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赏析
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01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02
1
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山随水转,水因山活
曲径通幽
西方园林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 ; 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以规则式为主流 ,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或者环绕。
西方园林:
1
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东方园林 :
2
园路的设计
西方园林:
01
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姿态,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实面目。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东方园林 :
02
石头的运用
02
01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实河流的轨迹。 东方园林中水与石的结合是最为出彩的地方。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园林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中外园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将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由围墙、大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组成。
其中,苏州的园林尤为出名。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而著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奇巧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园林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整个园林由亭台楼阁、游廊、假山、水池等构成,呈现出一幅精细而可爱的画卷。
拙政园体现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注重虚实结合和雅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与中国园林相比,欧洲园林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该花园以其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设计而著称。
整个花园由几何形状的花坛、水池和喷泉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突出了欧洲园林的特点,强调规划和几何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景观的精心布局和细节的关注。
这些特点使得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外园林在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和高度的艺术性,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和内敛的美感;而欧洲园林则更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以及对细节和视觉效果的追求。
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
然而,中外园林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背景,强调山水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欧洲园林则通过人工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其次,它们都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无论是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式,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和氛围。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 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 形式,但追求的确是意境美。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 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 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 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 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 环境氛围即“意境”。
四.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 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本身 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而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 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这与西方是截然不同 到的。
五.唯理与重情
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 美学思想的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 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 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她强调 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 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 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 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 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 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儒、 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 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 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 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 美学思想。 。
中国园林范例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 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 山、叠石、理水)、种植树 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 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 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 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 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中外园林欣赏

3. 西方园林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1)旧约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8年) (2)古代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 (3)中古时期(约公元500年~1400年) (4)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 (5)勒•诺特时期(约公元1650年~1750年) (6)自然风景式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 (7)城市公园和国家公园时期(近现代)
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
不入。随着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人也趋向于西
方园林形式;
•
(5)中国古典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建筑等
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或因功能丧失,或因维护成本较
高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
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
(5)沙砾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经过耙制沙 砾形成纹路。
(6)枯山水多为眺望园,除耙制细石的人以外, 无人可以迈进此园。游人或坐或立于庭园深色 走廊上,通过人的思维及想象,来感悟“天 地”、“宇宙”、“佛理”。它同音乐,绘画, 文学一样,可以表达深沉的哲理。
2. 简述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艺术的风格特色和代表园林。
代表园林: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凡尔赛花园。
3. 简述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主要特点以及造园代表 人物。
(1)不采用轴线对称的几何构图,追求自然田园 风光。
(2)不采用笔直的林荫道,采用自然弯曲的小径。 (3)建筑规模逐步缩小,成为花园的有机组成部
分。在构图上不起统治作用。 (4)水体采用自然形式。以静水景观为主,少用
(4)比德畅神,人化景物 (5)楹联题记,点景明志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目录
01
04
景 观
02
03
东
分 析 丨 皇 家 园 林
景 观 分 析 丨 欧 洲 古 典 园
景 观 分 析 丨 枯 山 水 园 林
枯山水的韵律
运动韵律
岩石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 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 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 果。 技巧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 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 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 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枯山水庭院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 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 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住的圣火 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 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 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 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文 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 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中外园林赏析

中外园林赏析随着居住水平的日渐提高,一些京城人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庭院,园林也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国拥有久远的园林文化,其中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纵观世界园林发展史我们可以对其本土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庭院景观设计,中式、日式、美式和德式的景观设计是目前最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四种风格,现在就重点对中国的拙政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解析苏州拙政园由明正德4年王献臣初建,史书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设计,当时林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夫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其主要特点有: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号称“太阳王”的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兴建的凡尔赛宫苑,规模宏大,手法多变,成为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巅峰之作。
凡尔赛宫苑占地面积巨大,规划面积1600公顷,如果包括外围大林园的话,占地面积将达到6000多公顷,东西向主轴长约3公里,建造历史26年,很多地方修改多次,力求精益求精。
宫苑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
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
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
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
勒诺特尔的园林构建风格统治了欧洲近百年时间,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这两个园林布局可看出中外园林的着重点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园林讲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力图在园林中创造一个小自然,务求将园林“诗意”化,使林中有山有水,山水相依,而且造园人都希望自己设计的园林是一座活的即能与外界的大自然产生能量,物质的交换。
中外古典园林赏析

德国 汉诺威海伦豪森园 平面图
法国 伏· · 勒 维贡邸园 平面图
法国凡尔赛宫苑平面 图
法国 沃· 维贡特花园由远处向府邸人工性逐渐增强 勒· 平面图
借助图案和植物的处理来形成过渡
西方规则式园林 的构图格局
英国自然风致园
埃斯特别墅台地园中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 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而且庄园的轴线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 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造园中的建筑、草 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 完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 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 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 中轴线的设置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
龙安寺 枯山水庭园
桂离宫 枯山水庭院
京 都 大 德 寺 大 仙 院
银 阁 寺 枯 山 水 庭 院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 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 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 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 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 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 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 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 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 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 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富豪权贵 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这些庄园一 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 面布局,这就是台地园的雏形。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 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或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园林功能
1.游憩;
2.居住;
3.精神享受;
4.保护和改善环境;
5.精神食粮(2007年国际风景园林师
联合会(IFLA)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
三、园林的发展演变过程
1.信息文明;
2.工业文明;
3.农业文明;
4.原始文明。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伊斯兰、中国)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1853年建立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近代公园。
四、园林的主要类型
1.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布局形式: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地域: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巴蜀园林、岭南园林、西域园林。
明代计成《园冶》(公元前1643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造园艺术理论书籍。
园林景观概述
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色,风光、景色、风景。
景观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整体系统,它是由地理圈、生物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作用形成的。
景观: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
风土民情。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各国达成协议,订立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协力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在1985年成为缔约国,到目前为止,有38项申报成功。
27项「世界文化遗产」、7项为「世界自然遗产」、4项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二章园林美与园林景观欣赏
二、园林美
园林美: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
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内涵:社会、自然、艺术美。
1.自然美:具备形式美的事物,其以自然界原有的感性形式引起的美感。
2.艺术美:造园家借助山水花木等形象实体,按照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的艺术化了的园林美。
3.社会美:园林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并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表现主人或创作者的思想倾向。
空间营造手法:
对景、隔景、障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
景观的欣赏:选择观赏的位置、距离、角度;把握观赏时机;把住景观特点;融情于景、以景观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一、生成期:商周、秦汉;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三、全盛期:隋唐;四、成熟期:宋元;五、高峰期:明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以山水为地貌基础,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使园林具有独特韵味、突出意境。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天人合一";③中国园林漾溢着诗情画意;
④拥有独具魅力的意境创造。
中国的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江南园林的显著特征:1.规模较小(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颐和园4400亩);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园林要素的处理:
⑴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⑵花木配置: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苏州园林多奇花珍木。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⑶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三大名石(皱、漏、瘦、透):上海豫园-玉玲珑;绉云峰;瑞云峰。
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主要内容: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
(2)勒诺特尔园林艺术特色:①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园中体现着一种夸张而极端的对称与规整;②规模宏大;③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
④花园的构图,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横轴和一些次要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
⑤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
⑥以静水为主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
⑦植物季相色彩丰富。
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
⑧园林小品众多。
三、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
(一)差异:造园理念、园林的构成要素、园林的布局形式。
1.造园理念:中:顺从自然------西:改造自然;
2.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国:山林湖泊是园林的主体;西方:建筑统率园林;
3.园林的布局形式:中:自然式;西方:规则式;
(二)形成原因:
1.起源不同
中国:发源于自然(囿);西方:果园、菜地;结果:自然式---规则式
2.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儒道互补;西方:唯理:自然美是有缺陷的。
--黑格尔《美学》
3.城市规模与规划布局的差异;中国:统一中求变化;西方:变化中求统一(一)十大名花:
·牡丹--花中之王;月季--花中皇后;梅花--花魁;杜鹃--花中西施;·山茶--花中珍品;水仙--凌波仙子;荷花--花中仙子;兰花--天下第一香
·桂花—金秋娇子;菊花--花中隐士。
(二)中国人赏花情趣与特点
1.形神兼备:内秀,恬静,清幽,淡泊
2.比兴寄托:“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三)中国花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一、花文化是中国传统花卉业的宝贵财富
二、看清形势,扬长避短 1.国外学习: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泰国
2.发展民族花卉:日本樱花、牡丹
三、抓住特色,迎头赶上梅花、蜡梅、桂花、中国兰、米兰、珠兰、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