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剖析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教学文案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
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
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
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
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
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
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
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西安市地质调研报告范文

西安市地质调研报告范文西安市地质调研报告一、引言西安市位于中国中部,作为陕西省省会,其地质情况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西安市的地质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其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地质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地质背景西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陕北红土丘陵相接的地带,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在地质构造上,西安市位于秦岭山脉的东缘,横跨了秦岭南北的断裂带。
这一地质构造特点使得西安市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风险较高。
此外,西安市还分布着大片的土壤和砾石层,土地沙化情况比较严重。
三、地质灾害1. 地震西安市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根据历史记录和现代观测数据,西安市地震频繁,震级多在4-5级之间。
尽管大部分地震影响不大,但在人口密集区和建筑物密集区,地震仍然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的危害。
2. 地质滑坡西安市的部分地区地势起伏,土质松散,加上降雨量增加,地质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质滑坡会导致土地下滑和坍塌,对山区农田和房屋造成较大破坏。
3. 土地沙化西安市的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沙化问题,这是由于水土流失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
土地沙化不仅会造成农田荒漠化,还会引发沙尘暴和空气污染等。
四、地质资源1. 煤炭资源西安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位于城市西南和东南的凤鸣山和丰禾山地区。
这些区域的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对于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矿产资源西安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铜矿、石灰石等。
其中,宝鸡、铜川等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较高,对于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地质环境保护为了保护西安市的地质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对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其次,要推动土地沙化治理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和草地恢复,遏制沙漠化的发展。
同时,应加强对煤炭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绍兴市地质工作主要情况介绍

绍兴市地质工作主要情况介绍绍兴市地质工作是指对绍兴市地质资源和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监测、评价和防治的工作。
地质工作是保障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绍兴市地质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监测、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等内容。
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指对绍兴市地质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
绍兴市地质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产等多种资源。
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对这些地质资源的储量、分布、品位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为绍兴市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地质监测地质监测是指对绍兴市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工作。
绍兴市地处江浙沪腹地,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如地震、地质滑坡、地面沉降等。
地质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地质滑坡监测等内容,通过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安全。
三、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评价是指对绍兴市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工作。
绍兴市地形多变,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风险较大。
地质灾害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制定应对策略和保障城市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是指对绍兴市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和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分为预防和应对两个方面,预防工作包括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应对工作包括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是地质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工作对绍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推动绍兴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和治理,可以保障城市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天津地质调研报告

天津地质调研报告天津地质调研报告一、地理概况天津市位于中国东北沿海,毗邻渤海,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
总面积约为11916.85平方千米,地形地势平坦,全市平均海拔4米,最高峰为蓟县冶茶岭,海拔854.4米。
天津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是主要特点。
二、地质概况1.地质背景天津地处华北地台东北边缘,地质构造复杂,属于华北地壳阳山期造山运动的东北边界地区。
地质时代上,天津地区主要由古生代地层构成,主要包括元古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等。
2.地质特征天津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有北华山褶皱、花岗岩、玄武岩和沉积构造等。
北华山褶皱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构造,是华北地台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带。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地区,玄武岩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和南部山地,而沉积构造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带。
3.灾害情况天津地处受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带。
过去的几年里,天津经历了多次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件。
特别是2015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故,使天津的地质和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三、矿产资源天津市地下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盐矿等。
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位居全国前列;铁矿资源也较为丰富,但大多为中低品位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但在部分地区的海域有潜力开发。
四、环境问题天津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天津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导致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严重。
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则主要是由于工业废物的堆放和工地污染所导致。
综上所述,天津地区地质概况复杂,具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天津的地质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调研报告地质济南

调研报告地质济南调研对象:地质状况地点:济南报告题目:地质济南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济南的地质状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济南地质基础稳定,但面临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的风险、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等。
为了保护济南的地球资源,建议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地下水资源管理,同时加强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提高对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地质状况、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地质教育一、引言地质是济南这座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了解济南的地质特征和问题,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概况1.地质特征济南地处山东半岛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整个地区地处一年四季分明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充沛,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
2.地质历史济南地区地质历史悠久,由于长期的地质演化,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质景观。
早在古代,济南就有着丰富的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适宜区域。
三、地质问题1.地质灾害济南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尤其是滑坡和泥石流,给山区的居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2.地下水资源济南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受到不合理的开采和污染的威胁。
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受到污染。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管理和保护,将对城市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建议1.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对于济南的地质灾害,应加强预防工作,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警能力。
同时,改善山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加强灾害救援能力,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2.地下水资源管理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禁止非法开采和排污,加强地下水的保护。
推广合理的农业用水管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高耗用。
3.加强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加强地质教育,提高居民对地质问题的认识。
同时,加强地质科研工作,提高对地质问题的分析和治理能力。
西安工程地质总结

西安工程地质总结一、引言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的建设工程也日益增多,而工程地质是建设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西安的工程地质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地质概况西安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构造多样,主要分为黄土高原、玄武岩地貌、洪积平原和沉积盆地。
黄土高原地势高且平坦,黄土土壤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排水性能;玄武岩地貌分布广泛,表面硬度大,适合建设硬质基础设施;洪积平原土层厚,容易形成稳定的基础;沉积盆地分布于市区周边,土壤层次复杂。
三、工程地质问题及应对策略1. 黄土高原的工程地质问题黄土地质工程的主要问题是黄土的坍塌和侵蚀。
由于黄土的含水量变化较大,遇水容易软化、溶解和塌陷,对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应对策略包括:加固黄土地基、使用土壤改良剂提高黄土的稳定性,加强排水措施以降低水分对土壤的影响。
2. 玄武岩地貌的工程地质问题玄武岩地貌地带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基岩破碎和地下水问题。
玄武岩地壳较薄,易于破碎,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同时,由于玄武岩中存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需要合理利用地下水,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3. 洪积平原的工程地质问题洪积平原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土层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
洪积平原的土层较厚,容易产生沉降现象,影响工程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地下水的变化较大,容易引发地面沉降和土壤液化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固土层和稳定地下水位。
4. 沉积盆地的工程地质问题沉积盆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土壤层次复杂和地表沉降。
盆地地区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层,其工程性质差异较大,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地表荷载集中和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容易导致地表沉降。
应采取合理的基础处理和加固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四、结论西安的工程地质情况多样复杂,需要对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合理处理。
徐州异常地质现状分析报告

徐州异常地质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徐州位于中国东部,地处华东经济发展带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一个城市发展迅速的地区,徐州的地质现状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徐州异常地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
2. 徐州地质背景徐州地处大陆板块活动带的边缘地带,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
该地区主要由泥岩、砂岩和砾岩组成,地质年代较为古老。
同时,徐州附近还存在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如断裂带和地下水位波动。
3. 异常地质现状分析3.1 地质灾害徐州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地表下陷等。
地震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震活动频繁,给城市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滑坡和地表下陷也是徐州地区的常见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
3.2 地下水位波动徐州地区地下水位波动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排放和地下水开采过度。
由于地下水位的波动,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降和地表土壤干燥。
同时,地下水位波动还会引起地面沉降,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建设造成困难。
4. 影响与挑战徐州地质现状的异常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地质灾害频发给城市和居民的安全带来了威胁,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
其次,地下水位波动会导致地表土壤干燥,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建议与解决方案根据徐州地质现状的异常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建议与解决方案:5.1 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威胁,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工作。
首先,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加强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2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为了减轻地下水位波动带来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东莞市地质

东莞市地质1. 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东临香港,南隔珠江与深圳相望,西北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东莞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2°39′-23°09′,东经113°31′-114°15′。
2. 自然环境2.1 地貌东莞市地势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南部较为低洼,北部相对高出一些,是一个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城市。
境内的主要地貌类型有河流、河谷、丘陵、台地、湖泊等。
2.2 气候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全年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3. 地质概况3.1 地质构造东莞市位于广东省南岭极北落差带和州仓坳地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境内主要地质构造有华南构造带、东江断裂带、东莞断裂带等。
这些构造对东莞市的地质演化和岩石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
3.2 岩石组成东莞市地层复杂,岩石资源丰富。
常见的岩石类型有花岗岩、页岩、砂岩、混合岩等。
其中,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造山带岩浆岩,成因复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3 矿产资源东莞市地质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英砂、建筑用石料、粘土等。
石英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化工等领域。
建筑用石料主要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粘土用于陶瓷和陶瓷工艺品等制作。
4. 地质灾害4.1 地震东莞市位于华南地震活动区,地震频发。
近年来,东莞市多次发生中小型地震,这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2 地质灾害防治东莞市对地质灾害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危险地质灾害区的人口转移和安置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地质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
5. 地质旅游东莞市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地质旅游景点有大岭山、天生桥、洪梅石龙等。
这些景点以其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地质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1、乌鲁木齐1.1、地形地貌市区南为柴窝堡断陷盆地, 北为准噶尔盆地, 城区处于妖魔山、东山等低山丘陵所环抱的山间盆地之中。
乌鲁木齐河从南向北纵贯市区, 两岸阶地及山前坡洪积、冲洪积倾斜平原已成为或将成为城建区。
1.2、工程地质1.2.1 工程地质划分1.2.2 工程地质评价I低山丘陵区有的地区基岩裸露, 有的地区被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覆盖。
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上升, 后又被侵蚀切割, 地形起伏不平, 地下水贫乏。
对干早多震的乌鲁木齐来讲, 其小区烈度可高于基本烈度, 且城市供水困难, 交通不便,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II河谷平原区岩性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和坡洪积所形成的粗颗粒沉积, 即砂卵砾石、细园砾及碎石土等。
物理力学性质好, 地下水水质好不具侵蚀性。
尽管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小于米, 但无细粒砂土层, 不存在震动液化问题。
地形平坦, 交通方便。
当有同级地震发生时, 小区烈度将低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黄上丘陵亚区除具备该一级区的不足外, 低山丘陵区所划分的四个亚区中。
I3还因黄土本身大孔隙性、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和力学强度低的弱点, 工程地质条件则更差。
I2冰水台地亚区:尽管其岩性为砂卵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但因受后期侵蚀破坏,而形成沟梁相间地形, 于城市建设不利。
I4山前坡残积准平原亚区:其岩性主要为坡残积碎石土, 力学强度较高, 地形较平缓,市区扩大, 可向该区发展。
I1基岩低山丘陵亚区可将基岩作为建筑物地基, 力学强度高, 且地下水埋藏深, 可建高层建筑。
但缺少平坦地形, 且高陡地形处, 地震时小区烈度高。
Ⅱ1河谷冲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圆砾, 属中密一密实的, 据规范, 其允许承载力, 中密者可达30一50T/m2, 密实者可达50一70T/m2。
该区第四系覆盖层厚仅10一20m,在同级地震和同震中距的情况下, 小区烈度低于覆盖层厚度大的Ⅱ2亚区。
Ⅱ3山前坡洪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粒土砾及碎石土, 力学强度低于砂卵砾石层, 且还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工程地质条件劣于Ⅱ1, Ⅱ2两亚区。
Ⅱ2冲洪积平原亚区:岩性亦为细园砾及砂卵砾石层, 只是沉积厚度大于20米至数百米,在同级地震作用下, 且震中距相同时, 小区烈度高于Ⅱ1亚区。
2、兰州1.1、地形地貌兰州城市坐落于黄河谷地,南部为皋兰山等黄土丘陵,海拔1700-2500m,高出城区180-1000m,北部位黄土丘陵及低中山,海拔1700m。
1.2、工程地质城市土体可划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城市建设主要涉及碎砾土、砂土、粉土及黏土等。
碎砾土分布于高漫滩和各级阶地的下部,厚度约为10m,兰州盆地中部厚度200-300m以上;砂性土分布零星、厚度变化大,多层沉积,粘性土以粉土为主。
黄土及黄土状土是本区域最发育的土类。
3、呼和浩特3.1、地形地貌呼和浩特市北是阴山山脉,最北部为武川盆地,南部黄河,在地貌上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
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
在市域面积中丘陵与山地面积占68%,平原占30.6%,沙丘占0.3%,其他占1.1%。
3.2、工程地质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
(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由第四系全新统河上更新统冲洪岩块、砂卵石、砂砾石、砂河亚粘土组成,岩性在垂直河水平方向上变化较大、颗粒直径,由山前向南逐渐变细,在其南缘出现粉砂,粘砂土夹泥炭层的沉积。
(2)大黑河冲积湖平原大黑河冲积湖平原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以南,托克托县大北窑子,男崞县营,二道凹,黄合少一线以北,哈素海退水渠以东到蛮汉山山前。
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20~40km,是土默特平原的主题。
地形平缓,微向西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微1~4‰。
海拔990~1100m。
由大黑河、什拉乌素河摆动之上更新统一全新冲积层和湖积层组成。
岩性为砂、砂砾石、粘砂土、亚粘土与淤泥互层,地表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冲积平原上残留有北东~南西向的黑河故道。
大黑河冲湖积平原地形平坦,水土资源丰富,地下水埋藏浅。
(3)黄河冲积湖平原在呼和浩特境内黄河冲积湖平原,分布于哈素海退水渠以西,南至黄河北岸的高低河漫滩。
黄河冲积湖平原是由现代黄河冲积平原和近代黄河冲积平原构成。
现代黄河冲积平原,宽0.2~3km,呈带状蜿蜒于黄河北岸。
由粉砂,粘砂土组成。
高河漫滩平原高出水面1.4~2m,海拔高度988~1000m。
近代黄河冲积湖平原分布于现代黄河冲积湖平原以北,由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冲积,湖积的粉砂、细砂、粘砂土、砂粘土互层组成。
地形平坦开阔,微向东南倾斜,地面残存蛇曲状黄河故道,地面坡降1~2‰,海拔高度990~1100m。
黄河冲洪积平原,水土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受平原交接洼地的影响,地表排水不畅,致使农田盐渍化、沼泽化不断扩大。
4、徐州4.1、地形地貌该场地地貌上属于平原地带,地势开阔,地形较为平坦,地面稍有起伏。
地面标高一般在34.60~35.90m。
4.2、工程地质野外勘测成果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表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岩土层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
依据其物理与工程特性,可划分为4个主层(编号为①层~④层)。
①层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及棕黄色,偶见钙质条纹。
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层底埋深2.90~6.90m,层厚2.70~6.90m。
其主要物理与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
②层粘土:棕黄、棕红色及浅棕红色,含铁锰氧化物,含少量钙结核,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层底埋深4.50~14.00m,层厚1.00~8.50m。
其主要物理与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
③层粉质粘土:棕黄、褐黄等色,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偶有锰结核。
硬塑,具中压缩性。
据穿透的勘探点的统计,该层层底埋深18.50~25.80m,层厚2.40~3.00m。
其主要工程特性指标统见表1.1。
④层粉质粘土:褐黄及棕黄色等,含氧化铁和少量锰结核。
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最大揭露厚度3.50m,底层标高为67.47m。
5、大连5.1、地形地貌大连地区位于千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黄海、渤海之间,形成碧海环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新地质构造活动和海水动力对陆地的长期作用影响,本区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滨海岩溶地貌形态较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并发育着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5.2、工程地质调查区内的岩土体按不同的工程地质性质划分为岩体与土体两类。
5.2.1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根据岩石成因特征、岩层组合、岩体结构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将岩体划分为四类十三个工程地质岩组,见表“岩体工程地质类型表”。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表(1)岩浆岩工程地质岩类(Ⅰ)①坚硬的整体块状花岗斑岩岩组(Ⅰ1)岩体由晚侏罗世呈脉状浅成侵入太古界鞍山群中的均一花岗斑岩岩脉组成。
岩体完整,风化程度中等,风化壳厚度 2.0~7.2m,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34.7~66.1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28.0~60.0MPa,弹性模量2.3~3.1×104MPa,软化系数0.80~0.86。
岩体原生及风化节理裂隙少,稳定,整体性强度高,均质,变形特征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易风化。
②半坚硬的碎裂块状辉绿岩岩组(Ⅰ4)分布于夏家河子、南关岭等地,岩体为晚侏罗世浅成辉绿岩岩床或岩脉,侵入于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中。
岩体构成单一,抗水性较好,风化剧烈,风化程度强到中等。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21.7~31.1MPa。
岩体整体完整性差,岩石具弹性,稳定性明显降低。
(2)变质岩工程地质岩类(Ⅱ)①极坚硬的裂隙块状石英岩、石英砂岩岩组(Ⅱ1)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岩体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永宁组、细河群钓鱼台组震旦系桥头组的石英岩、石英砂岩,间夹有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等软弱岩石组成。
中厚层、巨厚层的裂隙块状岩体,抗水性抗风化性好。
风化程度中等—微风化,风化壳厚度小于1.0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91.9~167.2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85.8~143.2MPa,弹性模量3.9~7.2×104MPa,软化系数0.90~0.95。
岩体节理发育,透水性差,不易溶蚀,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各向同性,整体强度高,基本稳定。
②坚硬的整体块状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岩组(Ⅱ2)岩体由太古界鞍山群城子坦组马家沟组的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变粒岩、线粒岩等区域变质岩组成。
均一整体块状岩体,抗水性较好。
风化程度中等—微风化,风化壳厚度3.0~15.0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80.0~128.6 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98.2~104.3MPa,弹性模量2.7~5.4×104MPa,软化系数0.91~0.97。
岩体节理裂隙稀少,构造结构面多闭合,无充填,岩石整体接近各向同性,强度高,岩体稳定。
③坚硬的整体块状混合岩岩组(Ⅱ3)岩体由太古界均质混合岩组成。
整体块状岩体,抗水性较好,风化程度中等—微风化,风化壳厚度3.0~5.0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62.2~110.0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54.5~98.0MPa,软化系数0.90~0.95。
岩体节理裂隙少,结构面多闭合无充填。
岩石隔水性好,不溶蚀,均质各向同性,整体强度高,岩体稳定。
④坚硬的块状大理岩岩组(Ⅱ4)岩体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细河群南芬组大理岩、绢云大理岩组成。
巨厚层的块状岩体,微风化,风化壳厚度小于0.5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55.9~87.2MPa。
岩体节理不发育,裂隙多闭合或钙质充填,胶结良好,无软弱结构面。
岩石化学稳定性较好,溶蚀性较弱,岩体强度较高,易受层面及岩性控制,基本稳定。
⑤软弱的层状碎裂千枚状板岩、板岩岩组(Ⅱ5)岩体由震旦系桥头组中的板岩夹层与长岭子组的千枚状板岩、板岩用千枚岩、片岩组成。
薄层及板状碎裂岩体抗水性及化学稳定性差,风化程度强—微风化,风化壳厚度2.0~15.0m。
岩体由软弱面切割呈层状碎裂结构体组成。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 3.4~17.5 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7~9.8MPa,软化系数0.24~0.60。
岩体完整性及稳定性差,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易崩解。
(3)碎屑岩工程地质岩类(Ⅲ)①半坚硬的层状碎裂砂质页岩、砂岩岩组(Ⅲ1)零星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丘陵地带,岩体由震旦系崔家屯组、兴民村组、大林子组和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的砂质页岩、砂岩夹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