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资料

合集下载

矿山工程地质编录表

矿山工程地质编录表

矿山工程地质编录表
一、地质概况
1.矿山名称:
2.所在地区:
3.矿产类型:
4.矿产储量:
5.矿产品位:
二、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特征:
3.岩性:
4.岩性特征:
5.地质分布:
6.地质年代:
7.地质变形:
8.断裂分布:
9.断裂类型:
10.断裂走向:
11.断裂倾角:
12.断裂滑移:
13.断裂活动程度:
14.断裂活动性质:
三、地下水条件
1.地下水位:
2.地下水类型:
3.地下水补给:
4.地下水流动:
5.地下水化学性质:
四、采矿条件
1.矿石类型:
2.矿石产出方式:
3.采矿方法:
4.采矿工艺:
5.破碎方式:
6.提选工艺:
7.选矿指标:
8.选矿效果:
五、矿产经济性
1.矿产开发前景:
2.矿山建设投资:
3.矿产开发成本:
4.矿石市场价格:
六、环境保护
1.噪声:
2.水土流失:
3.灰尘扬尘:
4.废水:
5.废矿:
6.矿山复绿:
七、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
2.水害:
3.火灾:
4.矿井事故:
以上是矿山工程地质编录表的内容,详细记录了矿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采矿条件、矿产经济性、环境保护和风险评估等信息。

这份编录表能够为矿山工程的规划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并为环保管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矿山地质数据分析与解读

矿山地质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计算 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统计量 ,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
推断性统计
基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如参数 估计、假设检验等,以揭示数据背后 的规律和趋势。
地质统计学
01
02
03
空间插值
利用已知点的数据,通过 插值方法估算未知点的数 据,如克里金插值。
变异函数分析
研究数据空间变异性的方 法,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和 结构。
储量估算
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 矿产资源量,为矿山开发 提供依据。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求 解。
有限元法
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小的单元,每个单 元用基函数表示,形成离散方程组进行求解。
边界元法
模型构建方法
数据收集与整理
系统地收集矿山地质数据,包括岩性、构造、矿体形态等,并进行数 据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质量。
模型选择与建立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如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 型等)进行建模,并利用收集的数据建立矿床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估计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际数 据。
数据类型与特点
空间数据
包括地形图、地质图、矿体分布图等,反映矿山 空间位置和形态。
时间序列数据
记录矿山地质历史演变过程,如地层序列、构造 演化等。
ABCD
属性数据
包括岩石、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物组 成等,反映矿山资源的质量和特征。
非结构化数据
如勘探报告、研究成果等文档资料,提供丰富的 背景信息和专业解释。
工程控制程度的不确定性
由于工程控制程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矿体边界和内部结构的不 确定性,进而影响资源量估算结果。

煤矿地质资料管理制度

煤矿地质资料管理制度

煤矿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提高矿山地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煤矿地质资料包括勘探、开拓、生产和安全监察等阶段的全部地质资料。

第四条煤矿地质资料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是矿山地质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具体工作由矿山地质监测站负责。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编制第六条煤矿勘探阶段的地质资料应当按照《煤矿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

第七条煤矿开拓阶段的地质资料应当由开拓设计单位负责编制,并报矿山地质监测站备案。

第八条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质资料,由矿山地质监测站负责编制并妥善保管。

第九条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产生的地质资料,应当及时整理和编制,并报矿山地质监测站备案。

第十条矿山地质监测站应当制定详细的地质资料编制标准和流程,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存档和保管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监测站应当建立完善的地质资料档案库,对煤矿地质资料进行按期归档,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地质档案库应当设置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外部人员的查询和借阅要进行审核和登记。

第十三条地质档案库应当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档案的整理、维护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

第十四条煤矿地质资料的存储设备和环境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章地质资料的利用第十五条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和传播煤矿地质资料。

第十六条煤矿地质资料的利用需符合国家、行业和矿山管理单位的相关规定,申请单位需提供完整的申请材料并经过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矿山地质监测站会同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地质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和综合利用。

第十八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煤矿地质资料进行开采、勘探和其他营利性活动。

第五章地质资料的更新与淘汰第十九条矿山地质监测站应当对煤矿地质资料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确保资料的准确和可靠。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矿山环境地质是指矿山区域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

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环境条件,可以将矿山环境地质分为以下几类: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

一、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的科学。

矿山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动力学特征,可以将矿山水文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水文地质可以分为矿山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二、岩土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是研究岩石和土壤在工程中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对矿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岩性和土壤类型,可以将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岩土工程地质可以分为地质构造、岩性和土壤类型等几个方面。

三、地震地质地震地质是研究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对矿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地震活动强度和地震灾害类型,可以将矿山地震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地震地质可以分为地震活动强度、地震灾害类型等几个方面。

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或破坏的现象。

矿山地区常常存在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可以将矿山地质灾害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地质灾害可以分为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几个方面。

五、环境地质环境地质是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矿山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矿山环境地质特征和环境问题,可以将矿山环境地质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矿山环境地质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几个方面。

总结起来,矿山环境地质的分类包括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

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矿山的开采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地质手册

矿山地质手册

矿山地质手册2.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2.1矿山基建期前的设计地质工作2.1.1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是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科学论证。

工作内容主要为:研究拟建矿山的矿产资源条件及其可靠性,进行资源风险预测;调查研究扩建或新建矿山的内、外部建设条件,并进行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扩建或新建矿山可能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确定开采顺序和范围;对矿床开采方式,外部运输,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通风排水系统以及采、选、冶方法和工艺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进行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署;提出水、电、气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方案意见;进行环境预评价;对项目建设投资进行估算;并对其微观的技术经济效果做出评价。

2.1.2 露天开采矿山生产准备矿量(1)开拓矿量;是在设计开采境界内,设计工作帮坡角控制范围以上的岩土已剥离,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全部或部分完成开拓工程,形成运输、防排水系统,具备进行扩帮或回采工程条件,该水平以上的矿量。

(2)回采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矿体上部及侧面已揭露,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具备正常的回采条件,最小工作平台以外的矿量。

2.1.3地下开采矿山生产准备矿量(1)开拓矿量:设计开采范围内,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按开采顺序,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采准工程,形成提升、运输、通风、防排水系统,具备进行采准工程条件,该水平以上的矿量。

(2)采准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按回采顺序,全部完成采准工程,具备进行回采工程条件的矿块矿量。

(3)回采矿量:是采准矿量的一部分,地质工作程度达到相应要求,按回采顺序,全部完成回采工程,具备回采条件的矿块的矿量。

2.1.4 生产准备矿量采剥(掘)工程划分原则开拓工程指为矿区台阶、阶(中)段服务的采剥(掘)工程;采准工程指为分段(层)或块段服务的采掘工程;回采工程指为块段回采出矿服务的工程,具体工程划分见下:表生产准备矿量采剥(掘)工程分类表。

矿山地质

矿山地质
主要为灰白色砾岩和角砾岩,局部夹砂岩。
②、焦坑组上段(T3j2)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其含煤性分上、下亚段:
焦坑组上段下亚段(T3j2-1):为本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下部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砾岩与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夹炭质泥岩;中部岩性为深灰色粉砂岩夹细砂岩。上部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砾岩、中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等。本煤田B2煤层及B7煤层均赋存于该亚段中。
主要见于区内北部及东部,岩性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夹黑云变粒岩,局部有片理化变质砂岩。
2、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仅见于区内南西侧及中部个别处小面积分布,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及团块,间夹薄层炭质泥岩及钙质细砂岩,见蜒类化石。
3、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上段(P1t3)
主要见于区内中西部,呈小面积展布,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粉砂岩、石英细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层),含植物化石。
上亚段(T3j1-2):
该亚段位于下亚段南西侧,岩性为灰白色砾岩和角砾岩,局部夹砂岩。砾岩砾石成分为硅质砂岩、石英斑岩、凝灰质流纹岩、白云母花岗岩及少量安山岩等,多呈园状、次园状,定向排列,其长轴方向与岩层产状一致,砾径一般30-100mm,胶结物以硅质为主,为河流相沉积砾岩,底部砾岩厚度0-45m,顶部砾岩厚度0-110m;角砾岩的角砾成分以白云母花岗岩为主,次为硅质砂岩、安山岩、凝灰质流纹岩等,分选性较好,砾径大小悬殊,10-1000mm,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少量呈次园状,胶结物为砂泥质,厚度14-135m,为山麓相沉积角砾岩。
⑵上亚段(T3j2-2):分二个岩性层。
下岩性层(T3j2-2-1):厚度62-90m。底部为河流相沉积,岩性为灰色厚层状砾岩,砾石成分为细砂岩、粉砂岩、火山岩、变质岩、花岗岩等,呈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砾径一般20-100mm,略具定向排列,胶结物为硅质;中上部以湖泊相与泥炭沼泽相交互式沉积为主,以褐黑色粉砂岩主与细砂岩、炭质泥岩互层,局部夹硅质岩,碎屑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次为云母、泥砂质等,胶结物为泥质,含植物碎片,发育水平层理和斜层理。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

第二章矿山地质概况1.矿区概况吉林大黑山钼矿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境内,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钼矿之一。

矿床属斑岩型钼矿床,钼金属量达 109 万吨,是我国的第二大钼矿床。

大黑山、福安堡、季德屯等钼矿同处吉黑成矿省吉中-延边(活动陆缘)成矿带,它们在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选择大黑山钼矿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钼矿床与小兴安岭地区的霍吉河、鹿鸣等大型-超大型钼矿产出背景及成矿时代均相似,共同构成了我国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的北部。

2.矿区自燃及经济地理吉林大黑山位于永吉县境内,属于长白山系哈达岭山脉,主体由海西和燕山晚期两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

哈达岭山脉东起松花湖,向西分布在旺起、口前、五里河、西阳、大岗子、双河镇、黄榆等乡镇。

蜿蜒起伏的哈达岭主脉脊岭,构成永吉县与桦甸县的天然分界线。

岭北一则有 5 条向北伸入县内的支脉:大顶子-花砬子支脉,摩天岭-大砬子-青山子支脉,荒沟岭-白马虎山支脉,西大山-大黑山-磨盘山支脉,白石砬子-华道山-后老虎林子支脉。

其中大黑山属于西大山-大黑山-磨盘山支脉,该支脉由主脉至西大山向西北至大黑山,再逶迤向北至磨盘山,南北近 40 公里,南段分别为西阳镇、双河镇界山,向北分布在大岗子、西阳,拉溪、搜登站、春登和大绥河等乡镇;由西大山至北分支抵西阳镇马鞍山,长约 11km。

大黑山主峰位于西阳镇西南 12.5km 处,海拔位高度671.3m,为西阳镇与双河镇的界线,山体狭长,走向北东。

永吉县大黑山钼矿床位于永吉县西阳镇前撮落屯,距沈吉铁路线最近的长岗火车站仅 4km,据口前镇 32km,交通十分方便(图 1)。

该矿床在五十年代中期已完成地质勘探工作。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造山带,位于永吉复背斜西翼,在北东走向的吉林盘石构造带与近东西走向的桦甸-双河镇构造带的交汇部位。

永吉县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4.9℃,年平均降水量 690mm,无霜期 130 天左右。

[重点]矿山设计项目所需地质资料

[重点]矿山设计项目所需地质资料

矿山设计项目所需地质资料矿山设计所需地质资料一、矿产勘察阶段的划分与所需地质资料矿山设计的不同阶段,对地质资料的要求虽大致相同,但其深度与重点测有所差别。

设计单位应根据各设计阶段的不同需要提出必要而合理的要求。

(一)矿产勘查工作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工作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小量工程验证及与地质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小量工程验证及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它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2、普查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的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详查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采用各种勘察方法和手段,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矿体的连续性、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

经过审查的详查报告,可供编制矿山总体规划、初步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议书使用。

4、勘探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工程,使其间距足以控制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矿石质量特征和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

经审批的勘探报告是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依据。

(二)不同设计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1、矿山建设规划或项目建议书阶段(1)矿区地质详查报告。

(2)矿石可选性试验资料(矿石性质单一,简单者也可用类比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年限11.5年(2010年7月—2021年6月)。

2、矿山王程布局本方案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是尽可能节约用地,少用土地,尽可能节约矿山基建投资。

鉴于该矿矿石价值低廉,利润微薄,故一切设施因尽可能从简。

(1)该矿员工均系当地农民,故矿山不设生活福利设施。

(2)根据当地公安机关要求,矿山爆破器材由指定的民爆物品供应站配送,故矿山不建炸药库。

(3)矿山对外运输条件优越,不需另建对外运输公路。

(4)变电系统设计于西采场南侧约70米处上山公路西侧;力、公室、维修车间布置在西采场南侧约180米外上山公路的西侧。

(5)西采场压风机房建于变电系统旁边,在上山公路的西侧;东采场压风机房建在该采场北西角上山公路北侧。

(6)西采场破碎机、储矿场建在该采场南东角西运输公路左侧;东采场破碎机、储矿场建在该采场西侧运输公路右侧。

3、开采方式及开拓方案根据该矿矿体的赋存条件,矿石出露地表,矿石价值低廉,故开采方式采用山坡露天开采。

根据矿山地形和现状条件采用境界外和境界内相结合的公路开拓方式。

4、露天开采最终境界主要参数(1)矿区地表封闭圈最大高程:(2)最低开采标高:+210m;(3)最大垂高110m;(4)采场底盘最小宽度:20m;(5)最终台阶高度:10m;(6)安全平台宽度:4m(西区:+310m、+300m、+290m、+270m、+260m、+240m、+230m、+220m共八层,其中+310m为削顶平台;东区:+270m、+260m、+250m、+230m、+220m,其中+270m为削顶平台);(7)清扫平台宽度:5m(西区:+280m、+250m;东区:+240m);(8)台阶坡面角: 65·;(9)最终边坡角:50<:)。

5、排土场开采设计方案拟定西区排土场设在该采场南侧开拓公路南侧斜坡位置、东区设在该采场南西角斜坡位置。

分别建一个单台阶式排土场,排土时首先沿排土场的上部排放,然后向前方扩展,两个方向交替排土。

使排土线呈扇形扩展。

排土时要层层压实,并形成2·—5<:)反坡。

最大堆置高度应不大于6米,堆置安息角度不大于35·。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区内最高点海拔标高为+334米,最低标高约+200米,相对高差约1 34米。

地形切割显著。

沟底呈较为宽缓的“U”字形,坡度一般1 0—20度,最大25—35度,山顶多呈馒头状、浑圆状。

基岩裸露,植被不太发育,多为荒坡。

(二)气象水文矿区地处北亚热带北部,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风交替明显。

历年平均气温12‘C一14·C,最高气温38‘C一40‘C,最低气温—6‘C一—1 5<:)C,多年平均降雨量1 382.6mm,年均降雨量600mm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全年无霜期200一一230天。

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l、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Q+):由红褐色、灰褐色、灰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砾粘土等组成,厚度0.1—10.0米。

2、中生界白垩纪寺沟组(Ks’):中厚层含砾砂岩,细砂层夹中薄层钙质、泥质粉砂岩。

3、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1)灯影组第四段(Zdn‘):叠层石藻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粉晶白云岩。

(2)灯影组第三段(Zdn’):藻纹层白云岩,凝块白云岩。

(二)构造叠层中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矿区内地层呈一向斜构造,轴部为灯影组第四段(Z加‘),两翼为灯影组第三段(Z加’),轴向呈北西西向。

构造线总体为北西西向,产状正常,地层倾向南东,倾角均在25度左右。

矿区内未见明显断裂构造,仅地层节理裂隙较发育。

矿区构造较为简单。

(三)岩浆岩矿区内无岩浆岩分布。

(四)围岩蚀变矿区内主要围岩蚀变为白云岩化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含(隔)水层(组)硅质岩化。

区内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孔隙含水层、白垩纪砂岩地层中的孔隙含水层及震旦系地层中的裂隙岩溶含水层,含水量一般随降雨增力口而增多,减少而减少,且其富水性均较弱。

以上各含水层对未来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矿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通道随地形起伏而异,地下水流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地表分水岭即为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位、水量均受大气降水控制。

大气降水后大多成为地表散流,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在低处风化带或断裂带附近,以潜流形式渗出,另一部分以地下径流形式向深部循环。

矿区内无隔水层。

(二)岩溶水补,径排条件矿区范围内无地下水露头出露,自然排水条件较好。

矿区范围内无地下水露头出露,自然排水条件较好。

矿体最低赋存标高为+210米,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大气降水、地下水都可向该矿区中部小河沟排泄,排泄畅通;同时,地形坡度角25至45度,地表大都为裸露基岩,仅局部有第四系覆盖,也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

今后主要为山坡露天开采,也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

矿区内除在该矿区中部的这条小河沟外,未见其它水体,故无大的地表水体补给,亦无区域性岩溶地下水补给,故大气降水是矿坑未来充水的主要补给源。

总之,矿区地形地貌条件较简单,且为正地形,矿体形态较规则,产状分布较稳定,岩性较简单,最低开采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最终开采底盘宽度大,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四、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矿区地层岩性,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及成因,矿区地层可分为两类工程地质岩组:1、松散岩土类工程地质岩组。

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杂色亚粘土、亚砂土和含砾砂土、白垩纪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及强风化岩岩石组成,分布在山坡平缓处及地表表层(白垩纪地层分布在矿区的南东角)。

残坡物及风化岩石干燥时呈固结状态,遇水时,特别当水饱和时,容易呈流塑状态,是极不稳固岩组。

2、坚硬的白云岩酸盐岩岩组本岩组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2dn)叠层石藻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等地层,该岩组岩石坚硬,力学性质稳定,强度高,单轴抗压强度强。

岩石结构面不发育,稳定性好,属较稳定的岩体类型。

综上所述,矿体形态稳定,岩性较均一,强度高,无不稳定软弱夹层,矿山岩(土)体类型简单,矿体围岩为碳酸盐岩,表层沿裂隙虽有一定的土体充填,但开采高度不大,小于30米,且矿体与围岩抗压强度较高,均属较坚硬工程地质岩组,稳固程度较高。

矿区地形地貌条件较简单,采场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地形较有利于自然排水,地质构造简单。

因此,矿床工程地质类型属简单矿床类型。

综上所述,矿体形态稳定,岩性较均一,强度高,无不稳定软弱夹层,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五、矿体(层)地质特征(一)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矿体产于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四层 (Zdn‘)地层中。

评估区内矿体,平面上呈层状产出,近东西向长约1100米,出露宽约200—400米以上,出露标高+320—+210米。

矿体呈层状。

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即其走向近东西,为一小向斜轴部地层。

(二)矿石的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能1、矿石的矿物成分依据2009年2月武汉地质勘察院编写的《郧县城关镇牧场沟采石场建筑石料矿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介绍,矿区内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阳起石、钠长石,次为绿帘石、石英、磁铁矿等。

2、矿石类型矿区矿石自然类型为细粒细碧岩类;工业类型为建筑工地石料类,矿石品级根据工业要求将本矿区的矿石工业类型定为四级碎石。

3、矿石的结构构造主要为花岗鳞片变晶结构、脉状结构;块状构造,碎裂状构造。

(三)矿石质量该矿矿界范围内的矿石主要技术指标:视密度2.2t/cm,吸水率0.3%,磨耗值12.3%,压碎值12.5%,粘附性四级。

成品质量可作为低等级民用建筑混凝土拌料石料用。

六、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矿区内除有人参与小块土地耕作外,就是矿业开采活动,对该区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较重。

除此之外,矿区再无其他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l、评估级别的确定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以下简称“编制规范”)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等综合确定,评估级别确定标准见表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内无居民居住,评估区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物设施,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矿区破坏土地为其它类型。

依据“编制规范”附录B表中的确定指标,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属于一般区。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经资料分析与现场调查,本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评估区地貌单元类型简单及地质构造较简单。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自然斜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

根据“编制规范”附表C.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设计开采石英石矿规模为5万t/a,服务年限为11.5年,依据“编制规范”表D的分类,其开采规模属小型。

综上所述,参见表1,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三级。

2、评估范围的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编制规范”“4.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的影响区”的规定。

矿山工业场地、排土场、进场开拓公路等矿山矿业活动的影响区已经超过了矿界范围,因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较矿界范围有所扩大,评估区总面积为0.94435km’,评估标高+200m以上。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矿山为开采多年的矿山,已形成较大采坑3个,大都不是正规开采,没有按照从上往下分水平台阶开采,采坑边坡过陡,一般均大于70‘。

有待于尽快治理。

现状条件下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自然斜坡、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及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较轻破坏。

(一)边坡稳定性l、自然斜坡的稳定性评估区内坡面岩石大部分裸露,自然坡角为20—35度,植被不发育,自然斜坡稳定性较好:坡体岩性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dn)叠层石藻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等地层,倾角55度左右,岩层倾向与地面斜坡倾向相交或反向。

地层岩石较硬—坚硬,结构致密,地表出露岩石局部破碎,无大的破坏性工程结构面切割。

区内自然斜坡稳定性较好,无滑坡、山体开裂地质灾害发生。

无陡崖断壁等不良地形地貌。

评估区以较坚硬的层状结构岩石为主。

这些工程地质条件有利于自然斜坡的稳定。

2、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即采场边坡)调查时矿山已有三个较大采场均为一次性推进,主采帮多为东帮和西帮。

采坑长均在80米以上,掌子面高约50—70m不等,边坡角约70—80度。

主采面与地层(矿层)倾向斜交,坡顶及中部多处岩石呈临空状,尤其化裂是边坡上部受风隙,节理的影响,岩石较破碎,在边坡上部形成浮石,在雨水和爆破振动的诱发下,在局部地方会形成小型崩塌或滚石(见插图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