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间艺术.doc论文.
浅谈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

浅谈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
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形式。
剪纸作品常常以红色为主色调,结合动植物、花鸟等多种图案元素,形成丰富多彩的作品。
剪纸的创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剪纸师傅技法娴熟地运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形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创新,剪纸艺术也在不断更新,创新发展出新的形式和风格。
民间剪纸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形式美,在当代艺术界占据重要地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图案、构图等方面,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悉心呵护。
【关键词】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美、材料、工具、创作过程、传统形式、创新发展、形式美、传承、发展、艺术界、独特魅力。
1. 引言1.1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据史书记载,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那时,剪纸被用于宫廷装饰和庆祝节日,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
民间剪纸艺术不仅表现出生活的情感和审美,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民俗和宗教的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技术上精湛,而且在意境和表达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遗产之一。
1.2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中就有人通过剪纸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审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承发展,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吸收了外来的剪纸技法,还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
在农民生活中,剪纸被广泛应用于庆祝节日、祈福祭神、装饰家居等方面,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民间艺术形式。
近代以来,随着城乡交流的加强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舞蹈类型、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舞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舞蹈类型。
其中,民族舞是指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的舞蹈《手拉手》,藏族的舞蹈《格萨尔王》等。
而民间舞则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农村地区的舞蹈形式,其风格简单自然,如广场舞、秧歌等。
这些舞蹈类型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风土人情。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动作、舞蹈步伐、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理解舞蹈的内涵。
此外,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也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增强观众对舞蹈的感官体验。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蹈演员通过独特的身体技巧和舞蹈动作,展示出优美灵活的身姿和独特的舞蹈韵律。
舞蹈中的舞姿要求优雅、大气,力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通过舞蹈的训练,舞蹈演员能够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肌肉的柔软性和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绎祭祀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族民间舞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的表演艺术中。
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广受欢迎,更成为中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性上,更彰显在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影响上。
舞蹈是人们情感和意志的表达,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观看舞蹈还是参与舞蹈,都能够使人们心境愉悦,体验到独特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纯朴自然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方式。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民间艺术是指由普通人民群众和民间艺术家创作和传承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间艺术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民间艺术是平民艺术,它不需高深的学识和专业的技巧,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姿态、审美情趣和社会情绪。
民间艺术不分阶层,更加亲近群众,能够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欢乐、悲伤、思考和呐喊。
它以朴素的表现手法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既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能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道德观念。
其次,民间艺术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因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就吸收了各地方言、曲调和舞台方式,形成了豫剧、京剧、粤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剧种。
而世界各国的民间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
这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使得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特性。
再次,民间艺术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艺术形式。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它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中,通过民间艺人的创造和改进,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够吸纳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从而形成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不仅能够延续传统文化的精神,还能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最后,民间艺术的意义在于它对于社会和个体的价值教育和精神滋养。
传统的民间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丰富的社会寓意和人生哲理,在观众的审美过程中能够引发对人生、道德、社会问题等的思考。
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加深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对于艺术家而言,参与民间艺术创作和传承不仅能够提升技艺,更能够体验到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自我表达和自我意识的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精选5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认识—谈谈湘西苗族鼓舞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2009420106809级信管二班:李颖来到湘西,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湘西苗族鼓舞了。
它是在鼓中舞,舞中伴鼓。
形式之多样,内容之精巧。
鼓声响起,我也禁不住起舞了!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是湘西苗族独具魅力的重要文化形式。
它不但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习惯,还表达男女爱之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湘西苗族鼓舞的丰富,神秘极大了引起了我对湘西兴趣。
湘西苗族鼓舞是一个了解并认识湘西苗族的重要窗口,我觉得它在湘西的民族旅游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来到湘西,我们不仅仅想看看湘西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也想融入湘西的民族风情。
鼓舞观赏性强,互动性高,花样多。
这自然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鼓舞在湘西地区也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这对大湘西的旅游业也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它成功的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所以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很好的与旅游联系起来的。
同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大湘西的苗族银饰锻造技术,桑植民歌等。
更多地区应大力宣传非遗项目,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也能使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宣扬,传承。
所以我们应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联系,使独特的民俗文化更加源远流长!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受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它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作品。
它土色土香,展示的是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活态的传承,不只是要物质实体的传承,更需要手艺,确切的说是需要人去传承。
没有了人这个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传承。
在调研的这一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民间艺人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但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费时耗力而且没有对等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真正原因。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论文-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民间符号、地域民俗、人文风情的生动演绎中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得益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各民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别具特色,地域性构成民族区域的文化标志,塑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性格,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习尚,体现出浓郁的民俗色彩和地域风情。
如陕北剪纸,东北皮影、蛋雕,徽州三雕,河南的年画,唐卡等,④透过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人们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区域的民间礼仪、民俗风情、审美情趣。
内容丰满形式多样,原汁原味的自然流露,随性而质朴的表现风格,具有感人的力量,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乡土情结。
在海纳百川中汇入华夏文明的源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北方的画家,应着眼于北方的人文景观地域特色,在我国北方,流人文化、鹤文化、冰雪文化、工业文化包含着东北特有的生态文化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人文印记,“鹤”被誉为神鸟,生态鸟、吉祥鸟,它以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声韵之美而著称。
它的姿态优雅、本色天然,在芦荻雁荡生生不息,群鹤翔舞蔚为壮观。
鹤已成为北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养分。
白山黑水的冰雪世界孕育了北大荒版画,冰雪文化构成东北最具品牌的旅游产业,演绎为城市的文化气质。
纪念册、旅游工艺品、摄影、雕塑、浮雕、壁画等,作为公共空间艺术从题材到形式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符号。
北方的画家应更加关注北方的地域民俗中典型化的原始生态,地域性的民族、民间艺术独有的人文风情。
北方,沼泽湖泊、沃野千里,南方多石林舟桥,湖畔观荷柳暗花明,北方多森林平原,白山黑水冬花雪韵。
北方的桦树皮制作的工艺品以天然本色、自然肌理与精美手工艺巧妙结合,尽显天然气象,北方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田园渔猎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天地和谐共生。
驯鹿、帐篷、雪橇,不惧寒酷的生活,就是他们与世相处的存在方式。
他们使用的弓箭,取自天然,造型精美,手工技艺精湛,以兽皮自作服饰,传统饰品、一派天然本色。
传统民间艺术“皮 影”论文

浅谈传统民间艺术“皮影”【中图分类号】 i23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80-02“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又称“灯影”,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
我国影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制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作为一种演出千年而不衰的民间艺术并能遍及中华大地,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
它与世界各地的皮影相比,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广泛、遗产丰富,同时在造型、文学、唱腔、表演中所体现的高度综合能力,应该是举世无双的。
中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中国民间艺术有着自己完善的艺术体系和系统的思维方法,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尤为突出。
艺术家们将人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中国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涵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符号,可以激起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鸣。
1 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对皮影创作的必要性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被称为“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和“魔术般、闪电般的技艺”的中国影戏却面临着濒危的处境。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影视影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
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要使皮影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探索传统民间艺术作文

探索传统民间艺术作文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证,证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1100年。
过去剪纸常用于民俗活动和宗教仪式。
而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
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
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
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明《苏州府志》
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
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民间艺术赏析脸谱论文

民间艺术赏析脸谱论文民间艺术赏析脸谱。
引言。
脸谱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脸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本文将对脸谱进行深入的赏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脸谱的历史渊源。
脸谱起源于中国古代戏曲,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战士在战场上会用彩绘的脸谱来吓唬敌人,以增加战斗士气。
后来,脸谱逐渐演变成了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元素,用来突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脸谱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戏曲剧种中。
二、脸谱的分类与特点。
脸谱按照不同的角色性格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正面脸谱、花脸、丑角脸谱等。
每种脸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颜色、图案和线条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正面脸谱通常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忠勇正义;花脸则以多彩的花纹和图案为特点,代表着喜庆和祥和;丑角脸谱则以夸张的表情和颜色为特点,寓意着滑稽和幽默。
三、脸谱的文化内涵。
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首先,脸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方式。
其次,脸谱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通过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善恶和命运,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恶对立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最后,脸谱也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四、脸谱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脸谱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也在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
一方面,各种戏曲剧种在保持传统脸谱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脸谱也在当代文化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演艺的重要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内容简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想要学好设计做出好的设计,就该都了解具有民族代表的文化,下来我会向大家介绍关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知识。
大概内容分为这样几大块,先大概谈谈民间美术,接着再聊聊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几类,最后着重介绍一下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实质。
民间美术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注重造型,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带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是人类劳动生活里最质朴的艺术体现。
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最直接的触点,它以最粗糙,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的。
就它的现实功能来说,它是用以理解民族审美理解和普通群众的喜好的引导。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自己欣赏、使用。
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正是民间美术是普通群众劳动结晶,所以民间美术就有大众性的特点,民间大众性,是指它的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
当然民间美术群众性特征也不排斥个人的因素,优秀的民间美术家及其代表会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也就随着而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类型、多
层次的现象,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三民间美术的自娱性,指明教美术在制作与消费关系上的特征。
四民间美术的传承性,民间美术从古至今,世代相传,在传承的基础上吸收,改进和发展的。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民间美术的几大分类,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
分为民间吉祥图形、民间剪纸、民间皮影、民间木版画、民间雕刻、民间陶瓷、民间印染、民间刺绣挑花、民间织锦和民间编织。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民间吉祥图案的表现中,都蕴含一定的文化意蕴。
其组成中,有的是吉祥祝语组成的谐音。
接下来是剪纸,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的。
民间皮影: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
民间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形成的。
民间雕刻:
中国的民间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主要有石雕、木雕、砖雕、竹雕等。
这些雕刻艺术口叩大多为无名工匠所作,千百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流传至今,表现了我国民间工匠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令人叹服的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
民间陶瓷:它就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中国各地都有陶瓷生产基地,而官窑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产物,陶瓷生产和发展的主要方面还在于民间。
民间印染:流行于民间的各类纤维织物的染色与印花工艺及印染品。
中国古代用天然染料在纤维织物上施加花纹的方法是手绘,这种方法也一直在民间流传。
民间刺绣挑花:刺绣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古称“凿”、“钴凿”,又称“针绣”“扎花”,俗称“绣花” 民间织锦:织锦工艺在服饰、礼仪等民俗活动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一种艺术创造,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和个性风格。
民间编结:遍布中国大地的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民间编织以实用为主,同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民俗活动的工具,也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最后谈谈民间剪纸,剪纸的发展历程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那现在我向大家介绍陕西剪纸,窗花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
陕西窗花剪纸,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之间,各有特色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
至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则取决于民间艺术家素质的差异,除了先天性因素外,阅历、文化修养、个人爱好也是民间艺术家的重要后天因素。
陕北窗花剪纸,在全国较有名气,这是由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艺术家广为扶植、引导、介绍的结果,当然,其窗花艺术的蕴藏和质地之雄厚,是历史形成的。
陕北窗花比较浑厚、纯真,自然成趣,反映了陕北人民的质朴和敦厚,其山水人物、各种山区风情跃然纸上;关中的窗花剪纸,略显粗犷兼有巧思,许多窗花剪纸有粗有细,巧、捷玲珑,题材多而广,形式杂而巧,并且,不以“识字”作为标准,许多不识字的老年妇女,所剪出的窗花,其巧思与结构,令识字者“瞠目哑舌”、赞叹不已;陕南一带的窗花,相对之下,较关中为少,但各种剪纸、工艺较多且广泛,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剪纸、工艺还享名省内外。
中国的民间美术绚丽多姿,除了剪纸外,还有许多民间美术也是当代依旧盛行的文化,民间美术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民间美术精华在现代设计中传承并广泛传播,成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走近了城市的大众生活。
参考文献:书名《中国民间美术概要》
作者:周旭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名《中国民间剪纸》
作者:吕胜中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