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ppt
合集下载
蛇串疮--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 火热时毒有关。
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 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 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 为疱疹。
【辨证】
主症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
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 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 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失后可遗留 疼痛感。
2.其他治疗
皮肤针法 ---- 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在局部用 皮肤针叩刺后,加艾条灸。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对疱疹 后遗神经痛者针灸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若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效果更好。 3.忌食辛辣、油腻、鱼虾等发物。
肝经火毒;
脾经湿热;
余邪留滞,血络不通。
【治疗】1.基本治疗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以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 脊穴为主。
主穴 局部阿是穴 夹脊 配穴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泻法。疱疹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
是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 小选取1~3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或用三棱针点刺 疱疹及周围,拔火罐,令每罐出血3~5毫升。配穴中的大 敦、隐白亦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方义 zoster)是以突发单侧 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 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蛇丹”、 “蛇窠疮”、“蜘蛛疮”、“火带疮”、 “缠腰火丹”等,多发生于腰腹、胸背及 颜面部。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 带状疱疹,认为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所致的皮肤病,成簇 的水疱沿一侧的周围 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分 支分布,多伴有神经 痛。
蛇串疮(带状疱疹)PPT课件

蛇串疮(带状疱疹)
1
定义: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 毒所致,以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 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 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西医认要点:
(1) 蛇串疮初起皮肤发热灼痛,经1—3天后出现密 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三五成群集 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患部有带索状刺痛,水 疱常发生于身体之侧,以腰胁部多见。
炮姜 蜈蚣等 西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甲钴胺、卡马西平等
8
疗效评定:
治愈:皮疹消褪、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 遗症。
好转:皮疹消褪,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后仍有疼痛。 参考文献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1.1)
9
谢谢!
10
电针: 处方:主穴:局部围刺 合谷 曲池 阳陵泉、太冲
支沟 配穴:症发躯干或下肢者可加相应夹脊穴,便秘
者加天枢。 灸法:疱疹局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20分
种,每天1—2次用红外线照射。以上治疗10次为 1疗程。 刺络放血:皮疹局部用梅花针叩刺使之出血,在 局部加拔罐治疗。
7
中医辩证方药:
(2) 初起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自觉疼痛明 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疼痛。
(3)儿童及青年人全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约 3—4周。
3
皮损形状
4
5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湿疹相鉴别,后者以皮肤栗粒性小 水泡疹、瘙痒为主症,一般无疼痛,可排外。
6
治疗: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初期—湿热内藴:疱疹鲜红、灼热疼痛、口苦咽干、大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通草 栀子 泽泻 柴胡 元胡
1
定义: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 毒所致,以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 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 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西医认要点:
(1) 蛇串疮初起皮肤发热灼痛,经1—3天后出现密 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三五成群集 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患部有带索状刺痛,水 疱常发生于身体之侧,以腰胁部多见。
炮姜 蜈蚣等 西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甲钴胺、卡马西平等
8
疗效评定:
治愈:皮疹消褪、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 遗症。
好转:皮疹消褪,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后仍有疼痛。 参考文献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1.1)
9
谢谢!
10
电针: 处方:主穴:局部围刺 合谷 曲池 阳陵泉、太冲
支沟 配穴:症发躯干或下肢者可加相应夹脊穴,便秘
者加天枢。 灸法:疱疹局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20分
种,每天1—2次用红外线照射。以上治疗10次为 1疗程。 刺络放血:皮疹局部用梅花针叩刺使之出血,在 局部加拔罐治疗。
7
中医辩证方药:
(2) 初起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自觉疼痛明 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疼痛。
(3)儿童及青年人全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约 3—4周。
3
皮损形状
4
5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湿疹相鉴别,后者以皮肤栗粒性小 水泡疹、瘙痒为主症,一般无疼痛,可排外。
6
治疗: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初期—湿热内藴:疱疹鲜红、灼热疼痛、口苦咽干、大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通草 栀子 泽泻 柴胡 元胡
蛇串疮 ppt课件

31
2.西药治疗:
⑴抗病毒剂: 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法昔洛韦等;干扰素。 ⑵对症处理:
a.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或地塞 米松
b. 止痛、抗继发细菌感染等。 ⑶支持治疗:
营养神经剂:Vit.B1、VitB12。免 疫增强或调节剂:丙球。
32
3.外治:
⑴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 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⑵水疱破后,用马齿苋、黄柏各30g,煎水 待凉后湿敷;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⑶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 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6
发病率
•因年龄而异,约为0.2~1% •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 •男女之比为3:2
7
西医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毒经皮 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入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 性反应。
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
18
19
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 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 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或另 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 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
2.西药治疗:
⑴抗病毒剂: 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法昔洛韦等;干扰素。 ⑵对症处理:
a.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或地塞 米松
b. 止痛、抗继发细菌感染等。 ⑶支持治疗:
营养神经剂:Vit.B1、VitB12。免 疫增强或调节剂:丙球。
32
3.外治:
⑴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 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⑵水疱破后,用马齿苋、黄柏各30g,煎水 待凉后湿敷;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⑶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 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6
发病率
•因年龄而异,约为0.2~1% •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 •男女之比为3:2
7
西医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毒经皮 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入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 性反应。
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
18
19
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 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 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或另 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 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
针灸治疗之蛇串疮课件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诊断明确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应明 确诊断,确保自身情况适合针
灸治疗。
保持良好状态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保持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
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患者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身 体状况、过敏史、用药情况等, 以便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选择正规医院
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 受针灸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以温热刺 激穴位,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 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时,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同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施灸时 间和温度。
对于蛇串疮,艾灸治疗主要选取病变 局部的穴位,以及肝、脾、胃等脏腑 相关穴位,以缓解疼痛、促进皮疹消 退。
监测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 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针灸治疗蛇串疮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快速缓解疼痛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蛇串 疮引发的剧烈疼痛而就诊。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围刺和耳穴放血 的方法,刺激神经和经络, 达到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的效果。
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严格掌握适应症
针灸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医生应严格掌握,避免误诊和治疗不 当。
规范操作
针灸治疗需要规范操作,医生应熟练 掌握相关技术和理论知识,避免操作 失误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需要严格消毒,医疗机构应 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治疗 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全和有效性。
中医针灸学 蛇 串 疮

• 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 • 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
络,气血痹阻不通而发为疱疹。 • 症见灼热疼痛,毒热蕴于血分则发红斑,湿热凝聚不得疏泄
则起水疱。
临床表现
主症: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 兼症:
主穴:皮损局部围刺、相应夹脊穴
操作及方义 辨证加减:
• 肝经郁热:支沟、阳陵泉、行间、侠溪 • 脾经湿热:阴陵泉、三里、内庭 • 气滞血瘀:太冲、合谷
随症加减:
• 皮损发于腰腹胸胁部者,加同侧相应夹脊。 • 皮损发于面颈部者,加风池、合谷、攒竹、四白。 • 心烦者,加郄门、神门; • 便秘者,加支沟 • 脘痞纳差、便溏者,加中脘、天枢。
针灸治疗
耳针
• 取肺、肝、胆、胃、皮质下、神门,每次选用2~3穴,毫针强刺激, 留针30min,每日1~2次。
皮肤针
• 取皮损周围及与病灶相应的夹脊穴或背俞穴,用重度叩刺,以微出血 为度。
• 疱疹初起阶段,每日2次,待疼痛减轻疱疹开始吸收时,改为每日1次。
电针
• 在皮损局部围刺后,接高频脉冲电流,中度刺激15~20min,每日1次。
畅精神: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
久病者,宜强调作息,生活规律化,增强抵抗力。
六、医案举例
欧某某,女,26岁。初诊日期:1990-07-12。 主诉:左胸乳部疼痛、发红疹5天,加重伴水疱3天。 病史:5天前,病员无明显原因感左侧胸背部疼痛,并沿第4、第5 胸胁发出少量红疹,次日红疹沿胸胁间增多,以至左乳头,疼痛 加重并彻夜难眠。第3天红疹融合出现水疹,疼痛如刀割,遂来我 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左侧沿第4、第5胁间呈带状融合水疱并延至胸乳部。 诊断:蛇窜疮(带状疱疹)。 治疗:选左侧第4、第5胁间胸肋两端的疱疹先行灸法,然后沿受 损边缘每隔4~5 cm逐一选取受损部位行灸法。治疗后让病员稍休 息一会儿,给予单层敷料保护局部创面。经第1次治疗后,疼痛明 显减轻,当夜即可入睡。治疗3次后,病员疼痛消失,局部结痂。 10天后痊愈。随访6个月无后遗神经痛发生。
络,气血痹阻不通而发为疱疹。 • 症见灼热疼痛,毒热蕴于血分则发红斑,湿热凝聚不得疏泄
则起水疱。
临床表现
主症: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 兼症:
主穴:皮损局部围刺、相应夹脊穴
操作及方义 辨证加减:
• 肝经郁热:支沟、阳陵泉、行间、侠溪 • 脾经湿热:阴陵泉、三里、内庭 • 气滞血瘀:太冲、合谷
随症加减:
• 皮损发于腰腹胸胁部者,加同侧相应夹脊。 • 皮损发于面颈部者,加风池、合谷、攒竹、四白。 • 心烦者,加郄门、神门; • 便秘者,加支沟 • 脘痞纳差、便溏者,加中脘、天枢。
针灸治疗
耳针
• 取肺、肝、胆、胃、皮质下、神门,每次选用2~3穴,毫针强刺激, 留针30min,每日1~2次。
皮肤针
• 取皮损周围及与病灶相应的夹脊穴或背俞穴,用重度叩刺,以微出血 为度。
• 疱疹初起阶段,每日2次,待疼痛减轻疱疹开始吸收时,改为每日1次。
电针
• 在皮损局部围刺后,接高频脉冲电流,中度刺激15~20min,每日1次。
畅精神: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
久病者,宜强调作息,生活规律化,增强抵抗力。
六、医案举例
欧某某,女,26岁。初诊日期:1990-07-12。 主诉:左胸乳部疼痛、发红疹5天,加重伴水疱3天。 病史:5天前,病员无明显原因感左侧胸背部疼痛,并沿第4、第5 胸胁发出少量红疹,次日红疹沿胸胁间增多,以至左乳头,疼痛 加重并彻夜难眠。第3天红疹融合出现水疹,疼痛如刀割,遂来我 院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左侧沿第4、第5胁间呈带状融合水疱并延至胸乳部。 诊断:蛇窜疮(带状疱疹)。 治疗:选左侧第4、第5胁间胸肋两端的疱疹先行灸法,然后沿受 损边缘每隔4~5 cm逐一选取受损部位行灸法。治疗后让病员稍休 息一会儿,给予单层敷料保护局部创面。经第1次治疗后,疼痛明 显减轻,当夜即可入睡。治疗3次后,病员疼痛消失,局部结痂。 10天后痊愈。随访6个月无后遗神经痛发生。
2024年《中医外科学》课件细目三蛇串疮

23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蛇串的中医病名、病因 、病机及辨证分型
2024/2/29
蛇串疮的中医治疗原则、 方法及常用方剂
蛇串疮的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蛇串疮的针灸治疗选穴及 操作规范
24
蛇串疮领域前沿动态介绍
01
02
03
04
新型中药制剂在蛇串疮治疗中 的研究与应用
针灸结合现代技术在蛇串疮治 疗中的创新与实践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 等缓解疼痛,同时配合针灸、理疗等 物理治疗方法。
眼部并发症处理
及时就诊眼科医生,根据病情使用抗 病毒眼药水、眼膏等进行治疗。
内脏损害处理
立即就医,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 施,如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等。
2024/2/29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势
2024/2/29
7
局部外用药物选择与应用
01
02
03
清热解毒药
如黄连、黄柏、金银花等 ,可煎汤外洗或制成软膏 、散剂外用,以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2024/2/29
收敛生肌药
如珍珠粉、冰片、炉甘石 等,可研末撒布于创面, 促进水疱吸收,加速创面 愈合。
抗病毒药
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 韦乳膏等,可抑制病毒复 制,减轻炎症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的临床 效果评价
蛇串疮相关基因及免疫学研究 进展
2024/2/29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 蛇串疮治疗的重要方向
2024/2/29
02
综合治疗模式将进一步 提高蛇串疮的治疗效果
03
04
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将 在蛇串疮诊断中发挥更 大作用
蛇串疮ppt课件

29
⑵湿热蕴结
症状:红斑色淡,疱壁松驰,疼 痛略轻,口粘不渴,食少纳差, 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或白腻、黄腻, 脉沉缓或滑。 治则:清脾除湿、解毒和胃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0
⑶气滞血瘀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脉: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 索、莪术等
4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LI11)。
43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
/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
气后,每侧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损 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44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 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46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47
(二)治法 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
(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 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 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 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 伸至 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 次。
48
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 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 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一般约30分钟。
3
⑵湿热蕴结
症状:红斑色淡,疱壁松驰,疼 痛略轻,口粘不渴,食少纳差, 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或白腻、黄腻, 脉沉缓或滑。 治则:清脾除湿、解毒和胃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0
⑶气滞血瘀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脉: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 索、莪术等
4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LI11)。
43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
/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
气后,每侧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损 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44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 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46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47
(二)治法 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
(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 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 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 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 伸至 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 次。
48
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 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 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一般约30分钟。
3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完整版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结合四诊(望 、闻、问、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证 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治未病
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通过调理身体、改 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预防 疾病复发。
内服中药方剂选用依据
01
02
03
清热解毒
针对蛇串疮热毒炽盛的病 机,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 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 翘、蒲公英等。
火针疗法
使用特制的火针烧灼患处,以达 到温通经络、驱邪外出的治疗效 果。
01
中药湿敷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痒作 用的中药煎汤湿敷患处,如黄柏 、苦参、白鲜皮等。
02
03
针灸治疗
运用针灸疗法刺激相应穴位,以 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常用穴位有曲池、合谷、血海 等。
04
03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介绍
刮痧
用边缘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 钱币、硬币、玉石片或头发、苎麻等,蘸上食油、凡 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病变部位皮肤上,反复进 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 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 ,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节 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软坚散结等功效。
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技巧
针灸治疗原理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针具和穴位, 掌握正确的刺入角度和深 度,运用适当的刺激手法 ,如提插、捻转等。
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针具和皮肤,避 免感染;根据病情和体质 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和留 针时间。
拔罐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需要限制摄入的食物
患者还应限制摄入高糖、高脂肪等食 物,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以 免影响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经火毒;
脾经湿热;
余邪留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以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 脊穴为主。
主穴 局部阿是穴 夹脊 配穴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泻法。疱疹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
是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 小选取1~3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或用三棱针点刺 疱疹及周围,拔火罐,令每罐出血3~5毫升。配穴中的大 敦、隐白亦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方义
针灸临床教研室 陈梅
蛇串疮(herpes zoster)是以突发单侧 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 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蛇丹”、 “蛇窠疮”、“蜘蛛疮”、“火带疮”、 “缠腰火丹”等,多发生于腰腹、胸背及 颜面部。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 带状疱疹,认为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所致的皮肤病,成簇 的水疱沿一侧的周围 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分 支分布,多伴有神经 痛。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 火热时毒有关。
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 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 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 为疱疹。
【辨证】
主症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
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 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 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失后可遗留 疼痛感。
2.其他治疗
皮肤针法 ---- 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在局部用 皮肤针叩刺后,加艾条灸。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对疱疹 后遗神经痛者针灸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若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效果更好。 3.忌食辛辣、油腻、鱼虾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