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法实验报告
瞬变电磁法巷道侧帮报告

金辛达煤业井下瞬变电磁法勘探试验报告一、地质任务本次探测工作的要紧目的为:1. 轨道下山工作面的赋水性散布情形;二、矿井瞬变电磁(TEM)的原理及特点矿井瞬变电磁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大体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能够利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及搜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阻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的数据搜集与处置相较又有专门大的区别。
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小规模线框装置的阻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样能够有效说明100m 左右。
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双侧)地层,这对确信异样体的位置带来专门大的困难。
实际资料说明中,必需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形综合分析。
具体来讲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1.受矿井巷道的阻碍矿井瞬变电磁法只能采纳边长的多匝回线装置,这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较数据搜集劳动强度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本钱低;2.采纳小规模回线装置系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体积效应的阻碍、提高勘探分辨率,专门是横向分辨率;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样体更近,大大的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体会说明,井下测量的信号强度比地面一样装置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强很多;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样只能将线框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能够将线圈放置于巷道底板测量,探测底板必然深度内含水性异样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也能够将线圈直立于巷道内,当线框面平行巷道掘进前方,可进行超前探测;当线圈平行于巷道侧面煤层,可探测工作面内和顶底板必然范围内含水低阻异样体的发育规律;5.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在高阻地域若是用直流电法勘探要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须有较大的极距,故其体积效应就大,而在高阻地域用较小的回线可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故在一样的条件下TEM较直流电法的体积效应小得多。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根据使用瞬变电磁法进行的超前探物探测,以下是我们得出的报告:1. 概述: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获取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和电磁性质。
通过将电磁信号传播到地下并测量其响应,可以识别地下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本次超前探物探使用了瞬变电磁法进行地下探测。
2. 实施过程:在超前探物探中,我们选择了适当的瞬变电磁法仪器,并依据待探区域的需求进行了测量。
仪器通过发送短时间的脉冲电磁信号到地下,然后记录接收到的反射信号。
使用不同的接收器和电磁信号传播路径,我们可以获取地下不同深度的信息。
3.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强度和延迟时间,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情况。
具有高电导率的地下介质可能表示存在含水层或含有金属成分的区域,而低电导率则可能表示存在岩石或矿物质。
- 地下构造特征:通过观察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的强度和形状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征,例如断层、裂隙或洞穴等。
这些特征对于地质和工程勘察都具有重要意义。
- 地下水资源:根据电磁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测提供了重要的地下信息,有助于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构造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情况,并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请注意,以上报告仅根据文本理解和常识假设生成,具体的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测报告需要根据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写。
瞬变电磁法的研究与应用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法的研究与应用实习报告学校:宿州学院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11资源勘查工程姓名:黄照旺学号:2011107115实习时间:2014年10月指导老师:刘向红1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瞬变电磁法测量原理是,介质在一次电流脉冲场激励下会产生涡流,在脉冲间断期间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其周围空间会形成随时间衰减的二次磁场。
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规律主要取决于异常体的导电性、体积规模、埋深,以及发射电流的形态和频率,因此,可以通过接收线圈测量的二次场空间分布形态来了解异常体的空间分布。
2瞬变电磁法的特点与电法勘探相比,瞬变电磁法除了具有很强的穿透高阻层能力及抗人工源方法随机干扰影响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主要优点:(1)探测深度大。
(2)较高的。
(3)信息丰富。
(4)穿透高阻层能力强。
(5)方便易行。
装置形态灵活多样,可随不同工作任务的要求和施工场地的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装置,测地工作简单、工效高。
(6)受地形影响小。
具有施工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地质效果好等优点。
3野外工作方法3、1测量装置瞬变电磁法地面测量装置有以下几种:(1)单线框装置(2)共线框装置,(3)环式线框装置(4)分离式线框装置(5)双线框装置(6)固定发射移动接收装置3、2测网设计测线方向和点、线距是测网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测线方向尽量与预测地质体走向垂直。
当采用固定发射移动接收装置时,发射线框长边应平行地质体走向,这样可获得最佳电磁耦合。
当采用共线框和双式线框装置进行普查时,相邻测点线框一般不重叠。
点距一般等于线框边长,详查时,相邻测点线框可重叠百分之五十。
3、3干扰与控制瞬变电磁法野外观测中常见干扰有两种。
一种是人工设施的干扰,另一种是电磁噪声。
通常采用在干扰源为中心与原发射线框相对称的位置放置另一个相同的发射线框来控制人工设施干扰,采用该措施可大大降低干扰信号。
在较新型的数字瞬变电磁仪中采用了多次叠加式滤波的方法使这些干扰得到有效的压制。
瞬变电磁法报告

瞬变电磁法报告引言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是一种非侵入性地下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介质对电磁场的响应,可以获取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
本报告将介绍瞬变电磁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其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情况。
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场传播理论的。
其核心原理是在地下埋设主发射线圈和用于接收电磁信号的线圈,通过给主发射线圈施加瞬变电流,产生瞬变电磁场。
这个瞬变电磁场会感应地下的电流,进而产生感应电磁场,其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会导致接收线圈中电磁信号的变化。
通过测量接收线圈中的电磁信号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物理参数。
仪器设备瞬变电磁法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两部分。
发射线圈通常由一对同心圆线圈组成,中间隔离一段距离,并通过一个高电压电流源施加瞬变电流。
接收线圈通常也是一对同心圆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应放置。
为了减少噪音干扰,接收线圈一般会使用差分模式进行测量。
此外,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仪器还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控制器和电缆等。
数据处理方法瞬变电磁法的数据处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预处理和解释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校正和数据滤波。
校正过程主要是对接收线圈信号进行校正,去除仪器和噪音引起的偏移。
滤波过程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音和低频漂移等。
解释处理是根据已校正并滤波的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反演算法对地下电阻率进行推测。
常用的解释处理方法包括二维反演、三维反演和测深等。
应用情况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勘探中,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的矿床和矿体分布情况,帮助寻找矿产资源。
在地质调查中,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推测地下构造和地质体分布,辅助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
瞬变电磁报告(最终)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编写单位: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报告编写: 张克丁薛海峰郭超凡张立项目负责: 郭有学总工程师: 郭有学总经理: 罗玉彬提交时间: 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1.1目的与任务 (1)1.2矿山基本情况 (1)1.3交通位置及工作区范围 (2)1.4以往地质工作 (3)第二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5)2.1地层 (5)2.2水文地质概况 (9)2.2.1含(隔)水层 (9)2.3.2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11)2.3地球物理特征 (12)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 (14)3.1仪器与工作参数 (14)3.2测量工作 (14)3.3完成实物工作量 (15)第四章成果分析 (23)4.1资料处理 (23)4.2资料解释 (25)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41)5.1结论 (41)5.2建议 (41)第一章概况1.1目的与任务受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委托,在新丰煤矿采矿区内开展物探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应用瞬变电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基本查明矿区内岩层赋水情况、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查明老空区、废弃井筒的积水情况、查找区内的富水异常区等,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1.2 矿山基本情况新丰煤矿前身为国有登封市新新煤矿,始建于1952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9月进行改扩建设计,设计年产量60万吨,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为“六证齐全”矿井。
新丰煤矿主采二1煤层,兼采一3煤层,采用立井两水平双翼上下山开拓。
矿井一水平标高+88m,二水平标高-156m。
矿井共四个井筒,主井属改扩建井,改扩建结束后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副井(原七井)现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煤、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改扩建结束后,该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东风井和回风斜井(反斜井)均为专用回风井,分别担负矿井东西两翼回风任务。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矿等地下资源的开采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在煤矿等地下资源开采过程中,水害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水害预测和防治。
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煤矿水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瞬变电磁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提高自身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内容1. 瞬变电磁法原理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了解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对低阻体敏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领域。
2. 瞬变电磁法设备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参加了瞬变电磁法设备的操作培训,学习了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管理。
实际操作过程中,参与了设备组装、现场布设、数据采集、数据下载等环节,掌握了设备操作的整个流程。
此外,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参数,以获得更准确的探测结果。
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瞬变电磁法实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去噪、曲线拟合、电阻率计算等。
在实际操作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探测结果。
4. 实习成果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实习成果的分析,发现瞬变电磁法在矿井水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实习成果表明,瞬变电磁法能够有效识别矿井中的积水区、破碎带等地质异常区,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瞬变电磁法

中线回线全域电阻率
啊
在晚期感应电动势ε(t)∝t-2/5,在双对数坐标 上的响应曲线呈68.2°下降直线。电阻率越 大,早、中期的时间短,且幅度大,电阻率 越小,早、中期的时间长。图2.2.1给出中心 回线下回线半径100m的两层大地的电动势时 间特性曲线。
4、高阻围岩中水平导电板的瞬变电磁
第2章 瞬变电磁法的反演方法
1、基于烟圈理论的最简化反演 根据M.N.Nabighian的推导,蒋邦远提出了 一种简单的、快速近似反演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均匀半空间地表 线圈激发的阶跃瞬变响应可,则上式中之速度v 为时间t所对应地层之速度。
否则, ; 早期瞬变电磁场用的较 少。
晚期视电阻率
/ r ; u 0 m r0 0 3 / 2 BZ (t ) m0 0 3 / 2 E (t ) ( ) ; ( ) 40t t t 20t t
特点: 1、晚期场与成反比,在导电性差的 大地上,磁 场经早期衰减,已衰减 殆尽的缘故。 2、晚期场与位置无关, 表明晚期场等效烟圈电 流 已扩散到无限远、无限 深处了。 3、晚期磁场随时间迅速 衰减。
他指出,任一时刻的 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可等 效为一个水平环状的线 电流产生的磁场。 地下涡电流向下、 向外扩散的现象---“烟圈 效应”。
“烟圈”的半径和深度 为: r 8c 2 t /( 0 ) a 2 ; d 4 t / 0 d 2 c 2 2 0.546479 ; v t t 0 8 早期瞬变电磁场由浅部 涡流产生 反映浅部电性; 晚期瞬变电磁场由深部 涡流产生 反映深部电性; 观测研究瞬变电磁场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可探 测 大地电性的垂向变化 瞬变电磁测深的原理。 观测研究同一时间瞬变 电磁场沿剖面的变化规 率 可探测大地电性沿剖面 变化 瞬变电磁探测 地下电阻率不均匀体的 原理。
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1

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概述本次勘探目的是在12030工作面进行瞬变电磁勘探,以获取地下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水文地质等信息,为后续的煤层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勘探方法本次瞬变电磁勘探采用T-VITs 2次空间激活瞬变电磁法。
该方法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勘探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地下的电磁场响应,进而推断地下的岩土体结构。
勘探过程勘探区域本次勘探区域为12030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煤矿开采的三氧化二砷矿床中。
测量设备本次测量设备为T-VITs 2次空间激活瞬变电磁仪。
实验设计实验分为利用激发线圈产生电磁场和接收线圈测量响应两个过程。
1.激发线圈产生电磁场在12030工作面设立2个激发线圈,并分别对其施加激发电流。
激发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会穿过地下岩土体,进而诱发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物理响应。
2.接收线圈测量响应设置大量接收线圈,并在其上记录激发线圈所引起的电磁场变化。
利用这些响应数据,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土体结构、煤层赋存情况等。
测量结果根据接收线圈记录的响应数据,获得了12030工作面下方的电磁场响应数据。
通过对响应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勘察结果:1.12030工作面下方存在一条垂直于地表的弱电磁响应带,弱响应带大约位于地下20米深度左右,带宽约为50米。
2.除了弱电磁响应带以外,整个12030工作面下方的电磁场响应均处于较弱的状态,反映出矿区地下岩土体较为均质、无明显断层等构造。
通过本次瞬变电磁勘探,我们初步了解了12030工作面下方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和水文地质等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煤矿开采和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我们更科学、更有效的地进行煤矿开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瞬变电磁法勘察
实验地点:辽宁工大北校区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时间: 2019.11.23
实验目的:
(1)了解瞬变电磁法勘察操作步骤;
(2)了解瞬变电磁勘察原理;
(3)了解瞬变电磁法资料解释方法。
(4)场地地层及地下水情况勘察。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由图综合分析可知,掌子面正前方探测范围70~100m内存在相对低阻异常区,推测该范围内地层含水量相对较高,但其存在径流性地下水的可能性较小;掌子面正前方0~70m范围内视电阻率相对较高,该区域地层含水量少,不存在径流性地下水。
实验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