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23《愚公移山》练习题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句中带点的字: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面.山而居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4、毕力..平险5、杂然相许.(许:)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且.焉置土石8、投诸.渤海之尾9、叩.石垦壤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11、寒暑易.节1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4、一厝.朔东二、翻译句子1、聚室而谋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投诸渤海之尾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甚矣,汝之不惠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三、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四、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2、始一反焉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五、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李白乘舟方欲行()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蝉则千转不穷(尽)(3)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三、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黄河今泛指一般河流阳:古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乃,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之于今义:各个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即使,今义:虽然六、阅读理解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C.虽我之死虽:即使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10《愚公移山》练习卷及答案

10《愚公移山》练习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本文选自《列子》一书,该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子(列御寇)所著,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课文《两小儿辩日》也是出于此书。

本则神话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同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像愚公那样,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地苦干,才能获得成功。

故事的结局富有神话色彩,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借助天力改善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愚公精神感天动地,最终理想实现,深化了中心。

方;万仞;本;年;且;面居;惩;塞;迂聚室而谋;汝毕力平险;指;汉阴;杂然;许;献疑;以;曾损;丘;如... 何且;焉;置;土石;投;诸;尾;遂;率;子孙;荷;担;叩石垦壤;箕畚;孀妻;遗男;始;龀;易;节;始;反;叟;止;甚矣;惠;以;残年余力;曾;毛;其;长息;心;固;彻;虽;存;穷匮;苦;亡以应;操;已;感其诚;命;负;厝;阴;陇断;(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形容极高、原来,本来、年龄、年龄、将、向着,对着居住、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曲折,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A将要;况且。

B凭;连词,来。

C都是代词,他的。

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解析】A 苦于;惩罚。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厝XXX(cuò)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人名。

3)何苦而不平。

——不满意。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又回到原点。

2)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3)XXX亡以应——智叟死了以后。

4)一厝朔东——一座在东北方向,一座在南方的房屋。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②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③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二、综合园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愚公移山》1. 略2.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3. 1.D 苦:愁4.①古义:苦于今义:处罚,警戒②古义:家人今义:指房屋、家、家族③古义:边上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5. 《列子.汤问》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
(2)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
3、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5、“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6、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7、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
B.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
1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什么是愚公精神。

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rèn;chéng;sè;yū;hè;chèn;kuì;shuò;yōng。

2、(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1)古义:方圆今义:方形(2)古义:连……都今义:曾经(3)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4、(1)“反”同“返”,往返。

(2)“惠”同“慧”,聪明。

(3)“亡”同“无”,没有。

(4)“厝”同“措”放置。

5、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列子寇道
二、文言文阅读。

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2、A、愚公:不怕困难,坚持斗争,敢于斗争,相信人定胜天,可敬可颂。

但他不正视客观实际、不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讲求工作效率、一味地盲目蛮干,这些是不可取的。

B、智叟:害怕困难不敢变革,看不到人的力量无穷无尽,对别人正义之举不赞成、不支持,采取讥笑、阻挠的态度,是一个保守、落后、怕苦畏难的典型。

但他正视困难,实事求是的看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同时,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盲目附和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13、“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