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时间管理古文翻译

时间管理古文翻译

时间管理古文翻译导言时间管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然而,时间管理的概念并非现代人独有,古代人也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智慧和指导。

本文将翻译并解读一些有关时间管理的古文,希望能够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取一些对现代时间管理的启示。

引文一:《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昼夜无穷,不亦悲乎!月出而食,惊于风雨,皆旦暮之节也。

人所以弗及者,鬼神之所害也。

以一灯为主君,易发留,与鬼神为敌。

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直译过来的意思是:白天黑夜无尽头,真是令人悲伤!月亮的出没、突然的风雨,都是白天和黑夜对互相转换的时间的特殊节奏。

人们无法把握这种变化,正是受到了鬼神们的害处。

以一盏灯作为主人,易于发现和留恋,与鬼神为敌。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学会根据鬼神的节奏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引文二:《论语·卫灵公》知及之而不行,自知者不愿也;行及之而不知,自行者不悦也。

这段文字出自《论语·卫灵公》,直译过来的意思是:知道应该做却不去做,是自己不愿意去做;去做了却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是自己感到不舒服。

这段文字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知行合一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而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去感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只有把知识真正融入行动中,才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引文三:《史记·张丞相列传》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惟德馨,可探而不可及也。

这段文字来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直译过来的意思是:看到善良的人,感觉自己如同无法达到;看到不善良的人,感觉就像探测温度一样。

唯有德行卓越的人,可以被探测但无法被达到。

这段文字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我们应该学会从他人身上学习,看到善良的例子并努力达到,看到不好的例子并加以反思,但是只有那些德行高尚的人才是无法被我们所达到的榜样。

《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周昌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

尝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史记·张丞相列传(7)全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7)全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7)全文①即:假使,若是。

万岁之后:指皇帝死后。

这是一种避讳的说法。

②符玺御史: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符玺印章的御史。

③刀笔吏:负责抄抄写写的小吏。

古人用竹、木片写字,写错了就用刀削去改写。

故称。

•④居顷之:过了不多久。

⑤郤:同隙,不和,有怨。

⑥左迁:降职。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①,曰:无以易尧②。

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①孰视:注目细看。

孰,同熟。

•②无以易尧:此云担任御史大夫一职,没人比赵更合适。

易:替换。

高祖崩①,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②,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③,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④,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后五岁⑤,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⑥,乃抵尧罪⑦,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①崩:指帝王之死。

②三反:往返三次。

反,同返。

③谒:拜见。

④征:被召到京师。

⑤后五岁:周昌死去五年之后,即高后元年,公元前184年。

⑥画:谋划,计策。

⑦抵尧罪:指免去赵尧爵位,以当其罪。

抵,当。

故沛狱吏。

高祖尝辟吏①,吏系吕后,遇之不谨②。

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

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

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

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

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

高后崩,(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

免,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

①辟吏:因犯法而躲避官吏的追捕。

辟,同避。

•②不谨:不郑重、不礼貌。

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四年①,丞相灌婴卒,张苍为丞相。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

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②。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③,弗革。

张丞相列传文言文翻译

张丞相列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张丞相者,字子房,秦末人也。

性刚直,好直言。

始事秦,为刀笔吏,后归汉,以功封爵。

汉高祖崩,惠帝立,丞相之位虚悬。

群臣议,以子房为丞相,惠帝从之。

子房辞让,曰:“臣少贱,无尺寸之功,不足以当此重任。

”惠帝固请,子房乃受。

丞相既受职,励精图治,务求安民。

时天下初定,百姓疾苦,子房乃上疏惠帝,请宽刑罚,减赋税,以慰民心。

惠帝从之。

于是百姓皆怀德,咸乐为汉臣。

丞相为政,务在诚信,不欺民众。

有盗入丞相府,丞相匿而不报,曰:“吾以诚信待民,何忍见盗而弃之?”盗感其德,遂自首。

丞相以诚信待人,故人皆敬之。

时匈奴为患,丞相请发兵击之。

惠帝以国家初定,未暇外事,不听。

丞相曰:“匈奴侵边,不击则患无穷。

愿陛下以国家大计为重,勿以小利而忘大义。

”惠帝犹豫未决,乃召群臣议。

群臣皆以为宜击匈奴。

惠帝从之,遂发兵击匈奴,大破之。

丞相在位,勤于国事,赏罚分明。

有功者,必赏;有过者,必罚。

天下莫不畏其威,皆怀其德。

丞相之政,民安而国治。

后惠帝崩,吕后临朝,欲专权。

丞相以吕后不仁,劝惠帝早立太子,以保社稷。

惠帝从之,立太子为帝。

太子即位,是为文帝。

丞相以年老,请退,文帝固留之。

丞相曰:“吾老矣,愿陛下以国家大计为重,勿以老臣为念。

”文帝从之,乃许丞相致仕。

丞相致仕后,居家安养,以书传家,教子孙以诚信为本。

年九十有九而终,谥曰“文忠”。

译文:张丞相,字子房,是秦朝末年的人。

性格刚直,喜欢直言。

起初在秦国做事,担任刀笔吏,后来归附汉朝,因功被封爵。

汉朝高祖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即位,丞相职位空缺。

大臣们商议,认为子房适合担任丞相,惠帝同意了。

子房推辞,说:“我出身低微,没有尺寸之功,不足以胜任这一重任。

”惠帝坚决请求,子房才接受了。

丞相上任后,勤勉治理国家,致力于安抚民心。

当时天下刚刚安定,百姓疾苦,子房于是上书惠帝,请求放宽刑罚,减少赋税,以安抚民心。

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都愿意成为汉朝的臣民。

丞相处理政事,以诚信为本,不欺骗民众。

史记·张丞相列传(10)全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10)全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10)全文①风晓:通过暗示,使其知道情节的严重程度。

②化:指教化。

③此句不知所指,《》中并无有关的记载。

韦丞相玄成者,即前丞相子也。

代父,后失列侯。

其人少时好读书,明于《诗》、《论语》。

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薛君免①,为御史大夫。

于丞相乞骸骨免②,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

数年,病死。

孝元帝亲临丧,赐赏甚厚。

子嗣后。

其治容容随世浮沈③,而见谓谄巧④。

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后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

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

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①薛君:指薛广德。

②乞骸骨:一种谦词,指因年岁较大自请退休。

③容容:同庸庸。

指与世和同,并不标新立异。

④见谓谄巧:被人称之为阿谀奉承,投机取巧。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

好读书,从博士受《诗》。

家贫,衡佣作以给食饮①。

才下②,数射策不中③,至九,乃中丙科④。

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

补平原文学卒史。

数年,郡不尊敬。

御史征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

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县官坐其旁听⑤,甚善之,日以尊贵。

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

岁余,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①佣作:给人干活,当雇工。

②才下:才能低下。

③数射策不中:多次参加朝廷的考试但没有考中。

射策,古代的考试方法之一,由主试者出试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作文对答。

④丙科:等外名额,备用。

⑤县官:指皇帝。

古人认为王畿内县即国都,王者主宰国都官天下,故称之为县官。

太史公曰①:深惟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②,微甚。

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

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③。

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

然守之日久不得,或为之日少而得之,至于封侯,真命也夫!御史大夫郑君守之数年不得④,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多有贤圣之才,困厄不得者众甚也。

《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原文:周昌者,沛人也。

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

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①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计即止。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

高祖独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威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

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不遣赵王于是太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稳中有降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改﹚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史记·张丞相列传(5)全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5)全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5)全文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鲁国人。

因为喜欢读书和好法令而官至御史大夫。

在孝宣帝时,因为和皇帝有旧交的缘故,被封为列侯,接着又做了丞相。

他对事理非常明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聪明和智慧,被后世所称颂。

他在担任丞相期间因病去世,儿子邴显继承了爵位。

后来邴显也是因为骑马闯进宗庙,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邴显做官一直到太仆之职,因为为官昏乱不明,自己和儿子都有营私舞弊、贪赃不法的行为,被免官,降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后,由黄丞相接替他的职务。

从前长安城中有个善相面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当时都未做高官的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时见了面,田文说道:现在这里的三位先生,将来都能做丞相。

后来,这三个人果然相继为丞相。

这个人怎么看得这么清楚啊!黄丞相名字叫黄霸,是淮阴人。

因为喜欢读书而担任官吏,官至颍川太守。

治理颍川时,用礼义条例和教令来教喻感化百姓。

若是犯有重罪应当斩首的,暗示其情节使其自杀。

教化大行于世,名声远近皆知。

孝宣帝特意为此下了一道制书,称:颍川太守黄霸,用宣布国家的诏令来治理百姓,达到了道路之上不拾丢失的东西,男女分途而行,在监狱之中没有犯重罪的囚犯这种地步。

特赐给关内侯的爵位,黄金一百斤。

这样,他就被皇帝征调到京城任京兆尹,后来官至丞相。

在担任丞相期间,又是以礼义治理国家,最后病死在丞相任上。

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被封为列侯。

黄丞相去世之后,皇帝任命御史大夫于定国接替了他的职位。

于定国丞相已经有廷尉传,在《张廷尉》一传的叙述之中。

于丞相去职以后,御史大夫韦玄成接替了他的职位。

韦玄成丞相就是前边所说的那个韦贤丞相的儿子。

他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后来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

韦玄成从小就喜欢读书,对于《经》和《》都很精熟。

做官到卫尉之职时,升任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职之后,韦玄成担任了御史大夫。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译文|赏析《史记·陈丞相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记录陈丞相陈平的历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作者:司马迁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美色。

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

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

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後罢为助。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後去。

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

”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於临济。

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於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

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
原文:
周昌者,沛人也。

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

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①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计即止。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

高祖独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威夫人与吕后有?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

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尧曰:“御史大夫周昌。

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

秦朝时担任泗水卒史。

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那守、郡监。

从此周昌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职志。

(周昌)跟从沛公入关,推翻了秦。

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

曾经跟随(沛公)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刚强,敢于直言。

周昌曾经(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拥抱成姬,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

高帝追赶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昂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高祖大笑,但是(从此却)特别敬畏周昌。

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这样做,(但)都没能成功。

周昌在朝廷上
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的理由.周昌本来有口吃的毛病,又非常气愤。

(也就口吃
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嘴不太会说•但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我期……期……不接受您的诏令。

”高祖高兴地笑了。

事过之后,吕后(因为曾)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为(此)跪下感谢(周
昌)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就)不能保全了。

赵尧侍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高兴,慷慨悲歌,群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
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对。

我考虑想这样,但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大臣都一直敬畏他。

只有周昌能够(担此重任)。

”高祖说:“好。

”于是调周昌为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

使者往返了三次,周昌坚持不送赵王(入朝)。

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很忧虑(这
件事),就派使臣召周昌(入朝)。

周昌被召(入朝)之后.吕后(又)派使臣召赵王,赵王果然来了。

(赵王)到长安一个多月,喝药死了。

周昌于是称病辞职,不上朝觐见,三年之后去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