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古代中国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尊重他人、尊重身份和尊重传统的行为准则。

古代礼仪涉及到宴会、婚姻、葬礼、朝拜等各个方面,下面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古代礼仪。

1.尊卑礼仪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尊卑之分,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下要表现出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仪态。

比如,尊长者必须要行揖礼,即俯身拱手以示尊重;皇帝见到官员时,官员要跪地叩头示敬;平民见到贵族时,要行揖礼以示敬意。

这种礼仪体现了尊重他人的态度,也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宴会礼仪古代宴会是沟通和交流的场合,举办宴会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宴席要按照主客地位分清座次,主人要居中高位,贵客坐次高位;进餐时要注意用餐文明,不可嘈杂和大声喧哗;别人举杯敬酒时要站起来,持杯回敬等等。

这些规范有助于维持宴会秩序,并表达了宴请者的礼貌和热情。

3.婚礼礼仪古代的婚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它代表着两个家族的联姻。

在古代婚礼中,有很多重要的礼节,包括过堂、拜堂、拜天地等。

比如,在“过堂”仪式中,新娘要穿着嫁衣,由好友或亲戚陪伴,穿过象征门第的虚幌,以示进入新家的仪式;在“拜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要行拜帖礼,接受父母的教诲和祝福。

这些仪式都是为了彰显婚姻的庄严和祝福。

4.朝拜礼仪朝拜是古代中国人对神灵、祖先和帝王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

在古代,每年或每月定期举行朝拜仪式。

在朝拜时,百姓要整齐列队,面向神位或天空跪拜,手持祭品或写有祝福文字的牌匾。

这个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崇拜。

5.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葬礼,认为它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和告别。

古代葬礼有很多规范,包括穿孝服、守丧期、丧车之类的仪式。

比如,穿孝服是表示对逝者的敬重,守丧期是为了表达哀悼之情,丧车则是将逝者送至安葬地点的一种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逝者家属的悲痛,同时也传承了社会对逝者的敬重和思念。

6.传统节日礼仪古代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1. 传统的中国礼仪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尊重他人的尊严。

2. 在中国,人们通常以握手、鞠躬、微笑等方式来致意和表示尊敬。

3. 在中国,吃饭时,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先开始吃饭,年轻人则要等待他们先动筷子。

4. 在中国习俗中,夫妻双方会向父母敬献茶水以示尊敬,这被称为“敬茶”。

5.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新郎要接新娘的床,这被认为是一种幸运的象征。

6. 在正式场合的宴会上,主人会坐在宴会桌的主位上,而客人则会坐在主人左右两侧的客位上。

7. 在中国,给别人送礼物时,应注意坚持双手递送和双手接受的礼仪。

8. 在中国,人们会在新年和其他重要的节日里燃放烟花和爆竹来庆祝。

9. 在宗教场所,如寺庙或道观,人们通常要脱掉鞋子以示尊重。

10. 在与中国人交谈时,直接询问个人问题,如年龄、婚姻状
况等,被看作是不恰当的礼貌行为。

这只是一些中国礼仪文化的常识,并不能穷尽所有。

在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社会场合可能有不同的礼仪习俗。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基本礼仪常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1一、仪表1、仪表——第一印象的关键仪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仪容、服饰、姿态和风度,是一个人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讲究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条件,就必须勤梳洗、讲卫生,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精神振作。

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追赶潮流,注意得体和谐,做到装扮适宜,举止大方,态度亲切,秀外慧中,个性鲜明。

2、仪容——淡妆浓抹要相宜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

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须、指甲等。

要知道,有时“细节”也能决定一切。

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生丽质,一般不必化妆。

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妆。

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

在平时,以化淡妆为宜,注重自然和谐,不宜浓妆艳抹、香气袭人;参加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则应适当浓妆。

3、美发——并非时尚就是好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

头发整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

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

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大方、整洁、美观的原则,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和脸型特点。

头发的护理:⑴ 常梳洗保清洁。

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以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头发生长。

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应及时将枯黄、开叉的发梢剪掉,保持头发的美观。

⑵ 烫发、染发要审慎对待,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损伤头发,损害自己的形象。

4、服饰——也要讲原则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TPO”三原则: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传统礼仪常识【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间的礼节。

一指禅让,即让位给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稽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所以又称“手拜”。

【空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合拢,低头到手,头与心齐平而不着地,所以又称“拜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粘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饮,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尚右】古代左、右所表示地位尊卑不同。

周、秦、汉代以右为上。

“左迁”表示降职。

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膜拜】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折腰】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二、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尊重长辈是恪守的道德原则。

当与长辈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并示以尊重和关怀。

三、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礼仪。

在用餐时,应注意以下礼仪:1. 尊重主人:在进餐前,应向主人致以问安,并等待主人示意开始进食。

2. 使用筷子:在用餐时,应使用筷子,并避免将筷子直插食品或碗中。

3. 谦让他人:应注意礼貌和谦让,在用餐时不应抢夺食物。

四、社交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社交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见面时应示以礼貌的问候,如问好、打招呼等。

2. 尊称礼仪:与陌生人或年长者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来表示尊重。

3. 长辈礼仪:与长辈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和关怀,并避免过分亲昵的行为。

五、节日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俗和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俗:1. 春节:家庭聚会、贴福字、放鞭炮等。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六、穿着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穿着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

以下是一些穿着礼仪的常识:1. 正装礼仪: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着正装,如西式礼服或传统汉服。

2. 色彩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哀悼,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色彩。

七、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交流和聚会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宴会礼仪的常识:1. 座次安排:主人会根据身份和尊卑安排座次,客人应按照安排就座。

2. 礼物赠送:参加宴会时可以赠送一些礼物,如鲜花、茶叶等,表达谢意和祝福。

八、结语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关于中国人基本的礼仪常识

关于中国人基本的礼仪常识

关于中国人基本的礼仪常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地方都体现着礼仪,那么中国人有什么礼仪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人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关于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饭桌上的礼仪家族的饭菜主要有:1、家宴——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2、宾宴——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饭。

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明礼仪常识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个人礼仪就是其她一切礼仪的基础,就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就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与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

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与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与。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与气亲切,表达得体。

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

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

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

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

不可背后议论她人,拨弄就是非。

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

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

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

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

三、服饰礼仪服饰就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与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就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

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

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男士着装男士穿着西装时务必整洁、笔挺。

正式场合应穿着统一面料、统一颜色的套装,内穿单色衬衫,打领带,穿深色皮鞋。

三件套的西装,在正式场合下不能脱外套。

按照国家惯例,西装里不穿毛背心与毛衣,在我国最多只加一件“V”字领毛衣,以保持西装线条美。

衬衫的领子要挺括,不可有污垢、汕渍。

衬衫下摆要塞进裤子里,系好领口与袖扣,衬衫领口与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与袖口1—2厘米,以显有层次感,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与袖口不能外露。

领带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要吻合。

领带的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为宜。

西装穿着系钮扣时,领带夹夹在衬衫的第三粒与第四粒钮扣之间。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颜色不应浅于裤子。

黑皮鞋可以配黑色、灰色、藏青色西服,深棕色鞋子配黄褐色或米色西服,鞋要上油擦亮。

袜子一般应选择黑色、棕色或藏青色,与长裤颜色相配任何时候,忌黑皮鞋配白袜子。

女士着装办公室服饰的色彩不宜过于夺目,应尽量考虑与办公室色调、气氛相与谐,并与具体的职业分类相吻合。

服饰应舒适方便,以适应整日的工作强度。

坦露、花哨、反光的服饰就是办公室所忌用的。

较为正式的场合,应选择女性正式的职业套装;较为宽松的职业环境,可选择造型感稳定、线条感明快、富有质感与挺感的服饰。

服装的质地应尽可能考究,不易皱褶。

穿裙子时,袜子的颜色应与裙子的颜色相协调,袜子口避免露在裙子外面。

年轻女性的短裙至膝盖上3—6厘米,中老年女性的裙子要及膝下3厘米左右。

鞋子要舒适、方便、协调而不失文雅。

饰物佩戴饰物要考虑人、环境、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力求整体搭配协调。

遵守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则。

男士只能佩戴戒指、领饰、项链等,注重少而精,以显阳刚之气。

女性饰物种类繁多,选择范围比较广,饰物的佩带要与体形、发型、脸型、肤色、服装与工作性质相协调。

吊唁时只能戴结婚戒指、珍珠项链与素色饰物。

文明礼仪常识之二--社交礼仪社交礼仪就是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与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为尊重、遵守、适度、自律。

一、问候礼仪问候就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

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

与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就是:“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

如果对方就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您了”。

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您气色不错”、“您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二、称呼礼仪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一直都很敏感,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既反映自身的教养,又体现对她的重视。

称呼一般可以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

职务称包括经理、主任、董事长、医生、律师、教授、科长、老板等;姓名称通常就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职业称就是以职业为特征的称呼,如:秘书小姐、服务先生等;代词称就是用“您”、“您们”等来代替其她称呼;年龄称主要以“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来称呼。

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年长为先,上级为先,关系远为先。

三、介绍礼仪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她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在种。

在作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都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为她人作介绍应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

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

可简要地介绍双方的职业、籍贯等情况,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

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点对方,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被人介绍被人介绍时,应面对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

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您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

男士被介绍给女士时,男士应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等候女士的反应。

按一般规矩,男士不用先伸手,如果女士伸出手来,男士便应立即伸手轻轻点头就合乎礼貌了,如愿意与男士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

自我介绍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也可主动打招呼说声“您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眼睛要注视对方,得到回应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及其她有关情况,语调要热情友好,态度要谦恭有礼。

四、握手礼仪握手就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握手时应注意不用湿手或脏手,不戴手套与墨镜,不交叉握手,不摇晃或推拉,不坐着与人握手。

握手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应。

平辈之间,应主动握手。

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顺序就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握手时要用右手,目视对方,表示尊重。

男士同女士握手时,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右手握住后,左手又搭在其手上,就是我国常用的礼节,表示更为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五、名片礼仪在社交场合,名片就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就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

递送名片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

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就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

”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

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或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使人有厚此薄彼之感。

接受名片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

接地名片时应说“谢谢”并微笑阅读名片。

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存放名片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进口袋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六、电话礼仪打电话的礼仪电话就是人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

打电话时,要考虑对方就是否方便。

一般应在早上八时后晚上十时前。

拨通电话后,应首先向对方问好,自报家门与证实以方的身份。

通话时,语言要简洁明了。

事情说完,道一声“再见”,及时挂上电话。

在办公室打电话,要照顾到其它电话的进出,不可以久占线。

接听电话礼仪电话铃响后,要迅速拿起电话机问候“您好”,自报家门,然后询问对方来电事由。

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出积极回应。

应备有电话记录本,对重要的电话做好记录。

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尊敬。

手机礼仪使用个性化手机铃声应注意场合,铃声要与身份相匹配,音量不能太大,内容要健康,铃声不能给公众传导错误信息。

开会、上课或其她重要集会时应关机或设置静音。

非经同意,不能随意动别人的手机或代别人接听手机。

不要用手机偷拍。

七、网络礼仪如同任何一种别的沟通方式一样,网上沟通同样存在着道德规范与文明礼仪。

网络礼仪要遵循彼此尊重、容许异议、宽以待人、保持平静、与人分享的原则。

网上的道德与法律与现实生活就是相同的。

网上网下行为要一致。

记住人的存在,当着面不能说的话在网上也不要说;分享您的知识;尊重别人的时间与带宽,在提问题以前,先自己花些时间搜索与研究;平心静气地争论,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击;在论坛、博客等发贴的时候应该做到主题时确,对别人的回复应表示感谢;不要做有失尊严的事情,不参与连环信的活动;尊重她人的劳动与隐私权,不剽窃别的作品。

文明礼仪常识之三--工作礼仪工作礼仪就是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