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桥》预习单

合集下载

13-《桥》——课前预习单

13-《桥》——课前预习单

13.《桥》——课前预习单1 .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ēng kuáng fàng sìjì diàn chān fúdǎng yuán liú tǎng yǎ ba jiū zhùshēn yín2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狂奔(bēn bèn)折(zhé shé)回来吞没(méi mò)雨像泼,像倒(dǎo dào)狞(nìng níng)笑乱哄(hōng hǒng)哄瞪(dēng dèng)眼疯了似(shì sì)的3 .“势不可当”的“当”,与()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当之无愧B.首当其冲C.老当益壮D.万夫不当之勇4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比喻)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夸张)C.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拟人)D.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夸张)5 .字词拓展训练。

(1)“哑”字按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可以组成两字词语:________。

可以组成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课文内容用至少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老汉的美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6 .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根据解释写出课文中对应的词语。

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________)形容水流奔腾轰鸣或人暴怒喊叫。

(________)我发现,上面这两个词中每个字的部首都是“_____”,都和____有关,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学习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学习单

《桥》课前预习单
班级:姓名
1.根据要求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第二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小说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他发生了什么事。

(2)第三边读,尝试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用“︱︱”分开,在书上批注各部分意思。

2.自学生字和新词。

(1)想办法记住生字的音和形(要注意研究带“口字旁”的字的形旁和声旁),再带拼音默写或听写出来。

(2)想办法区分“费——废”。

“废”表示停止,不再使用。

荒芜,衰败等意思;“费”形声。

从贝,弗声。

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

本义:花费[钱财]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咆哮:
呻吟:
狞笑:
放肆:
拥戴:
3.按要求提取信息,再研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动词和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梳理不明白的地方。

(1)用“”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标注动词。

不太明白的地方:
(2)用“”画出描写雨、桥和洪水的句子,圈画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部分。

不太明白的地方:
4.查找关于共产党干部或共产党员纪律要求方面的资料,提炼出关键内容批注在课文后。

课中小练笔
刚才我们研读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写法,形象地展现出了老汉的表现及内心。

在这场逃生中,其他人又有什么表现呢,请看插图,选择一个人物,仔细观察其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我们也来学学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预习单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预习单

16、《桥》预习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感受老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二、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学习。

1、看拼音,写出下列词语。

páo xiào fēng kuáng níng xiào liú tǎng fàng sì( ) ( ) ( ) ( ) ( )Jiūchūbào zi shēn yín xiōng táng jìdiàn( ) (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祭奠:拥戴:(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好处:3、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句子:感受:4、默读最后四个自然段(24~27)这篇课文的结尾,你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心里活动。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呀,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呀,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呀,④父亲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儿子呀,5、课文主要写老汉,为什么以《桥》为题呢?。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桥》预习学案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桥》预习学案
疑问:
《 》预习学案
姓名:
一、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1.把课文读三遍,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可节选朗读语音发送于云校家)
2.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并解释。
4.将生字扩词,每个写两遍。
5.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注音。
咆哮疯狂狞笑淌水 放肆揪出
豹子瞪眼呻吟胸膛搀扶祭奠
6.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
狞笑:
放肆:
呻吟:
祭奠:
势不可当:
7.近义词
咆哮——惊慌——拥戴——放肆——
8.反义词
黎明——惊慌——沙哑——放肆——
二、我想积累课文中的句子。
1.抄写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2.抄写文中的两个拟人句。
三、质疑问难,拓展延伸
预习完课文,我还有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16《桥》预习卡

16《桥》预习卡

五年级导学案
自主预习
班级姓名时间
课题
读课文
1.形式:朗读()默读()
2.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比较有感情()字词积累
(摘记难读
易错生字;正
确书写生字
新词)
词语理解(方
法:联系上下
文、联系生活
实际或查工
具书)
主要内容(用
几句简洁的
话概括主要
内容)
边读边想(圈点标注读懂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课后问答我知道:重点句段我体会:我困惑,我思考:
课中
一、合作探究
1、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课文中标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

二、小组展示
当堂测试
1、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kuáng bēn níng xiào yōng dài
()()()()
qīng shòu shāyǎfàng sìbào zi shēn yín
()()()()()
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野马()的脸()的人们
沙哑地()痛苦地()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小结
1、这节课你回答了次问题。

2、这节课你学会了:
3、下节课你将会在方面做出努力。

《桥》课前预习卡

《桥》课前预习卡

16 桥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准确地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看拼音写词语。

ínɡ xiàofànɡ sì bào zi shēn yín xiōnɡ tánɡ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5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简要写下来。

___(二)学习探究1.自主、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1)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2)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体会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4)回读课文,学习写法。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

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

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我的发现是:2.作业设置。

①摘抄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②你想对文中的老人说些什么?3.达标训练。

(1)比一比,再组词。

狞()揪()搀()瞪()泞()瞅()馋()橙()(2)写出下面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④水逐步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3)把下面比喻句补充完整。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山洪咆哮着,像(),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好处:②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

好处: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

好处:(4)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①课文讲到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后,村里的群众会说些什么?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拓展训练。

《桥》(教案+学习单)

《桥》(教案+学习单)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迷茫,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明确讨论的方向,提高讨论的效率。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情感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在朗读和表演中融入情感,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课文中所传递的精神。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无私和勇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学生在理解老支书形象时,可能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联系起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形象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运用描写手法时,可能难以把握如何将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融入文本,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和示例。
举例:
-针对抽象词语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示这些词语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如“老支书神态自若,指挥若定”,理解老支书在危难时刻的冷静和果断。
-学习并运用“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等词语,结合实际情境进行造句,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课文中较为抽象的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如“神态自若”、“指挥若定”等,需要联系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具体化理解。
-在分析老支书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或历史人物事例,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老支书形象的理解。

《桥》自主学习单

《桥》自主学习单

12《桥》自主学习单
一、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三遍,读准下面的词语,认真抄写一遍,并用自己学过
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祭奠
二、请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概括叙事性文章的方法(起因、经过、结果),用简
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写写你的体会。

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体现老汉形象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写写自
己的体会。

五、小练笔
(对狂风的描写)
1、
……只见路旁有一位老妇人,一头花白凌乱的头发,弯着腰,费力地捡着被狂风
吹得乱飞的塑料瓶。

(对大雨的描写)
2、窗外,
……“菲菲……”这熟悉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我急忙回过头,看到早已被
雨水打透了的妈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预习单
班级姓名
一、我会做:
1、正确地读课文后,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àng sìníng xiào jiū chū bào zi ( ) ( ) ( ) ( ) ( ) chān fújì diǎn xiōng táng shēn yín tǎng shuǐ( ) ( ) ( ) ( )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方法提示:原意指的是什么,本文中指的是什么事物怎么样)
呻吟:
靠山: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5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方法提示:认真读课文,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分段。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二、我会理解
仔细读课文,发现文章的写法的特点。

三我又疑问: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疑问一:
疑问二:
《桥》课内共学单:
请大家拿出预习单和课本,把自己昨天预习的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