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的主体

合集下载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的主体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的主体

【导语】要成为⼀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拥有导游资格证。

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员从业资格的证明,虽然说要从事导游职业,还要按照规定获得导游证,但想要跨⼊导游⼈员的⼤门,导游资格证是第⼀步。

下⾯是整理发布的“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章知识点:旅游活动的主体”,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因⽽也是旅⾏社赖以经营的市场。

⽬前,世界各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基本⼀致,但是对国内旅游者的⼈员界定和统计标准却不尽相同。

下⾯是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者和各类游客的划分⽅法和我国的⼀些特殊规定。

(⼀)旅⾏者、游客、旅游者和⼀⽇游游客 (1)旅⾏者(traveler,traveller)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进⾏旅⾏的⼈。

旅⾏者包括游客和⾮游客。

(2)游客(visitor)包括旅游者(tourist)和⼀⽇游游客(excursionist)。

(3)旅游者是指任何⼀个到他(她)惯常环境以外的地⽅去旅⾏,其停留时间在24⼩时以上、⼀年以内,主要⽬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

旅游者是游客的⼀部分,即游客中那些在访问地或访问国的住宿设施中过夜的⼈,也称过夜游客。

(4)⼀⽇游游客是指那些不在访问地或访问国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

⼀⽇游游客主要分为三类: 第⼀类是从惯常居住地出发并于当⽇返回的⼈; 第⼆类是从⽬的地地区或国家来看的⼀⽇游游客,即那些在⽬的地地区或国家停留然⽽⼜不过夜的过境客⼈; 第三类是乘坐游船到达某⼀地区或国家的⼈,即使游船在港⼝停留⼏天,然⽽船上乘客每晚均回船上过夜。

他们对所访问的地区或国家来说均是⼀⽇游游客. (⼆)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游游客 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游游客除范围不同外,在本质内容上与旅⾏者、游客、旅游者和⼀⽇游游客相同。

我国由于未完全实现祖国统⼀,所⽤名称及范围与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有所不同。

1.国际游客(我国称之为⼊境游客) 国际游客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游游客两类。

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活动的主体

武则天真容
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无字碑”
自古以来,树碑是为了立传。可出人意料唐代女皇
武则天却为自己立了—块“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个 难解之谜。位于陕西乾县的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墓道上并列着武则天碑和唐高 宗碑。西面的一块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 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有学者认为,女皇立“无 字碑”是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因为她在位时政通人和, 国富民强,对外号称“大周帝国”。说明她的功绩不是 文字所能表达的。
有学者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自知罪孽太 大,所以,明智的做法还是不写碑文为妙。还有人认为,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个聪明的作法,功过是非让后人 去评说。但上述观点充其量只不过武则天立‘无字碑’ 至今谁也说不清楚。
问题:如何辨认旅游者?
身高 体重 性别 年龄 着装 国度 宗教信仰
“女儿节”的前身是“妇女游河湾”活动,始于五 代后蜀年间。利州(即广元)百姓为纪念诞生于故土、 后来做了皇帝的武则天,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武则 天生日这天,妇女们成群结伴,盛装出游。上至则天 坝,下至塔山湾、河湾场,红粉阵容铺天盖地。对于 一年到头劳碌不堪的妇女们来说,这一天可以不出工, 不烧饭,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因而被视为妇女的盛大 节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每年的九月一日,这便是 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人节”。
概念界定:
1.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
在界定“惯常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纬度:
(1)第一个维度是旅行活动发生的频率。也就是 说凡属一个人基于日常性事务而经常前往的地方, 即使该地距离其居住的地方比较远,通常都可认为 是其惯常环境的组成部分。
(2)第二个维度是距离。也就是说,凡是距离一 个人的居住点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并非经常去 这一地点,通常都可认为处于其惯常环境的范围之 内。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客体:满足主体 客观存在物,即 旅游资源
媒介:联系主客体
之间的桥梁
中国旅游业的构成
从为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角度 旅行社业 交通客运业 住宿业 从国家或者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角度 旅行社业 交通客运业 住宿业 游览场所经营部门 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收入
余暇时间
旅游动机
世界旅游日与我国旅游日以及由来意义
9月27日
长城烽火台:象征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源 远流长 马踏飞燕(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甘 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又名马超龙。象 征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中国旅游业 的辉煌灿烂前程;中国旅游业已昂首立 于世界 地球: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中国旅 游业是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中国旅游 业要面向世界
常见国际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
意义: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 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 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 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 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 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 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 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 接时间。
5月13日
意义:《徐霞客游记》首 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 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 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缓慢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7年) 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1978 年至今) 政治接待为主 主要特点
住宿设施匮乏,交通运力不足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不协调 发展阶段(1978年—1995年) 全方位发展阶段 (1996年至今)
中国旅游业的标识及意义 (1983年确立)
传入日本
中国古代使用最长、最精确的历法 吸收西洋历法,我国古代文学体系向现代文学转变
数学
朝代 商 先秦 西周 春秋 商高 著作或人物 成就 甲骨文的自然数已经使用十进位制 八卦学说是古老的二进位制 中国第一位数学家 九九乘法乘法口诀已经很流行,有了分数概念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

二、旅游的本质及基本属性



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消费属性 在旅游的全部过程中,旅游者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相反, 却花掉了以往的积蓄,并耗用了社会上其他人的劳动成果。 休闲属性 旅游具有休闲的属性,可以从可以从旅游的目的、旅游发生 的时间、旅游活动的构成三个方面来解释。 社会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文化消费活动。不同 的社会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旅游需求。
2、中国近代的旅游与旅游业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被打开,国际性经济、政治、文 化思想的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旅游业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形成的。中国旅游业形成的标志是中国旅行经营机构 的建立。 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首先 在银行内部成立“旅行部”。办理旅游业务。1927年6月1 日,旅行部从银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成为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当今我国三大旅行社机构: 中国旅行社——中旅 中国青年旅行社——中青旅 中国国际旅行社——国旅
三、后现代旅游
1、后现代主义的释义
它是在人类即将步入后现代时代的大背景下,批判现代主 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思潮。后现代主义可谓是 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它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的一种理论反省或扬弃。
2、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形式上,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 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 内容上,后现代主义源于工业文化,是对工业文明负面效 应的一种反思;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人类中心主义思 潮的一种批判;
3、后现代旅游 (1)后现代旅游的产生


现代化旅游的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化是现代旅游形成的内在动力。现 代旅游带来了大众化,带来了高节奏和高效率,同时也带来 了秩序化、主体至上和无差异。 现代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不可再生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 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现代旅游强调二元制,使得游客与东道主社会不能和 谐相处; 最后现代旅游出现的“舞台化真实”往往使游客曲解真实的 地方文化。

旅游服务基础知识

旅游服务基础知识

旅游服务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业一、旅游的三要素1、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2、旅游业旅游业是为旅游者实现目的提供各项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旅游需求的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在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3、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对象,是指足以使旅客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客观事物。

二、旅游的基本要点1、普遍性2、娱乐性3、交际性4、消费性5、广泛性6、多样性7、区域性8、季节性三、中国旅游发展概述1、从1952-1957年,是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初创阶段。

2、拓展时期(1958-1966)3、曲折时期(1966-1976):文革4、发展时期(1977年以后):十年动乱后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旅游业的四大支柱1、旅行社:主要从事办理各种旅行业务,是旅游者和游览参观地之间的中介人,起着组织旅行业务的作用。

2、旅游饭店: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条件之一,是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场所。

饭店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即: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等。

3、旅游交通:交通是旅游业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发展的命脉。

现代旅游交通主要包括:飞机、火车、汽车、轮船。

4、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与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合称为旅游业的四大支柱。

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为旅游者提供的是旅游服务,也就是“无形”旅游产品。

这三者一起构成旅游业的旅游产品体系,为旅游者提供的是有形的旅游商品。

五、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2、大量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和稳定3、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4、提供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5、改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6、扩大国际间的合作关系第二章中国和外国的主要风景名胜一、中国的自然风景名胜1、中国名山1)五岳: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登玉皇顶可观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自然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一章 旅游概论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一章 旅游概论

任务一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一)世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开始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率极大提高,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可用于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减少,因而对于旅游放松的需 求增加,这些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洲际、国 际间的旅游成为可能。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达国家的从业人员,身心普 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重返大自然成为时尚和潮流。 (5)带薪假期制度的推广,使劳动者在不减少劳动收入的情 况下,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 (6)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经济往来频繁,公务旅游发 展较快。
任务三 旅游市场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
旅游市场是一个无形的市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 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是指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现实 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即旅游产品的供给市场或客源市场。 (二)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旅游的概念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 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 钱的活动。——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
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的居住环 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不超过一 年的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
任务一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协会接受国家旅游局的领导、 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和中国旅游协会 的业务指导。
(四)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它是由中国境内的旅行社、各
地区性旅行社协会或其他同类协会 单位,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结成的 全国旅行社行业的专业性协会。 (五)中国旅游车船协会 (六)中国旅游报刊协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因而也是旅行社赖以经营的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基本一致,但是对国内旅游者的人员界定和统计标准却不尽相同。

下面是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和各类游客的划分方法和我国的一些特殊规定。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1)旅行者(traveler,traveller)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进行旅行的人。

旅行者包括游客和非游客。

(2)游客(visitor)包括旅游者(tourist)和一日游游客(excursionist)。

(3)旅游者是指任何一个到他(她)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去旅行,其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

旅游者是游客的一部分,即游客中那些在访问地或访问国的住宿设施中过夜的人,也称过夜游客。

(4)一日游游客是指那些不在访问地或访问国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客。

一日游游客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从惯常居住地出发并于当日返回的人;
第二类是从目的地地区或国家来看的一日游游客,即那些在目的地地区或国家停留然而又不过夜的过境客人;
第三类是乘坐游船到达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即使游船在港口停留几天,然而船上乘客每晚均回船上过夜。

他们对所访问的地区或国家来说均是一日游游客.
(二)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除范围不同外,在本质内容上与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相同。

我国由于未完全实现祖国统一,所用名称及范围与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有所不同。

1.国际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游客)
国际游客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两类。

我国旅游统计中则分别称之为入境过夜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游客。

2.国际旅游者(我国称之为入境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是指在访问的国家的住宿没施中至少住宿一个晚上的外国人。

我国规定,入境旅游者不仅包括外国人,而且还有华侨、港澳台同胞。

3.国际一日游游客(我国称之为入境一日游游客)
国际一日游游客是指不在访问的国家的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外国人。

我国的入境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火车、汽车来华旅游,且在车船上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及周边国家的边民。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我国对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的规定与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有所不同。

1.国内游客
国内游客包括国内旅游者(过夜游客)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2.国内旅游者(过夜游客)
国内旅游者系指国内居民离开常住地到国内其他地区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常住一年以上的外围人和港澳台同胞。

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3.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内游客。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即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对象物。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

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旅游资源自身的品质和坐落地点。

旅游资源的品质是指旅游资源本身的特色,特色越突出或独特性程度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强。

当然,前提是这一品质必须为客源市场所认知。

旅游资源的坐落地点是指该项旅游资源所在地距离主要客源地区的远近及可进人性程度。

距离越近,可进入性程度越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强。

可进入性是指游客进入和离开旅游资源坐落地点的交通便利性和通畅性。

交通条件越好,运输设施越现代化,可进入性程度就越高。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来访游客数量的大小,即接待游客人次的多少。

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它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效用和价值。

旅游资源的效用和价值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游客来说,旅游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观赏消闲、娱乐健身和增智益神三个方面,其中观赏消闲是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来说,旅游资源的功能表现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可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1.从旅游资源的内容属性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亿万年来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即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2)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而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它也分为四大类,即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

(3)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反映和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貌而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资源。

它包括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居民生活方式、居民好客态度等。

2.从旅游资源再生性分粪
(1)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较大损坏而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自然恢复或人工再造的资源。

(2)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为旅游所利用的难以恢复本来面貌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如某些典型的生态环境、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等。

3.从旅游资源利用状态分类
(1)现实的旅游资源。

现实的旅游资源是指不仅本身具有吸引魅力,而且有条件并正在接待大批游客来访的旅游资源。

(2)潜在的旅游资源。

潜在的旅游资源系指本身具有吸引功能,但由于受交通和接待条件的影响,目前尚不大为外界所认知,暂时来访游客很少的旅游资源。

4.从旅游资源管理级别分类
(1)旅游资源。

属于这一级别的旅游资源是那些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自然遗产和已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这类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知名度,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2)旅游资源。

属于这一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林业部门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

它们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3)省级旅游资源。

属于这一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等。

(4)市(县)级旅游资源。

属于这一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