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1. 感官表现手法
- 视觉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如“山明水秀”。
- 听觉描写:用声音或语言描绘场景,如“潺潺流水”。
- 嗅觉描写:用气味描绘场景,如“花香四溢”。
- 味觉描写:用口味描绘场景或情感,如“苦涩的回忆”。
2. 比喻手法
- 直接比喻:把两种事物直接相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暗喻:通过暗示来比喻,如“夜幕降临,城市穿上一件黑色的外套”。
- 拟人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如“寒风呼啸”。
- 夸张手法:夸张描写,如“我心灵手巧,一把菜刀劈开五座山”。
3. 象征手法
- 物与义的象征:把物品或事物转化为某种意义,如“红色代表
革命”。
- 概念与义的象征: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世界上最
遥远的距离是没有相遇”。
- 动作与义的象征:把动作或行为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一件衣
服掉在地上,它将永远不再属于那个人”。
4. 排比手法
- 连续使用同一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如“你给我一
滴水,我给你一片海。
”
5. 赋予生命或意识手法
- 把物品、自然景象、抽象概念等赋予生命或人类的思维感情,如“春天在等待,它用万物换取时间”。
- 通过赋予色彩,来凸显情感或个性,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
暖的黄色”。
以上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常常会将不同的表现手法融
合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诗歌表现手法

反问: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
白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细节: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怀古今: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的年年断 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虚实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写景诗)
托物言志(咏物诗)
借古讽今、借古伤己(怀古诗)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细节、虚实结合、
联想 、 想象、 对比、衬托、用典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设问、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通感
景情关系:
正衬(借景抒情)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以动衬静 (反衬) 以动衬静 (反衬) 以乐景衬哀情 (反衬)
用典: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拟人: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虚实结合
回忆过去:例如“忆往昔”“想当年”, 想象、推测:例如“应”“念去去” 梦境中的:例如“铁马冰河入梦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概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韵律、押韵、意象、比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1.韵律手法韵律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来创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韵律手法包括:- 抑扬格:一种由长音节和短音节交替出现的韵律模式。
- 对仗: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相同韵律的词语或短语来创造韵律感。
- 断句:通过在句子中适当的位置停顿,创造出不同的韵律效果。
- 唱和:诗歌中多人参与的对答式韵律演唱。
- 音律: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押韵手法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创造出音乐感。
押韵手法包括:- 完全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完全一致。
- 半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 头韵:诗句中的前几个词语的音韵相同。
3.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触和想象力。
意象手法包括:- 视觉意象:通过对事物看、听、闻、味、触的描述来创造视觉感知。
- 听觉意象:通过对声音、音乐的描绘来创造听觉感知。
- 嗅觉意象:通过对气味的描绘来创造嗅觉感知。
- 味觉意象:通过对食物味道的描绘来创造味觉感知。
- 触觉意象:通过对物体的质地、触感的描绘来创造触觉感知。
4.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类比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包括:- 直接比喻:明确地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 隐喻: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来创造一种深层次的比喻关系。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动态和情感。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可在以下中找到:[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停顿的位置等音韵结构。
2.押韵:指诗歌中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 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感觉和思想,增强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3. 拓展比喻: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展,多为修辞的修饰。
4. 象征:通过特定符号、意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5. 反讽:用戏谑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事物的嘲弄和批评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义。
6. 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比较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意义更为鲜明。
7. 志喻:通过对形象或景物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8. 排比:运用连续并列的结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9. 倍数修辞: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
10. 衬托:通过对比和平衡,使主体更加突出和鲜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这些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②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
(2)烘托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
正衬又称为烘托。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3)用典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4)象征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
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6)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7)虚实结合
(8)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言语和节奏的巧妙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是诗人使用的工具和技巧,用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直观而巧妙的联系。
比喻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中国古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杜甫借助“月”和“故乡”的比喻,表达了思乡之情。
二、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形象描绘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选择,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例如,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在《罗曼泊夫与月亮》中写道:“月亮碎了两次,我睡醒了两次。
”这里,洛尔卡通过“碎了两次”和“睡醒了两次”这个意象,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三、抒情手法抒情是诗歌表现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借助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感受,诗人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和感染读者。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我把彩虹捕了》中写道:“我把彩虹捕了,红、橙、黄、绿、蓝、紫。
在我的怀里它们变成了一块暖暖的光泽。
”这里,威廉·华兹华斯通过抒发内心的喜悦和敬畏之情,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节奏手法诗歌的节奏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音韵与格律的运用,诗人可以使作品在听觉上产生韵律感和回味感。
例如,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运用了英雄史诗的韵律格律,使作品在诵读和欣赏时具有一种流畅和动感。
这种节奏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也使读者更易于进入诗歌的世界。
五、对偶手法对偶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两个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呼应和对比,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复杂。
例如,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语言、韵律、意象等手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影响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抒情:诗歌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状态,这种表现手法往往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比喻常常用于形容事物、人物、情感等。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词语的排列方式,如平仄、押韵、大小等,对仗可以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同时也表达了诗歌的节奏感。
4. 象征:象征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往往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5. 比拟:比拟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拟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6.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使用别人的事物来替代自己需要表达的事物,从而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7. 问答:问答是指通过问和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问答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手法,例如描写、议论、叙事等。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对比与对照
把两09种:15:33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如: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3
10、抑扬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11、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地 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2、动静结合
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明确手法。
2.认真分析。
3.不忘情感。
09:15:33 10
例题解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09:15:33
11
答案示例
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明确 手法)。“河边骨”是实写,“梦里 人”是虚写,虚实相对,形成强烈的 艺术效果(2.认真分析)。表达了诗 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3. 不忘情感)。
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凤凰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
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
清,其神更髓。凤凰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它
不折生草,不啄活虫,不群居,不乱翔,非竹不
食,非灵泉不饮,非梧桐不栖。
2.凤凰意象的含义:清高孤傲、卓尔不群。
09:15:33
15
备考训练2
钟山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1、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 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
3、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故事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
题的立 09:15:33 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
09:15:33
23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象征永恒、坚定、沉稳。
例: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09:15:33
注释 上邪(yé)!:天啊!。上, 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 感叹。 相知:相爱。 命:古与“令”字通,使。 衰(cuī):衰减、断绝。 陵(líng):山峰、山头。 震震:形容雷声。 雨(yù)雪:降雪。雨,名 词活用作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 的用语。
隐逸有关。
09:15:33
21
课堂小结
1.熟知常见表现手法的名称。
表现手法歌
渲染烘托双想象,
正侧对比加联想。
托物用典连动静,
直抒照抑虚实情。
2.表现手法类题目答题套路 (1)明确手法。
(2)认真分析。 (3)不忘情感。
09:15:33
22
作业
1.背诵《表现手法歌》。 2.牢记“答题套路”。 3.完成“学考指导”47页第5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
突出。有正衬和反衬。
2
7、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 艺术效果。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8、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 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写青山环绕,自 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自己 被政敌迫害,思归不得的。
。以环境的幽静衬托心境的幽静(2.认真分析)。流
露出诗人宁静、闲适、淡泊的心境孤独、寂寞和政治
上的失意(3.不忘情感)。
第二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1.明确手法)。用
钟山的沉稳、永恒象征诗人独立不移的精神(2.认真
分析)。表达诗人对山的喜爱和对保守派得势的不屑
(3.不忘情感)。
。
09:15:33
18
山意象的探究
13、正侧描写
正面描 09:15:33 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
写。侧面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鲜明、突出的描写
4
14、直抒胸臆
直接抒怀,表达诗人哲理性的思考和情感。
15、借景抒情 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 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 抒发感情。
游钟山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09:15:33
16
备考训练2
注:这两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 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 所见所感。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手法和 表达情感上的不同。
09:15:33
17
答案示例
答:第一首诗采用了衬托的手法(1.明确手法)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明确 手法)。作者以凤凰自喻(2.认真分 析)。抒发了诗人孤傲清高以及孤独 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伤(3.不忘情感)。
09:15:3314凤凰 Nhomakorabea象的探究
1.凤凰涅磐。
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
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槃”,
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
09:15:33
12
备考训练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09:15:33
13
答案示例
“山古中人”往一往词将常常欲出归现隐古之 代诗处歌称中为,“它家不是山一”个、单 纯着象的隐。“将地逸山旧归理情中山隐概趣没”称念的有、为,一尘而种世““是艺的故归蕴术喧山山含意嚣””,, 没有或利“禄还的山诱”惑,,没出有仕烦则 心的称事“务出,山没”有繁,琐隐的士礼则
仪,有没“有山官人场”的争、斗“,山只客” 有美之丽称的,大所自居然。之除所了也被 “““山南北称家山中山为””””“。、之等山“外意居西象,“山也”东”大、山、多”“与、山
09:15:33 6
古代诗歌阅读之 表现手法
临夏县中学 邱志平
09:15:33
7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
09:15:33 8
常见表现手法(16种)
表现手法歌
渲染衬托双想象, 正侧对比加联想。 托物用典连动静, 直抒照抑虚实情。
09:15:33
9
表现手法类题目答题套路
19
山意象的探究
2.象征艰难险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09:15:33
20
山意象的探究
3.象征隐逸。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 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 伏。情与景水乳交 融,意境美妙。
16、融情于景:将人的感情融于了景物之中。如 “孤09雁:15:33 南飞”,'圆月一轮.
17、托物言志 描摹事物,寄托作者的感情。
5
18、双关 意在言外,言在 此而意在彼,含蓄蕴藉.
古抒怀。引用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
4、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 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型。
5想象
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 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 和思维过程。
6、衬托或烘托
09: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