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名家及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流派、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学发展的潮流。

一、鲁迅及其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百年来开国文学的奠基人”。

他以深入社会底层和生动描绘人物的笔触,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关怀。

他的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药》等,其中《阿Q正传》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国人的自卑感和无助感,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萧红及其作品萧红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社会底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

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充满了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

她的代表作包括《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生死场》和《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这些作品在展示女性命运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不公。

三、余华及其作品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以简练而犀利的文字风格,揭示了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残酷。

他的作品关注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焦虑和无奈。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四、莫言及其作品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风云人物,他以生动、独特的语言塑造了许多独特的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关注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蛙》和《丰乳肥臀》等,这些作品在展示乡土文化的同时也多次获得了国内外文学奖项的肯定。

五、村上春树及其作品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幻想、现实和日本文化的元素,风格独特。

他的作品关注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迷失,同时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矛盾和变革。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现代文学作品赏析现代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审美的窗户。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本文将对其中几篇作品进行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

一、《草地》——沈从文《草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儿沙鲁。

小说以草地为背景,通过对沙鲁与周围人事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纯真与善良的讴歌。

读者在阅读中会感受到作者用诗意的叙述方式表达出对人性的敬仰与赞美,唤起人们对纯洁美好的向往。

二、《叶嘉莹》——艾青《叶嘉莹》是艾青写的一篇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身份复杂、命运坎坷的女性形象。

小说以叶嘉莹为中心,通过对她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她坚强、独立的性格特点。

同时,小说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解放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呼唤。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艾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对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春》——郭沫若《春》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春天为题材,运用华丽的辞藻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希望。

在诗歌中,作者以生动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春天形容为一个神奇的仙境,给人们带来了阳光、温暖和希望。

读者在阅读中会被郭沫若华美的文字所感染,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四、《窗外》——徐志摩《窗外》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诗歌,以窗外景色为题材,描绘了诗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感悟。

徐志摩通过对窗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初的向往。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自由流畅的笔触,将窗外的景色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将平凡的景物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读者在阅读中会感受到徐志摩诗意的笔触和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

综上所述,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欣赏文学的平台。

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赏析,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思考人生的真谛。

初二语文总结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价

初二语文总结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价

初二语文总结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价现代文学作品是我们在初二语文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三个方面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与评价,分别是作品的艺术特点、主题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一、作品的艺术特点现代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文学有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揭示,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摒弃了传统文学中的许多修辞手法,更加注重真实、简洁的表达方式,追求语言的生动与准确。

此外,现代文学作品还常常采用流行文化元素和当代社会问题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主题表达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多样,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关于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问题、人生价值等是较为常见的主题。

例如,在某些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人性的触摸和反思,对人性的弱点和美好进行揭示和赞美,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的思考,激发了对于人性向善的追求。

同样,一些作品以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为主题,通过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揭示与反思,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思考,激发了改善社会现状的意识。

三、对读者的影响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价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分析,还包括对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与启示。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呈现真实的情感和生活场景,使读者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引发内心的共鸣与思考。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引导读者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

这些思考与反思有助于拓宽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主题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强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现代文学名篇凭借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今天我们来赏析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名篇。

一、《城南旧事》- 丁玲《城南旧事》是现代文学创作巨匠丁玲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上海的底层社会生活,以及那些劳苦大众的困境和悲欢离合。

文中通过主人公峰子与邻居阿英的交往,展现了女性命运的悲剧。

通过揭示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丁玲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思索。

二、《茉莉花开》- 老舍作家老舍的《茉莉花开》给人以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情感共鸣。

这篇小说通过对茶馆内外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民的命运。

在茶馆这个微型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包括茶客、侍者等,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三、《呐喊》- 鲁迅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为主题,大胆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封建道德、教育制度等弊端。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描写,鲁迅先生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激起了人们的责任感和反抗意识。

四、《橘子洲头》- 茅盾茅盾先生的《橘子洲头》以其纯净高雅的文风脱颖而出。

这篇小说通过叙述橘子洲头的美景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展示了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作品中的主人公贾仁福虽然身处贫穷的环境中,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最终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五、《家》- 巴金巴金的《家》是一部展现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力作。

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描写,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表达了对家庭的思考和思索。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的温暖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几篇现代文学名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手法,都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精髓和艺术魅力,也能够思考当代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文学赏析现代文学作品

文学赏析现代文学作品

文学赏析现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作家对当代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围绕着现代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分析其特点和价值,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赏析。

一、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现代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特点,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思潮和文化氛围。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作家们以不同的视角审视社会、人性和人生的各个层面,创造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

现代作家们大胆尝试各种新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通过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如电影、摄影等,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这种创新不仅使作品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最后,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

现代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批判、反思和探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足。

他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使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社会关怀。

二、现代文学作品的价值现代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现实与思想意义,对于读者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有助于拓展读者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作品中强烈的个体主义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能引发读者对自身和社会的反思。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可以为读者提供情感共鸣和心灵抚慰。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关系让人们感到疲惫和困扰。

作品中所述的人生百态、情感纠结等问题能够让读者有所共鸣,同时也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情感宣泄和心灵寄托。

最后,现代文学作品还具有社会议题的引导和影响功能。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关注,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进步。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现代文学作为二十世纪以来的重要文学流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内涵丰富的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与赞赏。

本文将对几部现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以探讨其艺术魅力和意义所在。

第一部作品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篇作品通过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对封建社会的腐朽进行了犀利的揭示。

作者以鲜明的细节描绘了主人公的思想崩溃和心理变化,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鲁迅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荒谬,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第二部作品是钱钟书的《围城》。

这部小说以官僚主义为题材,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生活中的一系列经历,描绘了他身处于围城之中的心理困境。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剖析,展现了人们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无奈和迷茫,呈现了官僚体制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和压抑。

作品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多重叙述的结构,赋予了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第三部作品是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几代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沧桑和命运的转变。

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的描写,塑造了一群真实可感的角色形象,使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品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最后一部作品是毛姆的《人性枷锁》。

这部小说以人性的探索与思考为核心,通过对主人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抗和融合,描绘了个体与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作者以幽默而深刻的笔触,反映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作品既关注人性的光明面,又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对人类的道德和人生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通过对这几部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发现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故事情节,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索。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感悟和启示。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通过对几位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他们的创作风格、主题和意义。

一、鲁迅:真实与批判的结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真实而残酷的描写闻名,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疯狂思维和行为,暴露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愚昧。

他的作品以批判的眼光观察社会问题,呼吁人们反思和改变。

鲁迅的作品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普遍的人性关怀,使人们深思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痛苦。

二、老舍: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表达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他的作品《骆驼祥子》以一个贫苦的苦力骆驼祥子为主角,描述了他在封建社会中的艰辛生活和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对祥子的描写,老舍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残酷现实中奋斗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悲剧。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他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写,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三、莫言:历史与民间故事的融合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以历史和民间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传统文化。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家族的兴衰变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传说,他通过对农民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村文化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既具有文学性,也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

四、余华:对人性的探索与关怀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为主题。

他的作品《活着》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为线索,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抉择。

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的描写,余华展现了人在面对苦难和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敢。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

现代文学名篇赏析现代文学名篇犹如一片沃土,滋养着读者的心灵,启迪着思维的智慧。

今天,我们将走进现代文学的殿堂,一同赏析几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

一、鲁迅《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狂人日记》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经典之作。

该篇文章通过主人公患上精神疾病的形式,对封建礼教进行讽刺和批判。

文中狂人对于封建礼教的叙述与讽刺,让人深思佛教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舒芜《七夕》舒芜是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七夕》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在这篇小说中,舒芜以“七夕”作为背景,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七夕节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舒芜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之间深沉而又甜蜜的爱情。

三、杨过《平凡的世界》杨过是中国当代作家之一,他的《平凡的世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80年代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孙少安一家的故事展示了普通农村人的生活状态。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平。

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四、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是捷克的著名作家,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以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托玛斯和其情妇特蕾莎的爱情故事,揭示人性的脆弱和生命的无常。

该作品以其深刻而且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该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的兴衰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富有魔幻色彩的故事。

马尔克斯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笔触,将爱情、战争、家族纷争等主题融入其中,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珍宝。

以上所提到的几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展示了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狂人日记》赏析二.《阿Q正传》赏析三.《凤凰涅槃》赏析四.《荷塘月色》赏析五.《子夜》赏析六.《家》赏析七.《雷雨》赏析八.《骆驼祥子》赏析九.《断魂枪》赏析十.《再别康桥》赏析十一.《死水》赏析十二.《金锁记》赏析十三.《雨巷》赏析十四.《围城》赏析十五.《边城》赏析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一.《狂人日记》赏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

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

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

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

“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

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

(3)虚幻的幻觉。

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1)“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得启蒙者的思想特点。

(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

(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

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

虽然狂人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是混乱的臆想,但既然古代能够“易子而食”,现实中狼子村能够吃人,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

荒诞的逻辑中自有逻辑的合理性。

(4)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

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

(5)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

(6)“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

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

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

(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

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总之,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小说在艺术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鲁迅所说的“格式的特别”。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小说选取狂人作为主角是个十分精心的安排。

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视为当然。

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是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2)独特的心理描写。

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

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

狂人见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

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

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的词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内容。

作者既把狂人写得完全象一个狂人,而作为体现作者意图得艺术手段,他使读者的理解完全超越于这个手段,不仅构思颇见新意,而且结合得又天衣无缝,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除此之外,作品还采用了对照的手法。

正文前面的小序是用文言写成的,它简洁、明了而又清醒;而正文部分是用白话写成的,它抒情,具有很深的心理内涵。

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充分显示了白话文学的表现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衬了狂人日记的思维的混乱和混沌。

《狂人日记》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

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

同时,它又不是采用了传统的写实的手法,而是运用大量的具有现代特征的诸如暗示、影射,尤其是精神分析的手法来表现狂人的心理内面,甚至的中国文化的无意识。

因此,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的作品。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作为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

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二.《阿Q正传》赏析《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

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

”(《阿Q正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的。

《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阿Q是一个贫苦的流氓无产者的典型。

阿Q是个受压迫的农民。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无名无姓。

有个姓氏却被赵太爷剥夺了。

只能靠打短工为生活。

——“别人舂米,他便舂米;别人插秧,他便插秧。

”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

小说中的《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都是他的这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行状”。

归纳起来,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有: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阿Q只求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死要面子又欺软怕硬,麻木健忘而糊涂终生。

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

具有惊人的健忘症。

前面被人打了,转身之间忘得一干二净。

转嫁痛苦,耍无赖。

畏强凌弱是他性格的重要特点之一。

刚刚被强者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得鼻青脸肿,转眼之间就去欺辱小尼姑,强行摸小尼姑的头,还说“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偷了别人家的萝卜,却要萝卜说话。

等等。

但“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最根本的特征,他的根本性格是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

阿Q的身上还有封建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意识。

他认为,凡是革命都是与他作对,革命党捉住都要杀头。

这体现了阿Q身上的保皇意识。

他自己虽然经常受到别人的侮辱,但却以欺侮女人为乐。

并且认为“女人是祸水”,自认为“男女之大防甚严”,超过了古今的圣贤。

尽管到处流浪,还要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种宗法家族思想的体现。

阿Q参加革命,其实对革命并不了解,一个把自由党变成了“柿油党”的流浪汉眼中的革命,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本能来确定其含义的。

在阿Q的眼中,革命就是古代戏曲中的场面——“银盔银甲。

三尖两刃刀”;所谓的革命,就是抢得财产,把秀才家的宁式床搬来;就是抢得女人,把秀才老婆和女儿等女人抢来,享受他得三妻四妾式的帝王生活;就是仇杀,把秀才等杀掉,把王胡杀掉;就是欺压别人,让小D搬东西,搬不快就打。

所以,阿Q的革命一旦成功将比失败让人更加可怕。

阿Q性格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它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屡遭外国侵略的屈辱历史相联系。

是那种虽然破落,但还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鸵鸟精神的折射;它也是中国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

中国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利法”。

同时,阿Q的性格还与传统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道家和释家文化相连接。

回避现实和不敢面对现实,是阿Q和传统的道家和释家文化的相通点。

《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鲁迅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象征。

小说特通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阿Q时代属于过去,但阿Q性格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所以现在阿Q是现代中国国民的灵魂。

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这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主义的思想。

《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