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四)-(2)
东南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本科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四

东南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本科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四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入学考试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庄子》B.《孟子》C.《论语》D.《左传》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A. 黄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 渭河之神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5.所谓伶官是指()A.民间艺人B.宫廷艺人C.著名优伶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A.司马迁B.司马谈C.司马光D.司马炎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A.演讲稿B.社论C.文艺评论D.抒情散文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9.鲁迅《灯下漫笔》发表在()A.《语丝》B.《莽原》周刊C.《小说月报》D.《创造》周刊10.《选择与安排》选自()A.《西方美学史》B.《诗论》C.《谈文学》D.《文艺心理学》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A.叙事散文B.回忆录C.抒情散文D.随笔12.培根是()A.德国哲学家B.法国史学家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D.美国小说家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A.《边城》B.《湘西》C.《萧萧》D.《长河》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A.《约翰·克利斯朵夫》B.《贝多芬传》C.《高老头》D.《匹克威克外传》15.《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A.孔子B.刘向C.左丘明D.司马迁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A.《孟子》B.《韩非子》C.《论语》D.《庄子》17.“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A.刘备B.关羽C.诸葛亮D.向宠18.《前赤壁赋》的是()A.苏轼B.李商隐C.杜牧D.韩愈19.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A.敢作敢为B.有所不为C.积极的D.战斗进取20.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A.白居易B. 杜甫C.刘禹锡D.韩愈21.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A.《闲书》B.《龙·虎·狗》C.《往事》D.《故乡》22.《威廉·詹姆斯致学生书》的文体是()A、书信B、记叙性文章C、美文D、议论文23.《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国语》24.屠格涅夫的《门槛》是()A.散文B.小说C.散文诗D.寓言25.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A.《饮酒》B.《短歌行》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蜀相》26.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A.《陈情表》B.《答李翊书》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27.《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A.象征B.比拟C.比喻D.夸张28.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A.移其民于河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29.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A.马克·吐温B.欧·亨利C.契河夫D.莫泊桑30.鲁迅的小说《风波》选自()A.《故事新编》B.《朝花夕拾》C.《呐喊》D.《彷徨》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共12套,附参考答案与页码

大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的“寡人”是指 ( B )P1A.楚庄王 B.梁惠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2.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A)(P5) A.庄子B.孔子 C.老子D.孟子3.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最好改为 ( B )(P27) A.你是无耻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C.你是既无骨气又无耻的文人D.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4.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 )P45A.罗素 B.爱因斯坦 C.胡适 D.裴多菲5.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是 ( C )P50A.归纳 B.演绎 C.论证 D.比较6.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B )P57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7.在《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的场面是( A )P67A.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 B.无路可逃时冲冠发怒C.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D.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8.下面用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是( B )P80A.《冯谖客孟尝君》 B.《种树郭橐驼传》 C.《张中丞传后叙》 D.《赵武灵王胡服骑射》9.在《西湖七月半》中,最能表现作者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一句话是( C )P100 A.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 B.名妓闲僧,浅斟低唱C.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D.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10.《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A )P156A.执著惆怅 B.欣喜雀跃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11.散文《秋夜》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 C )P104A.夸张手法抒情B.比喻手法抒情 C.象征手法抒情D.借代手法抒晴12.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 A )P109A.高明得多,票价极低B.高明得多,票价很高 C.低劣得多,票价极低 D.低劣得多,票价极高13.散文《纪念傅雷》的行文线索是( B )P119A.笑 B.怒 C.悲 D.哭14.《哭小弟》中写了小弟周围同志对他逝世的悲哀与怀念,抄录了他们赞扬小弟的信,这种表现小弟忘我工作精神的描写主要属于 ( A )P126A.侧面描写 B.心理描写 C.正面描写 D.细节描写15.在《我与地坛》中,看到“我”在园子里,就悄悄转身离去的人是( C )P139A.作者的父亲 B.作者的奶奶 C.作者的母亲 D.作者的姐姐16.诗歌《陌上桑》中,在写罗敷的美貌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B )P165A.正面描写的方法B.侧面烘托的方法 C.语言描写的方法D.心理描写的方法17.诗歌《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是( A )P170A.吕尚和伊尹 B.吕不韦和伊尹 C.吕尚和百里奚 D.管仲和伊尹18.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的诗歌是( D )P184A.《陌上桑》 B.《秋兴八首》(其一) C.《长恨歌》 D.《早雁》19.《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这首词中怀念( A )P192A.妻子 B.母亲 C.姐姐 D.小妹20.小说《断魂枪》中,个性争强好胜,庸俗自私的人物是( C )P246A.沙子龙 B.孙老者 C.王三胜 D.小顺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展开论述的问题有(AE)P3A.“民不加多”B.“兵不加多”C.“粮不加多” D.如何使“粮加多” E.如何使“民加多”22.以对话方式展开来写的文章有( CD )(P5\84)A.《垓下之围》B.《五代史伶官传序》C.《前赤壁赋》D.《秋水》 E.《论毅力》23.在《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ABC)P67A.霸王别姬 B.乌江自刎 C.东城快战 D.败走彭城 E.鸿门宴2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述的正面人物主要有(ABC )P69A.张巡 B.南霁云C.许远 D.史思明 E.贺兰25.在文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文章( ACD)P302\305\306A.《寡人之于国也》 B.《咬文嚼字》C.《冯援客孟尝君》 D.《种树郭橐驼传》 E.《再别康桥》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P7人处一焉: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类。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

说明:向学生提供这门课程的4份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题最好分开放题和客观题两类,客观题提供答案,开放题提供解题思路。
如果期末的评估要求学员提交论文或作品,教师需提供评价标准。
模拟试卷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孟子》C.《庄子》D.《韩非子》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的作者是()A,苏轼 B.曹操 C.李白 D.李商隐4.七言律诗《登高》的作者是()A.白居易 B,韩愈 C.杜牧 D.杜甫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的什么?()A.梨花 B. 大雪C.海棠花 D.霜6.下面属于律诗的是()A.《国殇》 B.李商隐《无题》“相逢时难别亦难……”C.李白《行路难》 D.《陌上桑》7.《容忍与自由》的作者是()A.柏杨 B.胡适C.林语堂 D.梁实秋8.《秋水》的作者是A.孟子 B.庄子C.孔子 D.韩非子9.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的作品是()A.《断魂枪》 B.《白狗秋千架》C.《故都的秋》 D.《呐喊》10.下列属于莫言的的作品是()A.《丰乳肥臀》B.《白鹿原》C.《废都》D.《活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诗经》共收诗歌305篇:分为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2.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________、颈联和尾联。
3.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云》:“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
”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四)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四次适应性训练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程大利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
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
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
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
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
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
不做学问:画只见才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
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很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12. 作文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鸣:出名B.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私:私下贿赂C.异道行,可数百里可:大约D.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且:而且正确答案:D2.“祸起萧墙”、“望洋兴叹”、“日薄西山”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庄子.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C.《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D.《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正确答案:C3.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 )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正确答案:C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尚恨有阙者B.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正确答案:B5.在《宝玉挨打》中,贾政狠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与琪官交往B.宝玉同情跳井的金钏儿C.贾环挑拨是非D.宝玉鄙弃仕途经济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李斯《谏逐客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始终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B.运用了归纳论证法C.多用比喻论证法D.大量采用排比、对偶正确答案:C7.《张中丞传后序》一文中重点刻画了许远的( )A.宽厚谦和B.正义凛然C.疾恶如仇D.自私狭隘正确答案:A8.下列各句加横线字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B.引绳而绝之C.罗敷前置辞D.侣鱼虾而友麇鹿正确答案:D9.鲁迅《灯下漫笔》将历史总结和现实分析结合起来,对当时社会上( )思潮的实质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
A.崇洋B.复古主义C.享乐主义D.妥协苟安正确答案:B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喷喷_______的事。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小说戏剧)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小说戏剧)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1.鲁迅小说《风波》收入( )。
A.《呐喊》B.《故事新编》C.《彷徨》D.《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2.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
A.茅盾B.郁达夫C.巴金D.鲁迅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3.鲁迅的杂文集是( )。
A.《坟》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4.因为经济不独立,爱情也无所附丽的子君形象出自( )。
A.《失败了以后》B.《围城》C.《春之声》D.《伤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5.以下关于作品、作者、体裁对应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洞庭一角》——余秋雨——散文B.《席方平》——《蒲松龄》——小说C.《伤逝》——鲁迅——戏剧D.《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6.以下并未出现在鲁迅作品中的人物( )。
A.闰土B.祥林嫂C.孔乙己D.水生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8.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 )。
A.鲁迅B.巴金C.茅盾D.施蛰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9.下列作品集,不属于鲁迅的是( )。
A.《呐喊》B.《天狗》C.《朝花夕拾》D.《野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10.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
A.鲁B.郭沫若C.胡适D.林语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小说戏剧11.关于鲁迅的《狂人日记》,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语文模拟试卷四答案高考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作者通过对比描述了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强调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因此选项C“强调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正确。
2. 答案:D解析:文章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景象,揭示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担忧,因此选项D“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担忧”正确。
3. 答案:B解析: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在乡村,人们依然保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说明乡村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因此选项B“乡村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1. 答案:A解析: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因此选项A“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正确。
2. 答案:C解析: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因此选项C“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正确。
3. 答案:B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因此选项B“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正确。
4. 答案:D解析: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说明真正的友谊不受距离限制,因此选项D“说明真正的友谊不受距离限制”正确。
三、文言文阅读(34分)1. 答案:C解析:根据上下文,可知“诸侯皆朝于齐”表示诸侯国都来朝拜齐国,因此选项C“诸侯国都来朝拜齐国”正确。
2. 答案:B解析:根据上下文,可知“陈涉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用来比喻不思进取、等待机遇,因此选项B“不思进取、等待机遇”正确。
3. 答案:D解析:根据上下文,可知“江水东流去,客心悲未央”表达了诗人对江水东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悲伤,因此选项D“表达了诗人对江水东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悲伤”正确。
四、作文(60分)题目: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成长的力量人生如同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一员。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判断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判断题)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2.《赵威后问齐使》是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议论的。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3.《战国策》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4.苏轼与父亲苏洵、哥哥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称为“三苏”。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5.郁达夫于1921年10月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6.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雷》。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7.《我与地坛》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无限痛悔和思念之情。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记叙文8.《短歌行》的作者是曹植,他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9.《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白马篇》《洛神赋》都是曹孟德的作品。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0.“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表现了明月长在,人生不在,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1.陆游的诗集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2.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作家和戏剧家。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3.从感情色彩上说,《我用残损的手掌》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4.本诗采用对照、比喻、暗示等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四)-(2)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四)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A.《季氏将代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国殇》D.《氓》2.下列作品中,通过采用寓言的形式说理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C.《冯谖客孟尝君》D.《秋水》3.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A.人事制度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D.精神文明建设4.《论毅力》中“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5.《灯下漫笔》选自鲁迅著名的杂文集()A.《热风》B.《南腔北调集》C.《坟》D.《华盖集》6.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是()A.《槐园梦忆》B.《雅舍小品》C.《雅舍谈吃》D.《实秋杂文》7.《论快乐》一文提出快乐是()A.分为肉体和精神的B.人生的享受C.人生的本质D.由精神来决定8.下面几个选项中不包括在记叙文的类型中的是()A.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B.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C.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D.以说理为主的记叙文9.《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A.写人文章B.叙事文章C.议论文章D.抒情文章10.《战国策》的整理编定者是()A.刘向B.左丘明C.司马迁D.战国各国的史官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A.《左传》B.《吕氏春秋》C.《史记》D.《尚书》12.下面人物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王维13.朱自清发表的第一部散文集是()A.《背影》B.《踪迹》C.《你我》D.《欧游杂记》1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是()A.《故都的秋》B.《伤逝》C.《春风沉醉的晚上》D.《迟桂花》15.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认为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次数。
D.故谋由是作,而兵.由此起。
兵:战争。
16.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是()A.诗经B.乐府C.新乐府D.楚辞17.下列属于曹操作品的是()A.《从军行》B.《陌上桑》C.《蒿里行》D.《兵车行》18.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A.旷达飘逸B.慷慨豪放C.沉郁顿挫D.诗中有画1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抒情方式是()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议论抒情20.下在作家中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是()B.都德C.卡夫卡D.莫泊桑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寻寻觅觅),回答21~23小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1.本词表现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本词主要通过什么渲染愁情?哪一句最集中体现作者故国故家故人之思?(4分)23.本词在文字上有什么主要特点?(4分)(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4.这段选文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4分)25.这段选文是立论还是驳论?(2分)26.这段选文在全文的论证上起什么作用?(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7~29小题。
劝 学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 对曰:“吾簇人无学者。
” 子墨子曰:“不然.。
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①,犹强为之②。
夫.义,天下之大.器.,何以视人,不强为之?” 自《墨子》) 【注释】①不视人:不用看别人行事。
②强:奋力。
27.解释加点词。
(4分) ①盍.学乎 ②不然. ③夫.义,天下之大器.. 2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
②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29.本文说明了怎样一个问题?(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30~32小题。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席,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的身份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 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在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30.这一片段从内容上可分成几个层次?(2分)31.每一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4分)32.作者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的?(4分)(二)阅读培根《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33.这段文字提及了哪几种读书方法?(4分)34.这几种读书方法主要针对什么问题?(2分)35.最后一句话“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这其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36~38小题。
父亲的儿子父亲身穿一条灯芯绒裤子和一件我十年级时穿不下的衬衫站在我门前。
他是来帮我装一只污物碾碎机的。
小时候,总觉得父亲只是家里一个拥有特权的长期房客。
我和母亲都很生气,多愁善感。
而父亲是个一辈子没有失眠过的乐天派。
和世上的许多父子一样,我们老是斗,而且没有停战的时候,我们父子之间的冷战从我少年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1973年离家上大学为止。
他以前当过海军战斗机飞行员,他相信世上的一切问题,包括被家人溺爱、萎瘪瘪没精神的儿子,都可以以纪律手段来处理。
作为家里的男孩子,家人对我寄予厚望。
我最怕把成绩单带回家。
父亲看着那些“C”,总是摇摇头,懊丧地说:“我不会考出这种成绩。
我要是有你这样的脑瓜子,肯定比你强。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八年级男生在班上的地位高低往往取决于他的头发长短。
谁头发长,谁就会让人刮目相看。
可是,每到星期六,父亲就押着我上理发店,威风凛凛地对手握剪子的师傅说:“够梳就行了!”我闭上眼睛,为的是不让他看到我的眼泪。
我离家上了大学,可是父亲仍然占据着我的脑海。
做任何事情我都会听到父亲的声音。
直到我看见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的时候,我才感到渐渐脱离了父亲的掌心,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活。
现在,我疑惑,站在我面前的这位74岁的老人就是当年追打我,把我吓得屁滚尿流的巨人吗?他曾经对我的职业颇不以为然,“那活能赚钱吗?”如今,每当有人错把他当成“作家”比尔·海威时,我的职业成了他的自豪。
我们就像来自敌对阵营的退伍老兵,征战多年后终于握手言欢了。
过去的冲突已经遥远似梦。
不久前,我和父亲一起吃午饭。
父亲告诉我,部队会为他免费火化,骨灰也由他们负责撒到海里去。
我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碎了。
我哽咽着说:“我会为你撒骨灰的。
”“比尔,”他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是不想让你背上这个包袱。
”我想告诉他,我要背这个包袱,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
但我说不出话来,只是伸出手,握住了父亲的手。
([美]比尔·海威周丹编译)36.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
(2分)37.请分析文中父亲告诉我说“部队会为他免费火化,骨灰也由他们负责撒到海里去”这句话时的心理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38.请分析本文采用回忆式叙述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4分)四、作文:50分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个贫穷的农夫一直为自己没有鞋子穿而感到苦恼,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他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参考答案与详解一、选择题1.A【解析】此项选自《论语·季氏》,其他几项均不是选自《论语》。
2.D【解析】参看《秋水》一文课后的“艺术特点”项,“在整体构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
故选择D3.C【解析】《大同》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故此孔子认为“大同”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所有制形式。
4.C【解析】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通过对有毅力者和无毅力者各自的成败结果来说明观点,是类比的方法。
5.C【解析】《灯下漫笔》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坟》。
参看课文介绍即知。
6.B【解析】参看课文《谈时间》课后题解。
7.D【解析】参看课文《论快乐》即可知道8.D【解析】参看课本《记叙文知识》即可。
9.B【解析】《郑伯克段于鄢》是典型的叙事文章。
10.A【解析】参看课文《冯谖客孟尝君》课后题解。
11.C【解析】《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12.C【解析】唐朝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柳宗元和韩愈。
13.A【解析】参看课文《背影》课后题解。
14.B【解析】《伤逝》是鲁迅的作品。
15.D【解析】A.以为:把……作为。
B.过:责备。
C.数:运数,规律。
16.D【解析】诗经是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民歌的总集,乐府和新乐府是汉朝时期产生的。
17.C【解析】参看课文《短歌行》的课后题解。
18.D【解析】参看课文《山居秋瞑》的课后题解即可知道。
19.B【解析】参看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D【解析】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参看课文《米龙老爹》的课后题解。
二、文言文阅读21.蒙受国破家亡之后只身流落他乡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的感情。
22.主要通过五个层次以残秋景物铺叙来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最集中表现了她对故国故家故人的思念。
23.主要特点是共9组叠词。
开头连用七组,从结构上感情上统领全词,创造了特定的感情氛围与情绪走向。
结尾两组构成细节,加剧了孤寂苦涩的气氛。
24.为政以德。
25.立论。
26.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驳中有立,驳立结合。
27.①何不,为什么不②这样③发语辞,可不译宝物,用以喻义是最珍贵的28.①有个到墨子门下游学的人。
②难道说我家族中没有人爱美,所以我也说不爱美吗?29.如果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不必左顾右盼,应当努力去学习和从事。
三、现代文阅读30.这一片段大致可以分为两层。
31.第一层作者主要揭示旧中国的社会现状:富人花天酒地,穷人则饥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