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特征比较表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两 栖 纲
——
( 四 ) 脊 椎 动 物 分 类
两 栖 纲
4.两栖类的分类概述 全世界有两栖动物2800余种。 (1)无足目 这是原始的一类,又是营钻穴居生活 的特化类型。体呈蠕虫状,无四肢。鱼螈为本目 代表,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近年来在我国云 南省西双版纳采获。 (2)有尾目 这是更适合于水中生活的较低等的一 目,多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一部分种类变态 后,离开水到潮湿地上生活。体长形,有四肢或 仅有前肢,尾终生存在。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 肺呼吸,也有一些种类终生有鳃而缺少肺。大鲵、 蝾螈都属于本目。 (3)无尾目 这是现代两栖类中较为高等、种类最 多、分布最广的一目。成体无尾,有发达的四肢, 后肢强大,适于跳跃或游泳,通常营水陆两栖生 活,但生殖时必须回到水中。我国发现的种类有 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
——
( 四 ) 脊 椎 动 物 分 类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羊膜卵 爬行动物都产大型的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对脊椎动物完全摆脱水环境, 对成功登陆产生重大影响。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 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见右图)。 羊膜腔中充满着液体,称羊水。羊膜卵外包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韧性纤维质卵 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防止细菌侵入。卵壳具通气性,不影响胚 胎的气体交换。卵具卵黄,保证胚胎发育的养料。 (2)外形 爬行类是适应于陆栖生活的类群,具有四足动物的基本形态。体表被覆角 质鳞片,指(趾)端具爪是其在外形上与两栖类的根本区别。蜥蜴和鳄的体型可做 典型代表。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某些类群适应于穴居及水 栖生活,在外表上有较大的特化。 (3)皮肤 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被有角质鳞片或角质盾片。角质鳞(如蜥蜴、蛇) 是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骨质甲(龟、鳖)是由真皮组织形成的。体表干燥, 缺少腺体,比较坚硬,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爬行类动物的真皮内含有各种 色素细胞,由于色素细胞的变化,使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适应。 (4)呼吸 爬行动物既没有鳃,也不用皮肤呼吸,它的肺比两栖动物的发达。肺脏一 对,外观似海绵状。具有喉头和以软骨环支持的长气管。肺的内壁有复杂的间隔, 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小室,可以扩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5)骨骼和肌肉 爬行类骨骼系统发育良好,适应于陆生。主要表现在脊柱分区明显、 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及躯体的运动性能。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 和胸骨,加强了对内脏的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头骨骨化良好,很多种类具 有颞窝和眶间隔。具单一枕骨踝。 肌肉进一步分化,出现肋间肌,协同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有控制鳞片活动的作用。 (6)循环和排泄 爬行类的心脏由两个心房,一个心室组成,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 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后肾成为爬行类与所有羊膜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后肾形成的尿液经后肾导管输至 泄殖腔后排出。 (7)神经与感觉 大脑半球比较发达,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听觉器官有了进一 步发展,出现外耳道。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

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比较脊椎动物骨骼系统演变的趋势是由软骨变为硬骨,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备到完备。

一般脊椎动物骨骼系统可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带骨、鳍骨或肢骨)。

下面就脊椎动物中各纲动物头骨作一下比较。

1 圆口纲动物圆口纲动物的头骨很原始,也很特化。

脑的腹面依靠一个软骨的基板棒托着,脑的背面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脑盖覆盖起来,1对耳软骨囊和单个的鼻软骨囊以结缔组织连接在脑盖上。

头骨不完整,还未形成顶部。

这种情况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时期的情况很相似。

无颌弧,鳃弧很特别,呈篮状,包围在鳃囊的外面。

由于营寄生和半寄生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体具有由一系列分散的软骨棒支持着吸吮的口器和舌。

2 鱼纲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2部分,现存硬骨鱼类的头骨约由130块骨片组成,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头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

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

有的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

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是形成其头骨的主要组成部分。

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并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

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

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

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

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3 两栖纲动物两栖纲动物处于由水栖转向陆生过渡的地位,骨骼系统已具备比鱼纲更大的坚固性和灵活性。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卵生或卵胎生
开始产生羊膜卵

鸟纲
哺乳纲
外形
外形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流线型的外廓,减少飞行阻力
具角质的喙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实,后肢强大
皮肤薄、韧、干、松而且缺乏腺体
皮肤衍生物:羽毛、喙、爪、鳞片、尾脂腺
尾脂腺:鸟类唯一的由多细胞构成的大型皮肤腺,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羽毛着生方式:羽区和裸区;不致限制皮肤下的肌肉收缩,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腹部的裸区还与孵卵有密切关系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脊柱分为颈、胸、腰、荐5部分
脊椎锥体为双平型,椎体间有椎间盘
颈椎数目大多为7枚,尾椎一般退化
哺乳类特有3块听小骨:镫骨、砧骨和锤骨
胸骨发达
四肢下位,出现肘和膝(跖行式、趾行式、蹄行式)
封闭式骨盆: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
头骨骨块的减少和愈合,下颌由单一的颌骨构成,颧骨发达
哺乳: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
胎盘分类:非蜕膜型胎盘、蜕膜型胎盘
循环系统
心室不分隔,含有混合血
不完善的双循环(肺呼吸导致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流速)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血液,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于静脉窦的血液
左右心房血液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
心室内的肌柱可减少动、静脉血的混合
动脉圆锥内具有螺旋瓣,能随动脉圆锥的收缩而转动,具有辅助分配不同含氧量血液的作用
尾综骨、开放式骨盆、胸廓、龙骨突发达
肋骨间具沟状突
头骨薄而轻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

脊椎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脊椎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爬行类
特征:四肢从体侧横出、体腹常着地面,行动为典型的爬行方式
分类:蛇、蜥蜴、龟、鳄鱼等
生活环境:陆地、淡水和海水等
适应能力:适应多种环境,分布广泛
鸟类
定义:具有羽毛、 喙、爪和翅膀的 脊椎动物
特征:体温恒定、 卵生、有羽毛、 有喙、有爪、有 翅膀
分类:猛禽类、 涉禽类、游禽类、 攀禽类、走禽类、 鸣禽类等
爬行类主导:两栖类进一步进化成 为爬行类,大约在2亿年前开始占 据地球的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两栖类崛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鱼 类逐渐进化成为两栖类,大约在3 亿年前开始出现。
鸟类和哺乳类的兴起:约在1亿年 前,爬行类进化出了鸟类和哺乳类 两个分支,它们分别在不同的环境 中繁衍生息。
脊椎动物的特征与分 类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脊椎动物的特 征
02
脊椎动物的分 类
01 脊椎动物的特征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支撑身体
身体被覆鳞片、羽毛或毛发等覆盖 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脑颅和脊柱的结构复杂
代表物种:鸵鸟、 企鹅、鹦鹉、孔 雀等
哺乳类
哺乳动物通常以母乳喂养幼 崽,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 统和感官器官。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一 类,具有毛、恒温、有脊椎 等特征。
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从极地到热带都有分布,适 应各种环境。
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包括人 类、猫、狗、鲸鱼、蝙蝠等。
感谢您的观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内有骨骼和内脏器官
脊椎动物的生理结构
脊椎:脊椎动物特有的骨骼,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头部:通常有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和进食器官 躯干:由胸、腹、尾三部分组成,是身体的主体 四肢:通常有四肢,用于移动和平衡身体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小学生物教案: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

小学生物教案: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

小学生物教案:了解脊椎动物的特征一、什么是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生物界中一大类生物,与无脊椎动物相对。

它们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拥有脊椎骨。

脊椎骨是一种硬骨,在动物的背部形成一个支撑框架,提供了保护和支持身体的功能。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二、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1. 脊椎骨: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们的脊椎骨。

脊椎骨由一系列骨骼构成,连接在一起形成脊柱。

这些骨骼不仅为身体提供了保护和支撑,还起到了肌肉的附着点。

2. 内脏器官:和无脊椎动物相比,脊椎动物的内脏器官更为复杂和发达。

例如,它们拥有更复杂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确保脊椎动物能够正常进行呼吸、循环和消化等生命活动。

3. 触角和感官器官:脊椎动物通常拥有一对或多对触角和感官器官,用于感知外界的环境。

这些触角和感官器官可以帮助它们在寻找食物、逃避危险和与同类进行交流。

4. 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常包括具有丰富血供的肺部。

它们通过呼吸器官吸入氧气,并将废气排出体外。

这种气体交换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

5. 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将氧气丰富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循环方式确保了脊椎动物身体结构每个细胞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6. 生殖系统: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用于繁殖后代。

它分为雄性和雌性,通过交配和生育来延续物种。

雄性和雌性之间通过性别特征进行区分,例如雄性常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部生殖器官或性别特征。

三、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形态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尽管有很多脊椎动物,但下面是五个主要的脊椎动物类别:1. 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类别之一。

它们生活在水中,在身体结构上具有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鱼类的呼吸器官通常是鳃,它们用鳃通过水中的氧气来呼吸。

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因此被称为“两栖”。

脊椎动物PPT课件

脊椎动物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7
表皮干燥,呈鳞片状 在陆地上产卵,卵生
代表动物:蛇、龟、鳖、鳄鱼、恐龙等
2020年10月2日
10
鸟类 白 鹭
2020年10月2日

企 鹅
11
4、鸟类的特征
体表长有光泽的羽毛 体温恒定 卵生
代表动物:鸟、鸡、鸭、鹅、丹顶鹤、孔雀等
2020年10月2日
12
哺乳类 豹
猩 猩
20205
两栖类 蟾 蜍
蝾 螈
2020年10月2日
蝌 蚪 大 鲵
6
两栖类
2020年10月2日
7
2、两栖类的特征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陆上生活,用肺呼吸 有四肢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020年10月2日
8
爬行类 鳄 鱼
2020年10月2日
恐 龙
蜥 蜴
9
3、爬行类的特征
二、脊 椎 动 物
二、脊 椎 动 物(有脊椎骨)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特征 代表动物
2020年10月2日
2
鱼类






银 鲳

2020年10月2日
3
鱼类

2020年10月2日

4
1、鱼类的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无四肢,用鳍划水 有鳞片
代表动物:带鱼、黄鱼、草鱼、鳙鱼、 青鱼、鲢鱼、金鱼等
鸟类 体表长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卵生

级 哺乳类 体表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体 温恒定
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chalochordate)
头索动物:是一群钻沙少动,被动取食,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门典型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 咽鳃裂)古老海栖动物。 分布很广,遍及热带、温带的浅海域。 头索动物的脊索不但终生保留,且延伸至神经 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又因此亚门动物都缺乏 真正的头和脑,所以又称无头类。
呼吸:当水流流经鳃裂时,即完成气体交换。有人认为文 昌鱼纤薄的皮肤也具直接从水中摄取氧气的能力。
5、血液循环 闭管式循环,心脏尚未形成,但咽部腹面具有搏动能力 的腹大动脉和(鳃动脉),血液中没有细胞,没有血红素(呼 吸素),故血液无色。循环途径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 一条腹大动脉 (ventral aortal) 的血液向前流,经数条 鳃动脉 (branchial arteries) 到鳃裂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 脉血后注入成对的背大动脉根,向前供应各器官,向后汇合为 一条背大动脉 (dorsal aorta) ,血液向后流供应体后各器官 和内脏。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内经呼吸又变为静泳血,左右前主 静脉 (anterior cardinal vein) 和两条后主静脉 (posterior cardinal vein) 的 血 液 全 部 汇 流 至 一 对 横 形 的 总 主 静 脉 (common cardinal vein) , 左 右 总 主 静 脉 会 合 处 为 静 脉 窦 (sinus venosus)。然后流入腹大动脉。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包括全部脊 椎动物和一些没有脊椎骨的脊索动物。
主要特征(共同特征、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 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内胚层)。 A、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 B、有的种类仅见于幼体; C 、高等脊索动物,只有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 时,即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称这类动物脊椎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