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赏析.doc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园林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中外园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将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由围墙、大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组成。
其中,苏州的园林尤为出名。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而著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奇巧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园林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整个园林由亭台楼阁、游廊、假山、水池等构成,呈现出一幅精细而可爱的画卷。
拙政园体现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注重虚实结合和雅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与中国园林相比,欧洲园林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该花园以其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设计而著称。
整个花园由几何形状的花坛、水池和喷泉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突出了欧洲园林的特点,强调规划和几何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景观的精心布局和细节的关注。
这些特点使得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外园林在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和高度的艺术性,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和内敛的美感;而欧洲园林则更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以及对细节和视觉效果的追求。
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
然而,中外园林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背景,强调山水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欧洲园林则通过人工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其次,它们都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无论是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式,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和氛围。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中外古典园林赏析

德国 汉诺威海伦豪森园 平面图
法国 伏· · 勒 维贡邸园 平面图
法国凡尔赛宫苑平面 图
法国 沃· 维贡特花园由远处向府邸人工性逐渐增强 勒· 平面图
借助图案和植物的处理来形成过渡
西方规则式园林 的构图格局
英国自然风致园
埃斯特别墅台地园中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 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而且庄园的轴线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 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造园中的建筑、草 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 完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 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 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 中轴线的设置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
龙安寺 枯山水庭园
桂离宫 枯山水庭院
京 都 大 德 寺 大 仙 院
银 阁 寺 枯 山 水 庭 院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 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 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 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 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 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 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 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 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 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 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富豪权贵 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这些庄园一 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 面布局,这就是台地园的雏形。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 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人文课小论文——中外园林艺术鉴赏曹鹏森08009421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地区的园林也各不相同。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学习。
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着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同时也全面吸收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国外不同国家的园林也同样具有不同的风格。
日本庭园是在庭园中造山,并人工搭配水池、瀑布、庭石、草木等而建成的日本传统庭园。
不是对自然进行人工管理,而是将四季的植物变化、飞来的野鸟、昆虫、天气等都作为庭园景观的一部分融入其中。
另外,从庭园看到的景色称作“借景”,视为庭园的一部分。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
中外园林赏析

一、园林的定义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1.游憩;2.居住;3.精神享受;4.保护和改善环境;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1.信息文明;2.工业文明;3.农业文明;4.原始文明。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风土民情。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1985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项申报成功。
27项「世界文化遗产」、7项为「世界自然遗产」、4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二、园林美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内涵:社会、自然、艺术美。
1.自然美:具备形式美的事物,其以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
2.艺术美:造园家借助山水花木等形象实体,按照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的艺术化了的园林美。
3.社会美:园林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主人或创作者的思想倾向。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中西方园林设计内涵丰富,区别也很显著。
中西园林的艺术更是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艺术赏析一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见,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
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在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
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
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一、中国苏州园林——拙政园。
要是说中国园林啊,拙政园那可是必须得唠唠的。
你一走进拙政园,就好像走进了一幅活脱脱的江南水墨画。
先说这布局,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但又不是那种让你晕头转向的迷宫,而是充满惊喜的那种。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都被安排得那叫一个巧妙。
比如说那小飞虹廊桥吧,就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水面上,你从桥上走过,看着桥下的流水和周围的花草,感觉自己都变得文艺起来了。
还有那借景的手法,真的绝了。
站在园内的某个角落,透过一扇窗户或者一个门洞,就能看到远处的塔啊、山啊,就好像把外面的世界都拉进了这个园子。
这就好比是你在自己家,通过一个魔法窗户,能看到远方的美景,是不是超酷?拙政园里的植物也是各有各的美,不同季节去都有不一样的景色。
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满园子都是粉粉嫩嫩的,像个花仙子的住所;到了秋天,银杏叶变黄了,地上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都舍不得用力踩呢。
二、法国凡尔赛宫园林。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那可是相当霸气啊。
这园林就像是路易十四给全世界展示法国有多牛的一个大舞台。
一进去,那中轴线就像一把剑一样直直地通向远方,两边的对称布局,整齐得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方阵。
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篱,像绿色的城墙一样。
那些喷泉啊,在阳光的照耀下,喷起的水花就像一串串钻石在飞舞。
特别是那个阿波罗喷泉,阿波罗神像站在战车上,周围的水像是他驾驭的骏马奔腾而起的水花,这画面,感觉阿波罗随时要带着整个园林飞向天空呢。
凡尔赛宫园林的大草坪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绒毯,在上面走,你都觉得自己像是个贵族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而且啊,园林里到处都是雕塑,那些雕塑就像一个个凝固的历史故事,在向你诉说着法国的辉煌过去。
这里还有好多条宽阔的大道,走在上面,你就想象自己是当年的法国皇室成员,穿着华丽的衣服,周围一群侍从跟着,那种感觉,真的是又威风又有范儿。
三、日本京都龙安寺石庭。
日本的龙安寺石庭可有点像个禅意满满的神秘小世界。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中外园林鉴赏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但是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也有着相互的结合。
通过天津租界区的园林景观,看以看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关键词:西方天津租界区私家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的境域。
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说到底,园林艺术是将园林的美感展示出来的一种艺术,超脱了园林的工程本身,将工程上升到艺术的层次。
好的园林能让人如痴如醉,陶醉其中,恰到好处的设计往往能让人流连忘返;鬼斧神工的雕刻、精致典雅的长廊最是吸引人们的眼球。
要将景观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外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也有着共通的地方。
1.中西方园林的共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
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做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而两者的起源也是惊人的类似。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西方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
1.游憩;
2.居住;
3.精神享受;
4.保护和改善环境;
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 IFLA )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
1.信息文明;
2.工业文明;
3.农业文明;
4.原始文明。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社会时段服务对象创作内容指导原则
原始文明氏族社会所有成员果园、菜园祭祀活动
农业文明封建帝皇为首的少数宫苑、庭院、花唯美(形式/意境)
贵族园
工业文明工人阶级为主广大城公园绿地系统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
市居民
信息文明人类和其他物种整体人类生态系可持续发展
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 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
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 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
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
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
风土民情。
1972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 1985 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 项申报成功。
27项「世界文化遗产」、7 项为「世界自然遗产」、 4 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
二、园林美
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
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内涵:社会、自然、艺术美。
1.自然美:具备形式美的事物,其以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
2.艺术美:造园家借助山水花木等形象实体,按照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出
的艺术化了的园林美。
3.社会美:园林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主人或创作者的思想倾向。
空间营造手法:
对景、隔景、障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
景观的欣赏:选择观赏的位置、距离、角度;把握观赏时机;把住景观特点;融情于景、以
景观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一、生成期:商周、秦汉;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三、
全盛期:隋唐;四、成熟期:宋元;五、高峰期:明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
基本精神。
以山水为地貌基础,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使园林具有独特韵
味、突出意境。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天人合一 " ;③中国园林漾溢着诗情画意;
④拥有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
中国的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江南园林的显著特征: 1.规模较小(拙政园全园占地62 亩,颐和园4400 亩);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园林要素的处理:
⑴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⑵花木配置: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苏州园林多奇花珍木。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⑶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三大名石(皱、漏、瘦、透):上海豫园-玉玲珑;绉云峰;瑞云峰。
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主要内容: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
( 2)勒诺特尔园林艺术特色:①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园中体现着一种夸张而极端的对称与规整;②规模宏大;③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
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
④花园的构图,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横轴和一
些次要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
⑤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
⑥以静水为主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
⑦植物季相色彩丰富。
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
⑧园林小品众多。
三、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
(一)差异:造园理念、园林的构成要素、园林的布局形式。
1.造园理念:中:顺从自然------西:改造自然;
2.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国:山林湖泊是园林的主体;西方:建筑统率园林;
3.园林的布局形式:中:自然式;西方:规则式;
(二)形成原因:
1.起源不同
中国:发源于自然(囿);西方:果园、菜地;结果:自然式---规则式
2.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儒道互补;西方:唯理:自然美是有缺陷的。
--黑格尔《美学》
3.城市规模与规划布局的差异;中国:统一中求变化;西方:变化中求统一
(一)十大名花:
·牡丹 --花中之王;月季--花中皇后;梅花--花魁;杜鹃--花中西施;·山茶--花中珍品;水仙--凌波仙子;荷花--花中仙子;兰花 --天下第一香
·桂花—金秋娇子;菊花--花中隐士。
(二)中国人赏花情趣与特点
1.形神兼备:内秀,恬静,清幽,淡泊
2.比兴寄托:“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三)中国花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一、花文化是中国传统花卉业的宝贵财富
二、看清形势 ,扬长避短 1.国外学习: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泰国
2.发展民族花卉:日本樱花、牡丹
三、抓住特色 ,迎头赶上梅花、蜡梅、桂花、中国兰、米兰、珠兰、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