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大全(习题 )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1、温度【知识积累】(1)定义: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特点:任何物体都有温度,所以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
即0℃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常见温度值的记忆:①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②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③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④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典型习题】【练习1】关于“摄氏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B.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D.0℃就是没有温度【练习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酒精灯外焰温度是100℃【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2、温度计的使用【知识积累】正确使用方法:(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仰视示数偏小,俯视示数偏大)【典型习题】【练习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测温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保证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B.测量前,需要用力将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C.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可以接触到容器底部D.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保证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练习2】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密封了一段空气柱的注射器。
若迅速下压活塞,此过程中()A.密封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B.密封空气的内能变大C.能量转化情况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相同D.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注射器内空气的内能2.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比热容/J·(kg·℃)-1铁0.46×103砂石0.92×103水 4.2×103冰 2.1×103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B.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D.质量相等的砂石和铁,降低相同温度,砂石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3.有关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乙图中,加热试管内的水之后,瓶塞被冲开,说明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丙图中,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上方的气体密度小D.丁图中,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玻璃筒内硝化棉着火,说明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了4.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的2倍,若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后,迅速接触,则()A.热量将从甲球传给乙球B.热量将从乙球传给甲球C.两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5.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A.老人晒太阳B.电饭锅煮饭C.下滑时小孩屁股会热D.冰箱冷藏食物6.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7.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春天里,柳絮纷飞B.夏天里,白云飘荡C.秋天里,丹桂飘香D.冬天里,雪花飘飘8.如图所示,下列描述内能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B.图乙:用打气筒向瓶内不断打气,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图丙:被冲出的塞子是烫的,这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气体内能减少9.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些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10.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D.火炉上水烧开了11.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非晶体B.第6min甲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C.甲的熔点比乙的熔点高D.在0~8min内甲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12.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0C 的冰块没有内能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13.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铝>c铜),相互接触后,则()A.内能由铜转移给铝 B.最终铝、铜温度相同C.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判断14.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B.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C.丙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丁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二、填空题15.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根底,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前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上下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知识点及练习(全)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一、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速度之比2:3,通过路程之比3:1,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2.王八驾驶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前一半路程用去总时间的25,最后用总时间的35驶完后半路程,若已知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75km/h,50km/h B.50km/h,75km/hC.72km/h,48km/h D.48km/h,72km/h3.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开始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80m,a、b之间的距离为30m。
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如图乙所示,物体B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 图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10s后,A、C相距67m,A、B 相距20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B向右运动,速度为2m/sB.物体C向左运动,前10s的平均速度为2.7m/sC.开始计时20s后,A、C两物体相距57mD.开始计时10s后,B、C两物体可能相距87m4.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
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 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A.8m B.16m C.24m D.32m5.小军在操场。
上测量了一位同学沿直线骑车的路程和时间,获得如下图数据,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车的运动先快后慢B.车的运动先慢后快C.车的运动先变慢后变快D.车的运动快慢始终不变6.某队伍接到命令后出发某地抗灾,途中得知有新任务,要求通讯兵告知,已知队伍长 6千米,队伍移动速度为 5 千米每时,通讯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再返回的过程中,共用时 30 分钟,则传令兵的速度为()A.18km/h B.20km/h C.24km/h D.25km/h7.小亮、小高两人站在100m赛跑的跑道上,小亮站在起点退后10m处,而小高则站在起点处,开始同时起跑,他们同时到达跑道的终点。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答案)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答案)《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清单一、光的传播1、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枪的瞄准、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等等。
2、光速:在真空中速度是m/s,合k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在空气中可近似为。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角入射角。
2、平行光线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现象也不同,平滑表面会发生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但它们都遵守光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选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所成的是立的(选填“虚”或“实”)像。
(2)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
(3)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平面镜除了可以成像,还可以用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潜望镜。
2、除了平面镜,还有面镜和面镜。
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
实例:潭清疑水浅,钢笔“错位”、水面处铅笔好像断了等等。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5)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选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
这是英国科学家于1666年首先发现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三种色光,其他的色光可以通过它们混合而成。
颜料的三原色是色、色、色。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红色玻璃是因为红光能它,而其他色光(选填“吸收”或“不吸收”),因而呈现红色。
(完整)初中物理行程问题专项复习

行程问题专项习题(一)相遇1.甲、乙两人在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48分相遇,如果甲比乙早出发40分钟,那么在乙出发1小时30分时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 A、B两地相距15千米. 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遇?3.A、B两地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再出发,几小时后两人相遇?4.甲乙两人从相距32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先行1小时后,乙骑自行车出发2小时后与甲相遇,问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5.某汽车和电动车从相距29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汽车的速度比电动车速度的6倍还多15千米,半小时后相遇。
求两车的速度。
(二)追击 1.休息日我和妈妈从家里出发一同去外婆家,我们走了1小时后,爸爸发现带给外婆的礼品忘在家里,便立刻带上礼品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追,如果我和妈妈每小时行2千米,从家里到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问爸爸能在我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我们吗?2.某中学学生步行去某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小时行走4千米. 出发30分钟后,学校派一名通信员骑自行车以12千米/时的速度追赶队伍,问通信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3.某中学学生步行去某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小时4千米. 出发30分钟后,队长派一名通信员以8千米/时原路的速度返回学校取重要信件,然后以12千米/时的速度追赶队伍,问通信讯员拿到信件后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4.甲乙两人练习短距离赛跑,甲每秒跑7.5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乙先跑1秒种,甲经过几秒钟可以追上乙?5.敌我相距14千米,得知敌军于1小时前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逃跑,现在我军以每小时7千米的速度追击敌军,问需几小时可以追上?6.甲、乙两站相距245千米,一列慢车由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50千米;同时,一列快车由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0千米;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经过几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三)水流 1.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2.一轮船航行于两个码头之间,逆水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
初二物理经典题

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条理清晰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力和运动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 桨划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2. 踢到空中的足球 ,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B 受到重力的作用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3. 一辆汽车分别以 6米/秒和 4 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一样大;B.速度为 4 米 /秒时大;C.速度为 6 米/秒时大;D.无法比较 4. 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 200 牛 .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100牛B 、200 牛C 、0牛D 、400牛6. 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 ,那么这两个力 (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7. 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 、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 、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8. 如图所示,物体 A 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 F /2 时,物体 A 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 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 .减小为原来的 1/2 B .和原来一样 C .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D .无法判断9.蹦极游戏是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a 是 弹性绳自然下垂的位置, C 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 游戏者从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 中,物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 _______________10.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 状态;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物体上,使 A 、B 一起以 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中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物体上,使 A 、B 一起以 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
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
4. 力的单位是: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鸡蛋所
用的力。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6.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的原理制成的。
7. 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
中考物理总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
约是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
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水的沸点
,饭容易煮好。
15.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
5.2 浮力
1. 浮力:一切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
的。(物体在空
气中也受到
)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G 悬浮或漂
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
的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
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
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上通过的
(s)的乘积。
(功=
×
)
3. 功的公式:
;单位:W→ ;F→ ;s→ 。(1焦=1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
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
5. 机械效率:
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
。(人
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1.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
和
有关,它的方向跟
物体运动方向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2)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
和
压力;(2)用
代替滑动;(3)加
;(4)利用 。
4.2 二力平衡 力和运动
2. 英国物理学家
1. 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
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
、
、
、
等
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
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
;(2)认清
和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
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
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
8.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
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
9. 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
画一条带
的
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
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
入另一种介质时,
一般发生
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
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
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光路也是
的)
F
(2)
f
(1/) (2/) (1) (3)
3.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
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
角等于
角。
(注:光路是
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
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
平面镜应用:(1)
(2)改变 。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
、
并且在
。
6. 物体在
或受到
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
1. 压力:
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式中p单位是:
,1
帕=1 ,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
4.
F= ;
5.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
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
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 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
离: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系。(2)响
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
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
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
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作用,所以也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4.凸透镜成像:
像距(v) 物距(u)
正立(倒 立)
放大(缩 小)
实像(虚 像)
u>2f u=2f f<u<2f u=f u<f
13.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3.1、3.2 质量和密度
1. 质量(m):
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 。其他有:
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
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绳子吊着物体,提起
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滑轮组的优点是:
。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
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
力的方向总是
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
值: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重力跟质
量成
。
13.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
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高度
的增大而 。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常见
气压计测定大气
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
压=
帕=
cm水银柱高。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
熟,是因为高山上的
要进行防护。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
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m/s,而在空气中传播
速度也认为是
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
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
内
通过的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
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
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
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