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提纲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1. 加法和减法计算:
-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乘法和除法计算:
-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
-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3. 分数:
-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相等判断
-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分数和整数的转换
4.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5. 时、分和秒的换算:
- 时、分和秒的概念和符号
- 时、分和秒之间的换算
- 时钟和日历的使用和解读
6. 金钱和货币兑换:
- 金钱和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 金钱的加减法计算
- 金钱的比较和换算
7.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 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资料一、数字与计数1. 数字的认识- 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有0、1、2、3、4、5、6、7、8、9十个基本数字。
- 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可以组成更大的数字。
2.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数字可以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和写出。
- 研究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数字。
二、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 加法的运算顺序是没有关系的,即改变加法数的顺序结果不变。
2.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 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或等于减数,否则结果为负数。
三、时间与日历1. 标示时间的单位- 时间可以用小时、分钟、秒来表示。
- 研究标示时间的单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时间。
2. 日历的认识和使用- 日历是用来记录和标示日期的工具,通常由七天为一周、十二个月为一年组成。
- 使用日历可以了解和计算具体的日期。
四、图形与形状1. 常见的二维图形- 二维图形包括圆、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
- 研究认识和区分不同的二维图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2. 图形的组成和特征- 图形由边和顶点组成,每个图形都有不同的特征。
- 研究了解图形的组成和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单元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祝你们研究进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原创)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5、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6、作图题(题型):(1)看图找方向。
练习册第5页第2题(2)根据要求来画图。
书第10页第2题(3)路线图书第5页做一做。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用乘法验算)。
2、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 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0乘任何数都得0。
(5)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6)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3、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大纲,名师整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除法1、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3、计算时我们要养成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1)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2)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1)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2)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两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与元、角、分密切联系)4、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买文具1、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将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比较,使他们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
3、注重“0”在小数中的特殊地位。
货比三家1、灵活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的方法,并能独立比较小数大小。
2、培养估算意识。
3、小数部分末尾连续的“0”可以去。
买书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
寄书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轴对称图形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17页练一练平移和旋转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19页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归纳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大纲

三年级下册复习大纲第一单元:小数1、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读法一律写成汉字形式。
写法一律写成阿拉伯数字的形式。
如:5.19读作:五点一九(必须为纯汉字). 三点零八写作:3.08(必须为阿拉伯数字)典型例题:2.07读作:14.35读作:十点六零写作:2、将元角分化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或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化为元角分的形式。
注意:整数部分代表元,小数第一位代表角,小数第二位代表分。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页第1题,第2页第2题。
3、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如相等,再比较小数部分第1位,如还相等,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直到比较出大小。
如多个数比较大小,中间要用“﹥”或“﹤”号连接,不写符号不得分。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3页第1题。
第3题。
4、小数加减法竖式:首先注意小数点对齐。
注: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加减时,要注意小数第一位与第一位对齐。
典型例题:5.2+1.59 10.7-3.57(划横线的是要强调对齐的数位)5、小数加减法口算:典型例题:0.4+8 3.5-2 (注意:整数与整数相加减)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1、能分辨轴对称图形。
能找到对称轴。
注: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9页第2题。
2、会画轴对称图形。
方法:找图形上各点的对称点,最后用尺子连线。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0页第3题。
3、会分辨镜子中的图形的另一半。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2页第3题。
4、平移的方法:将图形中各点先按序号标出,再分别按要求平移各点,最后将平移后各点连接。
(注意画表示方向的箭头)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4页3、4。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及两、三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关键是孩子遇到进位时要细心。
1、口算方法:先把0去掉,相乘后有几个0就在得数后补几个0。
2、竖式方法: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先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注意第二步的得数末尾与第一得数十位对齐。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知识点]: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商中间有0的除法;3、商末尾有0的除法;4、简单应用。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
(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3[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5[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6、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第二单元年月日[本单元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3、生日快乐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
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平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天数90919292半年上半年181天下半年184天4、平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天数91919292半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湘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1.基本加减法和乘除法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它们的和。
例如:2 + 3 = 5.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求它们的差。
例如:5 - 2 = 3.乘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求它们的积。
例如:2 × 3 = 6.除法:将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部分,求每一部分的值。
例如:6 ÷ 3 = 2.2.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两位数加减法:计算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和或差。
例如:45 + 36 = 81.两位数乘法:计算两个两位数的积。
例如:12 × 34 = 408.两位数除法:计算一个两位数被一个一位数整除的结果。
例如:72 ÷ 6 = 12.3.顺序数和倒序数顺序数:按顺序排列的数。
例如:1、2、3、4、5.倒序数:按相反的顺序排列的数。
例如:5、4、3、2、1.顺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大小来比较两个顺序数的大小。
4.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规则。
运算顺序: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多个运算的顺序。
5.数字的组成和特点数的组成:由数位和数值组成。
例如:453,它由个位数4、十位数5和百位数3组成。
数的特点: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
例如:4是偶数,3是奇数。
6.打表法和不进位加法打表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列出运算结果。
例如:乘法口诀表。
不进位加法:在加法运算中,个位数相加不产生进位。
例如:26 + 48 = 64.7.数量单位的换算刻钟和分钟的换算:1刻钟等于15分钟。
公斤和___的换算:1公斤等于1000克。
8.三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三位数加减法:计算两个三位数之间的和或差。
三位数乘法:计算两个三位数的积。
三位数除法:计算一个三位数被一个两位数整除的结果。
以上是湘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祝你复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计算,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
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8、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锯4段要锯3次,用12分钟,那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5段要锯4次,时间:4×4=16(分钟)
9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
根据 7,最小是1。
再运用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求结果。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5个就
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
(什么时候运用波浪线的)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31天, 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普通计时和24时计时互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16时:16-12=下午
4时。
5、计算经过时间,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
始时刻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
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
3、几个特殊数:25×4=100 ,125×8=10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
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相同数位和小数点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
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
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参加A兴趣组的,参加B兴趣组的,两样都参加的(重复的),班级的人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下:
A+B-重复=人数 A+B-人数=重复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