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生活常识资料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1. 摩擦力:我们走路、开车、做饭、擦桌子等都会接触到摩擦力。
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材质、接触面积和受力大小都有关。
2. 浮力:我们洗澡时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比水轻,所以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和重力大小有关。
3. 重力: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就是重力,地球的引力使得物体落地,而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会影响重力的大小。
4.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方式有辐射、传导和对流。
5.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
惯性使得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波动:生活中有很多波动现象,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波动具有波长、频率、振幅等特征。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这些常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 1 -。
初中物理中考考点常考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考点常考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汇总厨房中的物理常识电学方面①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力学方面①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热学方面(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①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⑥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⑦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⑧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和教科书中,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200个有趣且有深度的物理生活小常识,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奥秘。
1.雷电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产生的。
当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闪电。
2.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内反射形成的。
它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3.月球的亮度是太阳光的反射,因为月球没有自己的光源。
4.空气中的声音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的,所以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5.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所以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
6.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发光的像素点组成的,这些像素点通过电流的开关来控制。
7.CD和DVD上的信息是通过激光读取的,激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8.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9.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红外线可以穿透一些物体。
10.太阳能是通过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11.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是因为它们的骨骼结构轻巧且空心,减少了重量。
12.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形成气流。
13.摩擦会产生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双手来回搓热时会感到温暖。
14.水的密度最大是在4摄氏度,所以当水冷却到这个温度以下时,密度会变小,水会上浮。
15.冰可以漂浮在水上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
16.冰会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导致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
17.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足够大,可以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变为气态。
18.水的蒸发会带走热量,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水蒸发会让我们感觉凉爽。
19.空气的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高山上的空气比低地稀薄。
20.火焰是由可燃物质的气体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产生的,火焰中的亮光是燃烧产生的。
生活中初中物理知识点

生活中初中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初中物理知识点都可以被应用和观察到。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点。
1.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与动力学相关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用力推一个停在地上的箱子时,箱子会移动。
这是因为我们给予了箱子一个推力,从而改变了它的状态。
2.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转化和传递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与热学相关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把水放在火上加热时,水会逐渐变热并沸腾。
这是因为火源传递热量给水,使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使水温升高。
3.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与光学相关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打开电灯开关时,灯泡会发出光亮。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灯泡的电阻丝,使电阻丝产生热量,进而使丝线发光。
4.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与电学相关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插上充电器给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会充满电。
这是因为电流从充电器流入手机电池,使电池储存能量。
5.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与声学相关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敲击一个空的杯子时,杯子会发出声音。
这是因为敲击杯子使得杯子振动,产生了声波。
通过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这些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正是它们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因为女高音发声体振动频率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乐器发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能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如平静的湖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汇总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厨房中的物理知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初中物理八上生活常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中的一些生活常识包括: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就越大。
当听者距离发声者较远时,听到的声音响度会减弱。
2.音色的特性:音色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人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即使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音调和响度,它们的音色也会有所不同。
3.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这些声音虽然统称为声,但人类是无法听到的。
一些动物,如蝙蝠和海豚,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
而地震、海啸、台风以及大象等则可以发出次声波。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声音环境和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初中物理,学生能够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 力学1.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它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量。
5. 压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称为压强。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会改变工作的总量。
# 热学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温度或开尔文温度表示。
2.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4.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受热时膨胀,在冷却时收缩,这种现象与物体的材料和温度变化有关。
5. 水的三态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这种变化称为相变。
# 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和光滑表面可以形成清晰的镜像。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
3. 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利用折射原理聚焦或散焦光线,用于放大或缩小图像。
4.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 电学1. 静电:物体因为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名称:物理常识
知识点总结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生活中的物理
1. 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
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2. 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
这是什么道理?
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
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摩擦力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3. 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答:发条拧得紧些,它的形变就大些,因此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多些,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就多些,就能推动钟表的齿轮做较多的功,使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4.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管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橡皮管内。
5.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6.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
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间,热流上升,冷流下降,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动态平衡,热的传导发生在热的导体上,热从高温的一端向低温一端传导,热的辐射不需要媒介,它通过辐射的方式向低温处传热。
暖水瓶的瓶胆与外壳之间是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降低了许多,瓶胆内部光滑如镜,降低了辐射,所以暖水瓶能保温。
7.为什么熟鸡蛋在冷水里浸一下就容易剥壳?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水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我们所遇到的物质中,除少数几种以外,大多数都有“热胀冷缩”这样一种物理特性。
但是,各种物质的伸缩程度又各不相同。
鸡蛋是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也不一样。
在温度变化不大或温度变化均匀时,还显不出什么,但若温度剧烈变化时,蛋白和蛋壳的步调就不一致了,当煮得滚热的鸡蛋骤然浸到冷水里时,冷水使它的温度发生很大的变化。
蛋壳猛然收缩。
蛋白还处在原有温度没缩小体积,这时候就有一部分蛋白被蛋壳挤压进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温度渐渐降低,也逐渐收缩,由于蛋白、蛋壳和蛋黄的收缩程度不同,这就形成了蛋白与蛋黄的脱离。
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蛋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8.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9.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暧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10. 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答: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常见考法
这类题目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借助生活中的电灯泡、电水壶、电饭锅、钢丝钳、自行车、电能表等,通过铭牌、绘图或描述的方式,展现有关用品及其物理情景,挖掘其中的物理知识,热学、电学、力学等知识,往往涉及许多的物理问题,可以从制造的材料、形状、工作情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
问题中一般选用日常生活、生产、社会、自然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题设情景,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误区提醒
1.对实际生活情景、原理不熟悉.
2.不能把生活常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3.过分较真导致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偏离知识点,物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很多情况下需要忽略次要矛盾,是实际情景的理想化.
【典型例题】例1:白炽灯是人们常用的照明用具,如图所示.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为什么会变细?
简答:在高温状态下工作灯丝升华造成的.
(1)问题:;
简答: .
(2)问题:;
简答: .
【解析】
(1)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铁螺扣套为什么有花纹?为了增大灯口螺套和灯头之间的摩擦.
(3)灯泡内为什么要抽出空气?防止钨丝在高温下氧化燃烧.
(4)塑料灯口上盖内的电线为什么要打一个纽扣节?纽扣节承担灯头及灯泡的重力,使电线与灯头接点不受力而不松脱.
(5)灯泡和灯头上哪些由导体组成的?灯丝、灯丝支架、螺丝套和灯头尾触点是由导体组成的.
(6)白炽灯在工作时能的转化是怎样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答案】见解析
【典型例题】例2:如图所示,钢丝钳是电工常用工具,它的用途广泛,并应用了许多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请根据题中要求解答以下各题.(1)钢丝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它是一种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它的刀口做得很薄,这是为了___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2)钢丝钳钳柄上的套管必须用___材料制成,带电作业时才不会触电;钳柄套管上一般都刻上花纹,这是为了____摩擦(填“增大”或“减小).
(3)图是钢丝钳剪断钢丝时单侧钳柄的受力示意图,请在图中作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力臂L2.
【解析】钢丝钳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工工具之一.首先从它的外表材料看:是由金属(可以增强钳的硬度)和橡胶(增强它的绝缘性)制成;从运用的物理原理:钳口有凹凸花纹(增大摩擦力),刀口很薄(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钳柄套管上有凹凸花纹(增大摩擦力),整体看:动作时能绕一转轴转动(包含杠杆原理),因人手能用较小的力剪断坚硬的铁丝,所以它是省力杠杆.如此由表及里,从左到右的观察分析就能有顺序的说明钢丝钳各部位包含的物理原理了.
【答案】(1)省力增大(2)绝缘增大(3)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