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陈涉世家教案(精选5篇)

关于陈涉世家教案(精选5篇)

陈涉世家教案关于陈涉世家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陈涉世家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涉世家教案1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作为学习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因而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此教材把本文列为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并列为中考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开头部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

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课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意;课前了解《史记》以及司马迁。

教师:查阅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是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秦朝、陈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记录这个历史事件的文章《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讲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陈涉世家教案,仅供大家浏览。

陈涉世家教案1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

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

”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

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课文节选自《史记》,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

文章善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用词极富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相当的文言积累,不必对文言词句讲解太细,但须将重点文言词句弄准确,记牢固,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整理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学生通过诵读对文章写法、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认识,能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字词和经典名句,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并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才略、胆识以及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难点: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与人交往中学会客观判断好坏。

五、教学过程(一)在追忆中复现播放司马迁与《史记》视频资料,引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谈这一次起义的领导者陈涉,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力,自然导入本课】(二)在合作中疏通1、请学生结合有效的资源疏通文意。

2、小组研讨疑难问题。

3、文言知识竞答。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上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本文的特色】(三)在审读中发现1、老师朗读第一段,请学生闭目静听,对第一段印象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谈谈理由。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5篇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5篇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内容,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本文叙事脉络,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梳理本文叙事脉络,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前因后果。

三、教学难点以情节为基础,以人物语言为突破点,分析陈涉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史记》我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两个“第一”叠加,产生的效应不是“1+1=2”,而是“1+1=2107”,还用问吗?今天学习的这篇的文章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突破标题“陈涉世家”中“陈涉”即“陈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陈胜世家”;“世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平民能进入“世家”行列?(三)梳理脉络通过观看大泽乡起义的视频,梳理本文的叙事脉络。

谋划起义→舆论造势→发动起义(四)探究形象以各个情节为基础,筛选出陈涉的语言,由此概括出陈涉的形象:洞察时局、卓越组织领导才干、志存高远、抱负非凡。

五、拓展延伸对比:《史记·陈涉世家》和《汉书·陈胜传》,功劳大VS功劳小。

九年级《陈涉世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陈涉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个性化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待陈胜这一历史人物的态度。

3、熟读成颂,积累文言语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个性化的特点。

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三篇】

课⽂仅仅选了《史记陈涉世家》前半部分,陈涉其⼈在历究竟如何?⼩编整理了初中语⽂陈涉世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陈涉世家教案1(第⼀课时)教学导语世界上有两个民族的起义史或⽈造反史是被书写得⾮常精彩的,场⾯描写波澜壮阔,⼈物刻划风采动⼈。

⼀是法国⼈,⼀是中国⼈。

两个民族⾻⼦⾥都透着造反的⾎性和天性。

不同的是,法国⼈的造反多是为了平等、⾃由等民主的权利,中国⼈的造反是为了求⽣存,求安稳,换⼀个明君,做⼀个顺民。

陈胜、吴⼴起义,是我国历的第⼀次农民起义。

学习这篇⽂章,对今天的⼈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教学过程⼀、朗读篇1、播放录⾳,跟机默读,做好注⾳阳夏(jiǎ)嗟乎(jiē)適(zhé)戍当⾏(háng)陈胜王(wàng)罾(zēng)篝⽕(gōu)忿恚(huì)笞(chī)徇(xùn)酂(zàn)柘(zhè)谯(qiáo)砀(fàng)社稷(jì)2、全班朗读“陈胜、吴⼴乃谋⽈……吴⼴以为然”⼆、⽂史篇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西伯拘,⽽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长忠⾔直谏,⾝遭⼤难,以残疾之⾝,著不朽之作。

2、《史记》是本什么样的书?“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

唯倜傥⾮常之⼈称焉。

”⑴它是纪传体史书;⑵⼈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帝王之事)、世家(诸侯之事)、列传(⾮常之⼈)。

⑶它是通史(黄帝⾄汉武帝共三千多年)鲁迅云:“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

三、赏析篇1、全班朗读第⼀段2、⾃读⾃译:辍耕之垄上:辍,停⽌;之,到、往。

若为佣耕:若,你;3、提问理解⑴、陈涉是什么出⾝? “佣耕”之民,却⼊世家--反秦⼤业“由涉⾸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世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五篇

【导语】“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的⼀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

陈涉出⾝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世家”,你认为这反映作者的怎样的观点?⼩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陈涉世家》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齐读课⽂。

⼆、重点字词⼩组互测。

三、翻译句⼦: 1.回忆翻译的规律:直译、补充、调序、语⽓ 2.注意点:字字落实、凸显语法现象、鲜明句式特点 3.各⼩组分⼯合作组内讨论,尝试翻译句⼦。

4.各⼩组提出在讨论过程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范围内质疑、释疑互动。

5.各⼩组推举发⾔⼈串译句⼦。

译⽂:陈胜是阳城⼈,表字叫涉。

吴⼴是阳夏⼈,表字叫叔。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道被雇佣耕地。

(有⼀次)他停⽌耕作⾛到⽥畔⾼地上(休息),因失望⽽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

”被雇佣的⼈笑着回答:“你是被雇佣耕地的⼈,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秦⼆世元年七⽉,(朝廷)征发贫苦⼈民去驻守渔阳,九百⼈停驻在⼤泽乡。

陈胜、吴⼴都被编⼊谪戍的队伍,并担任驻守队伍的队长。

适逢天下⼤⾬,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守边期限。

误期,按照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我听说秦⼆世是(秦始皇的)⼩⼉⼦,不应该被⽴为国君,该⽴的⼈是长⼦扶苏。

扶苏因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边外带兵。

现在有的⼈听说他⽆罪,⼆世却把他杀了。

百姓们⼤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将,多次⽴下战功,爱怜⼠兵,楚国⼈很爱戴他。

有的⼈认为他死了,有的⼈认为他逃⾛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冒充⾃称是公⼦扶苏和⼤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倡导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

”吴⼴认为他说的正确。

于是就去占⼘。

占⼘的⼈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可以建功⽴业。

陈涉世家教案(集备)

陈涉世家教案(集备)

陈涉世家教案(集备)第一章:陈涉世家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 掌握陈涉世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理解陈涉世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的苦难。

2. 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目的。

3. 陈涉世家的主要人物:陈涉、吴广、张耳、陈余等。

4. 陈涉世家的人物关系图。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陈涉世家背景介绍部分,理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 分析陈涉世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制作人物关系图。

3. 讨论陈涉世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业:1. 熟读陈涉世家背景介绍部分。

2. 制作陈涉世家人物关系图。

第二章:陈涉的起义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 掌握陈涉起义的影响和意义。

3. 理解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陈涉起义的原因:陈涉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

2. 陈涉起义的经过:起义的发起和军队的壮大。

3. 陈涉起义的影响:激发农民起义和推翻秦朝的影响。

4. 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陈涉的起义部分,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 分析陈涉起义的影响和意义,讨论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 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加深对陈涉起义的理解。

作业:1. 熟读陈涉的起义部分。

第三章:吴广的领导和策略教学目标:1. 了解吴广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

2. 掌握吴广在陈涉起义中的作用和贡献。

3. 理解吴广对陈涉世家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吴广的领导才能:吴广的背景和领导风格。

2. 吴广的军事策略:战术运用和战斗成果。

3. 吴广在陈涉起义中的作用:协助陈涉起义和建立军队。

4. 吴广对陈涉世家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吴广的领导和策略部分,理解吴广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

2. 分析吴广在陈涉起义中的作用和贡献,讨论其对陈涉世家的重要性和影响。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 深入理解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简介:作者、背景、历史地位。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实词、虚词、句式、语法。

3. 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人物:陈胜、吴广、张耳、陈余等。

4. 重要事件的解读:起义原因、过程、结果。

5. 陈涉世家中的思想内涵:平等思想、反抗精神、民主理念。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涉世家的背景、人物、事件、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表达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陈涉世家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2 教学手段1. 教案、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展示。

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背景。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陈涉世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

3. 人物分析:分析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事件解读:解读陈涉世家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意义和影响。

5. 思想探讨:探讨陈涉世家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人物分析:10分钟4. 事件解读:15分钟5. 思想探讨: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表达观点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陈涉世家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考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思想探讨环节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提问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回应。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教学参考一、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重点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二)学习难点1.理解记事详略得宜的剪裁方法。

2.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二、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说、序、骈文、散曲等古代文体说也称杂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没有大区别,所以后来称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为论说文。

早期的“说”是谋臣向君主献计献策的“说辞”,要求深入浅出,生动婉转,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等来增强说服效果。

后来“说”体由口头转向书面,演变成阐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的文体,形式自由活泼,带有杂文、杂感性质,或侧重记叙,或侧重议论。

《师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都是名篇,有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这种体裁,如《爱莲说》不能改为《爱莲论》。

序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有的“序”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有的“序”,是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本单元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就是属于“赠序”一类的,所以言辞恳切而意长。

古代的“赠序”,自唐代始,作者很多。

序文按内容不同可分为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2.文章导读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

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部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

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三、课堂教学1.生字生词学习:生字生词①辍.耕(chuò,停止)②怅.恨久之(失望)③苟.富贵(如果) ④鸿鹄.之志(h ú,鸿鹊,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 ⑤適.戌渔阳(zh é,適,通“谪”。

適戍,强迫去守边。

) ⑥皆次.当行(次,编次。

行,h áng 。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 ⑦度.已失期(du ó,推测。

) ⑧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 ⑨所罾.鱼腹中(z ēng ,鱼网,这里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 ⑩间.令(ji àn ,秘密地,悄悄地。

间令,暗使。

) [11]素.爱人(向来,一向。

) [12]笞.广(ch ī,竹板,这里是用竹板打的意思。

) [13]借第..令毋斩(借,即使。

第,仅。

) [14]袒.右(t ǎn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 [15]收.而攻蕲(收集、收拢) [16]徇.蕲以东(x ùn ,带兵巡行占领地方。

) [17]比.至陈(及,等到。

) [18]与.人佣耕(和,跟,同。

) [19]太.息(长叹。

注意:“太”、“泰”、“大”三个字在古代常常通用。

) [20]闾.左(l ü里巷的大门。

) [21]威众..(震慑,使……害怕。

) [22]忿恚.(hu ì,恼怒) [23]社稷.(j ì谷神。

社,土地神。

社稷,国家的代称。

) [24]被坚执锐(被,通“披”。

坚,指铁甲。

执,拿着。

锐,指武器。

)[25]陈胜王.(w àng ,称王,统治天下。

) 2.文章结构结构图解全文分三段:一、叙述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文章着重写了陈胜与佣耕者陈 的一段对话, 表现了陈胜不甘受人奴役,有抗秦暴政的决心。

二、叙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揭示了秦暴政世 是起义的 根本原因。

作舆论准备的过程,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

三、叙述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赵义军进攻神速,形势发展迅猛,陈胜 立国。

各地反秦情绪高涨。

3.释疑解难:作者选材有详有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从全篇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一笔带过。

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较简略。

这样详略结合,才能突出地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

陈涉世家4.一词多义5.通假字①发闾左逋戍渔阳(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②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③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④被坚执锐(被,通“披”。

)6.词类活用①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是“认为……苦”的意思。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

)③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7.古今异义①今亡.亦死(亡,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义:暗地。

今义:中间。

)③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8.写作特色:《陈涉世家》的写作特色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作者刻画了典型历史环境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其一,浓墨重彩,十分详尽地描绘了起义的策划过程和场面,突出了陈涉在起义中的作用和英雄色彩。

其二,巧妙对比,一石三鸟。

既点明了陈涉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又表现了陈涉的远大抱负,同时还为陈涉走向失败埋下了伏笔。

其三,抓住一些表现力极强的动词,描写人物的动作,有层次地展开事件的过程,表现人物的神情。

四、巩固练习(一)、选择正确读音,把字母填入括号1.辍.耕之垄上( ) A .chu ò l ǒng B .ch ùo l óng C .zhu ì l óng2。

扶苏以数谏..故( ) A .sh ù ji àn B .shu ò ji àn c .sh ùo ji àn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 A .l ü zh é B .y án sh ì C .l ú zh é4.将兵徇.蕲以东() A .ji àng x ùn B .ji āng x ún C .ji àng xu èn5.尉果笞..广( ) A .gu ǒ t ái B .g ǒu Ch ī C.gu ǒ ch ī(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怅.恨久之( ) 2.度.已失期( ) 3.等.死,死国可乎( ) 4.天下苦.秦久矣( ) 5.扶苏以数.谏故( ) 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7.皆指目.陈胜( ) 8.忿恚.尉,令辱之( ) 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10.固以.怪之矣( ) (三)、辨析加点词的意思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 祭以.尉首( ) 扶苏以.数谏故( ) 乃行.卜( ) 行.收兵(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得鱼腹中书.( ) 怅恨久之.( ) 二世杀之.之.次所旁丛祠中( ) 鸿鹄之.志( )1. 2. 3. 4. 5. 6.(四)、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4.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 这样做的效果是: 。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五)、1.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1)扶苏以数.谏故,上亡使外将兵 ( )(2)大楚兴,陈胜王. (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4)尉果笞.广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天下苦.秦久矣 ( )(2)置人所罾.鱼腹中 ( )(3)固以怪.之矣 ( )(4)为坛而盟. ( )(5)将军身披坚.执锐. ( )(6)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 )3.区别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祭以.尉首坐.盗停车坐.爱枫林晚4.将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写在括号中。

A .(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 .或以为( )死,或以为( )亡。

C .上使( )外将兵。

5.《陈涉世家》一文开头写陈涉少时佣耕与佣者对话一节的作用是 ( ) (1)(2)(3) (4)A.陈涉出身低微而举大计,令人钦佩。

B.陈涉出身低微而素有大志,能成大事。

C.陈涉出身低微而能想着别人,品质高尚。

D.陈涉自小向往富贵且有大志,理应称王。

6.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A.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好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那么为国而死行吗?C.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好吗?D.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那么为什么不为国家大事而死呢?(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A.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B.王侯将相难道真的有种吗?C.王侯将相难道真的是贵种传下来的吗?D.王侯将相一定是有天生贵种的吧!(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A.又命令吴广到旁边树林荫蔽的神庙里。

B.又暗中命令吴广到旁边一片不太好的树林荫蔽的神庙里。

C.又暗中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里。

D.又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一片不好的丛林的神庙中。

3.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①辍.(zhuì)耕鸿鹄.(hú) 社稷(jì)②佣.(yōng)耕怅.(chàng)恨闾(lü)左③谯.(qiáo) 仇恚.(huì) 间. (jiān)④篝.(gōu) 行卜.(bǔ) 適.(zhé)戍2.找出下面句子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