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礼仪常识
世界各国礼仪知识

世界各国礼仪知识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礼仪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各国礼仪知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世界各国礼仪知识1、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
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
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2、对英国人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
可以拥抱,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
在英国的柴郡,火车乘客不允许在站台逗留、亲昵话别,也不允许接吻。
如果你真的有很多离别的话要说或想要接吻,你可以去接吻区域。
在大不列颠做“V”手势的时候掌心不要向内,因为这被认为是挑衅或侮辱。
据说,2个手指的致意是起源于英法百年战争。
法国扬言要砍掉所有英国人射箭的手指头,结果最后英国大胜,因此摆出手指来炫耀自己是完好无损的。
3、对意大利人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示很正式的尊重。
如果你打算在温暖的气候去意大利的教堂,出发的时候不要仅仅带短裤和无袖上衣。
去意大利教堂天主教大教堂的游客穿着必须谨慎,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允许穿短裤和无袖上衣。
在教堂门口会有警卫或教民检查,所以在出发的时候记得带上一件长袖衫或其他套头衫。
4、对德国人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例如拥抱和接吻面颊是不提倡的。
5、日本人等许多东方国家,鞠躬是常见的传统礼节,行礼时立正站直,双手垂在眼前面,俯身低头,同时问候,弯身越低,越示敬意。
对日本人的鞠躬礼,每次必须同样还礼。
对日本客人,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
国外基本礼仪知识点总结

国外基本礼仪知识点总结在国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礼仪习惯。
因此,作为一名国际旅行者或在国外生活的人,了解并遵守当地的基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国外的基本礼仪知识点,帮助读者在国外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
1. 礼仪概述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礼仪习惯,但大体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尊重他人、注重礼貌、关注他人感受等。
在国外,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注意遵守当地的礼仪规范。
2. 礼貌用语在国外,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请”、“谢谢”、“对不起”、“请问”等用语都是常见的礼貌用语,用来表达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此外,不同国家的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法国,与他人交流时要多用“您好”、“请”等礼貌用语,而在美国则更喜欢直接而简洁的交流方式。
3. 礼仪礼物在国外,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中,送礼的方式和对象都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过年时送红包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而在西方国家,送花、巧克力或一些小礼物是比较常见的。
如果要在国外送礼物,最好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选择合适的礼物,以免造成误会。
4. 礼仪用餐在国外,用餐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比如,西餐和中餐的用餐方式就有很大的差异,视具体情况与国家而定。
在用餐时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比如不大声喧哗、不说脏话、不随意挑食等。
此外,在一些西方国家,用餐时要注意使用餐具的规范,如用叉子吃面条、不能放肘子在桌子上等。
5. 服饰礼仪在国外,服饰礼仪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的场合要求穿着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男士通常要穿西装,女士要穿礼服,而在一些休闲的场合,则可以穿着休闲一些。
此外,不同国家人们对于穿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女性要穿着长袍和头巾,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则对于穿着不太严格。
6. 礼仪交际在国外,交际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礼仪_交际礼仪_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礼仪想要去西方国家旅游,那么西方国家的主要习俗礼仪就要知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国家主要习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西方国家主要习俗礼仪1.美国的习俗礼仪美国80%以上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华裔约100万。
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犹太教和东正教。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
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
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
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国人都喜欢斯文。
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
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
在美国如果有客人夜间来访,主人穿着睡衣接待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被邀请去老朋友家做客时,应该预备小礼物;在朋友家做客时,打长途电话要经过主人同意,离开的时候,要留下电话费。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
不喜欢清蒸和红烩菜肴。
不喜欢过烫过热的菜肴,喜欢少盐味,味道忌咸,稍以偏甜为好。
喜欢喝可口可乐、啤酒、冰水、矿泉水、威士忌、白兰地等。
不喜欢人在自己的餐碟里剩食物,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喜爱中国的苏菜、川菜、粤菜。
昵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偏爱黄色,认为是和谐的象征;喜欢蓝色和红色,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他们喜欢白猫,认为白猫可以给人带来运气。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
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
忌讳向妇女赠送香水、衣物和化妆用品。
美国妇女因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欢迎服务人员送香巾擦脸。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
西方礼仪介绍

西方礼仪介绍1.送花在国内,我们访亲问友常常会带上水果或其他食品,而在西方却不习惯这些。
他们习惯于给女主人送上一束鲜花。
玫瑰花很受欢迎,但是红玫瑰常用来送给恋人,尤其在德国,送给女主人红玫瑰就不合适。
一般来说,到西方人家里做客,送郁金香、康乃馨等,基本上都可以接受。
另外,西方不少国家讲究送鲜花的枝数为单数,只有送往墓地的鲜花枝数为双数。
2.进门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到达,如无人迎候,应在门前按铃或轻轻敲门。
按门铃时间不能太长(以两三秒为限),敲门以轻敲三下为好。
如无人应声,可稍等片刻,再次按铃或敲门,需待主人开门,才可进入。
迟到时间较长,如超过10分钟以上,应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
进门时,讲究女士优先,即由主、客双方的女士先互致问候、寒暄,或先同女主人打招呼,献上花束,然后是男士问候、寒暄。
这时的见面礼节,往往是拥抱、贴面或吻面颊,还有可能是男士吻女士手。
进门以后,男主人会主动照料女客人,如帮助脱大衣等,而女客人应当从容对待。
男女主人陪同并引导客人进入客厅。
对主人家中在场的每一个人,如老人、小孩都应问候,特别是对主人的小孩,应主动与之握手、亲抱,表示喜欢。
3.落座进门后一般都会将鞋留在门厅里,主人会给客人准备好室内拖鞋。
在客厅,按照主人指定的座位入座。
有男有女的情况下,西方人习惯同我们一样,即男陪男,女陪女,形成两个谈话中心。
客厅案几上备有小吃和饮料,应主人请,客人可以品尝,不必拘泥。
过分客气,会让主人心里不自在。
对主人家的'猫、狗等宠物,不要主动引逗,但宠物靠近客人时,如不喜欢,不可叫喊,不可有厌恶的表示或轰赶,可请主人帮助处理。
4.参观举止应主人邀请,可参观其厨房、花园、庭院,一般也可使用其厕所,但主人的卧室、子女房间不可随意进入。
不可要求使用主人家的电脑上网,不可使用主人的电话机打长途电话,也不可主动要求主人打开电视机观看节目。
5.进餐西方人举办正式家庭宴会,要排好座次,菜一道一道地上。
涉外礼仪简要概述

1.英国(代表西欧):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
其余是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
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
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
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
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
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
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
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
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
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
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
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
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
“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
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
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
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
国外的礼仪与禁忌

国外的礼仪与禁忌美国:最基本的生活礼仪——女士优先。
公共社交场合,男士应处处礼让女子,照顾女士。
日常生活中,上下电梯,应女士在前;进门,男士开门,女士先进;入座,女士先坐;但是相反的,下车,下楼,出门,男士可以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士。
若进餐厅、影剧院,男士可走在女士前面,为女士找好座位;用餐时,邀请女士先点餐;同女士打招呼,男士应起立,而女士则不必,只需坐着示意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士则不必摘下,女士先伸手,男士才能握住女士的手,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要点头或鞠躬致意即可。
当然在关系不错的情况下,女士之间可以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男士吻女子面颊;女士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士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俄罗斯:用餐之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
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
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
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俄罗斯人主张“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们也不允许以左手接触别人,或以之递送物品。
俄罗斯人讲究“女士优先”,在公共场合里,男士往往自觉地充当“护花使者”。
不尊重妇女,到处都会遭以白眼。
泰国:尽量避免对王室成员做出不利评价,禁止把王室成员作为玩笑谈资;避免在公众场合搭讪等;不可摸和尚的头,不可摸小孩的头;不能踩门槛;凌晨两点后不允许买酒。
韩国:常用礼仪为握手;与长辈吃饭,不可比长辈先拿筷子,喝酒要背过头去。
新加坡:坐地铁不能吃东西,不能带榴莲上公共交通工具;乱扔烟头、吐痰、乱穿马路会被罚款;入境行李里不可有超过2整条香烟。
柬埔寨:注重礼节,见面时要行双手合十行礼;拜访当地朋友,要事先约定时间,并按时赴约,客人要注意衣着清洁、整齐,宾主见面时,主人双手合十行礼,客人应双手合十回礼;忌讳跷着二郎腿说话。
印度:全国约83%的人口为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一般不用牛皮制品,印度教寺庙不允许牛皮制品入内,需赤脚入内。
各国礼仪习俗

1、鞠躬;边鞠躬,边握手; 或是仅仅与他人握手为礼
2、互换名片
鞠躬成自然,见面递名片
➢称呼
可称之为“先生”、“小 姐”或“夫人”。也可以在 其姓氏后加上一个“君”字, 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 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 日本人时才须使用其全名。
服饰礼仪
1.与日本人会面时,不宜穿得过分随便, 特别是不要光脚或穿背心。
服饰礼仪
• 在办公或对外交往中,印尼男子穿白 衬衫、长西裤,并配以领带;女子会 穿深色的外套,并配以裙子。
• 出席庆典、仪式时,或是参观清真寺 时,不允许穿背心,无袖装和短裤。 在进入清真寺以前,一定要脱下鞋子。
• 在与印尼人交谈时,必须摘下墨镜。
餐饮礼仪
➢饮食习惯:
1.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主要为牛肉、 鸡肉、鸭肉、鱼肉和虾等等。不吃海 参、鱼肚。
习俗禁忌
1、国花是茉莉花。 2、敬蛇之习。印尼人设立蛇舍,内 设香案,供人祭祀。 3、崇拜老虎。 4、乌龟与老鼠是印尼人最忌讳谈到 的动物。 5、可酌情向印尼人送些价值不太高 的礼品,比如化妆品、水果等。
6、不要涉及个人信仰、金融危机、政 治腐败、军人干政和外来援助问题。
7、不要谈论当地华人的贡献或地位, 对对方的孩子进行批评, 印尼人认为人的头部神圣不可冒犯。 千万不要抚摸印尼小孩的头部。
➢日本人喜爱鹤和乌龟,认为他们是长寿、吉祥 的代表。对金色的猫、狐狸和獾极为反感。认为 他们是晦气、贪婪、狡诈的化身。
➢日本人有着敬重“7”这一数字的习俗。 视“4”和“9”为不吉。
➢给日本人赠送小礼物,下列物品不应 包括在内:梳子、圆珠笔、T恤衫、火 柴、广告帽。在包装礼品时,不要扎蝴 蝶结。
➢日本人不喜欢别人给自己敬烟,也不 会给别人敬烟。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 跪拜礼:中国古代盛行,在一些特定场合如结婚、收徒、庆典、拜佛时还会使用。
在泰国,人们也会行跪拜礼,但较为夸张,比如泰国前总理英拉在见到泰国诗琳通公主时,会行跪拜礼,双手合十,双膝下跪,整个人都趴在地上。
- 鞠躬礼:是中国传到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传统礼仪,目前在日本和韩国应用比较广泛。
- 贴面礼:在西方较为盛行,通常是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通常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
- 碰鼻礼:是新西兰毛利人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行礼时,主人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则低。
- 屈膝礼: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礼相对应的。
至今在英国王室成员中仍然存在。
- 吻手礼: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英法两国较为喜欢。
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妇女。
- 吻脚礼:在尼泊尔,晚辈见到长辈时,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长辈则在晚辈的头上用手掌轻轻拍一下表示还礼。
- 摸脚礼:印度人会摸对方的脚以表达对长者、智者、尊者的敬意。
除了摸活人的脚,还会摸死者的脚,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都有这样的脚型标志,以方便人们在祭拜时使用摸足礼,并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礼节,不仅熟人、朋友会使用,陌生人、对手也可能会握手。
不同的见面礼仪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色,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礼仪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礼仪常识
派对上老谈专业很俗气
参加派对,如果你想聊天,可以找左右的人说说话,但绝不可多谈属于自己专业的事。
我们中国人有个通病,除了聊些类似“天气好不好”与“吃饱了没有”等无意义的话题之外,就只会为自己的商品做宣传,一开口就是经济问题,乃至国际贸易的收支等等。
但是这种行径,在欧美人眼光,是很俗气的。
他们有被强迫推销的感觉,同时也会认为你是个没有深度的人。
交谈在人际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多多充实自己各方面的见闻是必须的,否则三句话不离本行,就太乏味了。
指自己时要指鼻头
如果你要说:“我这个人……”,而要指自己的话,你的手指头应指着鼻子,而不可指到别的地方去。
这和中国人的习惯大致相同,但是也有些中国人讲自己时,指着额头或胸部。
指着胸部并不犯什么过错,但很难令外国人了解,而且可能会迷惑一阵子。
招手时手掌心须向着自己
要招呼距离稍远之人,不是要大声喊一下,就是招招手示意,而东方人一向的习惯是手掌向人摆动招手,这在欧美各国看来是不礼貌的。
在美国或欧洲,如果摆出东方人惯有的招手手势,会被误以为是“再见”。
如果手势再稍微变化一下,就含有嘲笑的意味。
东方人的许多手势与欧美人不尽相同,故也易于引起误会,要招手叫人时,应该手掌向上,并且向着自己的一边,轻轻地变
屈食指和中指,不必拼命做很多次,只要让对方看到就行。
各国常有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意义,所以到国外时不得不注意。
弄脏了桌子时的礼貌
一个人在精通并熟练欧式的礼貌之余,也难免会不小心掉了刀子、叉子,甚至盘子,或者打翻了羹汤,遇到这种情形,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不必向任何在座的客人道歉,也不要自己去收拾残局。
餐桌上礼仪的最高原则是“如同王侯贵族般地行动”。
所以,任何事都不要自己去做,即使膝盖上的餐巾落地下,也要让服务生捡起,并且尽量不要让别的客人知道才算是礼貌。
无论主人或别的客人,遇到这种情形时,也都要视若无睹。
但是,到普通家庭赴宴时,有时没有服务生,就要自己动手去收拾,如果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饮料,就先暂时把餐巾铺在弄湿的地方上,把它吸干净,在女主人站起来帮你之前,适当地处理好。
要是不小心弄破了盘子,派对的第二天就得赔偿,并且附上一封道歉的信和一束花,叫别人送去也可以,自己带去顺便道歉也可以。
既然有人请,就不要客气
有一位中国人携家带眷去拜访德国家庭,此时德国人端出家常便菜来,说了一声:“请。
”中国人回答说:“怎么好意思打扰呢?你们用吧,等你们吃饱了饭我们再谈!”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中国,主人岂会罢休,一次请不动,还要请第二次,要是见你仍无动静,非把你架到餐桌边去不可。
可是德国情形却不一样,当德国人听到推辞的话,就不再请第二次了,而自顾自的吃起来。
如果这时你真的还没吃过饭,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话必须说清楚,客气是没有用的。
吃了大蒜之后不可外出
有些外国人,感觉特别敏锐。
据说意大利人对声音敏感,法国人对语言敏感,照这些说法,美国人对气味就特别敏感了。
曾有一位留学生,在美国租房子。
有一天,他在房子里做鱼干火锅,竟被房东驱逐出去,因为大蒜是房东最讨厌的气味之一。
无论到美国、英国或欧洲,大蒜总是不受欢迎。
要见人的时候,务必记住这一点,一定要把大蒜的气味消除之后再去。
不抽烟也要带打火机
在国外每个男人都要带打火机,不论你是否吸烟。
凡是有女士掏出香烟来的时候,旁边的男士就要趋前拿出打火机替女士服务。
另外不抽烟之人也可请人抽烟,此时也一定要替对方点火才是礼貌。
有女士拿出香烟,你绝不可视若无睹。
如果以为自己不抽烟就不带火,就有违绅士风度了。
在社会上与人交际,举手投足的动作都要自然,所以不妨经常留意一下周围的动态,你会发现非有工具不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不可缺的工具当然是打火机,打火机可说是社交礼仪之必需品,一定要随身携带,不可疏忽。
反过来说,女士就不必为男士点火,无论男士把香烟衔在嘴里多久,也不可能有个女士来为你点上火。
无论到任何地方,只要有男士在场,女士拿出香烟后,不必自己点上,而可以大大方方等着男士来服务。
男士应大大方方地更衣
有个中国人,在游泳池的休息室里脱衣服,旁边的美国人说:“你们中国人,脱衣服的时候,为什么老要向后转?”既然在场的全部都为男士,那就一点也不必隐瞒,大大方方地脱下衣服,如
果羞答答地转过身去反而会弄巧成绌,被认为是有问题。
1、扩充知识面与国际视野,提前做好心理与语言课程准备。
多读与留学相关的书籍、博文,向留学品牌机构比如华联教育的专业顾问及当地在读的学生请教交流。
利用暑假出国前的时间进行语言突击训练,亦可先行自学高中的一些课程,有备无患。
2、了解当地文化、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入乡随俗,积极适应环境。
可通过美国家庭做客、看当地生活影片,voa 听力新闻材料及真实见闻感受总结等方式品位美国生活。
3、扩大交际圈,主动接触美国社会,广交朋友,而不是仅与中国学生扎一块。
首先,就是宿舍室友了。
主动显示你的友好热情,一起聊聊天,学习压力,生活烦恼立马烟消云散。
其次,通过国际学生中心、兴趣小组或是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等形式认识新朋友尤其是当地本土的朋友,不知不觉你发现自己渐渐融入当地社会了。
4、兼职工作与自助旅游。
快餐店、录像出租店或服装店等兼职工作,也不失为感受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期结束,甚至可以约几个朋友做趟自助游,一路上感受当地多元文化,收获绝对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