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护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分析
心力衰竭中医专方治疗

心力衰竭中医专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的一种以异常水、钠潴留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
近年中医对心衰的研究,无论是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上,还是临床遣方用药、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现将近年有关本病的中医药研究作一综述。
病因病机邓铁涛[1]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本,阴阳失调,阳气或气阴两虚,心气亏虚,推动乏力,血行瘀滞,“血不利则为水”,故标实为痰、水、瘀之证。
心衰病位在心,但“五脏相关”,他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衰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衰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
张琪[2]认为心衰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
汪慰寒[3]认为脏腑功能虚衰、忧思劳倦、外邪侵袭、饮食所伤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
脏腑功能虚衰是本病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热诸外邪,很容易影响心脏功能和血脉运行。
忧思过度,心血暗耗;劳累过度,心气耗伤,均能引起心悸气短。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积湿生痰,痰湿阻遏心阳,发为心悸、咳喘。
王素琴[4]认为“心衰”总的病机在于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病位涉及心、肺、脾、肾4脏。
辨证施治目前,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其分为7型,即心肺气虚型、气阴两亏型、心肾阳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痰饮阻肺型、阴竭阳脱型。
杨培君[6]等临证分为5型施治:(1)心气阴虚型:治宜益心气、养心阴,化瘀肃肺,予炙甘草汤合生脉散;(2)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养心定悸,方用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3)心肾阳虚型:治宜温补心肾阳气,佐以化瘀利水,方选附子汤加丹参、桃仁、葶苈子、车前子;(4)阳虚水泛型:治宜温阳化饮、泻肺化瘀,方选真武汤合参附汤;(5)心阳虚脱型: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用四逆加人参汤加味。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病、心肌炎、先心病等。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
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心悸喘促,动则加重,甚则倚息不得卧,疲乏无力,头晕,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若伴有心前区疼痛,舌有瘀斑,为瘀阻心脉,可加丹参、川芎、檀香、红花活血化瘀。
若夹饮邪,症见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可加葶苈子泻肺化饮。
水饮凌心:心悸气短,咳嗽而喘,咳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舌质暗、苔白滑,脉滑数。
[治法] 利水化饮。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味。
若喘促气憋,倚息不得卧,咳痰咯血,为痰热壅肺,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饮。
痰多黏腻,胸闷气逆,为浊痰壅塞,气道不利,加皂荚丸以豁痰利气。
血瘀水阻: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下肢水肿,口唇青紫,胁下痞块,舌紫暗,苔薄腻,脉沉涩或结代。
[治法] 化瘀利水。
[方药] 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
若瘀血较重,胸部疼痛加丹参、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
若兼气虚,症见心悸气短,劳累后更甚,加人参、黄芪补益心气。
阳气虚脱:心悸喘促,不能平卧,甚则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四肢厥冷,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脉沉细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 参附汤。
如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为阳脱重证,可加龙骨、牡蛎以重镇潜敛以回阳救逆,加炙甘草补益心气。
适宜技术1.针刺疗法。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盲;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干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干预疗效分析作者:戴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心力衰竭的临床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住院的8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
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87,P=0.01)。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心功能改善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施护;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1-0085-03【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on Chinese dialectic of nursing in the heart failure.Method:84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42 cases in each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hinese dialectic of nursing mod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6.87,P=0.01).Conclusion:Chinese dialectic of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n prognosis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cardiac fun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Heart failure; Chinese dialectic of nursing;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中医认为心力衰竭归属于“心悸”、“咳喘”、“水肿”、“腹胀”等范畴,《内经》称“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说明心衰的病因多为过劳、过食等。
急性心衰中医治疗

急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
1.水饮凌心
证候:心悸怔忡,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口唇发绀,尿少肢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滑,脉滑数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泻肺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伤寒论》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加减
血瘀明显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静脉注射。
阳虚者,可选用参附注射液40-60ml静滴
2.痰热壅肺证
证候: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发热口渴,咳嗽痰多,尿黄量少,肢体浮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降气定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可加双黄连注射液10-20ml静滴(金银花、黄芩、连翘。
)已经被紧急叫停生产。
3.阴不敛阳
证候:心悸不宁,气短喘促,烦渴汗出,头晕目眩,少寐多梦,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虚弦。
治法:滋阴敛阴,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可加罗布麻、羚羊角粉冲服。
或天麻注射液,神昏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等
4.阳气虚脱
证候:心悸气喘严重,烦躁不宁,大汗淋漓,四肢逆冷,不能平卧,尿少浮肿,面色苍白或灰暗,舌质紫暗,苔少,脉沉细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正体类要》
偏于阳脱者加参附注射液40-60ml,偏于阴脱者加参麦注射液。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与对照组相比, 0 . 0 5 注: P< 3讨论 种植牙术后感染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感染与牙周感染相似, 其主要病原菌为厌 氧菌, 故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措施。部分学者认为, 局部应用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刘洪涛 ( 山东省沂南县孙祖中心卫生院 山东沂南 2 7 6 3 0 0 )
与对照组比较, 0 . 0 5 注: P< 2 . 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 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进行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预防 治疗的患者显效占比 8 4 . 6 2 %( 4 4 / 5 2 ) 和总有效率 1 0 0 %( 5 2 / 5 2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 行全身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奥硝唑预防治疗的 5 9 . 0 9 %( 2 6 / 4 4 ) 、 9 0 . 9 1 %( 4 0 / 4 4 ) , 并且观察组的无效占比 0 %( 0 / 5 2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 . 0 9 %( 4 / 4 4 ) 。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均 P< 0 . 0 5 ) , 详见表 2 :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 例, %) 组名 观察组 对照组 2值 P值 例数 5 2 4 4 - - 显效 [ 例( %) ] 4 4 ( 8 4 . 6 2 ) 2 6 ( 5 9 . 0 9 ) 7 . 8 6 3 0 . 0 0 5 有效 [ 例( %) ] 8 ( 1 5 . 3 8 ) 1 4 ( 3 1 . 8 2 ) 3 . 6 4 4 0 . 0 5 6 无效 [ 例( %) ] 0 ( 0 ) 4 ( 9 . 0 9 ) 4 . 9 3 3 0 . 0 2 6 总有效率 [ 例( %) ] 5 2 ( 1 0 0 ) 4 0 ( 9 0 . 9 1 ) 4 . 9 3 3 0 . 0 2 6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一、基本情况心衰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9 年 04 月至 06 月,我科收治心衰病 27 例,所有患者都纳入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10.5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13 例,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 1 例,阳虚水泛证 2 例,心脾两虚证 2 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6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3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情志护理、强心药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照顾、饮食护理、、正确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艾炙、穴位贴敷、针刺、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喘促 27 1、体位 27 100% 2、活动 27 100% 3、情志护理 27 100% 4、心电监护 25 92% 5、强心药物 19 70% 6、吸氧 27 100% 胸闷/心悸 27 1、体位 27 100% 2、活动 27 100% 3、1 / 7情志护理 27 100% 4、心电监护 22 81% 5、吸氧 24 88% 少肢体尿 1 1、准确记录出入量 1 100% 2、正确测量体重 1 100% 3、合理体位 1 100% 4、饮食合理 1 100% 5、皮肤合理 1 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喘促 27 灸法、 15 81% 耳穴贴压、 27 100% 穴位贴敷、 22 81% 针刺 5 3% 胸闷/心悸 27 灸法、 16 92% 耳穴贴压、 27 100% 穴位贴敷 26 96% 少尿肢体 1 灸法、 1 100% 耳穴贴压、 1 100% 灌肠 1 100%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其次是灸法、针刺。
中医辩证施护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分析

中医辩证施护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分析发表时间:2016-11-23T14:19:52.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杨雪王倩袁霞张兰[导读] 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情况。
方法:我院心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结合患者进入我院心内科挂号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时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内容展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有一定提升和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生活质量;急性重症心力衰竭;辨证施护心力衰竭也称作心肌衰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临床多伴随有其他内科的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病症主要有肺水肿以及心脏骤停。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心衰主要因先天不足、外邪侵入、情志内伤及年老体弱,心之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血脉通行受阻,水湿瘀血内停而发为本病。
因心衰患者个体差异大,需辨证施治,更需要正确的辨证施护。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衰,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份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中医辩证理论中医认为心衰多数属于“心阳虚”、“心阴亏”、“痰湿内阻”等病理变化。
根据这些辩证,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原则心衰患者应坚持中医养生原则,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食物。
运动上,可以进行适度的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焦虑等情绪波动。
三、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会包括中药的使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山药、丹参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通乳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功能。
四、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心衰的辅助治疗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能够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衰症状。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体内气血的流动,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五、正念调理正念调理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炼正念,患者可以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心理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培养正念,减轻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六、预防与监测中医护理方案中还包括心衰的预防与监测。
通过定期的体检,了解心衰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也应加强心衰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减少心衰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衰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医的辩证理论和养生原则,结合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正念调理等手段,可以帮助心衰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中医护理方案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自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施护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3T14:19:52.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杨雪王倩袁霞张兰
[导读] 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情况。
方法:我院心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结合患者进入我院心内科挂号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时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内容展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有一定提升和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生活质量;急性重症心力衰竭;辨证施护
心力衰竭也称作心肌衰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临床多伴随有其他内科的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病症主要有肺水肿以及心脏骤停。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心衰主要因先天不足、外邪侵入、情志内伤及年老体弱,心之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血脉通行受阻,水湿瘀血内停而发为本病。
因心衰患者个体差异大,需辨证施治,更需要正确的辨证施护。
中医心衰属于心悸、喘证、积聚、水肿的范畴,心衰中医证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心衰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七型,即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气虚血疲、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
根据中医症候特点,常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急性加重期分为阳虚水泛型,阳虚喘脱证、痰壅肺证)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状况[1],从而让患者的病情能够稳步改善而不出现恶化病症,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中医辨证护理非常关键。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结合患者进入我院心内科挂号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6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在55~84岁,平均年龄为71.2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54~86岁,平均年龄为71.6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详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对于有异常病症出现的及时处理,并且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结合合适的体位进行心脏压力的减轻[2];
2.1一般护理
2.2 中医辩证施护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清新。
(2)情志调理: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予以心理疏导(3)饮食指导: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饱餐。
(4)中医常见症候的辩证施护:(一)喘促:喘促: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
(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
3.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5)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有: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
如:心悸:心、小肠、皮质下;水肿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便秘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
2.灸法:选取穴位遵医嘱,随症配穴。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要尽可能减少气血损耗,同时选择心俞、阙阴俞穴位进行针刺护理,对于心肾阳虚的患者则要对三阴交、命门以及心俞穴位进行热敷护理[3],对气虚血瘀的患者则要结合定喘、足三里以及肺俞穴位针刺护理,对于痰饮阻肺的患者则要进行拍背护理,从而起排痰作用[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需要依据质量评定表QOL进行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结合36个条目和8个唯独进行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估,将其分为低、中、高三层,其中低为分数不足70分,中为分数在70~80分,高为分数在80分以上[5]。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合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其总分为100分,满意为患者的评分总计超过90分,比较满意为总分在60~89分,不满意为患者的评分不足60分,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率之和。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临床对比观察指标结合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设定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心血管系统较为严重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生率在我国显著升高,并且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患者主要为心室功能不全病症,其主要有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病症主要为咳嗽、咳痰、咳粉红色泡沫痰以及呼吸困难,患者还伴随有泌尿系统相关病症,而右心衰竭患者则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以及呼吸困难病症[6]。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护理能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护理干预是疾病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护理干预强调个体化,针对不同病人解决不同问题,中医心衰的辩证施护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由于患者的病症治疗周期多较长,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
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鼓励患者适当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因此,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嵇云.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1(23):273.
[2]丁兆华.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4(05):11-12.
[3]祁雷磊.参附益气强心汤配合血液超滤治疗心阳虚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4]安宜沛.慢性心衰患者膳食现况调查及中医药膳调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5]高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SIRS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相关性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6]李媛.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舒缩功能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