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一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腼腆.(diǎn) 羸.(léi) 弱打擂.(lèi) 台饮鸩.(zhèn)止渴B.缄.(jiān)默强.(qiǎnɡ)迫小妮.(nī) 子情不自禁.(jīn)C.谄.(chǎn) 媚笑靥.(yè) 处.(chǔ) 女作奴颜婢.(bēi)膝D.叱咤.(zhà) 闷.(mēn)热跷.(qiāo) 跷板掎.(jī)角之势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房价下跌20%后会不会诱发恐慌性抛售,抛售现象出现后有关方面能否采取措施控制其联锁反应,是银行和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B.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对现。
C.中国留学生对美国大学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有良好的教育,游历甚广,既丰富了大学的生源,也给了大学更广阔的视野。
D.皇帝之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贵冠恐怕非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一些商家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B.铁道部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11月20日之前把工程款清偿完毕,但时至当前,清欠工作还未落实到位。
C.作客..他乡这么多年,我才算真正地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
D.基于多数人的意见,鉴于..该会计师事务所糟糕的业务情况和混乱的财务状况,我们同意注销该会计师事务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一、字词书写1. 请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博文约礼,明德天下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栀子花开,骊歌唱响,回想往事,感慨万千。
a三年前我来学校时心无半点①)【甲】不仅担心遇到严厉苛责的老师,就是担心处理不好同学的关系。
b我们三年②)的青春生活,都有老师的精心呵护【乙】c毕业来临之际,班主任鼓励我们:“③),最后一段【丙】咱们鼓足劲头往前冲【丁】”d师恩如海,浩瀚无边。
老师④)的关怀将永远铭刻我们心中。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在【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4.“后来的生活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放入选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文段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不仅担心遇到严厉苛责的老师,就是担心处理不好同学关系。
A.①着落(zhuó)②五彩斑斓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无微不至B.①着陆(zháo)②美轮美奂③一失足成千古恨④无所不为C.①着落(zháo)②五彩班斓③行百里者半九十④无所不为D.①着陆(zhuó)②美仑美奂③一失足成千古恨④无微不至A.逗号逗号逗号感叹号B.逗号句号逗号句号C.逗号句号逗号感叹号D.逗号逗号逗号句号A.a处B.b处C.c处D.d处三、综合性学习6. 【实践园地】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
(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按照示例进行解读。
①竹篮打水——一场空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
(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啦!”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D.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
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
例如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住宅的安排和使用,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饮食、服饰的特点,以及社会风尚、节日和民族传统等,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
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不能离开民族文化而存在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人们都热爱本民族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习惯于本民族的习俗、生活方式,并关切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这种表现,通常称为民族感情。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民族内部存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因而在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中渗透着不同的阶级意识因素。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有的还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
在形成过程中,一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
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有些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特征都已发生变化,但他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仍然明显存在,成为维系该民族的重要因素。
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
一些处于受歧视和被压迫地位的民族,对其他民族存有隔阂和不信任心理,对于伤害本民族尊严和民族平等的行为颇为敏感。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泛、频繁,民族的传统和生活习俗等随之发生变化,民族的性格、情操和爱好也不能不发生变化。
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后,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将逐渐趋于一致,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将最终消失。
2023年安徽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2023年安徽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2),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4)?青衫湿!(秋瑾《满江红》)(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令初下时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6)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两句,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7)选择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取向。
《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孟子的选择;《过零丁洋》中,“?”,是文天祥的选择。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xiāo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他。
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他听得,收住禅杖。
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
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九xiāo()喝.()道半晌.()(2)以上文段节选自《水浒传》,“和尚”指的是,这一情节可概括为。
(2分)(3)文段中表示男子的自称,相当于“咱”的一词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的官职名称是。
(2分)(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语段中和尚有什么性格特点?②试以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片段中和尚上梁山的缘由。
(6分)3.合肥滨湖中学开展“我与奥运共前行”活动,请你参与。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研究必备,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仄歪(zè)嶙峋(xún)干涸(gù)唯妙唯肖(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亵赌鸿鹄睥睨独具XXX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参加第二十一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勇夺五金实现历史突破。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④低头,既是正确,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B.②③④①6.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中没有这道题目)研究必备,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积累及运用(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仄歪(zè)嶙峋(xún)干涸(gù)唯妙唯肖(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亵赌鸿鹄睥睨独具XXX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参加第二十一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勇夺五金实现历史突破。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首次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7分)“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
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
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
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
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
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
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
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
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
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
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
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八年级语文质量检测模拟一参考答案版

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积累(20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因不能正确区分“雁”、“燕”而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长风万里送秋雁”;“燕”则与报春有关“谁家新燕啄春泥”。
(6)游子千里漂泊,乡情总在身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如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名著阅读(10分)7、用该书回目概括所选文段内容: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分)8、用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如“相了一相”“倒缴”“一趁”等(1分)准确传神的表现了鲁智深力大无比、勇武粗豪的形象特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2分)9、例一: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伸张正义惩恶扬善大英雄;他,千里相送为兄弟,粗中有细刚中有柔真汉子。
例二:他,酒肉穿肠一莽僧,千里相护义气深,路见不平双拳出,江畔坐化大道成。
(能体现人物性格2分;能有相关事件2分;语言表达1分。
)二、阅读(40分)10、黑匣子就是安装在飞机尾部,颜色为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和驾驶舱内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的各种声音,便于飞机失事时便于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的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3分)11、外部有反射条带,颜色明亮显眼;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触水,就开始发射每秒一次能持续30天的脉冲信号;外部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3分)12、第①句中,“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任何”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在“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它无一例外都是必备品,不可缺少。
“任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②句“通常”一词,也起限制作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但不排除特别情况,在特别情况下,黑匣子可能也用其他材料包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一、语文知识(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俨然( yǎn )执拗( niù)阿谀奉承(ē)B、忌讳( huì)诧异( chà)询私舞弊( xún )C、禁锢( gù)玷污(zhà)泰然处之( chǔ)D、攫取(jué)社稷(jì)提纲挈领( x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通霄达旦呕心沥血运筹帷幄B、纷至沓来老态龙肿遐思迩想C、礼尚往来勇寇三军孤军愤战D、蔚然成风众志成城动辄得咎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下周就要期末考试了,是帮助小李补课呢?还是自己复习功课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B、省长向记者透露:省里已向中央立下了“军令状”!每年脱贫100万人,5年后全部脱贫。
C、人们常说:“两个同担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同享一个欢乐,就变成了两个欢乐。
”D、她们母、女俩刚走进大院,就被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很不客气的拦住了。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每一级领导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国家的政策。
②我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他谈谈,可是他却很冷淡。
③你放心吧,在你家装修房子的时候,我一定相助。
A、执行反映鼎力 B、履行反应鼎力C、履行反映大力D、执行反应大力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它告诉我付出总是有回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它也教我学会爱身边的人,比我强的比我弱的,比我美的比我丑的,比我富有的比我贫穷的,生命面前人们是平等的。
A、不管和和和因为B、无论和和和因此C、无论或或或因为D、不管或或或因此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快餐食品既经济..实惠又方便省时。
A、个体经济..只能进行简单的在生产。
B、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C、我家经济..一直比较拮据。
D、种植速生杨——泡桐相当经济..合算。
7、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已经严重阻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B、在游山时,他们遇到山洪爆发..,被大水围困了两天。
C、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国家法令,并与违犯法规的行为做斗争。
D、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力..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位老教授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每次听他夸夸其谈....都能受益非浅。
B、从古到今,地震、火山爆发、江河泛滥这些萍水相逢....的灾难使人们尝尽了苦头。
C、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一家家网吧也应运而生....了。
D、我们对各校推荐的运动员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关于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以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数部。
B、由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赞助建设的运动场在经过短短两个月的精心施工、建设和设计后,已于今日宣布交付使。
C、老教授带领同学对这一地区的森林、河流、动植物、山川进行了全面的社会调查,使大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D、不知是曾几何时,报刊和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10、把下面语句填入横线处,次序正确的一组是()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①脸色同时变作灰黑②只是失神的站着③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④也不再去取烛台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①④②11、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③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④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A、对偶夸张比喻设问 B、对比夸张拟人反问C、对比比喻比喻反问D、对偶比喻拟人设问12、选出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关系正确的一项()①四面楚歌②卧薪尝胆③望梅止渴④纸上谈兵A、刘邦夫差诸葛亮赵括B、项羽勾践曹操赵括C、项羽夫差曹操孙膑D、刘邦勾践诸葛亮孙膑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两部体裁完全不同的著作,前书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后书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四书五经》是对儒家经典书籍的称谓。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有散文〈白杨礼赞〉〈故都的秋〉;小说〈骆驼祥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D、“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是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作品的称誉。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也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14、朝代(国别)、作者、作品、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施耐庵/〈水浒传〉/宋江B、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名C、俄国/契诃夫/〈变色龙〉/别里柯夫D、法国/雨果/〈项链〉/路瓦栽夫人15、把下列名句补写完整①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文,回答16——25题丰碑⑴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山冻成了一个冰蛇,狂风狼似的嚎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⑵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要率领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更恶劣的环境和更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
可能太多了,这只部队的素质怎么样?能不能受得住考验?⑶将军思索着……⑷前面的队伍忽然防慢了行军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干什么。
⑸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⑹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送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⑺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没说,朝那儿走去。
风雪更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着一棵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象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灰已被飞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⑼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来吼到:“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⑽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⑾“——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抽动着。
⑿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⒀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⒁雪更大了,风更狂了。
大雪很快地就覆盖了老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⒂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16.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迷蒙.(méng ) B、嗥.叫(háo )C、步履.( fù)D、开辟.(pì)17、对以下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踉跄:行走缓慢。
B、蓦然:突然。
C、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D、弥天:满天。
18、文章第二段中连用了多个“可能”,其目的是()A、表现将军智勇双全,暗示必将战胜困难。
B、表现将军对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
C、突出了面临的困难,表现红军英雄气概。
D、描写红军的现状,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19、文章第三段仅一句话:“将军思索着”,将军思索的内容是()A、队伍能否经受住种种严峻考验。
B、何时才能走出云中山。
C、后继部队能不能尽快的跟上来。
D、红军的长征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20、第八段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主要用的两种方法是()A、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B、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C、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D、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21、第十三段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当将军知道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的情景,表现了将军怎样的心情?()A、惭愧、自责、敬爱B、震惊、沉痛、崇敬C、惊愕、激动、悲愤D、悲痛、热爱、敬仰22、文章以“丰碑”为题,用意是()A、突出了老军需处长留给人们的最后的印象B、表现将军要在以后为老军需处长立下丰碑的意愿C、点明本文是以丰碑为线索而展开的D、赞美老军需处长为革命献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23、对本文最后一段中“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描写红军战士步履雄健、坚实、有力。
B、表现战士们尽管疲惫但仍精神抖擞。
C、既写脚步,又写心情,写出老军需处长之死以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D、表面上是写战士,实则写将军心情沉重而又意志坚定24、本文最后一段与前面哪一段相呼应?()A、第一段B、第二段C、第四段D、第六段25、以下诗文名句中,能较确切地表现老军需处长精神品格的一项()A、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临难忘身,见危致(献出)命D、以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26——30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灭:割占2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的正确意思是()A所以,燕虽然是小国,可是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B所以,燕虽然是小国,可是灭亡在后,全是因为用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