 大干密度。 (2)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 (方孔筛)。 (3)试验方法类别:
4)火山灰作用 由 SiO2 和 Al2O3 在氢氧化钙激发下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类似水 泥的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火山灰作用的水化产物和结 晶氢氧化钙在团粒外围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膜,具有很强的粘结力。同时 保护膜的隔离作用阻止水分进入,使水的稳定性提高。
5)硬凝反应 硬凝反应使水泥水化反应生成胶结性很强的各种物质。 6)吸附作用 某些稳定剂加入土中后能吸附于土颗粒表面,使土颗粒表面具有 憎水性。
三、稳定土的性质
(一)强度 1、强度形成原理 1)离子交换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指稳定剂中高价阳离子在一定条件 下替换土中某些低价金属离子的作用(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使 土粒凝聚而增强粘聚力,并使水稳性提高)。
2)碳酸化作用 碳酸化作用指消解石灰或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吸 附空气中的 CO2 气体,生成碳酸钙的过程。 3)结晶作用 土中氢氧化钙浓度达到一定时,氢氧化钙即会由饱 和溶液转变成为过饱和溶液,形成晶体。(由此土的密 实度得以改善,强度提高,水稳性也因晶体氢氧化钙溶 解质比氢氧化钙小而改善)。
4)密实度 密实度越大,材料有效受荷面积越大,强度越高。
白灰

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灰的有效含量是指白灰中所含 
的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的含量,这两 种物质对二灰碎石基层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与粉煤灰发生水化反应后,其含量的多少 所起的影响更为显著,一定限度的增加石灰剂量 自然可以提高二灰碎石的强度,但这样不但增加 了施工成本,而且对提高二灰碎石基层的抗裂性 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应尽量选取有效含量高 的白灰,通常要求白灰必须达到三级灰以上的标 准,这样既能满足二灰碎石基层氧化、水化成型 的需要,保证基层强度,又能提高基层的稳定效 果,不影响其抗裂性能,对保证基层的质量是十 分有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