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常见的毒蛇种类

合集下载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 野人部落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  野人部落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野外活动被毒蛇咬伤可谓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应当尽量避免被毒蛇咬伤。

不要去招惹这些不速之客。

今天介绍的是中国最毒的十种毒蛇。

希望大家对它们有所认识。

它们分别是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白眉蝮、尖吻蝮、尖吻蝮、灰蓝扁尾海蛇、金环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原矛头蝮、圆斑蝰、圆斑蝰、舟山眼镜蛇。

白唇竹叶青此蛇又名竹叶青、青竹蛇。

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

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

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

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

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

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

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

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

此蛇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竹叶青这种蛇比较胆小,受惊吓易逃跑。

故很多时候都是突然从草丛或树上串出。

难免吓人一跳。

因其浑身绿色伪装的很好,故在野外要格外注意。

咬伤症状常看到两个较小的针尖样牙痕,被伤后数分钟伤口即见红肿,伤口灼痛难忍,其附近可见血性水泡,较重者患肢上端可见瘀斑。

伤者有头痛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胸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白眉蝮通身棕褐色为主,眼睛后方为线状白色条纹,似眉毛。

头大,呈三角形。

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

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

咬伤后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咬伤症状有两个深而清晰的牙痕,伤口有刺痛及麻木感,周围肿胀明显。

局部压痛,活动则加剧,肿痛于2~4天为甚。

伤口出血不多,但常见有黄色粘液渗出,局部能看到瘀斑及水、血泡。

全身症状多出现在伤后1~6小时,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是蝮蛇伤早期中毒的特征之一。

尖吻蝮俗称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

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

银环蛇临床救治方案

银环蛇临床救治方案

银环蛇临床救治方案引言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又称多带蛇,是一种常见的毒蛇,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其毒液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本文将介绍银环蛇咬伤的临床救治方案,以提供紧急救治的参考。

1. 评估和观察银环蛇咬伤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和观察。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观察伤口的部位、症状和毒蛇的特征(如身长、斑纹等)。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服药史。

•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视力、听力、咬肌力量等。

2. 银环蛇抗毒血清的使用银环蛇咬伤后,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银环蛇抗毒血清。

具体步骤如下:•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需要使用的抗毒血清剂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剂量为10-20mL,儿童剂量为5-10mL。

•必要时,应先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

将少量抗毒血清滴于患者内侧前臂,观察30分钟后无过敏反应方可使用。

•将抗毒血清缓慢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不超过3mL/min。

•在给药后的30分钟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 对症支持治疗除了抗毒血清的使用,还需要对症支持治疗来减轻症状和并发症。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维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进行气管插管或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维持循环稳定。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可以静脉输液维持循环,但需避免过度液体负担。

•控制疼痛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和镇静药。

•注意伤口处理和感染防治。

应在抗毒血清使用后进行伤口处理,洗净伤口并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4. 密切观察和护理银环蛇咬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

世界上最恐怖的10种毒蛇

世界上最恐怖的10种毒蛇

变色蛇剧毒 (图1)
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当地人叫“拉塔那”的蛇,其颜色能随时变化:当它游到青草丛里,全身变成青绿色;盘缠在枯木或岩石上时,全身变成褐黑色;置身于红色土壤中,颜色又变得和土色一样。

这种蛇头小身肥,样子虽丑,但喜欢捕食各种害虫和老鼠。

北美洲的葡萄树蛇 (图2)
葡萄树蛇又名北美葡萄树蛇,生活在北美洲的葡萄树上。

剧毒!且颜色形状和树叶很相似。

如果碰到它为发动攻击!速度很快,难以躲避!且毒素为神经毒素。

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和绿瘦蛇很像
赤尾青竹丝,台湾东南亚等地,有毒 (图3)
赤尾青竹丝是台湾地区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毒蛇,又成为赤尾鲐。

中小型蛇,属于蝮蛇科的毒蛇。

头部为典型三角形,其上密布著细小之圆鳞,在野外很容易认出。

全身为草绿色、翠绿色或深绿色,尾巴末端为砖红色或暗红色。

雌蛇在腹侧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细纵线,雄蛇除了此一白色的细纵线外,在其下缘另有一条砖红色的细线相接邻著。

在鼻孔与眼睛之间有一明显的头窝,可感觉热以确定攻击对象。

尾部短小,可缠绕在其他物体上。

魔鬼蛇 (图4)
世界毒蛇为第7名的毒蛇,生活在亚玛逊丛林里。

喜欢栖息在树上。

身体非常鲜艳!红黑黄相间。

体长1米到2米左右。

行动速度较快!如人类不去招惹它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澳洲幽灵 (图5)
正宗太攀蛇 (图6)
纳米比亚沙漠测行蛇 (图7)
神秘而令人恐惧的喜玛拉雅白头蛇 (图
树眼镜蛇西非独有,罕见 (图9)
水蚺 (图10)。

百步蛇是毒蛇吗?

百步蛇是毒蛇吗?

百步蛇是毒蛇吗?百步蛇学名尖吻蝮,别称七步蛇、五步蛇等,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个品种,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百步蛇是不是毒蛇吧!百步蛇是毒蛇吗?百步蛇是毒蛇。

百步蛇的毒液的单位上的毒性并不强烈,但并不妨碍该蛇种在事实上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毒性大于眼镜蛇,在湖南辰溪石碧乡一带被此蛇咬伤者基本都死亡了,而被眼镜蛇咬伤者基本都能救活,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由百步蛇的咬击所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中国大陆地区确实是较为常见的。

百步蛇地理分布百步蛇在中国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在中国分布较广,其中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贮量最多,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台湾省,中国之外只见于越南北部。

百步蛇生活习性1、环境:百步蛇主要栖息在海拔400~700米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也在茶园、农田、柴堆内活动,能上树,也能进入人房,冬季多在树根形成的天然洞或旧鼠洞中越冬。

2、活动:百步蛇年活动周期自惊蜇至大雪约为9个月,影响活动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及食物,气温20~30℃时,活动最频繁,气温高达35~38℃时,多向水边集中,在夜间用松把照明较为敏感并对火把有攻击反应,用手电筒照时几乎无明显趋温倾向。

3、食物:百步蛇剖胃发现有社鼠、犬足鼠、黄鼬及棘胸蛙,在山坞的分布和棘胸蛙的分布、数量有关系,剖胃亦见有黄胸鼠,说明尖吻蝮进入人房,另见有吞食后排出的鸟羽,经鉴定为绿啄木鸟,在蛇池中投饲青蛙及小白鼠,并曾见幼蛇捕捉直翅目昆虫灶马为食。

4、繁殖:百步蛇雌蛇尾基部的臭腺分泌物有特殊臭味,能引诱雄蛇,交配前有追偶现象,交配时相互缠绕,卵多产在天然洞穴中,洞道浅短干燥。

台湾五大毒蛇(精)

台湾五大毒蛇(精)
臺灣五大毒蛇
姓名 : 何文源
指導老師 : 杜義文
眼 鏡 蛇
中、大型毒蛇 ,體色為 褐色或黑褐色,頭部為 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 怒時 ,頸部會昂揚擴張呈 扁平狀,平時很少主動 攻擊人,受干擾時多半 試圖逃跑。 背鱗為21縱 列。主要在日間活動, 卵生,以囓齒類、蛙類 為主要生物。普遍分布 於 全省低海拔地區 ,喜 好較為乾旱的農墾地、 果園、雜草與灌叢混生 的山坡地等環境。
五毒蛇排名
冠軍 : 雨傘節 亞軍 : 眼鏡蛇 季軍 : 百步蛇 第四名:龜殼花 第五名:青竹絲
我的心得:
從這裡可以讓我們知道蛇的毒性 和習性也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遇 防。
謝謝大家
的光臨



中小型毒蛇,頸細,頭 部碩大且呈明顯的三角 型, 體背為黃褐色或棕 褐色,並有一系列不規 則形的黑色斑塊 ,背鱗 為26-27縱列。主要於夜 間活動,卵生,以囓齒 類、鳥類為主要食物。 部分個體具較強的攻擊 性 ,遇晃動之光影便立 刻攻擊。普遍分布於全 省中、低海拔地區,主 要的棲息地為 農墾地 、 溪流邊及樹林。
雨 傘
毒蛇,體色黑白相間,極為 分明,頭部為橢圓形,背鱗 為15縱列,是臺灣所產陸生 毒蛇中毒性最強者。主要為 夜間活動 ,卵生,以魚類 、 爬蟲動物 、小型哺乳類為食 。 性情極為溫和,除非受傷或 遭到極為嚴重的威脅與干擾 , 否則很少主動攻擊人。普遍 分布於全省低海拔地區,常 出現於鄰近水 域之開墾環境, 如水田、溪流或水塘邊 。

百 步 蛇
中、大型毒蛇,頸細頭大且呈 明顯三角形,吻端向上翹起, 頭部上方為深褐色或紫褐色, 身體極粗, 體色為淺黃褐色或 黃褐色,體兩側有明顯的黑 褐色正三角形斑紋,背鱗21 縱列。日夜均會活動,以囓 齒類、鳥類為主要食物,受 到侵擾 時立即將頭部昂起呈 警戒姿態,但不隨意攻擊。 分布於海拔 1300公尺以下的 中、低海拔山區,以南部及 東部較常發現,棲息於闊葉 林 、竹林與少干擾的溪谷毒的情況下,一律以有毒毒蛇咬 傷的狀況進行急救處理。 2.認清蛇的形狀、顏色及其他可能的特徵。 3.根據統計超過百分之九十六的蛇咬傷部位都在四肢(上肢稍 多於下肢)台灣的毒蛇咬傷大多患肢會腫脹,因此,請儘速除去 手上束縛物。例如戒指、手鐲等。 4.患者宜保持鎮靜,或給予患者精神支持,並讓患肢保持靜止, 請勿隨意移動。 5.儘速以彈性繃帶緊緊包紮患肢,包紮範圍越大越好。如無彈 性繃帶時,絲襪、褲襪亦可應用,再利用木板或樹枝等物做成 夾板,以固定患肢。 6.儘速送醫接受診治或抗蛇毒血清治療。

有毒动物--蝮蛇科--赤尾青竹丝

有毒动物--蝮蛇科--赤尾青竹丝

有毒動物---蟾蜍
有毒部位:黑色的卵, 粗糙皮膚的疙瘩。
中毒症狀:誤食會引 起噁心,嘔吐,昏迷。 毒液入眼會紅腫,視 力減退,重者失明。
急救:洗胃。
預防:不食用蟾蜍皮 和卵,不過量食用蟾 蜍製劑。
有毒動物---蜈蚣類
有毒部位:頭部第一 對步族變成顎牙,內 含毒腺。 中毒症狀:紅腫`劇 痛`休克`昏迷。 急救:於傷口上方止 血帶,冷敷及送醫。 預防:保持室內乾燥, 勿玩弄蜈蚣。
有毒動物---魨類---河豚魚
有毒部位:主要在卵 巢和肝臟。魨肉在繁 殖季節會含少量毒素。 中毒症狀:噁心、嘔 吐、腹痛、呼吸困難、 昏迷。 急救:先催吐再對症 治療。 預防:食用時處理得 當。
有毒動物---蠍類
有毒壞死、頭痛、呼 吸困難。
急救:於傷口上方止 血帶、冷敷、送醫。
預防:不要戲弄蠍子, 在夜間有蠍子出沒區 行走,需有照明設備。
有毒動物----水母類
有毒部位:觸手上刺 細胞。
中毒症狀:刺痛紅腫、 有丘疹紅斑、肌肉痙 攣、甚至死亡。
急救:清理身上刺細 胞,塗抹稀釋食用醋防 止毒液擴散。
預防:著合身長袖防 寒衣潛水。
有毒動物---細線芋螺
有毒部位:齒舌有毒 線。 中毒症狀:刺痛紅腫、 肌肉麻痺而四肢無力, 心臟麻痺死亡。 急救:吸出毒液,束緊 傷部防止毒液擴散。 預防:避免採集,否則 戴上手套。
中毒症狀:皮膚刺痛 紅腫,有鞭痕,誤食者 舌麻木,肌肉疼痛,呼 吸困難。
急救:患部冰敷,中毒 者洗胃。
預防:避免皮膚接觸 及食用。
有毒動物----海膽類
有毒部位:體表的足 和管足有毒腺。
中毒症狀:紅腫劇痛, 呼吸困難。
急救:若毒棘易見時, 可先用手術刀開除去, 用5﹪高錳酸鉀溶液 浸敷傷口。

毒蛇有哪些

毒蛇有哪些

毒蛇有哪些1.眼镜蛇科ELAPIDAE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 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 米。

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

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

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 naja 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 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

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 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

中国十大毒蛇

中国十大毒蛇

中国十大毒蛇总录: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白眉蝮、灰蓝扁尾海蛇、圆斑蝰、金环蛇和尖吻蝮。

1:银环蛇: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分布区域: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

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

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

在抗蛇毒血清应用以前,银环蛇咬伤死亡率极高,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但仍十分危险。

银环蛇咬伤诊断要点:伤口微痒或麻木。

牙痕呈“品”字形,针尖样大小,有撕裂伤。

局部无红肿疼痛(仅咬时有轻微痛)。

重者咽部异物感或身嘶、失声。

重者全肌肉疼痛,动则加剧。

主要症状:伤时稍有疼痛,伤口可出血少许,伤后10分钟左右,伤周有蚊咬样感觉,或微痒,并有麻木感,可向心端蔓延。

局部不红不肿或微肿。

早期,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伤后1-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则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很快进入昏迷危症。

开始时先有头昏眼花、畏光、胸闷气促、四肢乏力、咽喉不适。

急救措施: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

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

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繃帶包紮範圍越 大越好, 大越好,至少包括 上下兩個關節
使用夾板固定 要穩固)。 (要穩固)。
固定範圍儘量擴大
上肢蛇咬傷之固定方式
遠 離 醫 療 機 構 時 之 處 置 建 議:
1. 主 傷 線 是 2. 前 時 3. 若 進 毒 當 取 量 血 然 要 後 電 最 述 的 無 出 蛇 發 出 分 清 後 指 到 通 直 彈 緩 良 毒 的 生 專 別 全 儘 在 最 訊 接 性 衝 好 蛇 數 蛇 一 注 部 速 偏 遠 的 深 山 裡 活 動 的 人,在 被 咬 近 的 醫 療 場 所 可 能 需 好 幾 天,無 設 備 加 上 空 中 救 護 系 統 ,可 能 的 救 護 方 式。 繃 帶 包 紮 固 定 法 可 提 供 幾 個 小 期,減 緩 毒 性 的 發 作。 的 救 護 系 統 ( 無 線 電 等)而 必 須 出 沒 地 區,自 行 攜 帶 該 地 區 常 見 種 抗 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毒 血 清 上 山,較 為 妥 當。 咬 傷 後,先 依 上 述 步 驟 處 理,再 的 血 清 稀 釋 後,以 每 2 -3 西 西 的 射 於 四 肢 近 端 肌 肉 中 ,將 一 瓶 注 射 完, 約 一 小 時 後 拆 掉 繃 帶, 下 山 就 醫。
雨傘節(百節蛇) 雨傘節(百節蛇)
為神經性毒蛇,毒性甚強,致死率最高。 為神經性毒蛇,毒性甚強,致死率最高。 咬傷症狀:昏昏欲睡、傷口不痛、快速導致呼吸衰竭、其他器 咬傷症狀:昏昏欲睡、傷口不痛、快速導致呼吸衰竭、 官肌肉麻痺。 官肌肉麻痺。 特徵:黑白相間之橫帶,黑寬白窄。 特徵:黑白相間之橫帶,黑寬白窄。
龜殼花
咬傷率不亞於赤尾青竹絲,為出血性毒蛇。 咬傷率不亞於赤尾青竹絲,為出血性毒蛇。 咬傷症狀:局部灼痛感、腫脹、出血、起水泡。 咬傷症狀:局部灼痛感、腫脹、出血、起水泡。 特徵:體背中央有一行具黑邊的深色斑紋,上下相連且向 特徵:體背中央有一行具黑邊的深色斑紋, 左右彎曲呈波浪狀斑紋。 左右彎曲呈波浪狀斑紋。
鎖鍊蛇(鎖蛇、七步紅) 鎖鍊蛇(鎖蛇、七步紅)
相當少見,分佈於本省東南山區,為一合併出血性與神經性毒 相當少見,分佈於本省東南山區, 臨床上則常出現出血症狀,毒性不亞於百步蛇。 蛇。臨床上則常出現出血症狀,毒性不亞於百步蛇。 咬傷症狀:局部腫脹、出血、皮下瘀血、溶血、易造成全身性 咬傷症狀:局部腫脹、出血、皮下瘀血、溶血、 出血與急性腎衰竭。 出血與急性腎衰竭。 特徵:體背部有三縱列具白邊的黑棕色橢圓型斑紋, 特徵:體背部有三縱列具白邊的黑棕色橢圓型斑紋,彼此相間 成鍊狀。受干擾時會發出嘶嘶聲。 成鍊狀。受干擾時會發出嘶嘶聲。
如 何 避 免 蛇 咬 傷:
1. 勿 輕 易 嘗 試 去 抓 蛇 或 逗 玩。 2. 在 毒 蛇 出 沒 地 區 活 動,宜 穿 著 皮 靴 或 厚 長 褲,勿 赤 腳 或 僅 穿 拖 鞋。 3. 在 未 經 詳 細 診 視 之 前 ,勿 空 手 伸 入 中 空 的 原 木 或 濃 密 的 雜 草 堆 中 或 翻 動 石 塊。 4. 跨 過 石 塊 或 木 頭 等 物 ,應 注 意 防 備 另 一 側 可 能 有 毒 蛇 棲 息。 5. 露 營 時 應 選 擇 空 曠 而 乾 燥 地 區 ,避 免 紮 營 於 雜 物 堆 附 近,晚 上 應 升 起 營 火 或 火 炬 於 營 帳 周 圍,尤 其 是 夏 天 的 夜 晚。 6. 在 毒 蛇 常 出 沒 的 地 區 勿 涉 水 或 游 泳 , 因 為 大 部 份 毒 蛇 皆 是 游 泳 高 手 , 水 中 可 能 潛 有 毒 蛇。
急救方法
說明: 說明: 由 於 免 疫 學 、 毒 理 學 之 進 步 及 臨 床 上 觀 察 所 得,過 去 許 多 毒 蛇 咬 傷的 急 救 方 法 都 受 到 質 疑。1991 年 世 界 毒 素 學 大 會 在 新 加 坡 舉 行,英 國 醫生 Dr.Warrell (3) 針 對 全 球 性 毒 蛇 咬 傷 的 問 題 作 了 精 彩 回 顧 與 討 論。其 中 有 關 咬 傷 後 之 緊 急 處 理 ,他 只 推 介 - - 繃 帶 壓 迫 包 紮 及 固 定 法 ,應 用 在 神 經 性 毒 蛇 咬 傷 。 但 從 澳 洲 (3-5), 的 動 物 實 驗 及 臨 床 個 案 的 探 討 (3-5), 謹 慎 且 迅 速 地 使 用 彈 性 繃 帶 壓 迫 包 紮 及 固 定 法,相 信 可 減 緩 各 種 蛇 毒 的吸 收 及 毒 性 的 產 生,爭 取 醫 療 時 機。
5.飯匙倩 眼鏡蛇〉 5.飯匙倩〈眼鏡蛇〉 飯匙倩〈
為神經性毒蛇。 為神經性毒蛇。 咬傷症狀:局部疼痛、腫脹、潰爛、全身性肌肉麻痺。 咬傷症狀:局部疼痛、腫脹、潰爛、全身性肌肉麻痺。 特徵:遇到敵人時頸部擴展, 特徵:遇到敵人時頸部擴展,背面呈具黑點之白色帶狀斑 紋有如眼鏡,且會有噴氣聲。 紋有如眼鏡,且會有噴氣聲。
花、赤 倩 、雨 上 市 見 毒
百步蛇(五步蛇) 百步蛇(五步蛇)
台灣地區常見毒蛇中體型最大,為出血性毒蛇 台灣地區常見毒蛇中體型最大, 咬傷症狀:患處疼痛、快速腫脹、瘀血、出血、產生水泡、 咬傷症狀:患處疼痛、快速腫脹、瘀血、出血、產生水泡、 血泡、其他器官出血。 血泡、其他器官出血。 特徵:體二側有列倒三角形具黑邊的深棕色斑。 特徵:體二側有列倒三角形具黑邊的深棕色斑。
台 灣 的 抗 蛇 毒 血 清:
在 給 究 一 醫 予 所 般 院 抗 所 的 就 蛇 製 醫 醫 毒 作 院 主 血 的 診 要 清 抗 所 就 , 蛇 可 是 目 毒 能 針 前 血 都 對 預 清 備 毒 蛇 防 醫 有 二 有。 種 學 類 類 研 ,
1. 單 價 的 抗 百 步 蛇 蛇 毒 血 清。 2. 多 價 的 抗 出 血 性 (對 抗 龜 殼 )、抗 尾 鮐)、抗 神 經 性 (對 抗 飯 匙 傘 節 )蛇 毒 血 清。 3. 另 有 一 種 多 價 ( 6 價)血 清 未 ,內 含 抗 鎖 蛇 及 其 他 五 種 常 蛇 的 抗 蛇 毒 血 清
其 他 部 位 咬 傷 之 緊 急 處 理:
1. 身 體 軀 幹 咬 傷 :儘 可 能 給 予 彈 性 繃 帶 包 紮,但 注 意 勿 壓 迫 到 胸 廓 的 呼 吸 運 動。 2. 頭 頸 部 咬 傷:頭 部 可 嘗 試 包 紮 壓 迫 , 但 頸 部 則 不 可,此 時 只 有 儘 速 送 醫。
繃帶包紮及固定之圖示
下肢儘量保持靜止, 下肢儘量保持靜止, 儘速使用寬的彈性繃 從咬傷處包紮。 帶,從咬傷處包紮。 因脫除長褲的動作可 能使毒液很快的吸入 血液內, 血液內,所以必要時 可剪破褲管。 可剪破褲管。‥為毒 牙牙痕。 牙牙痕。
包紮時應注意繃帶 的緊度, 的緊度,勿使肢端 發紫。 發紫。
赤尾鮐(竹仔蛇、赤尾青竹絲) 赤尾鮐(竹仔蛇、赤尾青竹絲)
分佈最廣且數量最多,咬傷率最高但致死率低,為出血性毒蛇。 分佈最廣且數量最多,咬傷率最高但致死率低,為出血性毒蛇。 咬傷症狀:患處腫脹、疼痛、出血、起水泡。 咬傷症狀:患處腫脹、疼痛、出血、起水泡。 特徵:整條蛇背面呈深綠色,腹部為淡黃綠色,尾端為磚紅色。 特徵:整條蛇背面呈深綠色,腹部為淡黃綠色,尾端為磚紅色。
海蛇與扁尾蛇
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長吻海蛇Pelamis 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
藍灰扁尾蛇Laticauda 藍灰扁尾蛇Laticauda colubrina
海蛇與扁尾蛇分佈區域大體類似,但其中的長吻海蛇 海蛇與扁尾蛇分佈區域大體類似, platurus(左上) Pelamis platurus(左上)不局限於近海而可生活與遠 洋中,因此分佈非常廣泛, 洋中,因此分佈非常廣泛,不僅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的熱帶海域,還遠及東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 的熱帶海域,還遠及東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它們 也是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也是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注 意:
正 服 個 帶 要 留 清 必 可 確 包 紮 後 , 患 肢 會 較 舒 ,如 此 包 紮 可 以 持 續 好 幾 小 時 , 到 達 醫 院 之 前 繃 不 要 拆 掉 ,抵 達 醫 院 之 後 儘 快 決 定 何 時 拆 掉,不 要 著 太 久 。一 般 在 抗 蛇 毒 血 準 備 給 予 時,或 者 在 醫 師 須 檢 視 傷 口 的 情 況 下 ,即 拆 掉 彈 性 繃 帶。
注 意 事 項:
1. 在 一 2. 認 參 3. 根 位 咬 上 4. 患 讓 5. 儘 包 褲 夾 6. 儘 無 律 清 考 據 都 傷 束 者 患 速 紮 襪 板 速 法 以 蛇 前 統 在 大 縛 宜 肢 以 範 亦 , 送 或 有 的 頁 計 四 多 物 保 保 彈 圍 可 以 醫 未 鑑 定 為 有 毒 或 無 毒 的 情 況 下, 毒 毒 蛇 咬 傷 的 狀 況 進 行 急 救 處 理。 形 狀 、顏 色 及 其 他 可 能 的 特 徵 。請 之 圖 片。 (1)超 (1)超 過 百 分 之 九 十 六 的 蛇 咬 傷 部 肢(上 肢 稍 多 於 下 肢 )台 灣 的 毒 蛇 患 肢 會 腫 脹,因 此,請 儘 速 除 去 手 。例 如 戒 指、手 鐲 等。 持 鎮 靜,或 給 予 患 者 精 神 支 持,並 持 靜 止,請 勿 隨 意 移 動。 性 繃 帶 緊 緊 包 紮 患 肢(如 附 圖 ), 越 大 越 好。如 無 彈 性 繃 帶 時,絲 襪、 應 用,再 利 用 木 板 或 樹 枝 等 物 做 成 固 定 患 肢。 接 受 診 治 或 抗 蛇 毒 血 清 治 療。
台灣常見的毒蛇種類 台灣常見的毒蛇種類 毒蛇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型多高山,森林茂密,氣候溫暖 潮濕,是蛇類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隨著社會環境的 進步,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一般人已經開始注重旅 遊休閒生活,野外活動的頻率增加,相對的接觸到有 毒動物(尤其毒蛇 毒蛇)的機會大增。台灣毒蛇 毒蛇的數目雖受 毒蛇 毒蛇 到濫捕後數量大減,但保育工作仍正積極地進行著, 多種毒蛇 毒蛇都屬於保育類動物,因此,從事野外活動甚 毒蛇 至居家都可能會蛇類的侵襲。 根據調查,台灣毒蛇 毒蛇種類共有23種(包括陸上毒蛇 毒蛇14 毒蛇 毒蛇 毒蛇咬傷較常遇到, 種,海蛇9種),但僅有6種陸上毒蛇 毒蛇 對人類生命危害較大,因此流行病學上較為重要。茲 簡單介紹於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