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诗歌阅读 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全方位解读课件及精选练习(80张PPT)

202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全方位解读课件及精选练习(80张PPT)
的一生
昭君 下句 不得 仗工 昭君

离 写 归 整 不
开 葬 故 , 幸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 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 达强烈感情, 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
表达了词人旷达 的情怀。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 征、作用、程度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
有更突出、 鲜明地表现 物的作用。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
物来 表达 分为 体、 象、
代 的 部 具 特
替所 事物 分代 体代 征代
要 , 整 抽 本
突 的 言
出 特 简
描 征 练
、写, 含对使 蓄象语。知 应 (梦李令是否清》绿,照)肥知《红否瘦如?。用 代 写 凋 感“出伤“零绿了情叶,怀”叶”烘的和与托。茂““出盛红作花和”者”花分的的别,
手法
说明
作用
教材示例
赏析
设问
先提出问题 接着说出自 的看法。
, 己
开头设 题引入 全篇; 问,承 结尾设 化主题 回味。
上中问 , 问 , 启间, 带 , 令 下设动 人问 深;若 许 满 子 (案贺》?问 城黄铸)一闲 风时《川情 絮雨青烟都,草玉几梅 。,以 一 思问设化为问一具作答体结,可,将感以的实一形写腔象虚愁,。
构技巧、虚写、用典、对比、 欲扬先抑、景与情的关系、
表现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反问、
设问的考查尤多。
主观题
判断句段主要表达技巧,结
合语境赏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一 辨清“表达技巧”概念 二 掌握审答题技巧 三 熟悉4大类技巧
一 辨清“表达技巧”概念
高中语文试题中“表达技巧”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 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 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一般来说,试题题干中所说的“艺术 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 色”等概念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 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微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课件202009141260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微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课件202009141260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解析 “后世仰末照”中的“仰”是“敬仰”意,所以“被后人渐渐遗忘”把意思说 反了。 答案 B
“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尾联的“何必更愁悲
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
本诗悲凉甚至悲苦,“何必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跟刘禹锡《秋词》
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
思想感情
”又添无奈;而刘禹锡的
【注】 ①公元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 中的“我言秋日胜春
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
形象特点 (或景物气 氛)概括不
凄凉都是作诗的好素材,
意境特点“清冷、凄凉”概括不当,
(2018·北京卷改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 应为“江山美景”。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月。
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 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 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第三句重点在表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 古诗中有大量词语
现考生们奋勇争
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为古今异义词,解
先、一往无前,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 读时要 充分 调 动积
所以把他们比作
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 累,联 系语 境 ,以
战士。
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求精确理解。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2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2课

答案
解析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形象 答: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 生机。
答案
解析
【解析】概括时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麦苗生机盎然。然 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二、(201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返回 题目
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鉴赏方法 1.点明诗人选取的意象或景物形象。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既要忠实 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 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答案
解析
【解析】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写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的景象;②分析 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 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与奇 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效古诗比较鉴赏题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效古诗比较鉴赏题课件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01
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理论 ,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和技巧。
0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语言等要素,探究诗 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 格。
03
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异 同,提高鉴赏的敏锐性 和准确性。
04
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和 思想内涵,理解诗歌的 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
XX
PART 05
一轮复习策略与建议
REPORTING
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01
02
03
明确复习目标
确定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 赏的复习重点,如诗歌体 裁、作者生平、创作背景 等。
制定时间表
根据剩余时间和复习内容 ,合理规划每日、每周、 每月的复习进度。
合理安排复习顺序
按照诗歌鉴赏的难易程度 和自己的掌握情况,合理 安排复习顺序,确保高效 复习。
网络学习资源利用
语文学习网站
如“古诗文网”、“诗词在线”等, 提供丰富的古代诗歌资源和鉴赏文章 ,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学习交流与互动平台
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社区,与其 他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疑难问题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线课程与视频讲座
各大教育平台推出的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程,以及名师的视频讲座,可以 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XX
PART 02
高效古诗比较鉴赏策略
REPORTING
明确比较对象与角度
确定比较对象
明确要比较的两首或多首古诗,确保对它们的作者、背景、 风格等有一定了解。
明确比较角度
可以从主题、意象、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 进行比较。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3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3课

答案
解析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 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语言风格
答:
【答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
返回 题目
古代诗歌炼句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2.注意语言特点。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 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注意表达技巧。 4.注意句子所处位置,整体考虑,句不离篇。首句,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中间句,注意转折文意、承 上启下;尾句,注意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以景结情的句子往往有含蓄隽永之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古代诗歌炼句类题目的解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其所表达的感情。 2.指出其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4.指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感情所起的作用。
三、(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 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古典诗歌比较阅读(课件)—2021年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共31张PPT)

古典诗歌比较阅读(课件)—2021年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共31张PPT)
主观题 客观题
无 客观题
相较于诗歌的内容理解、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单一 考题而言,诗歌比较考查不是很频繁,3年3考,但 是在2016年的全国丙卷中,却设置了11分的分值。
考点概览
➢选材特点:选用不同作者题材相似的诗词;同一作者不 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同一诗词的不同 版本
➢命题角度:语言类比较、技巧类比较、情感类比较、意 境类比较。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 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 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 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类型三:思想感情类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类型二:表达技巧类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有四个维度: 修辞方法:(略) 表达方式:抒情和描写方法考查居多。 表现手法:比兴、衬托、想象、象征、用典、对写等。 结构技巧: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开门见山、卒章显 志、以景起兴、以景结情等。
类型二:表达技巧类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2021届高三一轮语文复习课
2017
近三年考情分析
年份 2020 2019 2018
卷别 课标全国Ⅰ 课标全国Ⅱ 课标全国Ⅲ 课标全国Ⅰ 课标全国Ⅱ 课标全国Ⅲ 课标全国Ⅰ 课标全国Ⅱ 课标全国Ⅲ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PPT课件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PPT课件

古诗
宋代的词
元代的散曲
诗歌
5
古体诗
古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诗歌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乐府诗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颧鹊楼》
绝句 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
排律
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
小令 曲 散曲
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写与 “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5、表达技巧 6、风格特色 7、鉴赏方法 8、练习举例 9、答题方法
诗歌
3
一. 要了解诗歌的分类
直接抒情 抒情诗 借景抒情 按内容 叙事诗 借人、事的描述抒情
诗歌
格律诗 按形式 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按来源
文人作品
诗歌
4
诗歌
新诗
新体诗(自由诗)
旧体诗(格律诗)
(1919年“五四”始)
唐代的律诗、绝句
从表现内容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 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怨诗、哲理诗、游 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诗歌
17
二、准确把握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 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 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 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第六节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第六节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精品课件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六节古 代诗歌 比较鉴 赏(共3 2张PPT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六节古 代诗歌 比较鉴 赏(共3 2张PPT )
2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过石头城 [唐]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六节古 代诗歌 比较鉴 赏(共3 2张PPT )
[解析]A 项,两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实写;C 项,“营 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 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D 项,“手法上都是 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 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 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 主要是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 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 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两首诗中水的不同特点, 然后分别结合全诗揣摩两位诗人通过“水”这一意象表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六节古 代诗歌 比较鉴 赏(共3 2张PPT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 单元古 代诗歌 阅读第 六节古 代诗歌 比较鉴 赏(共3 2张PPT )
诗歌表达技巧比较
对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有三个角度:常见修辞,表达 方 式 ( 其 中 对 抒 情 和 描 写 的 考 查 居 多 ), 表 现 手 法 ( 包 括 对 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 达技巧比较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 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 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熟悉 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 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 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分析不同诗歌中相同意象,答题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历以及 诗词内容加以分析,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一是伤国,一是伤己, 分析不同点时要注意。 答案 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 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 木萨尔北)。②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 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解析 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 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 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注】 ①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 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突破点 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
角度一 形象角度 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 【方法指导】
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 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
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示范】 典例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 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 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 ① 邓剡:南宋词人,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 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 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
角度二 语言角度 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 【方法指导】
四方面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 词语比较赏析题与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语是否造境、写景、 表情,是否传神等。 1.一定要选好比较点。 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 2.从表现作者情感上比较。 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 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 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 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 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 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 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 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 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 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3.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 看谁更生动形象。 4.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 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语言风格类解题方法参照前面章节关于语言风格讲解。
【典例示范】 典例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答 案 《 晓 行 巴 峡 》 : 所 用 的 “ 晴 江 ”“ 浣 女 ”“ 朝 日 ”“ 鸡 鸣 ”“ 水 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 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 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 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 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 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 挚友谊。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明确对比的诗篇;(2)“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对比点和答题角度;(3)“简要分析”,答题时先 要概括,再分析。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将赴”,将去还没去;“留别”,
从题目看
身在西域,送友人回京

与友人告别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从形象看
使亦应稀”
即飞雪”“中军置酒饮归客”
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 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即练即悟】 1.(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