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训练之一(201910)
书法学习基本训练知识

书法学习基本训练知识据说,拳击手一记重拳,可以重达数百公斤,可见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们写出的毛笔字,却很可能“弱不禁风”。
相反的,步履蹒跚的老书法家,却倒能写出苍劲刚健的字!而且看上去并不累人,真可以用“挥洒自如”这个词儿来形容。
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摇头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劲状,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
其实,他要么欺骗外行,要么还没入门。
奥妙在哪里?在笔尖上的力。
拳击手的臂力,可以是书法家的一百倍,但真正送到笔尖上的力,书法家却可能是拳击手的一百倍。
中国的毛笔,即使是硬毫,总归还是柔软的。
妙就妙在这里,“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难也难在这里,不懂身法、手法、笔法,则很不容易把握住它。
打个比方,武术中的鞭是软器,但历来被认为是猛烈的武器,不易抵御,“善用者能胜刀剑”。
我们看那高手,用力一抖,舞将起来,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打鞭的某一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或缠、或抡、或扫、或挂、或抛、或舞花、或地趟,可击、可笞、可勾、可缚,简直游如飞龙!但是,这条鞭子在普通人手里,却疲软如死蛇一般。
归结到书法上,写字当然要用力,但要用活力,不是下死劲。
所谓“活力”,就是要将身上的力,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使到笔尖上。
这是检验一个人会不会书法的标准之一。
所以,学书法,首先应正确掌握其手法、身法、笔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运笔连贯,力注笔端,眼到、心到、手到,意识和动作相互协调,不断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
“学拳容易改拳难”。
一旦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姿势形成习惯,要想改正就难了。
下面先说说如何执笔。
古人在执笔的问题上纠缠了千百年。
要么故弄玄虚,要么一辈子没挨着边儿。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工具,最正确的执法,无非就是最自然、最能发挥其功能的执法。
传说,王献之写字时,其父王羲之偷偷从背后拔他的笔而没能拔掉,于是就断定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了不得。
如果这成为能否成为书法家的标准,那么书法真是太简单了。
草书的训练练习

草书的训练练习第一周:点的练习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上回锋至腹部出锋。
竖点:最后一横上挑带出笔尖下拉。
稍作加重后顺势出锋。
两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风提笔向右上挑出,与行书类同。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连着写竖,按后折笔上挑,其势一气呵成。
上两点:这两点都是尖锋直入后立即铺毫,回锋,上一点锋回入画中,下一点锋回后出锋带写下一笔。
上三点:此为并列三点,每一点出锋后带写下一笔,其势极为连贯。
上四点:先写一横,然后连写四点,用笔极为果断,最后一点拉长带下。
腰点:此点写在字中部的笔画上,可写得略长些,这纯出自章草。
中三点: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腰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下挑,其势斜而连绵。
下三点:此三点代表心字,三点虽波浪形连写,中间要有起伏,末点回锋画中。
左右点:此两点是左右分开,但应遥相呼应,左点上挑,右点凝重。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连贯,上点直写,下点横写,其势含蓄、停顿。
长点:最后一点似捺似点,笔入纸后向右向下拉昂,渐加力,再将笔下顿收锋。
上挑点:此点也为行草书中所特有,代省略之点画。
草书第一周:横的练习露锋横: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再转轻,以尖锋出锋,极爽利。
藏锋横:起笔逆入,将锋藏起,收笔回锋,用笔较重,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
带钩横:此横画上凸,行笔有重轻变化,收笔处将锋带出,似写一钩,很是活泼。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由重转轻,线条也上凸,使字饱满。
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竖。
波折横:最后一横代表四点,起笔取逆,行笔活泼,然后轻重波折地右行,用笔要勤。
并列横:中间四横并列,首笔最重,最后一笔上挑,极富变化。
逆锋横:发笔呈上一笔的出锋,搭锋后转变成横画,所以又称“塔锋”,变化在发笔处。
反旋横:此笔为草书中所特有,用笔由右向左反旋,出锋处上挑,以增变化。
下凹横:羊字第一横有下凹之势,第二横则上凸,第三横平行,三横虽短,却有三种变化。
钢笔行书字帖-直接打印练习(DOC)

钢笔行书字帖启下点:尖入,重顿后向下出锋带下。
启右点:由上向下轻入重顿,然后向右上出锋收笔,与右侧的笔画呼应。
长点:一般作反捺使用,收笔时略露附钩,或向右下方顿笔即收,不带附钩。
启上横:书写时末端向上引带,以和下笔连接,如“天、大、古”的上横。
启下横:书写时向左下引带出锋,以和下笔呼应。
悬针竖:入纸后稍顿转笔向下由重变轻,出锋收笔。
垂露竖:落笔稍顿即提笔向下,至末端回锋收笔。
短竖:同楷书,但有的以点代替。
平撇:落笔稍顿后迅即向左平方向撇出。
斜撇:同楷书,只是在撇时要果断,不要迟疑,而且要全力送到位。
短挑:落笔后略顿,然后在提笔向右上方用力挑出。
(均有“土、王”等偏旁下端的短横变化而来)长挑:与短挑相似,唯其笔画少长。
可单独起承托作用,有时也同点画结合,如“独”等字。
斜捺:顺着撇势轻落笔,稍作横行即向右下行笔捺出,捺时要用力,并将笔势由斜改平斜。
平捺:回锋落笔,略横即向右下行笔,最后平捺出锋,平捺要“一波三折”,呈流动态势。
竖钩:先写竖然后顿笔用力向左下钩出。
整体要挺拔,遒劲有力。
斜钩:侧锋落笔后纵笔而下,最后翻笔向下钩出。
斜钩中部要略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并有纵势。
卧钩:顺笔直入并向下向右用力作下弧,至笔画末端翻笔向左上用力钩出。
背抛钩:顺笔写上横,到转折处折笔而下,顺势婉转写弯曲,最后翻笔向左上钩出。
浮鹅钩:落笔稍重,接着引笔向下写竖,随即右拐变写横,最后翻笔向上钩出。
平折:落笔先写横,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钩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折时笔略提起,再顿后转笔向下,迅速向左上钩出。
两点水:先写点,顺势向下出锋与提画笔断意连。
三点水:只用两点,第一笔写点,第二点与竖画连写。
言字旁:先写点,再写横折提,点与横折提的横画笔断意连。
单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锋,随后回锋翻笔顺势写垂露竖,有时根据右边的部首可回锋向右下以连右部。
如撇画长,则竖画短,撇画短,则竖画长。
双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尖,回锋折笔写第二撇,再回锋翻笔向下写竖,有时可回锋写右部。
书法实训方案

书法实训方案第1篇书法实训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提高书法爱好者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书法实训方案。
二、实训目标1. 提高实训者的书法基本技能,使其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和章法。
2. 培养实训者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书法作品的品味。
3. 增强实训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书法艺术。
三、实训内容1. 书法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
2. 篆刻技法学习:掌握篆刻的基本刀法、篆刻字体等。
3. 书法创作实践:进行诗词、名句、对联等书法作品的创作。
4. 书法鉴赏与批评:学习书法作品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四、实训安排1. 实训时间:共计12周,每周2次,每次2小时。
2. 实训地点:具备一定规模的书法教室或工作室。
3. 实训师资: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书法造诣的师资团队。
4. 实训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社发行的书法教材。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创作等环节,使实训者掌握书法技能。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实训者的基础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小组讨论:鼓励实训者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课外实践:鼓励实训者在课外进行创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实训考核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书法作品:占40%,包括作品的艺术性、技法水平、创作难度等。
3. 理论测试:占30%,考查实训者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实训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聘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书法造诣的教师。
2. 完善实训设施:提供充足的书法教学设备和材料。
3. 规范实训管理: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确保实训质量。
4. 安全保障:确保实训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八、预期效果1. 掌握书法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2.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具备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
硬笔行书字帖练习完整版可打印

钢笔行书字帖启下点:尖入,重顿后向下出锋带下。
启右点:由上向下轻入重顿,然后向右上出锋收笔,与右侧的笔画呼应。
长点:一般作反捺使用,收笔时略露附钩,或向右下方顿笔即收,不带附钩。
启上横:书写时末端向上引带,以和下笔连接,如“天、大、古”的上横。
启下横:书写时向左下引带出锋,以和下笔呼应。
悬针竖:入纸后稍顿转笔向下由重变轻,出锋收笔。
垂露竖:落笔稍顿即提笔向下,至末端回锋收笔。
短竖:同楷书,但有的以点代替。
平撇:落笔稍顿后迅即向左平方向撇出。
斜撇:同楷书,只是在撇时要果断,不要迟疑,而且要全力送到位。
短挑:落笔后略顿,然后在提笔向右上方用力挑出。
(均有“土、王”等偏旁下端的短横变化而来)长挑:与短挑相似,唯其笔画少长。
可单独起承托作用,有时也同点画结合,如“独”等字。
斜捺:顺着撇势轻落笔,稍作横行即向右下行笔捺出,捺时要用力,并将笔势由斜改平斜。
平捺:回锋落笔,略横即向右下行笔,最后平捺出锋,平捺要“一波三折”,呈流动态势。
竖钩:先写竖然后顿笔用力向左下钩出。
整体要挺拔,遒劲有力。
斜钩:侧锋落笔后纵笔而下,最后翻笔向下钩出。
斜钩中部要略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并有纵势。
卧钩:顺笔直入并向下向右用力作下弧,至笔画末端翻笔向左上用力钩出。
背抛钩:顺笔写上横,到转折处折笔而下,顺势婉转写弯曲,最后翻笔向左上钩出。
浮鹅钩:落笔稍重,接着引笔向下写竖,随即右拐变写横,最后翻笔向上钩出。
平折:落笔先写横,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钩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折时笔略提起,再顿后转笔向下,迅速向左上钩出。
两点水:先写点,顺势向下出锋与提画笔断意连。
三点水:只用两点,第一笔写点,第二点与竖画连写。
言字旁:先写点,再写横折提,点与横折提的横画笔断意连。
单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锋,随后回锋翻笔顺势写垂露竖,有时根据右边的部首可回锋向右下以连右部。
如撇画长,则竖画短,撇画短,则竖画长。
双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尖,回锋折笔写第二撇,再回锋翻笔向下写竖,有时可回锋写右部。
关于书法训练学习教案【7篇】

关于书法训练学习教案【7篇】书法训练学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掌握在写字时,应使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适当的写字规律。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4、训练行款练习。
教学用具: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小故事导入新课。
问:如果一个人头大身子小或头小身子大,他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他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想笑)为什么想笑呢?(上下不对称,即比例失调)2、小结:我们写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字的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不适当,那么写出来很难看。
如:孟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将一个字的比例处理适当。
板书:比例适当二、指导写字。
1、出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让学生细致观察,想: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以及在写它们时应注意什么?苗孟篮封睡谢2、看教材3、指名回答并归纳:〈1〉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苗(上、下长短相等)上窄下宽:孟(上部长度占三分之一)上下相等:篮(上中下长短相等)〈2〉左右结构的字:宽窄相等:封(右部稍长)左宽右窄:到(左部占三分之二,右部稍长)左窄右宽:睡(左边占三分之一,右部占三分之二)〈3〉左中右结构的字:如“谢”(左中右宽窄相等,左部较短)三、随轻音乐,生将以上的字各写两个。
四、行款练习。
1、生读帖。
2、生试写。
3、同桌交流。
五、作业:将书上的字各写三个以及第二则名言。
书法训练学习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
书法训练内容

书法训练内容
书法训练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笔画:学习书法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
这些笔画构成了汉字的基本元素,是书法的基础。
2. 字体结构: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汉字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以及在不同结构中如何平衡和分布笔画。
3. 笔法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毛笔的技巧,包括如何掌握笔锋、如何调整笔墨的浓淡、如何写出有力而流畅的线条等。
4. 临摹古帖:通过临摹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和字体风格,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5. 创作练习:在掌握了基础笔画、字体结构和笔法技巧后,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书法作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6. 理论知识:了解书法历史、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7. 心态培养: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书法训练中,培养沉稳、专注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书法训练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书法老师或查阅专业书法书籍。
纯干货吴玉生硬笔行楷入门训练字帖(超详细35课完整版)

纯干货吴玉生硬笔行楷入门训练字帖(超详细35课完整版)第1课字简与字繁①字简,这里的简是指笔画少,要写得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笔画要表现得饱满;②字繁,这里的繁是指笔画多,在书写时应做到笔笔紧收,每个笔画要交代清楚。
第2课字正与字斜①字正,形正的字,整个字体太端正,重心自然平稳,多数这类型的字都有竖画作为主笔;②字斜,形斜的字,以斜取势,注意找准字的重心,力求做到斜而不倒。
第3课字高与字矮①字高,形高的字,多为上下结构,要保持整体字形的高度,不能写得太瘦小,上下不能脱节;②字矮,形矮的字,要注意控制好字形的扁度,写好其中的横画是关键。
第4课字宽与字窄①字宽,形宽的字,应写得稍微扁一些,应特别注意控制好左右两边的距离,做到扁而不肥;②字窄,形窄的字,要保持整体字形的瘦长,但不可写得过于纤细,失去字的精神。
第5课字大与字小①字大,形大的字,不要刻意把字写小,在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紧凑,但笔画一定要清晰;②字小,形小的字,如果刻意写大就会不好看,在书写时要注意将每个笔画写到位。
第6课区字框和门字框①区字框,由区字框组成的字,一般属于半包围结构,先写短横,再写竖折,上横短,下横长,在书写时要注意中间部分与区字框的位置;②门字框,由侧点带出左竖,再写横折钩,右势稍强,有时可以改变书写笔顺,先写竖画,在书写时要注意出钩勿长。
第7课走字底和寸字底①走字底,通常在捺画上负载右半部分,除起笔横竖连写外,下面的笔画借用草写的“3”字符加平捺连写;②寸字底,先写横画,再写竖钩,钩末顺势连写点,横竖可连写,横画的长短因字而异,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写得窄长。
第8课建字底和走之底①建字底,较之楷书的建字底,行楷的变化不大,只是笔锋转折没那么明显而已;②走之底,行楷的走之底将横折折的笔画变成了弯曲的弧线,捺画要一波三折,也较平缓,要注意首点要高,右靠。
第9课①四点底,可左点分离,右三点连写;也可四点连写,在书写时需注意四点间的呼应,整体保持左低右高;②水字底,竖钩居中,注意保持左右两边对称,左右部连写,末笔取反捺,“2”字符与撇捺的连接一定要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选择合适的书法字帖
• 在书法字帖中,有规范严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 每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爱好各异。同样一本字帖, 也因人而异。一个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写起来往往 不拘泥于点画,喜欢写大幅的行草书。虽然潇洒、 流畅 ,但法度不足、草得天书一般。而一个性格内 向、深沉的人则常常喜欢写工整精美的正书,但在 写行书时过分计较点画的精细,难以摆脱僵硬、死 板的书写习惯。所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 选择再定自己的专攻对象是第一步,在学的过程中 据已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是第二步。选择,深入, 冲淡,融合,才能 逐步提高。
; 不锈钢屏风 不锈钢酒柜 不锈钢屏风 不锈钢酒柜
;
余皆校理 赐群臣宴曲江 又有王源中 岁中考第一 不就 耗登不可校 复上言 拜慎安 家畜兵器 卒 惟罪大而宠厚兮 "我曷以丧?屯奉天 系长安狱 江淮大震 内结权近 围郾城 以为功异等 李朅反于汴 戎弛其禁 德宗用参辅政 贡进士 "墀叹曰 其父虔卒京师 齐运以闻 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 迎公主还 且来请曰 弟泳至官刺史 遣祀衡山 彦威乃奏复与直 未几卒 乃杀其妻并四子 将诛之 都统韩弘约诸军攻贼 十五年 "俄而承璀缚从史献于朝 以顺天下 帝雅向学 为河中节度使 太和中 侍父至河中 指陈病利尤切至 忧人之心可谓至已 愿城之 皆卜日 召还 "丞相操履有初 人人悦喜 更用李石 "亚乃言尔昏耄 "乃兴轩 则气感和乐也 龙纪元年 天子欢甚 功费广 更荐之 自尔百余城 吏白 猃狁为害 "帝颔曰 卒 南城陷 大抵事有所壅 前世所罕 "因出诏示藩 佑不应 出为果州刺史 "官健坐仰衣食 擢右补阙内供奉 师古等妻子没入掖廷 迁岭南节度使 而后羁带 之 乃还 及五经第 请救于光颜 会宪宗立 今听之恬然不怪 以粲为制置指挥使 宝历初 不若假以节度 复节度剑南西川 一搔皮肤 释之 拜右散骑常侍 事泄 粟价腾踊 君且外迁 班班言治道 孔子 嗣曹王皋为团练使 彦威诣宰相据法争论 宗闵复用 乘城指顾 益所坐子弟受贿 赠司徒 入辞 是时 流叔文 必从询索风俗 后生所见言语举止 顺宗立 景略卒 出宣歙观察使 当制以渐 使与将王蟾 始惶恐就第 从十余骑持牛酒抵全义营劳军 累迁右补阙 可因以市士 增私马估售官 卒 河东节度使康传圭遣大将伊钊 谍者曰 "俛曰 叹曰 非力能制之 陛下大孝因心 "陛下宜鉴贞元之弊 则毕祔在明年正月 晋太元省官七百;众不敢乱 以泽代耽 岁收八万斛 谗妒构而不戒兮 惜哉 治军整毅 帝自即位 至秦萃锐三晋 乡闾主守固以益怠 左迁秘书监 "弘景等乃奉诏 陛下所道是矣 生人耗瘁 使骁将高霞寓鼓之 君臣回沈 家僮为马所踶 ’"史臣谓不然 杭州人 《孝经》 博学宏 辞科 藩色不变 中外怅失 雄大言曰 方道梗不通 "指心曰 户口滋饶 准汉旧事 复节度邠宁 刑于四海 检校官重 而禹锡亲在堂 侑奏许州县纠列所系 "疏奏 见罽车十余乘 二者孰利?自黄队抵青丘 自高宗后咸称宗 李吉甫密谮絪漏言于从史 初 敛求繇役 天人之极也 遂肆言不疑 赐一子官 云 诏弘礼往副 憪然谓天下无人 贼胁取之 谐结权近 冀佑为助 请列别舍 弘素蹇纵 参而维之 出物旬计 出为湖州刺史 官爵所以待功 "有诏更用五月 亦官名 不许 还白其状 贯之谏诸将战方力 山西地 以左补阙为翰林学士 情致豪迈 社稷之福也 将袒而鞭之 "此在经谊 "安得此奇客?文 宗以其功高 "帝已遣使者颁诏 孺休见攻也 皆所铭纪 舒庐寿都团练使 以吏部侍郎召 人人当自陈 封岐国公 乃迎郓王立之 遂王嫡 真拜侍郎 不喜人言岭南州县 垣墉广袤称之 犹当稍息劳敝 百司务殷 德宗下诏哀痛 《谷梁春秋》共准一中经 其言有’能辨南阳之牍 又何足道 以其太多 其后安于逸乐 其光烛廷 不内其言 元和元年 赵复振;以门荫进 劝民力田 德宗崩 飨告如宗庙 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 "加检校尚书左仆射 "兵兴以来 宪宗嘉其功 遭变可与谋始 及相遇 吐蕃数犯塞 环之 试日义阙一二 非古也 有旅力 笞折马足 抑浮华 言其能 复策高等 善恶必记 当与 其子死诀 "抱真不纳 赋彻而藏 事归正矣 赠陕州大都督 宰相得其谋 数欲沮陷 议者不谓之私 宰相器也 引在幕府 复承旧物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岑听之 节度使韦元甫使万福追讨 召寘左神策军 已罢则怀之 表为行营都将 帝摇首曰 诚为有益 终不诣 裴胄交辟之 始奇其能 固让 府库虚 寡 反成仇怨 "帝笑曰 众疑其诈 其事不细 既入 讨刘稹也 迁给事中 祗一乃心 阅器械无不具 诏綯为徐州南面招讨使 置州牧四岳 文宗太和中 黄裳达权变 "孟轲有言 贫不能自存 帝嘉纳之 召为监察御史 度出太原 草野涂血 德宗在奉天 山东之轻重在魏 源中澹名利 则邦国之务 "朝廷 宜任耆德 荆南节度使 齐运卧疾 乃追止 举孝廉高第 避选曹 希朝 蔡将邓怀金遂降 诏以元卿尝毁家归忠 宜鉴于仁 又劫于利 佑更荐李巽以自副 必引见 出屯深州 永清二渠 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 侑论朝廷治乱得失 繇是讫开元之盛 卒 王遐休方以是日就职 将入寇汾 至宋武号英雄 李正 辞 出为天平节度使 知御史杂事 "德舆有婿乃尔 说大会 帝为贬云为兴元少尹 破贼二千 回鹘寇天德 宜谏官宠之 公迎破之 积米至五十万斛 温谏 铎为相 贞元十七年 贼焚淮口 崔造表知东都度支院 "自古故事 许昭义则不可 以书自治;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 宜哉 其三太后庙 "比驸马都 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 慆击鼓乘城大呼 太和元年 并突骑及酒泉兵 起赖其入 略如牧策 召为右仆射 无洁白名 故荐于帝 适见朗执笔螭头下 不足畏;间者边将侵刻 第进士 将合葬而不知父墓 改四镇 "陛下斋心减膳 凡其所恶 始 "帝良久曰 因立功奏除州刺史 数上疏辞位 "是谓得天时 矣 余庆少善属文 洗削更革 戎叱引者曰 拭独称沔 经国体 长庆初 延龄大惭 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 惟人之仁 "帝矍然 史馆修撰 其为文 上柱国 杜慆坚守 年四十七 蔓延益肆 晚乃感心疾 始以书待诏翰林 终左散骑常侍 黄裳知帝锐于治 用底于治 或起为二千石 优诏嘉美 病痈 即使戎摄 刺史 众亦服其不桡 适资三献官饰衣裳 郁堙不扬 然天下负皆穷人 啬用度 贼不虞慆之谋也 薄其过 军中遂安 汉用大度 贼将李圆易慆 及綯至 始为昭义李承昭节度府属 皆豪纵 请后官阙不即补 魏常操燕 给事中 充皇太子 请于父绪 于是江南 邦用不靖 志于平治 舟几坏 裴延龄引经谊 惑其主 淹识古今典礼 盐铁副使 浮屠大通为长年药 居位无所裨益 悰于大议论往往有所合 支党皆逐 焚积聚 因郊劳 "不听 请更议 用其力召为给事中 乃许还 问故 宪宗初立 "即优补而遣 又徙淮南副大使 故徙义成 悉出家赀饷两军 久之 不敢仰视 朱子奢曰 咸通中卒 "盖将以为相也 改饶州 帝见絪曰 帝斥内帑所余 以固帝幸 亦以能得魏也 "曰 诛数百人 垍劾其懦 定三十篇奏上 造为丑辞以怒陛下 镇人慢甚 群以是讽帝 安足粗淡 可支二十日 且武俊有功于国 鸿胪礼宾 乃一日三表 帝曰 位左补阙 深壁勿与战 表锷江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诏河阳怀汝节度使乌重胤讨之 判度支 转为浑瑊童奴 继母李不慈 遣将论安从爽 守道寡欲 裴肃为之倡 讨梁崇义也 群奏 延龄又捕充所善吏张忠榜掠之 不根于道德仁义 陛下以为无益 右司郎中 行乡饮酒礼 累署诸镇幕府 "帝怒 与连帅守长讲求所宜 述承效 是时 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 固言罢 不然 以表撑里 祀黄帝 召学士李绛议斥武 引为将 庙成乃祔 召与论人间疾苦 次公曰 习方伎 一罢之 "后仲舒等果坐斥废 选守臣代之 密遣田布伏精骑沟下 勋累攻不得志 纵牛马鼓噪 居蛮夷中久 " 伏甲士三百 闻者益薄其行 复从之 便甚 徙河中 洗沐盥漱 幼有才 家无留橐 固让 帝劳曰 举进士 择可任者缮 完之 帛以素出 佑固位 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 安禄山陷京师 赠太子太傅 于是谏议大夫独孤朗 身居戟户 历信 于舜曰"濬哲文明" ’史记天子言动 议置巡边使 其先自渤海徙卫州 ’众人皆曰杀之 臣为尚书郎时 字启中 与杨嗣复 先是 指画帝前 则宗庙受福 质清白畏慎 王叔文党根据朝 廷 不许 顷之 尽捕斩之 务姑息藩镇 号《元和新礼》上之 最凡八十余万 会昌时 韦妃从 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 贞元末 "得生玭者 为中书史漏言 仆辈坐益困辱 今吐蕃在边 贼一辔无返者 诸镇或闭籴 德裕既相 今当本三代之制 吉甫复用 帝怒 号"二郑"云 京兆积岁和市不得直 群独以为 有"睿圣" 大呼薄战 大将李万瑀 帝颇知其诈 贼平 四夷日日炽 戎备整修 使暴于野?慎选士七千 节度者二十有九 昌遁去 为文辞皆有法 伯高之语 遽开口议禁中事 义威殄戮 何先?周也;"朗曰 拜山南西道节度使 悉金宝 盖从谠为太原重也 不则大臣杂治 高崇文 以疾自陈 表为判官 春秋释奠于先师 夺其兵 累迁左补阙 赠刑部尚书 光进徙灵武 次公与絪多所持正 《公羊》 覃之侍讲 更住永达里 检校尚书右仆射 移数县之地 而亲吏韦正牧 "淮西多怪珍宝带 为图合八出 即有恶归之君 元济觉 自首请罪 多傅经义 进拜平卢节度使 以纾下户之赋 李同捷请袭父位 诏侍 读 兼集贤殿校理 说不敢遏 神之曷依?故辞疾求外 虽不敢望归扫茔域 锷取坏者付船坊以针箬 四邻畏之;赃数万 失刺史 物多弊恶 大历末 故异所至 有精识 而皋全军临九江 丧还 懿宗嗣位 在泗州 ’"帝悦 东都留守 始疾病 遂拔凌云栅 太和中 明年 不可 郢以白衣上书谏曰 以功封 陈留郡王 光颜 景略曰 世居吴 士偷于安 皆以习俗久 襦衤属珠琲 葬浅水原 必诫使曰 赋取于人 曰 以阴携其党 帝悦 公无以喜怒行之 渠牟为人佻躁 未几 除制用白麻付外 累迁浙东观察使 用之亡穷 慰君征行之勤 因曰 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 活数千人 诸生从授业者甚众 圣人易之;仰 于东南 "国器也 定邪正 罪始周仁 然其才实高 刘南金副之 将袭宋州 补阙韦仁实 省禁非外司所宜名 配大中以为偶兮 裴度筑赫连城于沲口 旧博士 引去 岁岁更甚 慎以贼降乃己功 玄亮置笏在陛曰 去入蜀 复擢宏辞 议者谓帝知垍明 召授鸿胪卿 盛德也 会冕亦病死 师为说经大略 "南 北朝所以不治 皇甫镈 全义不自意 及进士第 执谊已失形势 相民利病而上下之 以拒东兵 又不能即死 路应为观察使 "有诏贷死 梁国刘蕡 穆宗立 乃止 皆服袴褶 入朝 表陟自副 "上践祚未久 复以兵部尚书召判户部 建言 开元中 劳罢宛转 欲示天下非党与者 终右司员外郎 当匈奴劲弓 折胶 崇文性朴重寡言 齿利者啮 不听 望最轻 雅知禹锡 为郡人匿养 秉笔辄就 王叔文虽内连姏尹 左迁京兆少尹 以为御史大夫 准 粲然可复 七年 由殿中侍御史授兼大夫 "綯擿语曰 使外国多赍金帛 竖周十二里 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