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卷(一)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卷(一)1. 【选择题】(江南博哥)下列文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B. 《秋水》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论毅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应试指导: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虐民和兼并战争,主张施仁政、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2. 【选择题】创作“问题小说”的作家是( )。
A. 梁实秋B. 冰心C. 沈从文D. 巴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作家常识。
应试指导:冰心是“五四”以来著名的女作家,她以问题小说起步,走上文坛。
她发表的第一篇问题小说是《两个家庭》。
3. 【选择题】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 )。
A. 《短歌行》B. 《国殇》C. 《氓》D. 《关山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应试指导:《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4. 【选择题】“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
A. 曹丕B. 曹操C. 曹植D. 曹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的写作风格。
应试指导:曹操的诗往往以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的抱负,情感深沉,风格苍凉悲壮。
5. 【选择题】《天净沙·秋思》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
A. 断肠人在天涯B. 枯藤老树昏鸦C. 古道西风瘦马D. 小桥流水人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主旨。
应试指导:“断肠人在天涯”是贯穿《天净沙·秋恩》的主线,也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小令前几句铺叙九种景物,以夕阳西下为背景,渲染出悲凉的气氛,都是为了表现天涯游子的思归之情。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B.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C.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演绎法3. 《天净沙。
秋思》的中心画面是( )A.枯藤老树B.小桥流水C.古道瘦马D.夕阳西下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反语讽剌B.对比反托C.象征暗示D.托物言志5.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阐析“常山蛇阵”的特点是为了喻证( )A.每件艺术品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旨意B.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抓住几个典型细节C.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D.每件艺术品都必须做到层次清楚6.培根《论学问》中采用最多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A.排比和对偶B.排比和比喻C.比喻和对偶D.比喻和比拟7.下列句子中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盘庚为了抱怨的人改变它的气度。
8.《门槛》主要运用了 ( )A.对比手法B.欲扬先抑手法C.比喻手法D.象征手法9.《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自喻的词句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0.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 ( )A.枯藤老树昏鸦B.夕阳西下C.小桥流水人家D.断肠人在天涯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1、下列文章。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共12套,附参考答案与页码

大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 ( B )P1A.楚庄王 B.梁惠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2.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A)(P5) A.庄子B.孔子 C.老子D.孟子3.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最好改为 ( B )(P27) A.你是无耻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C.你是既无骨气又无耻的文人D.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4.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 )P45A.罗素 B.爱因斯坦 C.胡适 D.裴多菲5.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是 ( C )P50A.归纳 B.演绎 C.论证 D.比较6.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B )P57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7.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A )P67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 B.无路可逃时冲冠发怒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8.下面用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是( B )P80A.《冯谖客孟尝君》 B.《种树郭橐驼传》 C.《张中丞传后叙》 D.《赵武灵王胡服骑射》9.在《西湖七月半》中,最能表现作者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一句话是( C )P100 A.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 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C.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D.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10.《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A )P156A.执著惆怅 B.欣喜雀跃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11.散文《秋夜》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 C )P104A.夸张手法抒情B.比喻手法抒情 C.象征手法抒情D.借代手法抒晴12.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 A )P109A.高明得多,票价极低B.高明得多,票价很高 C.低劣得多,票价极低 D.低劣得多,票价极高13.散文《纪念傅雷》的行文线索是( B )P119A.笑 B.怒 C.悲 D.哭14.《哭小弟》中写了小弟周围同志对他逝世的悲哀与怀念,抄录了他们赞扬小弟的信,这种表现小弟忘我工作精神的描写主要属于 ( A )P126A.侧面描写 B.心理描写 C.正面描写 D.细节描写15.在《我与地坛》中,看到“我”在园子里,就悄悄转身离去的人是( C )P139A.作者的父亲 B.作者的奶奶 C.作者的母亲 D.作者的姐姐16.诗歌《陌上桑》中,在写罗敷的美貌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B )P165A.正面描写的方法B.侧面烘托的方法 C.语言描写的方法D.心理描写的方法17.诗歌《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是( A )P170A.吕尚和伊尹 B.吕不韦和伊尹 C.吕尚和百里奚 D.管仲和伊尹18.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的诗歌是( D )P184A.《陌上桑》 B.《秋兴八首》(其一) C.《长恨歌》 D.《早雁》19.《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这首词中怀念( A )P192A.妻子 B.母亲 C.姐姐 D.小妹20.小说《断魂枪》中,个性争强好胜,庸俗自私的人物是( C )P246A.沙子龙 B.孙老者 C.王三胜 D.小顺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展开论述的问题有(AE)P3A.“民不加多”B.“兵不加多”C.“粮不加多” D.如何使“粮加多” E.如何使“民加多”22.以对话方式展开来写的文章有( CD )(P5\84)A.《垓下之围》B.《五代史伶官传序》C.《前赤壁赋》D.《秋水》 E.《论毅力》23.在《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ABC)P67A.霸王别姬 B.乌江自刎 C.东城快战 D.败走彭城 E.鸿门宴2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述的正面人物主要有(ABC )P69A.张巡 B.南霁云C.许远 D.史思明 E.贺兰25.在文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文章( ACD)P302\305\306A.《寡人之于国也》 B.《咬文嚼字》C.《冯援客孟尝君》 D.《种树郭橐驼传》 E.《再别康桥》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P7人处一焉: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第Ⅰ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2.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3.《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人者好烦其令”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6.“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A.给人吃B.食物C.以……为食D.吃7.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8.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9.《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10.《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日”的“太史公”指的是【】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比拟C.借代D.排比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A.玉环飞燕皆尘土B.忽复乘舟梦日边C.闲来垂钓碧溪上D.长风破浪会有时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A.“云外惊飞四散哀”B.“长门灯暗数声来”C.“岂逐春风一一回”D.“水多菰米岸莓苔”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A.失落感B.急切感C.休闲感D.绝望感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A.对等并列B.抑扬交错C.相互对比D.逐层推进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A.沙子龙B.王三胜C.孙老者D.小顺子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C.肖像和对话呈示D.行为和表情显现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A.《城南旧事》B.《金桥》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D.《晓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5. 填空题7. 文学作品赏析9. 词语解释10. 理解分析单项选择题1.警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A.《史记.李将军列传》B.《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C.《左传.郑伯克段于鄢》D.《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正确答案:D解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召公劝谏周厉王的话,让厉王应当听从百姓的意见,适当调整统治政策。
2.下列关于《诗经》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C.古人将其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D.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此后才被称为“诗经”正确答案:B解析:《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后来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
3.《左传》最擅长的是叙写( )A.心理B.环境C.对话D.战争正确答案:D解析:《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千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千姿百态,几乎每战不同。
它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4.(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A.《春秋》B.《国语》C.《左传》D.《尚书》正确答案:B解析:《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史实。
5.按照《史记》体例,全书的纲领是( )A.本纪B.世家C.列传D.表正确答案:A6.“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 )A.《赤壁赋》B.《赋篇》C.《李夫人赋》D.《归田赋》正确答案:B7.影响杜甫思想最大的学派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佛家正确答案:C8.《苦恼》的作者是下列哪国的作家(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正确答案:B解析:《苦恼》的作者是契诃夫,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9.苏轼的文学主张是( )A.“辞必已出”“惟陈言之务去”B.“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C.“明道”“致用”“事信”“言文”D.“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出自唐代韩愈《答李翊书》;B选项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人书》;C选项出自宋代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D选项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2024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1、下列文章。“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2、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的心里”此诗句出自( )
A、《炉中煤》;
B、《再别康桥》;
C、《发现》;
D、《我爱这土地》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的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正确答案:C2、使闻一多产生最初的民主思想的学校是:A、北京艺术专科学校B、丹佛阿罗拉多大学C、北大D、清华正确答案:D3、重耳历史上称:A、晋献公B、晋文公C、晋襄公D、晋桓公正确答案:B4、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小谢”指:A、谢安B、谢灵运C、谢玄D、谢脁正确答案:D5、贾让是()末年水利家。
A、西汉B、东汉C、三国D、两晋正确答案:A6、傅玄称赞()是“天下之名巧”。
A、沈括B、徐溪C、马力D、马钧正确答案:D7、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尚书》B、《诗经》C、《大雅》D、《论语》正确答案:B8、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主张胡族向汉人学习的事件是:A、班超出使西域B、北魏孝文帝改革C、张骞出使西域D、忽必烈定鼎大都正确答案:B9、《迟桂花》中的女主人公是:A、翁则生B、莲C、桂花D、花正确答案:B10、马克斯·韦伯是()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C11、蔡元培在演说里共向学生提出了()件事。
A、6B、4C、5D、3正确答案:D12、《七月》反映的是()的历史。
A、商民族B、夏民族C、周民族D、原始社会正确答案:C13、慧能是从禅宗五祖()处得传衣钵。
A、弘忍B、神秀C、达摩D、道一正确答案:A14、刘以鬯是香港哪类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A、现代主义小说B、改革小说C、通俗小说D、现实主义小说正确答案:A15、爱伦堡认为意大利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博物馆和大自然的展现,根本上还和人有关,而()的变化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A、时代B、民族C、环境D、国家正确答案:A16、《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选自:A、《四海之内》B、《中国科学技术史》C、《联合论》D、《宗教与科学》正确答案:A17、马克斯·韦伯诠释现代性的关键词是:A、世界的理性化B、世界的全球化C、世界的理知化D、世界的趋同性正确答案:C18、将赵武灵王誉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的是:A、梁启超B、毛泽东C、康有为D、司马光正确答案:A19、以下不属于“疏”(“奏折”)这一文体的特点的是:A、说话细致周到B、语气委婉深切C、言辞激烈D、态度虔诚认真正确答案:C20、《新青年》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是:A、《敬告青年》B、《呐喊》C、《文学改良刍议》D、《文学革命论》正确答案:A21、在《封建论》所援引的朝代中,因实行郡县制而获得成功统治的是:A、周B、商C、汉D、秦正确答案:D22、《西铭》中提出的()主题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

说明:向学生提供这门课程的4份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题最好分开放题和客观题两类,客观题提供答案,开放题提供解题思路。
如果期末的评估要求学员提交论文或作品,教师需提供评价标准。
模拟试卷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的作者是()A,苏轼 B.曹操 C.李白 D.李商隐4.七言律诗《登高》的作者是()A.白居易 B,韩愈 C.杜牧 D.杜甫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的什么?()A.梨花 B. 大雪C.海棠花 D.霜6.下面属于律诗的是()A.《国殇》 B.李商隐《无题》“相逢时难别亦难……”C.李白《行路难》 D.《陌上桑》7.《容忍与自由》的作者是()A.柏杨 B.胡适C.林语堂 D.梁实秋8.《秋水》的作者是A.孟子 B.庄子C.孔子 D.韩非子9.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的作品是()A.《断魂枪》 B.《白狗秋千架》C.《故都的秋》 D.《呐喊》10.下列属于莫言的的作品是()A.《丰乳肥臀》B.《白鹿原》C.《废都》D.《活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诗经》共收诗歌305篇:分为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2.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________、颈联和尾联。
3.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云》:“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
”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庄子》 、《左传》 、《论语》 、《战国策》
、在先秦诸子中,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本思想的是()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
、客商 、客卿 、游客 、说客
、《陈情表》的行文特点为是( )
、夹叙夹议 、直抒胸怀 、以情感人 、文笔优美
、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
、五帝时代 、“三代之英”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朝时代 、“饮冰室主人”指的是( )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黄遵宪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 、《药》 、《孔乙已》 、《祝福》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文集是()
、《讲演集》 、《论文集》 、《治学论说》 、《论说文集》
、《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著名的散文集()
、《槐园梦忆》 、《雅舍小品》 、《雅舍谈吃》 、《实秋杂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春秋》 、《左传》 、《战国策》 、《史记》
、中国文学史上每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乐府诗辞》 、《楚辞》 、《离骚》
、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著名作家是()
、欧·亨利 、契诃夫 、莫泊桑 、福楼拜
、元代被誉为“曲状元”的散曲作家是()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于
、《行路难》 其一 、《蜀相》 、《泊秦淮》 、《关山月》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李白 、杜牧 、李商隐 、王维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欧阳修 、苏轼 、韩愈 、王安石
、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是
、《繁星》 、《寄小读者》 、《春水》 、《虫子》
、《箱子岩》一文重点描写了大端阳节什么场面
、狮子舞 、社戏 、灯会 、赛龙舟
、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旷达飘逸 、慷慨雄壮 、沉郁顿挫 、诗中有画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篇 ( )
、史论 、奏疏 、小说 、辞赋、
二、文言文阅读: - 小题,共 分
(一)阅读侯方域《马伶传》片段,回答 — 小题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凌: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这段选文中哪些地方属于侧面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二)阅读《陌中桑》中的一段诗句,回答 - 小题: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
..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颇:谢:宁可:
、分析这段诗句中罗敷的性格特点。
、将这段诗句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使君一何愚:
(三)阅读李密《陈情表》片段,回答 - 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
冀?但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但以:
、作者采取什么办法来说服武帝?
、简述这一段的主旨。
三、现代文阅读: - 小题
(一)阅读闻一多《发现》全诗,然后回答 - 小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综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这首诗在抒发诗人的浓烈情感时采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二)、阅读钱钟书《论快乐》片段,回答 - 小题: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饭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
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作者从什么角度来论证这一观点?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其作用如何?
(三)阅读茅盾《香市》片段,然后回答 - 小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 髦儿戏 西洋镜 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
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
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
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
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作文
、题目:《论“拿来主义”》
要求: 、必须写成议论文
、不能少于 字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大学语文参考答案一
一、 选择题:
:
:
:
:
二、文言文阅读
一 、凌:超过
、李伶忽然控制不住发出声音,伏地向前口称弟子。
、“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属侧面描写;其作用是演染演出效果,衬托马伶演技高超。
二 、颇:很。
一说,略微。
谢:问。
宁可:可不可以。
、表现罗敷的心灵美:坚贞不二,道德高尚,面对高官的求婚,她严词拒绝。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表现出她的勇敢。
、使君多么愚蠢。
三 、但以:只是因为。
(1分)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私下想不能放弃奉养而远行。
(3分)
、这一段主要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作者不能奉诏,理由是奉亲,合乎“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如果硬要他奉诏,就使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4分)
、点出了上表的起因,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将炽烈奔突的情感内敛于谨严的形式之中。
二 、一切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
、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会来论证这一观点,强调人的精神是觉得快乐最重要的根据。
、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来说理论事。
比喻的使用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 、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
、写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
、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 世纪 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结反映。
四、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