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检测卷
愚公移山检测题

初三古文过关检测试卷四班级:姓名:得分:一、阅读课内文言文。
完成下列各题,共130分1、阅读课文《愚公移山》,解释下面加点的字(84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相.( )..(),可乎?”杂然许.()。
其妻献.( )疑.(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 )丘,如.太形、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 ),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过关检测卷: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过关检测卷(学生卷)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个举动都表示敬意。
B.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冰心对祖国深沉的爱。
D.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2.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
“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
绝句每首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
3.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B.《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4.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分析作品中矛盾冲突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A.梁生宝(《创业史》)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C.简·爱(《简·爱》) D.祥子(《骆驼祥子》)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桃花源记》堂上检测及答案

《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桃花源记》堂上检测及答案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单选题]*A.(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日B.(之)笑而止之日/投诸渤海之尾C.(以)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正确答案)D.(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答案解析:A、表强调,他的。
B、代愚公,的。
C、凭借。
D、哪里,语气助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且)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B.(曾)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正确答案)C.(固)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固以怪之矣D.(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答案解析:A、将近,况且。
B、连…都。
C、顽固,本来。
D、通“无”,逃亡。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我非子,固不知子也B.(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至于负者歌于途(正确答案)C.(许)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D.(加)而山不加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答案解析:A、顽固,当然。
B、背(动词)。
C、赞同,左右。
D增加,虚报。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A.(而)而山不加增/出淤泥而不染(正确答案)B.(居)面山而居 /佛印居右C.(如)如太行、王屋何/如是再啮D.(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解析:A、表转折(但)。
B、居住,在。
C、怎样,好像。
D、因为,通“ ∑rZ,,√u O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山是无法移走的,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如他名字一般愚蠢。
(正确答案)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使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批,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自编答案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35分)1. 看拼音,写词语。
(8分)yán jiū xuǎn zé jià shǐ xuè yè()()()()bēi cǎn wéi kàng shōu huò tí mù()()()()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分)溺.水(nì ruò)惩.罚(chéng chěng)冶.炼(yě zhì)归还.(huán hái)花圃.(pǔ fǔ)花卉.(huì bēn)3. 比一比,再组词。
(8分)纪()坚()环()锁()记()竖()坏()琐()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8分)()()不平()()有力()()生机()()春笋()()会神()()败坏(1)春天到了,大地一片(),充满了希望。
(2)看到小刚被欺负,小明(),决定为他讨回公道。
5. 按要求写句子。
(5分)(1)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改为双重否定句)(2)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3)盘古创造了世界。
(扩句,至少扩两处)(4)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缩句)(5)普罗米修斯被宙斯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改为“把”字句)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精卫填海》片段,回答问题。
(15分)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1)炎帝之少女..()(2)溺.而不返()(3)故.为精卫()(4)以堙.于东海()2. 这则神话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4分)3.从精卫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3分)4.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两个。
中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同步检测习题

中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同步检测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释词:(4分)
⑴年且九十(且:)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⑶杂然相许(杂然:)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
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习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4分)
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称山,是因为。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4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
【甲】(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②敷:铺叙。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 ) (4)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
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
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至8题。
【甲】(《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见闻者无不流涕A. 命B. 涕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得志,与民由之天祥将出狱C. 志D. 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小大之狱5.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河北省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阶段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国之歌者 时遂营 踩着青石板,走进沉淀昔日繁华的玉溪北门街,一幢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民居,古朴 而宁静。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黑底金字的横匾上,“聂耳故居”四个大 字仿佛回响着岁月的跫音。 1930年,从汀州向长沙,奋进和失败交织中,毛泽东写下了“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 为我从天落”的诗句。这一年,经常弹奏《国际歌》的聂耳18岁,从云南避难到上海。两 年后,他在清华大学用小提琴演奏了《国际歌》。日后,他借鉴《国际歌》创作的更加明 快的《义勇军进行曲》,和这位伟人产生了精神共振。 1932年2月7日,“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的第10天,聂耳在日记中质问自己:“能成 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鼓动起劳苦群众的情绪 吗?早些醒悟吧!” 醒悟后的聂耳开始从人民大众中寻求出路,反映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占 据了他全部创作的主要部分。 在创作歌曲《新女性》过程中,聂耳曾多次于繁星满天、寒霜遍地的秋夜去沪西的纱 厂观察女工的劳动、生活情景。为了深刻反映工厂的生活和妇女在被剥削的劳动中所受的 苦痛,除了谱曲、配乐,聂耳还招募了一群女青年,成立了“联华声乐团”,并亲自担任 钢琴伴奏。 从摄影棚传出来的歌声,和谐、明快、有力,前来拜访聂耳的蔡楚生却很快就忘了那 是歌声,“而觉得那是‘人’的呼声,并被引进了现实生活的场景与斗争的场景。我看到 了在晨光朦胧、街灯暗淡的街头,许多被剥削、被践踏而失血的女工们正在匆匆赶路的情 景;我听到了工厂中机器的轰鸣,看到了人们成为特权阶级和机器的奴隶那种悲惨的景象 ……”歌声停歇,聂耳好像刚经过了一场剧烈的搏斗,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眼睛里还在 燃烧着斗争的火焰。 在离家去上海的前一天,聂耳曾和胞兄聂叙伦去了一趟西山,风雨大作中,聂耳拉响 了法国国歌《马赛曲》。在合着风雨声的优美旋律中,聂叙伦喃喃地说,如果中国也有人 能谱写出像《马赛曲》这样的歌曲,该有多好。聂耳干脆又坚定地说,中国,肯定会有这 样的人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会是他自己! 1932年4月的明月歌剧社,弦歌满耳。激动、拘谨的聂耳受到了上海文艺界赫赫有名的 “田老大”田汉的接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城学校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卷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古诗默写。
(答案见《语文花开》178页)
默写订正《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二、《愚公移山》前两段(答案见语文书132页、《语文花开》174页)
(一)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惩 塞
3.出入之迂.
也 4.聚室.而谋.曰 室 谋 5.达于汉阴. 6.杂然..相许.
杂然 许
航城学校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卷
7.如.太行、王屋何.?8.且焉置
..土石焉置
9.投诸.渤海之尾.诸尾
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叩.石垦壤12.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二)句子翻译
1.吾与汝毕生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问答题
1.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愚公移山》后两段(答案见语文书132页、《语文花开》174页)
(一)词语解释
1.始龀
..始龀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反 3.汝之不惠.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固不可彻. 6.何苦.而不平
7.河曲智叟亡.以应8.惧其不已.也9.一厝.朔东
10.无陇断
..焉陇断
(二)句子翻译
1.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三)问答题
1.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
古诗错误每句抄5遍,其他订正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