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土力学名词解释
土力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
2、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3、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4、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5、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过自然化合作用而形成的。
它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6、矿物的解理——是矿物受力后沿其晶体内部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或分裂的性质。
7、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通常采用摩氏硬度计作标准。
8、层理构造——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是一层层逐渐沉积下来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其沉积物的颜色、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9、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原岩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称之。
10、片理构造——是岩石中片状、柱状、或长条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长石等),在定向压力作用下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的,岩石易沿此方向劈开。
11、背斜褶皱——在形态上岩层向上弯曲,两翼岩层相背倾斜。
12、逆掩断层——倾角小于45。
,大于25。
的逆断层。
13、基本烈度——指某一个地区今后一百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14、河流阶地——河谷两岸由流水作用所形成的狭长而平坦的阶梯平台称之。
15、顺层滑坡——滑动面为岩层层面或不整合面的滑坡。
16、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17、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18、总矿化度——地下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之。
19、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20、水库淤积——水库蓄水后,上游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及塌岸物质和两岸山坡地的冲刷物质沉积于库底的现象。
21、围岩的弹性抗力——是指在有压隧洞的内水压力作用下向外扩张,引起围岩发身压缩变形后产生的反力。
2012土力学名词解释

2012⼟⼒学名词解释《⼟⼒学》名词解释09级考试,名词解释:1.液性指数 2.压缩模量 3.达西定律 4.最优含⽔率 5.被动⼟压⼒6.超固结⽐7.固结度8.不均匀系数9.砂⼟相对密实度 10.临塑荷载马亢班⼩测,名词解释:1.管涌 2.先期固结压⼒ 3.塑性指数 4.灵敏度 5.超固结⽐ 6.压缩系数 7.不均匀系数 8.相对密实度 9。
渗透系数第⼀章⼟的组成(王志磊)1. d60—⼩于某粒径的⼟粒质量占⼟总质量60%的粒径,称为限定粒径(限制粒径);d10—⼩于某粒径的⼟粒质量占⼟总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2.不均匀系数C u : ⼩于某粒径的⼟粒质量占⼟总质量60%的粒径与⼩于某粒径的⼟粒质量占⼟总质量10%的粒径的⽐值。
即C u =d 60/d 10.3.曲率系数C c :C c =d 230/(d 60*d 10).4.⽑细⽔:受到⽔与空⽓交界⾯处表⾯张⼒的作⽤、存在于地下⽔位以上的透⽔层中⾃由⽔5.结合⽔-指受电分⼦吸引⼒作⽤吸附于⼟粒表⾯的⼟中⽔。
这种电分⼦吸引⼒⾼达⼏千到⼏万个⼤⽓压,使⽔分⼦和⼟粒表⾯牢固地粘结在⼀起。
结合⽔分为强结合⽔和弱结合⽔两种。
6.强结合⽔:紧靠⼟粒表⾯的结合⽔,其性质接近于固体,不能传递静⽔压⼒,具有巨⼤的粘滞性、弹性和抗剪强度,冰点为-78度,粘⼟只含强结合⽔时,成固体状态,磨碎后成粉末状态。
7.弱结合⽔:强结合⽔外围的结合⽔膜。
8.⼟的结构:指⼟粒单元的⼤⼩、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
⼟的结构和构造对⼟的性质有很⼤影响。
9.⼟的构造:物质成分和颗粒⼤⼩等都相近的同⼀⼟层及其各⼟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之。
第⼆章⼟的物理性质及分类(杨少鹏,李顺时)1.⼟的含⽔量:⼟中⽔的质量与⼟粒质量之⽐(⽤百分数表⽰)。
2⼟粒相对密度(⽐重):⼟的固体颗粒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的质量之⽐。
3.⼟的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的(湿)密度。
土力学名词解释

土力学名词解释1 液限:表示土从塑态转化为液态时的含水量。
2 基底附加压力:一般建筑物都埋于地表以下,建筑物建成后作用于基底上的平均压力减去基底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才是新增加的压力,此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3 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背离墙背方向转动或移动时,墙后土压力逐渐减少,当达到某一位移量时,墙后土体开始下滑,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小值,滑动楔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4 超静水压力:由外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
5 管涌: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致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增大,渗透流速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
6 地基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破坏时作用在基底上的压力。
7 基底压力:指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压力,与地基对基础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称基底反力。
10 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承受荷载的能力。
11 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墙背方向移动时,墙挤压土体,墙后土压力逐渐增大,当达到某一位移时,墙后土体开始上隆,滑动楔体内应力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12孔压系数:在不排水和不排气的条件下,由外荷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应力增量的比值。
13 粒径级配: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就称为土的粒径级配。
14 砂土的密实度:通常指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含量。
15 固结度: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部分对起始孔隙水压力的比值。
16土的触变性:含水量和密度不变,土因重塑而软化,又因静置而逐渐硬化,强度有所恢复的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17有效应力:全部竖直向粒间作用力之和对横断面积的比值。
18压缩系数:孔隙比的变化对竖向压应力的变化的比值。
19前期固结压力:土在历史上受到的最大固结压力(有效应力)。
20最优含水量:在压实曲线上,峰值干密度所对应的含水量称为最优含水量。
土力学名词解释

1、土粒级配:是指土中各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或土中中各粒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6、塑性指数:表示粘性土呈可塑状态的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其大小等于液限与塑限的差7、液性指数:表征了粘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用来区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
1、自重应力:由土体本身重量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2、附加应力:由外荷载(建筑荷载)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力。
3、渗透力: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
4、流土: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某一范围内土粒群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5、管涌: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6、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压力pc与现时的土压力p0的比值。
7、前期固结压力: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8、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
9、固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对外荷载产生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2、土的极限平衡状态: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相切时的应力状态。
3、极限平衡条件:根据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来研究土体单元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应力条件及大小主应力之间的关系,该关系称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7、灵敏度: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1、土压力: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2、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
3、主动土压力: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降为最小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向着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达到最大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5、挡土墙:为了防止土体的滑坡或坍塌而修建的支挡结构物。
(完整版)土力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颗粒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e。
142、可塑性指标:是指黏土受外力作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用来描述土可塑性的物理指标。
143、渗流力:水流经过时必定对土颗粒施加一种渗流作用力,而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为渗流力。
144、变形模量: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土的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145、应力路径:对加荷过程中的土体内某点,其应力状态的变化可在应力坐标图中以应力点的移动轨迹表示,这种轨迹称为应力路径。
146、弱结合水:是指紧靠于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亦称薄膜水。
137、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138、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
139、地基固结度:是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或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
1310、砂土液化:当饱和松砂受到动荷载作用,由于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就有可能使有效应力降到零,因而使砂土像流体那样完全失去抗剪强度。
1311、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受剪强度。
121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1213、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1114、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1015、塑限:土由半固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 p表示。
1016、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
0917、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
0818、弹性模量: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0719、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有效应力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土力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土:是矿物或岩石碎屑构成的松软集合体。
由固体、液体和气体所组成的混合物。
3、土的性质:结构性质——生成和组成结构和构造物理性质——三相比例指标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水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力学性质——击实性压缩性抗剪性4、地基、基础:地基是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基础是将建筑物承受的各种荷裁传递到地基上的下部结构。
5、岩土工程:是根据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及岩石力学理论、观点与方法,为了整治、利用和改造岩、土体,使其为实现某项工程目的服务而进行的系统工作。
第一章1、土的形成过程:地球表面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称为“土”。
2、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物理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这种作用使岩体逐渐变成细小的颗粒。
化学风化是指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过程,这种作用不仅使岩石颗粒变细,更重要的是使岩石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大量细微颗粒和可溶盐类。
3、搬运、沉积:4、土的组成: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组成的三相分散体系。
5、土中三相:固相、液相、气相6、粒径、粒组: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通常以粒径表示。
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称为力组。
7、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8、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粘土矿物、无定形氧化物胶体、可溶盐9、粘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所形成的新矿物。
10、结合水:当土粒与水相互作用时,土粒会吸附一部分水分子,在土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膜,成为结合水。
11、自由水:自由水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水。
12、土的结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13、土的结构性:14、粘性土灵敏度:是指粘性土的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值。
土力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土:岩石在长期风化作用下产生的大小不同的颗粒,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是各种矿物的松散集合体。
2.基础: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与之接壤地层的建筑物部分3.地基:承受建筑物基础荷载的地层部分.4.土的结构:指土颗粒单元大小,形状,相互排列,相互联结及作用等因素构成的结构特征。
5.含水率:土中水的质量m w与土颗粒质量m s的比值.6.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v w与空隙体积v v的比值。
7.最优含水率:8.界限含水率:黏性土从一种主要状态向另一种主要状态转变时的含水率9.液限:由流塑状态转入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10.塑限:由可塑状态转入坚硬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11.缩限:由坚硬状态转入坚固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12.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
(常用百分率表示)13.液性指数:I L=W-W P/W L-W P14.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15.砂土: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16.粉土: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且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
17.粘性土:当塑性指数大于10时为粘性土,其中10<I P<17时为粉质粘土,I P>17为粘土。
18.渗流:水在土空隙通道中流动的现象。
19.渗透性:土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质20.渗透力:土是具有黏滞度的液体,当在土中渗流时,对土颗粒有推动,摩擦和拖拽作用,这种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力效应称为渗透力。
21.临界水力梯度:向上的渗透力已经使土颗粒处于失重或悬浮状态时的水力梯度。
I cr=γ‘/γw22.水力梯度:单位流程的水力损失。
23.流土:指水向上渗流时,在渗流出口处一定范围内,土颗粒或其集合体随之浮扬而向上移动或涌出的现象。
24.管涌:指在土的渗流作用下,细颗粒在粗颗粒的空隙中移动,或者在抗管涌稳定层之间的细粉砂夹层中细颗粒被压力水流带出的现象。
土力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颗粒体积之比称为土的孔隙比e。
142、可塑性指标:是指黏土受外力作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用来描述土可塑性的物理指标。
143、渗流力:水流经过时必定对土颗粒施加一种渗流作用力,而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为渗流力。
144、变形模量: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土的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145、应力路径:对加荷过程中的土体内某点,其应力状态的变化可在应力坐标图中以应力点的移动轨迹表示,这种轨迹称为应力路径。
146、弱结合水:是指紧靠于强结合水的外围而形成的结合水膜,亦称薄膜水。
137、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138、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
139、地基固结度:是指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或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
1310、砂土液化:当饱和松砂受到动荷载作用,由于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就有可能使有效应力降到零,因而使砂土像流体那样完全失去抗剪强度。
1311、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受剪强度。
121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1213、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1114、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剪切破坏发展即将失稳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1015、塑限:土由半固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 p表示。
1016、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
0917、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竖向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
0818、弹性模量: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应变模量。
0719、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有效应力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名词解释09级考试,名词解释:1.液性指数 2.压缩模量 3.达西定律 4.最优含水率 5.被动土压力6.超固结比7.固结度8.不均匀系数9.砂土相对密实度 10.临塑荷载马亢班小测,名词解释:1.管涌 2.先期固结压力 3.塑性指数 4.灵敏度 5.超固结比 6.压缩系数 7.不均匀系数 8.相对密实度 9。
渗透系数第一章 土的组成(王志磊)1. d6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为限定粒径(限制粒径);d10—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为有效粒径;2.不均匀系数C u :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与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的比值。
即C u =d 60/d 10.3.曲率系数C c :C c =d 230/(d 60*d 10).4.毛细水: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透水层中自由水5.结合水-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的土中水。
这种电分子吸引力高达几千到几万个大气压,使水分子和土粒表面牢固地粘结在一起。
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6.强结合水:紧靠土粒表面的结合水,其性质接近于固体,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具有巨大的粘滞性、弹性和抗剪强度,冰点为-78度,粘土只含强结合水时,成固体状态,磨碎后成粉末状态。
7.弱结合水: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
8.土的结构:指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联结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
土的结构和构造对土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9.土的构造: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同一土层及其各土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之。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杨少鹏,李顺时)1.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土粒相对密度(比重):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
3.土的密度:土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土的(湿)密度。
4.土的干密度:土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部分的重量。
5.饱和密度:土孔隙中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
6.浮密度(有效密度):在地下水位以下,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差。
7.土的孔隙比e :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8.土的孔隙率n :土中孔隙所占体积与土总体积之比。
9.土的饱和度:土中水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
10.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11.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
12.塑性指数: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省去%符号),即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13.液性指数: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
14.活动度:塑性指数与粘粒(粒径<0.002mm 的颗粒)含量百分数之比值m I A P = 15.灵敏度 :粘性土原状土强度与结构完全破坏的重塑土的相应强度的比值。
灵敏度反映粘性土结构性的强弱。
'uu t q q S =St —粘性土的灵敏度。
qu —原状土(粘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qu'—重塑土(粘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P L P w w I -=16. 触变性:粘性土结构遭到破坏,强度降低,但随时间发展土体强度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也就是说土的结构逐步恢复而导致强度的恢复。
17.相对密实度:用来衡量无粘性土的松紧程度,它是以该无粘性土自身最松和最密两种极限状态作为判别的基准,其定义为min max 0max e e e e Dr --=。
[max e :砂土在最松散状态时的孔隙比,即最大孔隙比][mine : 砂土在最密实状态时的孔隙比,即最小孔隙比][e:砂土在天然状态时的孔隙比]18.土的胀缩性:黏性土具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两种变形特性。
19.土的湿陷性:土在自重压力作用下或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陷的特征。
20.土的冻胀性:土的冻胀和冻融给建筑物或土工建筑物带来危害的变形特性。
第三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刘星帆)1.渗透: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的现象2.渗透性(透水性):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3.渗流:液体在土孔隙或其他透水性介质中的流动问题。
4.起始水力梯度:对密实的粘土,由于吸着水具有较大的粘滞阻力,因此只有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数值,克服了吸着水的粘滞阻力后,才能发生渗透。
将这一开始发生渗透时的水力梯度称为粘性土的起始水力梯度。
5.渗透系数:当水力坡降为1的时候所对应的流速,即 中i=1时的v 对应着渗透系数。
6.达西定律:法国工程师H 达西利用“达西渗透试验装置”对均匀砂进行了大量渗透试验,得出了层流条件下,土中水渗流速度与能量(水头)损失之间关系的渗透规律。
其表达式为 q=kAi7.等效渗透系数:天然沉积土往往是由渗透性不同的土层所组成。
对于与土层层面平行和垂直的简单渗流情况,当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厚度为已知时,我们可求出整个土层与层面平行和垂直的平均渗透系数,作为渗流计算的依据。
8.稳定渗流(P74):当渗流场中水头及流速等渗流要素不随时间改变时,这种渗流称为稳定渗流。
9.拉普拉斯方程(平面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式):10.流网:由流线和等势线所组成的曲线正交网格。
11.流线:表示水质点的流动路线,流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流速矢量的方向12.等势线:是渗流场中势能或水头的等值线13.渗流力(动水力):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14.流砂(流土):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15.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时的水力梯度16.管涌(自然界为潜蚀):管涌是渗透变形的一种形式.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土粒在粗土颗粒形成的空隙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第四章 土中应力(梁宸)1.自重应力:未修建建筑物之前,由土体重力在土中产生的应力。
2.附加应力3.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计算 基底附加压力(p 0)第五章 土的压缩性(许维陆)1.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2.土的压缩:是指土中孔隙的体积缩小,即土中水和土中气所占的体积缩小。
A G F p +=d p p 00γ-=3.土的固结(土的压密):饱和土压缩的全过程,即在压力作用下随土中水所占体积缩小的全过程。
4.压缩系数: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压应力增量的比值(MPa -1),即e-p 曲线中某一压力段的割线斜率a 1-2<0.1 MPa -1→低压缩性土;0.1≤a 1-2<0.5 MPa -1→中压缩性土;a 1-2≥0.5 MPa -1→高压缩性土5.压缩指数Cc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应力常用对数值增量的比值,即e-p 曲线中某一压力段的直线斜率Cc=( e 1–e 2)/(lgp 2-lgp 1)低压缩性土Cc 值一般小于0.2,Cc 值大于0.4为高压缩性土6.压缩模量Es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应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MPa )Es=(1+e 1)/a7.体积压缩系数m v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体积)应变与竖向附加应力之比(MPa -1)m v =1/ Es=a/(1+e 1)8.先期(前期)固结应力:天然土层在历史上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指土体在固结过程中所受到的最大竖向有效应力)9. 正常固结土:历史上所经受的先期固结应力等于现有覆盖土重。
超固结土: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应力欠固结土:先期固结应力小于现有覆盖土重10.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应力与现有覆盖土中之比。
定量地表征土的天然固结状态的指标,用下式表示:11.变形模量E 0: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12.弹性模量: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瞬时压缩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13、压缩系数:压缩曲线上,当压力变化范围不大时,孔隙比的变化值与压力的变化值的比值,即:14、正常固结土:土层目前的自重应力等于先期固结压力的土层。
15、超固结比:定量地表征土的天然固结状态的指标,用下式表示:第六章 地基变形 (上官朝根)1.有效应力原理:由外荷在研究平面上引起的法向总应力为б,那么它必由该面上的孔隙力u 和颗粒间的接触面共同分担,即该面上的总法向力等于孔隙力和颗粒间所承担的力之和,即б=б'+u 。
2.固结度: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经历了时间t 的沉降量t s 与最终沉降量s 之比值称为固结度,它表示时间t 地基完成的固结程度。
3.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简答)(a)计算原地基中自重应力分布(b)基底附加压力p0(c)确定地基中附加应力 z 分布(d)确定计算深度zn(e)地基分层Hi ①不同土层界面;②地下水位线;③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4B或4m;④σz 变化明显的土层,适当取小。
(f)计算每层沉降量S i(g) 各层沉降量叠加∑Si第七章土的抗剪强度(李鹏飞)1.直接剪切试验可分为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三种方法。
2.快剪试验:试样施加竖向压力后,立即快速(0.02mm/min)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
3.固结快剪试验: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再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
4.慢剪试验: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再以缓慢的速度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
5.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简称不排水试验,试样在施加围压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排水,实验自始至终关闭排水阀门。
6.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简称固结不排水试验,试样在施加围压时打开排水阀门,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关闭排水阀门,再施加竖向压力,使试样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剪切破坏。
7.固结排水三轴试验:简称水试验,试样在施加围压时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在排水条件下施加竖向压力直至试件剪切破坏。
第八章土压力(孔伟)1、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
2、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
3、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第九章地基承载力(江求全)1.地基承载力: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2.整体剪切破坏: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产生连续剪切滑动面的地基破坏模式,易发生在在坚硬粘土或密砂中。
3.局部剪切破坏:浅基础荷载下,地基土体局部产生剪切破裂面的地基破坏型式,易发生在基础埋深较大的砂性土粘性土地基.4.冲切剪切破坏:浅基础荷载下地基土体产生垂直剪切破裂面的地基破坏型式,易发生在松砂、软粘土松散粉土中5.临塑荷载:临塑荷载是指基础边缘地基中刚要出现塑性变形(即局部剪切破坏)时基底单位面积上所承担的荷载.6. 临界荷载:允许地基产生一定范围塑性变形区所对应的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