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2024版蛇串疮精品PPT课件

分型
根据皮损表现可分为寻常型、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顿挫 型、无疹型、播散型、大疱型、出血型和坏疽型等。
5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无水疱、仅有神经痛表现者,称为顿挫型带状疱疹;仅有红斑、丘疹而不发 展为水疱者,称为不全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而不出现水疱者,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发病原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 时,病毒再次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 坏死,产生神经痛。
2024/1/25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2024/1/25
临床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 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 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 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2024/1/25
18
2024/1/25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CHAPTER
19
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 病情。
穿着舒适
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摩擦患处,减轻疼痛。
强调了预防蛇串疮的重要性,提供了实用的 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建议。
2024/1/25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知识掌握情况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蛇串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 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皮损表现可分为寻常型、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顿挫 型、无疹型、播散型、大疱型、出血型和坏疽型等。
5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无水疱、仅有神经痛表现者,称为顿挫型带状疱疹;仅有红斑、丘疹而不发 展为水疱者,称为不全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而不出现水疱者,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发病原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 时,病毒再次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 坏死,产生神经痛。
2024/1/25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2024/1/25
临床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 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 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 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2024/1/25
18
2024/1/25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CHAPTER
19
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 病情。
穿着舒适
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摩擦患处,减轻疼痛。
强调了预防蛇串疮的重要性,提供了实用的 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建议。
2024/1/25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知识掌握情况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蛇串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 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蛇串疮ppt课件

水疱:
①疱液清,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皮疹2-5日 内陆续出现水疱,由透明变浑浊,吸收干涸结 痂或溃破、糜烂、结痂→脱落而愈,有暂时色 沉,一般不留疤痕。
②形成血疱或坏死的留有疤痕。
.
8
三、部位
胁肋部(53%) 头面部(15-20%) 颈 (15-20%) 腰骶(11%) 常伴邻近淋 巴结肿大
四、自觉症状:疼痛
.
39
(二)外治
④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地榆、甘草、 马齿苋各30g,水煎外洗。
⑤六神丸研末醋调外敷。
2.水疱破溃、糜烂者:油剂①青黛膏②四 黄膏,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3.水疱不破、张力大者:用三棱针挑破止 痛。
.
40
二、其他疗法(针灸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1.局部围刺 2.体针
?1及早准确的辨证治疗?针灸内服中药外用药静点?2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与中药配合?3镇痛剂抗炎剂应用?现代药物实验证实选择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可增强疗效如大青叶板蓝根黄连黄柏薏苡仁紫草虎仗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等
中医针灸外科学
蛇串疮(带状疱疹)
.
1
【概述】
一、概念: 蛇串疮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
.
37
(附)中成药: 轻症: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散、血府
逐瘀丸、板蓝根冲剂 重症:双黄连注射液 后遗N痛:元胡止痛片
.
38
(二)外治
1.初起未溃: ①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
量 研 末 加 蒸 馏 水 100ml , 医 用 石 炭 酸 1ml)。 ②玉露膏外敷。
③雄冰酒外涂(雄黄5g、冰片0.5g、白酒 100ml)。
.
5
①疱液清,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皮疹2-5日 内陆续出现水疱,由透明变浑浊,吸收干涸结 痂或溃破、糜烂、结痂→脱落而愈,有暂时色 沉,一般不留疤痕。
②形成血疱或坏死的留有疤痕。
.
8
三、部位
胁肋部(53%) 头面部(15-20%) 颈 (15-20%) 腰骶(11%) 常伴邻近淋 巴结肿大
四、自觉症状:疼痛
.
39
(二)外治
④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地榆、甘草、 马齿苋各30g,水煎外洗。
⑤六神丸研末醋调外敷。
2.水疱破溃、糜烂者:油剂①青黛膏②四 黄膏,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3.水疱不破、张力大者:用三棱针挑破止 痛。
.
40
二、其他疗法(针灸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1.局部围刺 2.体针
?1及早准确的辨证治疗?针灸内服中药外用药静点?2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与中药配合?3镇痛剂抗炎剂应用?现代药物实验证实选择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可增强疗效如大青叶板蓝根黄连黄柏薏苡仁紫草虎仗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等
中医针灸外科学
蛇串疮(带状疱疹)
.
1
【概述】
一、概念: 蛇串疮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
.
37
(附)中成药: 轻症: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散、血府
逐瘀丸、板蓝根冲剂 重症:双黄连注射液 后遗N痛:元胡止痛片
.
38
(二)外治
1.初起未溃: ①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
量 研 末 加 蒸 馏 水 100ml , 医 用 石 炭 酸 1ml)。 ②玉露膏外敷。
③雄冰酒外涂(雄黄5g、冰片0.5g、白酒 100ml)。
.
5
蛇串疮(带状疱疹)PPT课件

蛇串疮(带状疱疹)
1
定义: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 毒所致,以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 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 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西医认要点:
(1) 蛇串疮初起皮肤发热灼痛,经1—3天后出现密 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三五成群集 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患部有带索状刺痛,水 疱常发生于身体之侧,以腰胁部多见。
炮姜 蜈蚣等 西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甲钴胺、卡马西平等
8
疗效评定:
治愈:皮疹消褪、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 遗症。
好转:皮疹消褪,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后仍有疼痛。 参考文献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1.1)
9
谢谢!
10
电针: 处方:主穴:局部围刺 合谷 曲池 阳陵泉、太冲
支沟 配穴:症发躯干或下肢者可加相应夹脊穴,便秘
者加天枢。 灸法:疱疹局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20分
种,每天1—2次用红外线照射。以上治疗10次为 1疗程。 刺络放血:皮疹局部用梅花针叩刺使之出血,在 局部加拔罐治疗。
7
中医辩证方药:
(2) 初起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自觉疼痛明 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疼痛。
(3)儿童及青年人全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约 3—4周。
3
皮损形状
4
5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湿疹相鉴别,后者以皮肤栗粒性小 水泡疹、瘙痒为主症,一般无疼痛,可排外。
6
治疗: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初期—湿热内藴:疱疹鲜红、灼热疼痛、口苦咽干、大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通草 栀子 泽泻 柴胡 元胡
1
定义: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 毒所致,以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 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 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西医认要点:
(1) 蛇串疮初起皮肤发热灼痛,经1—3天后出现密 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三五成群集 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患部有带索状刺痛,水 疱常发生于身体之侧,以腰胁部多见。
炮姜 蜈蚣等 西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甲钴胺、卡马西平等
8
疗效评定:
治愈:皮疹消褪、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 遗症。
好转:皮疹消褪,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后仍有疼痛。 参考文献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1.1)
9
谢谢!
10
电针: 处方:主穴:局部围刺 合谷 曲池 阳陵泉、太冲
支沟 配穴:症发躯干或下肢者可加相应夹脊穴,便秘
者加天枢。 灸法:疱疹局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20分
种,每天1—2次用红外线照射。以上治疗10次为 1疗程。 刺络放血:皮疹局部用梅花针叩刺使之出血,在 局部加拔罐治疗。
7
中医辩证方药:
(2) 初起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自觉疼痛明 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疼痛。
(3)儿童及青年人全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约 3—4周。
3
皮损形状
4
5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湿疹相鉴别,后者以皮肤栗粒性小 水泡疹、瘙痒为主症,一般无疼痛,可排外。
6
治疗: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初期—湿热内藴:疱疹鲜红、灼热疼痛、口苦咽干、大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通草 栀子 泽泻 柴胡 元胡
蛇串疮 ppt课件

31
2.西药治疗:
⑴抗病毒剂: 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法昔洛韦等;干扰素。 ⑵对症处理:
a.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或地塞 米松
b. 止痛、抗继发细菌感染等。 ⑶支持治疗:
营养神经剂:Vit.B1、VitB12。免 疫增强或调节剂:丙球。
32
3.外治:
⑴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 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⑵水疱破后,用马齿苋、黄柏各30g,煎水 待凉后湿敷;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⑶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 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6
发病率
•因年龄而异,约为0.2~1% •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 •男女之比为3:2
7
西医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毒经皮 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入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 性反应。
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
18
19
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 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 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或另 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 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
2.西药治疗:
⑴抗病毒剂: 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法昔洛韦等;干扰素。 ⑵对症处理:
a.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或地塞 米松
b. 止痛、抗继发细菌感染等。 ⑶支持治疗:
营养神经剂:Vit.B1、VitB12。免 疫增强或调节剂:丙球。
32
3.外治:
⑴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 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⑵水疱破后,用马齿苋、黄柏各30g,煎水 待凉后湿敷;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⑶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 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6
发病率
•因年龄而异,约为0.2~1% •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 •男女之比为3:2
7
西医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毒经皮 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入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 性反应。
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
18
19
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 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 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或另 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 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
针灸治疗之蛇串疮课件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诊断明确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应明 确诊断,确保自身情况适合针
灸治疗。
保持良好状态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保持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
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患者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身 体状况、过敏史、用药情况等, 以便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选择正规医院
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 受针灸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以温热刺 激穴位,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 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时,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同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施灸时 间和温度。
对于蛇串疮,艾灸治疗主要选取病变 局部的穴位,以及肝、脾、胃等脏腑 相关穴位,以缓解疼痛、促进皮疹消 退。
监测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 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针灸治疗蛇串疮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快速缓解疼痛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蛇串 疮引发的剧烈疼痛而就诊。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围刺和耳穴放血 的方法,刺激神经和经络, 达到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的效果。
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严格掌握适应症
针灸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医生应严格掌握,避免误诊和治疗不 当。
规范操作
针灸治疗需要规范操作,医生应熟练 掌握相关技术和理论知识,避免操作 失误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需要严格消毒,医疗机构应 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治疗 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全和有效性。
蛇串疮医学PPT课件

《外科准绳.缠腰火丹》曰: “试问缠腰生疮。累累如串 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 亦名缠腰火丹”
3、流行病学特征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发病率3-5/1000每年 ;终身患病率15%左右。 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66%的患者大于50岁。 85岁以上的老年人,半数人会有一次带状疱疹发作。 5%患者并发恶性肿瘤。
二、发病机理
1、中医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上窜头面而发
脾虚湿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
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
年老体弱 气血凝滞 经络阻塞
发于阴部及下肢 发于躯干 痛疼剧烈 病程迁延
2、西医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
呼 血行 吸 传播
道
水痘
脊髓后根感觉 神经节与脑神 经的三叉神经 半月神经节
蛇串疮临床表现 蛇串疮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熟悉:蛇串疮病因病机
一、概 述
1、概念:在皮肤上出现红
斑、成簇水疱,呈条带状分布, 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亦称为蛇丹、蛇窠疮、蜘蛛疮、 缠腰火丹(缠腰龙);现代医 学称之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2、古典医籍
《外科大成. 缠腰火丹》称 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 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 疱,痛如火燎”
三、临床表现
4、病程与转归
自限性疾病,一般2~ 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 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 素沉着。但与疱疹相关的 疼痛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 间。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 可能出现全身播散性疱疹, 并发脊髓炎、脑炎。
三、临床表现4、病程与转归来自大约有10%的患者会经历一个月的疼痛,且这种疼痛 有持续的趋势。在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患者中,10% 的人会经历一年以上的疼痛。问题:为什么神经痛在发 疹前、发疹中、疱疹愈合后都可以存在?
3、流行病学特征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发病率3-5/1000每年 ;终身患病率15%左右。 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66%的患者大于50岁。 85岁以上的老年人,半数人会有一次带状疱疹发作。 5%患者并发恶性肿瘤。
二、发病机理
1、中医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上窜头面而发
脾虚湿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
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
年老体弱 气血凝滞 经络阻塞
发于阴部及下肢 发于躯干 痛疼剧烈 病程迁延
2、西医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
呼 血行 吸 传播
道
水痘
脊髓后根感觉 神经节与脑神 经的三叉神经 半月神经节
蛇串疮临床表现 蛇串疮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熟悉:蛇串疮病因病机
一、概 述
1、概念:在皮肤上出现红
斑、成簇水疱,呈条带状分布, 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亦称为蛇丹、蛇窠疮、蜘蛛疮、 缠腰火丹(缠腰龙);现代医 学称之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2、古典医籍
《外科大成. 缠腰火丹》称 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 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 疱,痛如火燎”
三、临床表现
4、病程与转归
自限性疾病,一般2~ 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 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 素沉着。但与疱疹相关的 疼痛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 间。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 可能出现全身播散性疱疹, 并发脊髓炎、脑炎。
三、临床表现4、病程与转归来自大约有10%的患者会经历一个月的疼痛,且这种疼痛 有持续的趋势。在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患者中,10% 的人会经历一年以上的疼痛。问题:为什么神经痛在发 疹前、发疹中、疱疹愈合后都可以存在?
蛇串疮医学课件

皮疹
皮疹通常在疼痛后1-2周内出现,表现为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并 逐渐融合成片。皮疹通常在2-4周内消退,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后遗神经痛。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淋巴结肿大、胃肠不适等局部症状 。
02
蛇串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皮疹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免引起副作用和并发症 。
05
蛇串疮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性别、职业等。
症状描述
02
发病部位、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等。
诊断依据
03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治疗过程
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成 簇水疱,通常不超过身体 中线。
疼痛明显
皮疹出现前常有疼痛,如 针刺、烧灼或感觉过敏等 。
伴随症状
可能出现轻度乏力、低热 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
与蛇串疮同属于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感染,但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 超过身体中线,且疼痛程度相对
较轻。
其他病毒感染
如单纯疱疹、水痘等,可根据皮疹 分布、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
治疗时间、治疗周期、治疗手段等。
治疗效果
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等。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新技术应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蛇串疮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皮疹通常在疼痛后1-2周内出现,表现为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并 逐渐融合成片。皮疹通常在2-4周内消退,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后遗神经痛。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淋巴结肿大、胃肠不适等局部症状 。
02
蛇串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典型皮疹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免引起副作用和并发症 。
05
蛇串疮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性别、职业等。
症状描述
02
发病部位、疼痛性质、伴随症状等。
诊断依据
03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治疗过程
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成 簇水疱,通常不超过身体 中线。
疼痛明显
皮疹出现前常有疼痛,如 针刺、烧灼或感觉过敏等 。
伴随症状
可能出现轻度乏力、低热 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
与蛇串疮同属于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感染,但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 超过身体中线,且疼痛程度相对
较轻。
其他病毒感染
如单纯疱疹、水痘等,可根据皮疹 分布、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
治疗时间、治疗周期、治疗手段等。
治疗效果
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等。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新技术应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蛇串疮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蛇串疮ppt课件

29
⑵湿热蕴结
症状:红斑色淡,疱壁松驰,疼 痛略轻,口粘不渴,食少纳差, 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或白腻、黄腻, 脉沉缓或滑。 治则:清脾除湿、解毒和胃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0
⑶气滞血瘀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脉: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 索、莪术等
4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LI11)。
43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
/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
气后,每侧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损 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44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 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46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47
(二)治法 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
(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 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 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 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 伸至 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 次。
48
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 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 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一般约30分钟。
3
⑵湿热蕴结
症状:红斑色淡,疱壁松驰,疼 痛略轻,口粘不渴,食少纳差, 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或白腻、黄腻, 脉沉缓或滑。 治则:清脾除湿、解毒和胃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0
⑶气滞血瘀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脉: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 索、莪术等
4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LI11)。
43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
/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
气后,每侧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损 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44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 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46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47
(二)治法 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
(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 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 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 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 伸至 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 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 次。
48
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 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 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一般约30分钟。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 火热时毒有关。
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 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 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 为疱疹。
【辨证】
主症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
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 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 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失后可遗留 疼痛感。
2.其他治疗
皮肤针法 ---- 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在局部用 皮肤针叩刺后,加艾条灸。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对疱疹 后遗神经痛者针灸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若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效果更好。 3.忌食辛辣、油腻、鱼虾等发物。
肝经火毒;
脾经湿热;
余邪留滞,血络不通。
【治疗】1.基本治疗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以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 脊穴为主。
主穴 局部阿是穴 夹脊 配穴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泻法。疱疹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
是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 小选取1~3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或用三棱针点刺 疱疹及周围,拔火罐,令每罐出血3~5毫升。配穴中的大 敦、隐白亦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方义 zoster)是以突发单侧 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 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蛇丹”、 “蛇窠疮”、“蜘蛛疮”、“火带疮”、 “缠腰火丹”等,多发生于腰腹、胸背及 颜面部。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 带状疱疹,认为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所致的皮肤病,成簇 的水疱沿一侧的周围 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分 支分布,多伴有神经 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