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问答题_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一、名词解释1.基础: 设置于建筑物底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向地基传递压力的下部结构。

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3.固结:土的骨架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孔隙中水产生渗流,孔隙中水随着时间的发展的发展逐渐渗流排除,孔隙体积缩小,土体体积逐渐压缩,最后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常称为渗透固结、简称固结。

4.压缩变形:土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体积缩小称为压缩变形。

5.次固结沉降:指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压力使土结构矿物颗粒间接触点产生剪切蠕变,水膜进一步减薄,骨架进一步压缩,导致孔隙体积进一步压缩而产生的沉降。

6.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7.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8.渗透性:土被水渗流通过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9.流网:等势线和流线在平面上相互正交的两线簇,若按一定间距绘出,则形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称为流网。

10.静止土压力:若挡土墙具有足够的刚度,且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墙体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则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1.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2。

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风、电、雨和温度等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指的是岩石中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

13.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表示某地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的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与震中的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以及表土性质等条件的影响。

14。

渗流:土通过水中连续孔隙流动称为渗流。

15.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

土力学名词解释

土力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

2、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3、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4、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5、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过自然化合作用而形成的。

它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6、矿物的解理——是矿物受力后沿其晶体内部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或分裂的性质。

7、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通常采用摩氏硬度计作标准。

8、层理构造——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是一层层逐渐沉积下来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其沉积物的颜色、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9、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原岩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称之。

10、片理构造——是岩石中片状、柱状、或长条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长石等),在定向压力作用下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的,岩石易沿此方向劈开。

11、背斜褶皱——在形态上岩层向上弯曲,两翼岩层相背倾斜。

12、逆掩断层——倾角小于45。

,大于25。

的逆断层。

13、基本烈度——指某一个地区今后一百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14、河流阶地——河谷两岸由流水作用所形成的狭长而平坦的阶梯平台称之。

15、顺层滑坡——滑动面为岩层层面或不整合面的滑坡。

16、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17、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18、总矿化度——地下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之。

19、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20、水库淤积——水库蓄水后,上游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及塌岸物质和两岸山坡地的冲刷物质沉积于库底的现象。

21、围岩的弹性抗力——是指在有压隧洞的内水压力作用下向外扩张,引起围岩发身压缩变形后产生的反力。

(完整版)土力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完整版)土力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颗粒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e。

142、可塑性指标:是指黏土受外力作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用来描述土可塑性的物理指标。

143、渗流力:水流经过时必定对土颗粒施加一种渗流作用力,而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为渗流力。

144、变形模量: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土的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145、应力路径:对加荷过程中的土体内某点,其应力状态的变化可在应力坐标图中以应力点的移动轨迹表示,这种轨迹称为应力路径。

146、弱结合水:是指紧靠于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亦称薄膜水。

137、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138、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

139、地基固结度:是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或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

1310、砂土液化:当饱和松砂受到动荷载作用,由于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就有可能使有效应力降到零,因而使砂土像流体那样完全失去抗剪强度。

1311、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受剪强度。

121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1213、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1114、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1015、塑限:土由半固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 p表示。

1016、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

0917、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

0818、弹性模量: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0719、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有效应力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土力学名词解释

土力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考10个,每题2分)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所形成的通道中被移动、带走的现象。

(P29)2、灵敏度:原状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q u与重塑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q u’之比成为土的灵敏度。

(P85)3、不均匀系数:4、团结度:有效应力与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的比值。

(P67)5、有效密度:土的浮密度是土单位体积中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差。

6、相对密度: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纯蒸馏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7、基础埋置深度: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P124)8、滑坡:9、渗透系数:衡量土的透水性强弱的重要力学性质指标。

(P27)渗透性: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叫渗透性。

(P25)10、缩限:指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固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P17)塑限:指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P17)液限:指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液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P17)11、水力坡度:i=△h/L渗流流过单位长度时的水头损失。

(P29)12、饱和度:指土孔隙中液体的体积与孔隙的体积之比。

(P15)13、自重应力:在没有修建建筑物之前,地基中由于土体本身的有效自重而产生的应力。

(P33)14、附加应力:由于外荷载作用,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增量成为附加应力。

(P39)15(网页)16、比重:土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物体的比重。

(网页)17、流土:在向上的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颗粒同时起动的现象。

18、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又叫基底接触压力。

(P36、53)19、地基承载力:单位面积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成为地基承载力。

21、土:是自然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所形成的性质复杂、不均匀、各向异性且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材料。

(P6)22、最终沉降量:地基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断产生压缩,直至压缩完全稳定后地基表面的沉降量成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P55)23、变形模量E:土样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

土力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土力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IP(越大,土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越大,过程中常按IP对粘性土分类):土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液性指数IL:是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性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渗流:水等液体在土体孔隙中流动的现象★渗透性: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渗透力:单位体积土体内土颗粒所受的渗透作用力,也称为动水力★渗透破坏:由于渗透力、水压力或浮力的变化,导致土体颗粒或土体结构变化,引起堤坝或挡土墙等遭到破坏的现象,叫做渗透破坏(类型:管涌\流土)★流砂:渗透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且向上的渗透力克服向下的重力时,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俗称流土或流砂★管涌:在渗透水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透流速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也叫潜蚀★自重应力:由土体自重引起的应力★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基底附加应力:建筑物建造后在基础底面新增加的压力,是基底压力减去基底标高处原有自重应力之后的应力★附加应力: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土中引起的,附加在原有自重应力之上的应力★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粒间应力★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计算地基时,超过地基下一定深度,土的变形可不计,该深度称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压缩系数:反映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或在一定压力变化区间其压缩性大小的参数,其值等于e——p曲线上对应一定压力的切线斜率或对应一定压力变化区间的割线斜率★压缩指数:采用半对数直角坐标测绘的e ——log p压缩曲线,其后段接近直线,直线的斜率称为土的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值★先期固结压力:土体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的最大固结压力★临★界孔隙比:由不同初始孔隙比的砂土试样在同一压力下进行剪切试验,得出初始孔隙比与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相应于体积变化为零的初始孔隙比为临界孔隙比★砂土液化:是指饱和砂土或粉土在地震力作用下,砂土或粉土在受到强烈振动后,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土体失去强度而造成地基失效的现象★挡土墙:用来支撑天然或人工土坡,防止土体滑动的构筑物。

土力学题(选择、名词解释、问答)整理

土力学题(选择、名词解释、问答)整理

1 . 塑限: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也就是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2 . 不均匀系数: 定义为Cu= d60/ d10, d10 , d60分别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某粒径土的土颗粒含量分别为10%和60%。

3 . 有效应力原理:由外荷在研究平面上引起的法向总应力为б,那么它必由该面上的孔隙力u和颗粒间的接触面共同分担,即该面上的总法向力等于孔隙力和颗粒间所承担的力之和,即б=б'+u。

4. 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沿着填土方向转动或移动时,随着位移的增加墙后受到挤压而引起土压力增加,当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增加到最大值,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5 . 代替法:代替法就是在土坡稳定分析重用浸润线以下,坡外水位以上所包围的同体积的水重对滑动圆心的力矩来代替渗流力对圆心的滑动力矩。

6 . 容许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基底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记为f u.将f除以安全系数f s后得到的值称为地基容许承载力值f a,即f a=f u/f s 1、地基:基础底面以下,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的那部分土层。

2、基础:建筑物下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直接与地层接触的最下部分。

3、持力层:当基底下由不同的土层组成时,与基底接触的第一层土层叫持力层。

4、下卧层:地基中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

5、塑限:粘性土由可塑状态向固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

6、液限:粘性土由液态向可塑状态过渡的界限含水量。

7、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8、浮重度:水下土体单位体积所受的重力。

也叫有效重度、有效容重、浮容重。

9、孔隙率:土体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10、孔隙比:土体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12、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13、地基附加应力:由地基土自重以外的荷载引起的地基应力增量。

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5、摩擦桩:通过并支承在压缩性土层中,主要靠侧面土的摩阻力支承竖向荷载的桩。

土力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概要-知识归纳整理

土力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概要-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一名词解释:1、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颗粒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e。

142、可塑性指标:是指黏土受外力作用最初闪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用来描述土可塑性的物理指标。

143、渗流力:水流经过时必然对土颗粒施加一种渗流作用力,而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为渗流力。

144、变形模量: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土的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145、应力路径:对加荷过程中的土体内某点,其应力状态的变化可在应力坐标图中以应力点的挪移轨迹表示,这种轨迹称为应力路径。

146、弱结合水:是指紧靠于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亦称薄膜水。

137、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138、有效应力:经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

139、地基固结度:是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记忆时光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或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

1310、砂土液化:当饱和松砂受到动荷载作用,由于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就有可能使有效应力降到零,因而使砂土像流体那么彻底失去抗剪强度。

1311、土体抗剪强度:土体反抗剪切破坏的受剪强度。

121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1213、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1114、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10表示。

1015、塑限:土由半固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p16、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

0917、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

0818、弹性模量: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0719、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有效应力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土力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土力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自重应力:由土层自身重力引起的土中应力。

附加应力:是指土体受外荷载以及地下水渗流、地震等作用下附加产生的应力增量,它是引起土体变形和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土体强度破坏和失稳的重要原因。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

基底附加压力:由于新建建筑物在地基当中增加的应力就叫基底附加应力。

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

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对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移动或转动),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离开土体向前位移时,土压力随之减小。

当位移至一定数值时,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

此时,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推挤土体向后位移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随之增加。

当位移至一定数值时,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

此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9. 地基破坏模式有几种?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时p-s曲线的特征如何?(形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破坏。

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P-S曲线陡直下降,通常称为完全破坏阶段。

其地基变形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压密阶段即当荷载较小时,基底压力p与沉降s大致呈直线关系;剪切阶段即当荷载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基础边缘土体开始发生剪切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切破坏区逐渐扩大,土体开始向周围挤出,P-S曲线不再保持直线;完全破坏阶段即随着荷载继续增加,剪切破坏区不断扩大,最终在地基中形成一连续的滑动面,基础极具下沉或向一侧倾斜,同时土体被挤出,基础四周地面隆起,地基发生整体剪切破坏P-S曲线陡直下降。

1、何为最有含水量?影响填土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在一定功能的压实作用下,能使填土达到最大干密度所对应的含水率。

含水量对整个压实过程的影响;击实功对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不同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土粒级配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塑限: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也就是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2.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量的百分数表示。

3 .有效应力原理 :由外荷在研究平面上引起的法向总应力为σ,那么它必由该面上的孔隙力u 和颗粒间的接触面共同分担,即该面上的总法向力等于孔隙力和颗粒间所承担的力之和,即σ=σ'+u 。

4.毛细压力:湿砂的土粒间的粘聚力。

8.临界水力坡降 :土体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称为抗渗强度。

通常以濒临渗透破坏时的水力梯度表示,称为临界水力梯度。

9.不均匀系数 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Cu=d60/d10 式中d60:和d30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分别为60%和10%时所对应的粒径。

级配连续:Cu>5级配良好,<5级配不良。

级配不良时Cc=1~3且Cu>5才级配良好。

10.渗透系数 :当水力梯度i 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cm/s 或m/s )。

11.砂土液化 :液化被定义为任何物质转化为液体的行为或过程。

对于饱和疏松的粉细砂,当受到突发的动力荷载时,一方面由于动剪应力的作用有使体积缩小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短来不及向外排水,因此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时,其有效应力为零。

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只有土体骨架才能承受剪应力,当土体的有效应力为零时,土的抗剪强度也为零,土体将丧失承载力,砂土就象液体一样发生流动,即砂土液化。

2 何谓“超固结比”,如何区分土体的固结状态? :通过测定的前期固结压力p c 和土层自重应力p 0(即自重作用下固结稳定的有效竖向应力)状态的比较,定义超固结比OCR :0/p p OCR c =。

根据超固结比的大小,将天然土层划分为正常固结土(OCR=1)、超固结土(OCR >1)和欠固结土(OCR <1)三类固结状态。

6、试述:有效应力原理。

答:有效应力公式w u +='σσ,σ为总应力,'σ为有效应力,w u 为孔隙水压力。

由此得到重要的有效应力原理,它包含下述两点: 1.土的有效应力'
σ等于总应力σ减去孔隙水压力w u ; 2.土的有效应力控制了土的变形及强度性能。

9.简述影响土压实性的因素。

答:土压实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含水率、击实功能、土的种类和级配以及粗粒含量等。

(1分) 对粘性土,含水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含水率较低时,相同击实功能下所获得的干密度较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所得到的干密度会逐渐提高;当达到某含水率时,对应击实功能下会得到最大干密度,对应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随着含水率的提高,最大干密度反而会减小。

(1分) 击实功能的影响表现为:击实功能越大,所得到的土体干密度也大;最优含水率随击实功能的增大而减小。

(1分) 土类和级配的影响表现在:粘性土通常较无粘性土压缩性大;粘粒含量大,压缩性大;级配良好,易于压密,干密度大;(1分) 粗粒含量对压实性有影响,大于5mm 粒径的粗粒含量大于25%-30%时,需对轻型击实试验的结果进行修正。

(1分) 10. 简述用分层总和法求基础沉降的方法步骤。

答:(1) 选择计算剖面,在每个剖面上选择若干计算点。

(2)地基分层。

每层厚度可以控制在2~4米或小于或等于0.4B ,B 为基础的宽度。

3)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并绘出分布曲线。

(4) 求出计算点垂线上各分层层面处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出它的分布曲线。

并以附加应力等于0.2或0.1倍自重应力为标准确定压缩层的厚度。

(5)按算术平均算出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

(6根据第i 分层的平均初始应力、初始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由压缩曲线查出相应的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孔隙比。

(7) 按无侧向变形条件下的沉降量计算公式分层计算各层的压缩量,最后总和得出基础的沉降量。

12,何谓正常固结粘土和超固结粘土,两者的压缩特性和强度特性有何区别? 答:把土在历史上曾经受到的最大有效应力称为前期固结应力,以pc 表示;而把前期固结应力与现有应力po '之比称为超固结比OCR ,对天然土,OCR>1时,该土是超固结; 当OCR =1时,则为正常固结土。

压缩特性区别:当压力增量相同时,正常固结土压缩量比超固结土大。

强度特性区别:超固结土较正常固结土强度高。

116、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超固结粘土的沉降一定小于正常固结粘土的沉降吗?为什么?(5分) 是的(1分)。

因为和正常固结粘土相比,超固结粘土孔隙比比正常固结土小,如果现有有效应力相同,则在某荷载增量作用下,超固结土是沿再压缩曲线压缩,而正常固结土沿压缩曲线压缩。

由于同一土质,再压缩曲线肯定比压缩曲线缓,即再压缩指数比压缩指数小,因此,超固结粘土沉降比正常固结土小。

(4分) 19、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土的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土的压缩变形(或沉降),而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又会使土产生下沉呢?(10分)
答:一般情况下,地基是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沉积,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已经压缩稳定了。

自重应力已经转变为有效应力了,这种情况下,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土体压缩。

但如土体是新近沉积,自重应力还未完全转变未有效应力,则自重应力将产生压缩。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部分土层从水下变为水上,该土层原来受到浮托力作用,现该浮托力因水位下降而消失,相当于在该土层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体积力,其大小等于浮托力。

该力必然引起土体压缩。

20、土的粒径分布曲线和粒组频率曲线
如何测得,有何用途?对级配不连续的土,这两个曲线各有什么特征?(10分) 答:1. 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以土颗粒粒径为横坐标(对数比例尺)小于某粒径
的土质量占试样的总质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根据土的粒径分布曲线可以求得土中各粒组的含量,用于评估土的分类和大致评估的工程性质.某些特征粒径,用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评价土级配的好坏。

2. 粒组频率曲线:以个颗粒组的平均粒径为横坐标对数比例尺,以各颗粒
组的土颗粒含量为纵坐标绘得。

土的粒径分配曲线不仅可以确定粒组的相对含量,还可以根据曲线的坡度判断土的级配的好坏. 27.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是怎样确定的?举例说明其用途? 塑性指数的确定:,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出液限w L 、塑限w p 后按以上公式计算。

液性指数的确定:
,w 为土的天然含水率,其余符号同前。

塑性指数越高,土的粘粒含量越高,所以塑性指数常用作粘性土的分类指标。

根据该粘性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确定该
土的名称。

液性指数表征了土的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可用来判别粘性土所处的状态。

当,土处于坚硬状态;当,土处于可塑状态;当,土处于流动状态。

三轴试验: 施加周围压力3时打开
排水阀门,试样完全排水固结,孔隙水
压力完全消散。

然后关闭排水阀门,再施加轴向压力增量△,使试样在不排水条件下剪切破坏。

直剪试验: 剪切前试样在垂直荷载下充分固结,剪切时速率较快,使土样在剪切过程中不排水,这种剪切方法为称
固结快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