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ppt课件

合集下载

蛇串疮ppt课件

蛇串疮ppt课件
水疱:
①疱液清,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皮疹2-5日 内陆续出现水疱,由透明变浑浊,吸收干涸结 痂或溃破、糜烂、结痂→脱落而愈,有暂时色 沉,一般不留疤痕。
②形成血疱或坏死的留有疤痕。
.
8
三、部位
胁肋部(53%) 头面部(15-20%) 颈 (15-20%) 腰骶(11%) 常伴邻近淋 巴结肿大
四、自觉症状:疼痛
.
39
(二)外治
④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地榆、甘草、 马齿苋各30g,水煎外洗。
⑤六神丸研末醋调外敷。
2.水疱破溃、糜烂者:油剂①青黛膏②四 黄膏,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3.水疱不破、张力大者:用三棱针挑破止 痛。
.
40
二、其他疗法(针灸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燥湿止痛 1.局部围刺 2.体针
?1及早准确的辨证治疗?针灸内服中药外用药静点?2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与中药配合?3镇痛剂抗炎剂应用?现代药物实验证实选择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可增强疗效如大青叶板蓝根黄连黄柏薏苡仁紫草虎仗鱼腥草七叶一枝花等
中医针灸外科学
蛇串疮(带状疱疹)
.
1
【概述】
一、概念: 蛇串疮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
.
37
(附)中成药: 轻症: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散、血府
逐瘀丸、板蓝根冲剂 重症:双黄连注射液 后遗N痛:元胡止痛片
.
38
(二)外治
1.初起未溃: ①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等
量 研 末 加 蒸 馏 水 100ml , 医 用 石 炭 酸 1ml)。 ②玉露膏外敷。
③雄冰酒外涂(雄黄5g、冰片0.5g、白酒 100ml)。
.
5

蛇串疮精品PPT课件

蛇串疮精品PPT课件
蛇串疮精品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蛇串疮概述 • 蛇串疮中医认识 • 蛇串疮西医治疗 • 蛇串疮中医外治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蛇串疮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蛇串疮,又称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发病原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 时,病毒再次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 坏死,产生神经痛。
随着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高, 蛇串疮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将在未来得 到更广泛的普及。
谢谢
THANKS
外用中药如黄连膏、青黛散等涂擦患处。针灸治疗可选用局部阿是穴及
相应经络穴位进行刺激。
03 蛇串疮西医治疗
CHAPTER
抗病毒治疗及药物选择
阿昔洛韦
首选抗病毒药物,通过干 扰病毒DNA合成达到治疗 效果。
伐昔洛韦
阿昔洛韦的衍生物,具有 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长 的半衰期。
泛昔洛韦
新一代抗病毒药物,对多 种疱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蛇串疮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解释了蛇串疮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以 及如何在人体内发展。
列举了蛇串疮的各种症状,介绍了如何通过 观察和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原则与方案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概述了针对蛇串疮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强调了预防蛇串疮的重要性,提供了实用的 预防方法和健康教育建议。
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重要性强调

高职中医外科学蛇串疮课件pptx(2024)

高职中医外科学蛇串疮课件pptx(2024)
中药熏洗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蒲 公英、苦参等,煎汤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外用药物
可选用具有抗病毒、消炎止痒作用的外用药物,如阿昔洛 韦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涂抹于患处。
13
针灸治疗
01
普通针刺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穴位,如曲池、合谷、血海等,进
行普通针刺治疗,每日1次。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对于重症患者或合并细菌感染 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7
经验教训分享
2024/1/27
早期诊断与治疗
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生应加强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了 解,提高早期诊断率。
2024/1/27
26
治疗过程回顾与总结
2024/1/27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功效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中药外 敷、熏洗等外治法以缓解症状。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消炎。常用穴位有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
命名
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火 带疮”、“蛇丹”等。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情志内伤
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 而化火,肝火上炎,外溢 肌肤而发。
2024/1/27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 内生,湿热蕴结于肌肤, 不得疏泄,化火生毒,外 溢肌肤而发。
外感毒邪
外感时邪病毒,侵犯肌肤 ,与气血相搏结,阻于肌 肤而发。

带状疱疹PPT

带状疱疹PPT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肤 破损和感染风险;遵医嘱正确使用 外用药物。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带状疱疹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和
重视程度。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 食、适度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诱发因素
提醒患者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 力过大等诱发因素,以降低疾病
THANK YOU
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 合成和组装释放五个阶段。在吸附阶段,病毒通过其囊 膜上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注入阶段,病毒核 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脱壳阶段,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脱去 蛋白质外壳,暴露出病毒核酸;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利 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酶系统合成自身核酸和蛋白质;最 后,在组装释放阶段,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 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并释放到细胞外。
发病原因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神经节内 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次激活,沿 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 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 群发病率较高。
季节性
春秋季节为带状疱疹高发 期。
传染性
带状疱疹患者从出疹前至 皮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 疱,伴有明显神经痛。部分患者可 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皮损表现和受累神经的不同, 可分为普通型、眼带状疱疹、耳带 状疱疹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毒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等),可作出诊断。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4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丘疹及水疱 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张 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保持皮损 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 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2、中药静脉给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 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并用前评估皮肤,询问用药过敏史,有皮肤损伤
处禁用药。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7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 2.拔火罐。 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3.中药塌渍 4.穴位按摩
2.脾虚湿蕴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山 药、扁豆、大枣、红薯、苡米,忌食生冷之品。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 如:白萝卜、柑橘、木耳、油菜、黑豆,忌食 甜食及易胀气食品。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10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主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陌 生感和紧张感。使患者愉快地配合治 疗及护理。
2.向患者讲解引起本病疼痛的原因、疾 病的病程及缓解疼痛的方法,消除患 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3.指导患者通过聊天、听广播等放松, 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11
五、护理效果评价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12
谢谢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13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2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3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

蛇串疮(带状疱疹)PPT课件

蛇串疮(带状疱疹)PPT课件
蛇串疮(带状疱疹)
1
定义: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 毒所致,以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 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 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西医认要点:
(1) 蛇串疮初起皮肤发热灼痛,经1—3天后出现密 集成簇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丘状疱疹,三五成群集 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患部有带索状刺痛,水 疱常发生于身体之侧,以腰胁部多见。
炮姜 蜈蚣等 西药: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甲钴胺、卡马西平等
8
疗效评定:
治愈:皮疹消褪、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 遗症。
好转:皮疹消褪,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后仍有疼痛。 参考文献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1.1)
9
谢谢!
10
电针: 处方:主穴:局部围刺 合谷 曲池 阳陵泉、太冲
支沟 配穴:症发躯干或下肢者可加相应夹脊穴,便秘
者加天枢。 灸法:疱疹局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20分
种,每天1—2次用红外线照射。以上治疗10次为 1疗程。 刺络放血:皮疹局部用梅花针叩刺使之出血,在 局部加拔罐治疗。
7
中医辩证方药:
(2) 初起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乏力,自觉疼痛明 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疼痛。
(3)儿童及青年人全病程一般为2—3周,老年人约 3—4周。
3
皮损形状
4
5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湿疹相鉴别,后者以皮肤栗粒性小 水泡疹、瘙痒为主症,一般无疼痛,可排外。
6
治疗: 治疗原则: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初期—湿热内藴:疱疹鲜红、灼热疼痛、口苦咽干、大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通草 栀子 泽泻 柴胡 元胡

蛇串疮 ppt课件

蛇串疮  ppt课件
31
2.西药治疗:
⑴抗病毒剂: 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法昔洛韦等;干扰素。 ⑵对症处理:
a.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或地塞 米松
b. 止痛、抗继发细菌感染等。 ⑶支持治疗:
营养神经剂:Vit.B1、VitB12。免 疫增强或调节剂:丙球。
32
3.外治:
⑴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 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⑵水疱破后,用马齿苋、黄柏各30g,煎水 待凉后湿敷;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⑶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 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6
发病率
•因年龄而异,约为0.2~1% •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 •男女之比为3:2
7
西医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毒经皮 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入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 性反应。
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
18
19
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 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 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或另 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 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

针灸治疗之蛇串疮课件

针灸治疗之蛇串疮课件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诊断明确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应明 确诊断,确保自身情况适合针
灸治疗。
保持良好状态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保持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
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患者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身 体状况、过敏史、用药情况等, 以便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选择正规医院
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接 受针灸治疗,以确保治疗的安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以温热刺 激穴位,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 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时,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同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施灸时 间和温度。
对于蛇串疮,艾灸治疗主要选取病变 局部的穴位,以及肝、脾、胃等脏腑 相关穴位,以缓解疼痛、促进皮疹消 退。
监测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 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5
针灸治疗蛇串疮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快速缓解疼痛
01
02
03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蛇串 疮引发的剧烈疼痛而就诊。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围刺和耳穴放血 的方法,刺激神经和经络, 达到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的效果。
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严格掌握适应症
针灸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医生应严格掌握,避免误诊和治疗不 当。
规范操作
针灸治疗需要规范操作,医生应熟练 掌握相关技术和理论知识,避免操作 失误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需要严格消毒,医疗机构应 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治疗 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完
肝经郁热证
• 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 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 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 •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发于头面者加牛 蒡子、板蓝根、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 角粉、紫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延胡 索、制乳香、制没药。
• 肝经郁热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 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 躯干。 • 脾虚湿蕴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 热搏结肌肤。 • 气滞血瘀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 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 剧烈,病程迁延。 • 总之,本病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属正虚 血瘀兼夹湿邪为患。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皮疹 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疼 痛日久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剌肝区,埋针3 d。或阿是穴强刺激。
其他疗法
• (1)西医治疗
• 1)抗病毒药物:应及早应用阿昔洛韦5mg/ kg静脉滴注。此外尚可用阿糖腺苷缓慢静滴; 也可口服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万乃洛韦。
2)糖皮质激素:最好是起病5~7 d内应用。 一般应用泼尼松20~30mg/d,分2~3次口 服,连用3~7 d。 3)药物止痛。
其他疗法
• (2)针刺:
• 接触性皮炎皮疹潮红、肿胀,有水疱,边界清楚, 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明显的接触过敏物质史。
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 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 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肝经郁热证
内治
辨证论治
外治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
其他疗法
西医、针刺
(1)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加重 病情。 (2)忌食肥甘厚味和鱼腥之物,饮食宣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 (3)忌用热水烫洗患处,内衣宜柔软宽松, 以减少摩擦。 (4)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 强的软膏涂敷,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或加 重病情。
•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烦眠 差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栀、酸枣仁;疼痛剧 烈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 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 露膏,每日3次;或鲜马齿苋、野菊花叶、 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 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 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或海浮散换药。 • 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可用三棱针或注 射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 胀痛不适感。
• 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 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 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l~3 d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皮肤刺痛轻重不等, 儿童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 皮损范围之外,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 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 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 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 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 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 大。 本病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其 后医书多有记载,但病名各异,如明代《证 治准绳》称为“火带疮”、“缠腰火丹”, 明代《外科启玄》称为“蜘蛛疮”,清代 《外科大成》称为“蛇串疮”。
脾虚湿蕴证
• 证候: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 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 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 膝、黄柏;水疱大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 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 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
• 西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带状 疱疹病毒(VZV)引起的。
• 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病程2周左右,老年 人3~4周。 • 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 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 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 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 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 皮损好发于腰胁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 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干头面部者 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 近臖核肿痛,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图)
• 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活检组织标本固定后染色镜 检,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但与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见难以鉴别,须以荧光标记 抗体特异染色检测病变细胞内ZVZ抗原。早期疱疹 液和某些带状疱疹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可分离到VZV。
• 热疮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 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1周左右痊愈,但 易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