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热】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热】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唐代:薛昭蕴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译文: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注释: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rě)百花心,蕙(huì)风兰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
蕙风兰思:形容美人的思绪和风度。
蕙:香草名。
寄清琴:将情思寄于清越的琴声之中。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楚烟湘月:回忆往日游宴时的意境幽静、凄迷。
沈沈:也写作“沉沉”。
赏析:这首词写男女的欢会与分别。
上片先从分别写起,河桥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别时的留念,并兴起相见之迟,相别之速。
“蕙风”句是从弦管之间写女子的风度、情怀。
下片写临流饯别,以春水之满状心意之满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挚,用语自然而深婉。
末句以景结情,楚烟湘水,皆已寂寞,纯是分别时的感情外射。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2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绿槐烟柳长亭路。
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
暗忆丁宁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翻译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
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
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这首词步贺铸《横塘路(青玉案)》韵作。
长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用。
取次:草草,仓促,随便。
永:长。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古代诗歌赏析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柳州城①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唐〕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①柳州:柳宗元当时被贬柳州。
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桔树。
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荆州: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诗人在无奈之下种下很多柑树,“新”字写出柑叶的嫩绿,“遍”字写出了柑叶的繁盛,用词精准。
B.颔联提及两个典故,一是以屈原作《橘颂》自勉来自比作者的高洁品行,二是以李衡的典故表明自己不以柑树谋取私利的决心。
C.颈联想象奇特,以“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以“闻”字把柑橘花开的形态和香味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气氛,显得形象生动。
D.在尾联中,诗人说如果让他等到柑树成为柑林的时候,果实的滋味还能够供养他这个老人,暗藏担忧之情,唯恐贬谪的时间太长。
16.苏轼评价此诗“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平缓中隐藏着丰富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丰富的情感?请作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中“,”两句诗通过赞扬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来表达自己坚持抗金的立场。
(2)《次北固山下》写海面上朝阳升起,江南已有春天的气息的两句诗是“,”。
(3)《逍遥游》说宋荣子“,”,能认清内外荣辱的界限,但还未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15.【答案】A【解析】A项,诗人像屈原一样喜爱美树,所以A中的“无奈之下”是错误的理解,诗人是因为喜爱而种柑树,而且“新”“遍”也透露出作者的心情。
16.【参考答案】17.①诗人抒发了对黄柑树的喜爱之情。
《小石潭记》 (2)

人们常说:为官一处,造福一方。
柳宗元,在永州时任闲职,无功过可言;但任职柳州时,植树造林,发展生产,为当地做了不少贡献。
柳宗元和柳树柳宗元的柳与柳树的柳本没有直接关系,但柳宗元却与柳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柳宗元原为朝臣,后被贬到偏远的永州任司马的闲职。
在任十一年后,又奉旨返回京城。
柳宗元以为此次返京,必会得到重用,可在京住了一段时间后,无人理睬,心中十分焦虑。
一天夜里,柳宗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棵柳树扑倒在地。
第二天,柳宗元请人帮助圆梦,说自己姓柳,梦见柳树扑倒在地,疑似不祥之兆。
帮他圆梦的人听了以后说:“没有什么关系,先生可能要到远处作官了。
柳,直立是柳树,倒地为柳木。
‘木’与‘牧’(古时州一级的地方官也称‘牧’)通,‘柳木’,就是‘牧’柳州的意思。
”后来,柳宗元果然被任命为柳州刺使。
唐时的柳州是一个比永州更荒僻的地方,“毒蛇遍地,疫病猖獗”,盗贼横行,人民苦不堪言。
在永州,他任的是闲职,但在柳州则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他力图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多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
他一到柳州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并大力发展生产,与此同时还大搞植树造林,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
他曾亲手在柳州城西北种了二百株柑橘。
在重修柳州大云寺时,他不仅栽种了不少树木,还种了三万株竹子。
在利用城南江边弃地修建东亭时,他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植树活动。
柳宗元在柳州种柳树的事,可能要算他在柳州任上最得意的一件事了,他曾为此专门写了一首题为《种柳戏题》的诗:柳州柳刺使,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在诗中讲述自己作为刺使,亲自在江边栽植柳树一事,将来会成为柳州地方的一个历史掌故。
他希望他亲手栽植的柳树树大成荫,后人会睹树思人,纪念自己。
诗歌最后一联用了召公树甘棠、后人不忍剪伐的典故,为自己没有为柳州人民留下惠政而感到惭愧。
这首诗可能是他的晚年之作。
他希望将来人民纪念自己,倒不是因为他个人好大喜功,而正是因为他已经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柳宗元与竹人们都知道柳宗元喜欢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一首《种柳戏题》在柳州几乎是家喻户晓。
文人都熟悉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殊不知,苏轼还有一首咏《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私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有人误读为柳诗,因为有人将此诗归在柳宗元的名下,了解苏轼遭遇的人知道,诗中“甲刃纷相触”“可折不可辱”恰似苏在狱中的遭遇和气节的表白。
苏对柳诗厚爱有加,晚年贬谪惠州、儋州时,以陶、柳二集为南迁“二友”,随身携带,并对柳诗作过“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中肯评价。
与中国古代诗人骚客一样,柳宗元也是十分爱竹的。
当年,柳宗元用“山水绿”“楚天碧”来描绘永州的生态美,这自然离不开竹的倩影。
在有关的山水诗文中,屡屡呈现竹的美姿,《永州八记》就有5篇点染竹筠。
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先叙小丘,有竹有石,次叙买丘,再叙治理小丘,“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又叙赏游小丘,写景状物,摇曳多姿,“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小石潭记》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这篇精美妙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
以开头的“心乐之”,到潭中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再到“凄神寒骨”的“悄怆”之感,情绪的变化乃遭贬的心境使然。
文中有三处提到竹子,是即景抒情的媒介。
篁竹一般注者解释为成片的竹子。
但也另有说法:“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细者为笛。
”(戴凯之《竹谱》)《康熙字典》除采用《竹谱》的说法外,还补充“《筍谱》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实。
又竹田也。
《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于文篁。
《注》徐广田:竹田曰篁。
《楚辞•九歌》余出幽篁兮终不见天。
《注》篁,竹丛也。
”可见,篁竹有3种意思:①一种料竹。
【名师讲题】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①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柳宗元,贞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革新失败后贬至永州十年,后又至柳州,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
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
③据《水经注流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之喜。
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
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的复杂心绪。
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16.清人姚鼐评价此诗时有言:“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柑之成林也。
而托词反平缓,故佳。
”请结合尾联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15.B16.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②此联表面上是表达对柑树成林滋养受益的期待和喜悦,实际上是自伤迁谪之久,只能望柑之成林的无奈,“坐待”一词表明作者虽有志向但又无法实现而不得不忍受的压抑与悲痛。
貌似宽解语,实则不平气。
③诗人反话正说,用平缓的语调表达深深的痛苦,增强了悲情,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错误,从“不学荆州利木奴”可知,作者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足见其爱柑理由并非是想要以种柑发家致富,而是因为橘树天生美好的品德。
故选B。
题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柳原文|翻译及赏析名家评论《鼓吹评注》:此自柳线初垂以至柳飞絮,终一春之事而言之也。
首言杨柳初垂,绿烟含穗,时枝尚弱,未胜春之吹。
及花之香则随歌尘而起,影之动则逐舞袖而垂。
至于曲吹羌笛,枝啭流莺,杨柳*有不同凡木者矣。
若暮春则花白如,填满于干门九陌之间,而且飞入宫墙,人莫之觉。
其轻盈之态,不足令人爱玩哉!朱三钖:通首只起二句实写杨柳,余俱用比用兴,曲尽其妙。
唐人咏物,必有所托,细玩自知其意。
即实咏一物,决不纯用赋体也。
(《东岩草堂评订唐鼓吹》)刘学锴:就诗面作解,则首联形容柳丝千条,绿烟金穗,吹拂人面。
次联谓风吹柳丝,如静婉之袅舞腰,香随尘起;如娇娆之转舞袖,影伴舞垂。
腹联谓羌笛有《折杨柳》曲,而流莺百啭,正栖于柳之高枝。
尾联以杨花柳絮或飞入宫墙,或落于九陌作结。
此诗若作单纯咏物诗读,实少意味,腹联更上下句不相连贯。
但如将柳理解为歌舞女子之象喻,则较为含蓄有味。
首联形容杨柳千丝拂面,绿烟金穗,若不胜春风之吹拂,此状其娉娉袅袅之时,颔联写其歌舞,香随尘起,影伴舞娇。
既写其艺,复展其姿。
腹联则谓其伴羌笛之曲而歌,如流莺百啭于枝头。
尾联则以杨花飘雪,飞过宫墙,喻歌舞女子之征入宫中者。
两自知者,宫内宫外之歌舞女子各自知,亦从此两不相值也。
此解未必即作者本意,然就诗而言,不妨有此一解。
(《温庭筠全集校注》)文学题柳之人应为飞卿本人,题柳、咏柳非其本意,诚如刘学锴先生所言,应是有所寄托的。
此诗整体风格纤软柔媚,三四句又引入张静婉、董娇饶,故主旨与女子有关应非妄言。
然而羌管一声何处曲所吹之曲则未必与《杨柳枝》有必然关系,飞卿或者只借用羌笛悲凉的声色而传递一种哀婉的情绪而已。
飞入千门九陌和宫墙之内的当不仅仅是如雪之花,应该还有飞卿所吹奏的哀婉之音。
两自知的两位主角则应是飞卿与宫墙内某位善歌舞的女子,二人或许有一段恋情,如今却被宫墙阻隔。
于是飞卿题柳、吹笛以寄、传惆怅哀婉之思。
2023年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柳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年柳原文、翻译及赏析1猿、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
猿之德静以恒,类仁让孝慈(1)。
居相爱,食相先,行有列,饮有序。
不幸乖离,则其鸣哀。
有难,则内其柔弱者。
不践稼蔬。
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2)。
山之小草木,必环而行遂其植。
故猿之居山恒郁然。
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诤号呶(3),唶唶彊彊(4),虽群不相善也。
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
乖离而不思。
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
好践稼蔬,所过狼藉披攘。
木实未熟,辄龁咬投注(5)。
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6)。
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
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
以是猿群众则逐王孙,王孙群众亦齚猿(7)。
猿弃去,终不与抗。
然则物之甚可憎,莫王孙若也。
余弃山间久,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
湘水之浟浟兮(8),其上群山。
胡兹郁而疲彼兮,善恶异居其间。
恶者王孙兮善者猿,环行遂植兮止暴残。
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9),胡不贼旃(10)?跳踉叫嚣兮,冲目宣龂(11)。
外以败物兮,内以争群。
排斗善类兮,哗骇披纷。
盗取民食兮,私己不分。
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嘉华美木兮硕而繁,群披竞啮兮枯株根。
毁成败实兮更怒喧,居民怨苦兮号穹旻(12)。
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独不闻?猿之仁兮,受逐不校;退优游兮,唯德是效。
廉、来同兮圣囚(13),禹、稷合兮凶诛(14)。
群小遂兮君子违(15),大人聚兮孽无余(16)。
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17)。
伊细大之固然兮,乃祸福之攸趋(18)。
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逸而居?注释(1)类:都,大抵。
(2)衎(kàn)衎:和气欢乐的样子。
(3)勃诤:相争。
号呶:号叫。
(4)唶(zé)唶:大声呼叫。
彊彊:相随的样子。
(5)龁(hé):咬。
(6)嗛(qiǎn):猴类两颊内藏食物的皮囊。
(7)齚(zé):咬。
(8)浟(yóu)浟:水流的样子。
柳宗元古诗词

柳宗元古诗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柳宗元古诗词柳宗元古诗词4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
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
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
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
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
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
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
当:理应。
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
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卒。
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
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
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
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
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里,作为地方上的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
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自信。
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
落到了实处。
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
在此两句中,诗
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理应能遮蔽住
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
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不过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
的议论。
而尾联中,诗歌使用了“思人树”这个典故。
并以议论的口吻,
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因为诗人
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
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
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
然后,除
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
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
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
诗的风格。
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
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
于民的做官准则。
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
不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