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流派·作品
多元化的中国近代文学流派

多元化的中国近代文学流派中国近代文学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中国近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在中国兴起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它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颠覆和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象征主义的意象。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鲁迅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现代主义文学相对应的是现实主义文学。
这一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批判,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达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社会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茅盾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家》、《子夜》等揭示了农村社会的贫困和农民的困境。
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叶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它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在当代文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兴起。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语言和叙事的颠覆和解构,追求多元和混杂的文化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流动的意象。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莫言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传统文学形式的挑战和对多元文化的探索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上述几个流派之外,中国近代文学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的流派,如女性文学、乡土文学、异乡文学等。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域的文学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女性文学强调女性的视角和女性主题,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
17古代文学(四)近代文学

2、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三、近代后期其他散文:康有为、谭嗣同、严复、 林纾、章炳麟
第三节 近代的词
一、近代前期的词 1、周济与常州词派
张惠言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之人,提倡比兴,主 张以婉约的风格隐曲地表现士大夫的幽怨之情。 周济是近代前期常州词派的重要继承者,提出 “诗有史,词亦有史”。
(一)“诗界革命” 1、产生背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需要,也 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进一步的发展。 2、口号的提出:在戊戌变法前一两年,梁启 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 的口号。 3、提倡的诗风: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语) 4、代表人物:黄遵宪(“诗界革命”的一面 旗帜)
(二)黄遵宪及其诗歌创作 1、黄遵宪的生平 黄遵宪(1848-1905),字 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 (1876)举人。历任驻日 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 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湖南按察使等职 。积极参 与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失 败后,辞职回乡,仍热心 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 1905年病逝于梅州。
(3)主要人物:
(4)艺术特色:
3、《儿女英雄传》 (1)作者文康
八旗世家出身 历任多职 以何(玉凤)、安(骥)二家冤案为由展开情节 积善世家的发皇史 封建道德说教 纲常名教观念 庸俗人生理想 切近世态人情 市井细民喜闻乐见的评话形式
(2)主要情节:
(3)思想缺陷:
第一次提出“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命题
4、林译小说
引进风格流派的概念
诱发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
小说史地位:
中国小说新旧嬗变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媒介
影响了“五四”一代风流人物,如鲁迅、郭沫若、周作人等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
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
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
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

段晗晗 -20160413066
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
1.“小说界革命”
◦ 梁启超于1902年倡导“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谈起。这是近代文学史上 最重要的文论之一,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 ◦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 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于是,小说远 不是传统所谓的“小道”、不登大雅之堂之“末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因它最“易感 人”而最易“易人。 ◦ 文论家、文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梁启超对小说价值的提升,它对促进近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繁荣起了 巨大的作用。这都无可否认。然而必须同时看到,梁启超并不只是一位文论家。梁提出:“欲新 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必新小说”。 此后《小说原理》(夏曾佑)、《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狄平子)、《余之小说观》(徐念慈) 等文先后发表,它们的共同倾向是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在梁启超“欲 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 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
9.“新感觉派”小说
◦ 出现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我国小说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是受西方现代艺术启示并在日本 新感觉派小说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描写外部现实,而重视直觉,强调主观感 受,将主观感受与感受客体合而为一,创造所谓的“新现实”,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代表:训呐 鸥《无轨列车》(半月刊)、戴望舒、穆时英《上海狐步舞》、施蛰存《梅雨之夕》(以淡化的 情节,运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法,把男主人公在雨中送一位姑娘回家过程中的心理,描写得 细致入微。) 缺点:明显感染上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所固有的悲观、颓废、绝望等色寻根小说的背景与内涵:1976年,美国作家发表了长篇小说《根》,轰动了美国,也轰动了 世界,因为他唤醒了人们的“寻根意识”。一般来讲,主要是指寻“民族之根”。包括民族的文化 渊源,传统思想和精神,民族的家园故土、生存环境等等。中国当代文学萌生寻根意识,是80年代 初。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 识民族,重新建立新型的民族文化观。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创作,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 审美特质。可以说,新时期出现的寻根文学主要侧重在文化寻根,即通过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群落和 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渊源探索,去塑造、展现民族性格和精神,去建树、表现一种民族文化特质。所 以,“寻根”不是怀旧,不是突现地方主义和色彩,更不是彻底认同、回归传统文化而拒绝、排斥 外来文化。 ◦ 寻根文学的主要特征:除阿城外,绝大部分是描写地域性文化形态的作品,往往是穷乡僻壤,大山 峡谷、荒原老林、古堡江滩,存在着古老的初始文化和蛮荒历史陈迹的比较闭塞、落后、古朴的地 域文化的原始形态,但作者并非是以欣赏、认同的态度去描写这些原始封闭落后而是自觉地用强烈 的现代意识去把握生活,对文化传统进行梳理、分析、批判,没有现代意识的关照就没有寻根文学 的价值,否则只是一尊古董陈列。 ◦ 代表人物:李杭育(吴越文化)、韩少功(湖楚文化)、郑万隆(东北边陲文化)贾平凹的(秦汉 文化)、 陆文夫(吴越文化)、郑义(晋文化)、冯骥才(天津卫文化)邓友梅(北京宫廷文 化)、阿城(棋文化,吃文化) ◦ 寻根文学的南北呼应:《棋王》与《爸爸爸》。
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近代文学作品是指自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叶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大量的文学流派和风格。
阅读近代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社会背景,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近代文学作品的一些经典代表,分享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一、经典近代文学作品1. 《围城》《围城》是曹文轩于19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幽默的笔触和深入的洞察力描绘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况。
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刻画,小说展现了人们在现代都市中的困惑、迷茫和无奈感。
2.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于193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祥子这个市井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社会不公、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小说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主人公,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挣扎。
3.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凤姐对权力的追逐,成为了读者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二、阅读近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历史背景近代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往往与社会、历史等方面密切相关。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及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
2. 关注主题和意义近代文学作品往往以某种主题或讨论某一社会现象为核心。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作品的主题,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培养思辨能力。
3. 分析人物和情节近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关系。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
近现代十大文学流派

一、鸳鸯蝴蝶派1.代表人物:徐枕亚、张恨水、周瘦娟、包笑天2.盛行年代:20世纪20-30年代。
3.文学主张:文艺目的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主张作品应该突出趣味性和娱乐性。
4.文学特征:题材多言情、武侠、滑稽、多用章回体和旧式笔记。
二、学衡派1.代表人物:胡先骕、梅光迪、吴宓2.盛行年代:20世纪“五四”运动前后3.文学主张:反对白话文和文学革命,强调文学只能因袭模仿4.文学特征:中西合璧,爱用西洋古典。
三、甲寅派1.代表人物:章士钊2.盛行年代:20世纪初3.文学主张:读经救国,废弃白话4.主要阵地:《甲寅》周刊四、创造社1.代表人物: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李初犁、冯乃起、阳翰生2.盛行年代:20世纪20-30年代3.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4.主要阵地:《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以及《洪水》、《文化批判》5.文学特征:浪漫主义、强烈的表现自我,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五、文学研究会1.代表人物: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朱希祖、许地山、王统照、郭绍虞、孙伏瞿世英、蒋百里、谢冰心、王鲁彦2.盛行年代:20世纪20-30年代3.文学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4.主要阵地:《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文学研究会丛书》5.文学特征: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时代主题六、新月派1.代表人物: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朱湘、梁秋实、陈源、陈梦家、邵洵美、饶侃、林徽音2.盛行年代: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3.文学主张:”不妨碍健康“”不折磨尊严“4.主要阵地:《晨报诗刊》、《新月》、《诗刊》5.文学特征:倡导新格律诗,多写个人悲欢七、乡土文学1.代表人物:王鲁彦、许钦文、蹇先艾2.盛行年代:20世纪20-30年代3.文学主张: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4.文学特征:题材富有乡土气息,反映山乡群众苦难和挣扎,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通俗。
八、七月诗派1.代表人物:胡风、鲁藜、邹荻帆、艾青、孙钿、缘原、曹白2.盛行年代:20世纪30-40年代3.文学主张:为抗战服务、为祖国服务4.主要阵地:《七月》、《希望》5.文学特征:作品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表现对现实的深刻思索,擅长自由诗体。
近代文学流派·作品

近代文学流派·作品导读:【汉魏六朝诗派】近代诗歌流派。
首倡于邓辅纶等。
主张复古,作诗追摹汉魏六朝,"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也"(陈衍《近代诗钞》)。
王门弟子杨度、杨叔姬等亦取其法,形成复古摹拟的形式主义风气。
也有些诗不为所囿,有清新自立之作。
王运《圆明园词》、邓辅纶《鸿雁篇》等作品,更是现实性很强的名篇。
【中晚唐诗派】近代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樊增祥、易顺鼎等。
作诗摹拟中晚唐,追求对仗工巧,词句艳丽,樊增祥自称"学诗自奁体入",易顺鼎诗"近于温李者居多"(陈衍《石遗室诗话》)。
这一诗派与同光体及汉魏六朝诗派关系密切,在艺术技巧上亦有一定成就。
参见"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
【同光体】近代诗歌流派。
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期,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
"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
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曾把这一时期以来不专宗盛唐的诗人和作品称为"同光体",后遂为这一诗派的名称。
诗论主张唐宋兼学,重点在宋,作品模仿江西诗派,曲折隐晦,生涩艰奥,多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大都表现复辟思想,是同南社以及五四新诗对立的主要诗歌流派。
【诗界革命】清末戊戌(1898)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由于当时笼罩文坛的是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诗歌创作崇尚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江西诗派,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文学的作用,企图用文学为他们的维新运动服务,逐渐掀起这一运动。
早在1868年黄遵宪就提出了"我手写我口"(《杂感》诗)的主张,而诗界革命倡导者则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
他们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1896-1897)间,相约开始试作"新诗",要"挦撦新名词"以表现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为改良运动服务,但因脱离传统,也脱离群众,影响不大。
高中语文文学名词知识点总结2023

高中语文文学名词知识点总结2023高中语文文学名词知识点总结文学是一门广泛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学习文学名词是理解文学作品和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文学名词进行全面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文学流派1. 古代文学:指古代时期(包括先秦、汉、魏晋、唐宋等)的文学作品,如《诗经》、《论语》等。
2. 近代文学:指近代时期(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狂人日记》等。
3. 现代文学:指20世纪开始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二、文学体裁1. 诗歌:用音韵、节奏和意象等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如古代的五言绝句、近代的律诗、现代的自由诗等。
2. 散文: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个人感受和思考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余秋雨的《豪门盛宴》等。
3.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式展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文学形式,如《红楼梦》、《围城》等。
4. 戏剧:通过对话、动作等形式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如汤显祖的《牡丹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
5. 散文小品: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散文作品,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杨绛的《我们仨》等。
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春天的花朵像彩云飞翔”。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性格和行为,以形象化描述,如“大海张开了大嘴”。
3.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以起到隐喻的作用,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4. 夸张:对事物的某种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5. 对偶:通过对称的语句结构来表达并列关系,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春山如笑,夏水似镜”。
四、文学名著1. 古代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近现代名著:《围城》、《骆驼祥子》、《茶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文学流派·作品
【汉魏六朝诗派】近代诗歌流派。
首倡于邓辅纶等。
主张复古,作诗追摹汉魏六朝,”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也”。
王门弟子杨度、杨叔姬等
明园词》、邓辅纶《鸿雁篇》等作品,更是现实性很强的名篇。
【中晚唐诗派】近代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樊增祥、易顺鼎等。
作诗摹拟中晚唐,追求对仗工巧,词句艳丽,樊增祥自称”学诗自奁体入”,易顺鼎诗”近于温李者居多”。
这一诗派与同光体及汉魏六朝诗派关系密切,在艺术技巧上亦有一定成就。
参见”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
【同光体】近代诗歌流派。
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期,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
”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
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曾把这一时期以来不专宗盛唐的诗人和作品称为”同光体”,后遂为这一诗派的名称。
诗论主张唐宋兼学,重点在宋,作品模仿江西诗派,曲折隐晦,生涩艰奥,多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大都表现复辟思想,是同南社以及五四新诗对立的主要诗歌流派。
【诗界革命】清末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由于当时笼罩文坛的是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诗歌创作崇尚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江西诗派,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文学的作用,企图用文学为他们的维新运动服务,逐渐掀起这一运动。
早在1868年黄遵宪就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主张,而诗界革命倡导者则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
他们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间,相约开始试作”新诗”,要”挦撦新名词”以表现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为改良运动服务,但因脱离传统,也脱离群众,影响不大。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从事文化宣传,继续推进文学改良。
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开辟专栏,发表谭嗣同、康有为、黄遵宪、丘逢甲等人作品,又自撰《饮冰室诗话》,阐述其理论,诗界革命于是形成了新的规模与声势。
梁启超提”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作为诗歌创作纲领,要求取法西方,认为”得之可以陵轹千古”,表现了倡导者们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努力。
黄遵宪不仅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而且以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被梁启超赞扬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诗界革命冲击了封建复古主义、形式主义文学,部分诗作品到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强”旧风格”又束缚了诗歌的彻底变革。
随着改良派政治上的没落,诗界革命的旗帜也就逐渐收起了。
【南社】清朝末年受同盟会影响而成立的著名进步文学团体。
由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苏州。
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以提倡民族气节为口号,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活动中心在上海。
早期参加者多为同盟会会员,如黄兴、宋教仁等,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后社员达千余人,政治面貌也就日趋复杂。
辛亥革命后,成员已分化,或参加反袁世凯斗争,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投靠北洋军阀,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3年终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
南社作为文学团体,反对当时盛行”同光体”诗风的形式主义、拟古主义,主张用文学鼓吹革命,激发民气,为”转旋世界,发扬国光”服务。
作品多颂扬民族英烈、游侠壮士。
柳亚子是其代表,还有陈去病、高旭、苏曼殊等。
由于成员复杂,有的诗文有伤感、颓废情调。
社员所作诗文词,曾辑为《南社丛刻》共22集出版。
【湘乡派】近代古文流派。
以曾国藩为代表人物。
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因以名之。
湘乡派继承并发展了清代桐城派古文,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
于桐城派标榜的义理、考据、
辞章之外,又加”经济”一条,使文章内容更加面向社会现实。
为文少禁忌,奇偶并用,舒展雄厚,但多宣传封建道德,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宣南诗社】又名消寒诗会、宣南诗会。
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文学社团。
活动于北京,成员多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籍的士大夫。
初结于嘉庆九年,鸦片战争时已名存实亡。
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曾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